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五十三 这波在大气层

五十三 这波在大气层

    飞艇组装厂很大,在其中开车赶路是常见的事。好在邵康和机甲距离最近的组装厂房大门不远,因此没过一会儿就到了。

    结果直播镜头刚拍到组装厂房内部景象,弹幕区又沸腾了。

    “我去!怎么里边看着比外边还大?”

    “正常,我家门口超市里边也比外边看着大多了。”

    映入眼帘是一道三百米乘三百米左右的巨型大门,而大门里面是长达一千多米的巨型通道,若不是里面有大量人员忙碌着,观众们还以为自己到了巨人国了呢。

    在施工人员诧异的眼光中,邵康和机甲进入了厂房内。

    此时机甲已经转换为直立步行姿态,邵康也从三轮车上下来,二人也在仰头四处观望,虽然这幅场景他们之前也在公司通过视频会议看过多次,但现在亲眼见到还是忍不住感到很震撼。

    观望了一会儿,邵康就和机甲走到地面网格轨道的某一处,那里正有几个工人在施工,见到机甲和邵康走过来便不自觉停下来。

    邵康主动问道,“你们好,请问这是在做什么工作?”

    其中一人答道,“安装网格轨道。”

    “可以继续你们的工作么?我和旁边的机甲想看一下你们工作是怎么做的?”

    几人闻言没有反问什么问题,便继续作业。今早他们的上级已经吩咐过,今天下午会有巨构公司的人来拍节目,到时候尽量配合就行。

    只见一辆专用工程车用机械钩子勾着一段轨道,将其慢慢放在指定位置,与其他轨道对齐。

    一开始放置的时候没有完全对齐,工程车又调了几次才对齐,然后再放下去,接着几个工人上来将螺丝拧上固定好。在工人拧螺丝同时,工程车就去抓起另一段轨道往下一节位置放,等放好后,工人们已经将上一段轨道螺丝拧好,接着就来拧这段轨道的螺丝。

    由于两种工作并行进行,所以对于每一段轨道的安装工作,其总耗时只有轨道抓去和放置的时间,这个时间大概是五分钟左右。而且整个安装工作看起来也很简单,直播间观众看一遍就懂了。

    接着邵康就请工人们先让到一旁,让机甲来试试。由于机甲主要用于重载作业,所以就只做搬运放置轨道的工作,拧螺丝就先不用做了。

    然后不出所料,机甲平均只需用十几秒钟就能将一段轨道对齐,然后咔咔咔用了几分钟就将一片轨道放置完毕。

    见过之前机甲的惊艳表现后,观众们对机甲这段表现没有太过惊讶,不过旁边的工人师傅们却是惊掉了下巴。

    邵康转身对着镜头介绍道,

    “大家也看到了,机甲做重载作业时就像人做一般体力活那样灵活,效率比传统重载机械快了至少一个量级。不过刚才其实有个问题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机甲做不了拧螺丝这种操作对象很小的活,而且机甲作业时旁边不能有人,防止发生意外,这样其实总效率就没有提高多少。”

    “对滴。”弹幕区纷纷回答道。

    “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拧螺丝这种活可以交给远程机器人来干,哪怕机器人被机甲不小心一屁股坐死,也不会有人受伤,只不过老板要哭一会儿了。”

    “哈哈。”

    邵康语言幽默,对发布会主持节奏掌握得也很好,而且这种类似户外自拍视频似的发布会直播也给大家一股真实感,所以哪怕发布会还没结束,但观众们心里都已经给了这场发布会很高评价。

    “只不过刚才这附近没有远程机器人,我们就没这么做,但是机甲和远程机器人协作的确能大幅提高作业效率。不过,这还远远不是最高效率。”

    嗯?

    “惊了!”

    “接下来又是要放什么大招么?”

    观众们都对邵康接下来要说的话万分期待。

    邵康接着说道,“大家还记得在发布会一开始的时候我问的问题吗?为什么人类亲手能干的活都是凭人类力气能做的?”

    哦!

    记得。

    大家现在想起来了,也想起了当时自己纷纷吐槽邵康问了句废话。

    结果后来机甲出现了,但这样来看,这个问题不就是为了引出机甲这种具有超强重载作业能力的工具么?

    但现在对方再次提起,难道是会有什么新的解答么?

    “这个问题是不是废话,取决于回答的角度,而体感时代选择了两个角度来回答。第一个角度大家已经知道了,那就是只要有机甲这种大型人形机器,那就能让重载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接着邵康声音放大了一些,并且越来越洪亮,

    “而第二个角度则是,之所以人亲手干的活都是凭人类力气能做的,是因为这些活都是按人类力气来设置的,但当机甲出现后,人类社会的很多任务就将按机甲的力气来设置。”

    “机甲做按照人类力气设置的任务的效率就已经提升了不止一个量级,那等以后做按照机甲力气设置任务的时候,效率又能提升到什么地步呢?”

    什么?!

    居然还有这一层意思?

    弹幕区又沸腾了,而且很多正在电脑或手机屏幕前观看直播的观众也忍不住发出欢呼。

    “牛x!”

    “逆天!”

    “企业级理解啊!”

    “这波体感时代在大气层!”

    “邵总我爱你!”

    ...

    叶蒙办公室内,腻歪在叶蒙怀里的太明珠抬头看着自己男友,嘿嘿笑道,

    “这句话的原创者可是你啊,以后就要成为名言了。”

    叶蒙无奈摇了摇头,“也不算我说的,系统告诉我的。”

    “不要这么谦虚嘛,你也很优秀的。你能被系统选中,就是你的能力。”

    “运气方面的能力吗?”

    “不是的。”太明珠摇了摇头。

    “那是什么呢?我感觉自己也不是那么聪明啊。”叶蒙反问道。

    “是推动世界进步的能力,”

    太明珠捏着叶蒙的下巴将他的头转过来,说道,“如果你将赚钱看得比推动世界进步更重要,就不会将这么多技术分享出来,而是留在手里都由自己来做。但你没有,你不是太在乎自我利益的人,可能是因为这点系统才选中你。”

    叶蒙想了想,“也许吧,但我想这里的重点不在于我,而在于系统希望这个世界尽快进步,而如果是其他性格或具有其他属性的人能推动世界更快进步,那系统也会选择别人的。另外,系统选中的可能也不仅仅是我。”

    “不仅仅是你?还选中了别人?”太明珠疑惑道。

    “对啊,”叶蒙笑了笑,“还选中了你和老康,要不是你俩这么帮我,我的想法也没实现得这么快。系统可能预料到这点,所以才将技术给我。明珠,谢谢你,还有老康。”

    太明珠笑盈盈道,“你是不是说反啦,应该是我俩谢谢你才对。”

    叶蒙笑了笑,看女友如此美丽而可爱,就低下头,今天第一次主动吻了上去。

    ...

    观众还沉浸在对未来到处是机甲高效完成各类新式重载任务的幻想中时,邵康就说道,

    “就拿刚才安装轨道来说,每个轨道组件都可以换成更大的体型,这样机甲照样能轻松完成任务,另外组件上的螺丝也不必再用这种适用于人类的秀气体型,直接换成半米粗的大个子,然后机甲几下子就能拧紧,高效而且固定效果也比现在这种小螺丝更好。”

    弹幕区又兴奋道,

    “哦呦!还真是啊?”

    “这一个螺丝就比我脑袋大,想想都有趣哈哈!”

    ...

    邵康接着说道,

    “类似的任务改动还有很多,而且未来机甲体型还能增大,甚至增大到一百米高都有可能,大家应该能想象到未来的机甲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但这还远远不是终点。”

    嗯?

    远不是终点?

    怎么个意思?

    大家的胃口又被邵康吊起来。

    邵康手往上一抬,“请往上看!”

    镜头随之往上转,对着斜上方。

    观众们透过镜头,看到厂房顶部也有密密麻麻的网格轨道,和地面的轨道类似。有很多重物被吊在缆绳上不断往上提,但这些缆绳似乎大多不是来自顶层轨道,而是穿过轨道来自更上方。

    邵康介绍道,“由于飞艇组装厂太大,所以被提起来的重物看着很小,但重量基本都在一百吨以上。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艹!”

    “这吹牛的吧?”

    “是真的就逆天了!”

    一些做过建筑或土木工程的网友瞬间不淡定了。

    邵康看着弹幕笑了笑,“我来解释下吧,以往工地上用的起重机载荷基本都在五吨以下,这下大家知道差距了吧?”

    “哦!原来如此啊!”

    “这玩意再加上机甲那重载作业能力的确是提高了一大截啊!”

    弹幕上纷纷称赞,但也有人感到疑惑,

    “这一百吨的起重载荷是怎么实现的呢?”

    邵康解答道,“组装厂上方有一个个大型氢气囊在给重物提升提供动力,所以我们能实现这么高的起重效率。也正是这个原因,原本要一年多才能建成的飞艇组装厂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建成了一大半,等到机甲投入建设作业后,那建设速度还能加快。”

    “我靠!这不开挂么?”

    观众们终于明白组装厂怎么造得这么快了,但大家又产生了更多新问题。

    “那这样得多耗电啊?”

    “这些大氢气囊在上方安全吗?”

    ...

    邵康笑了笑,“这些问题大家就不用担心了,不过具体原因这里就不解释了,这里要说的是一百多吨的载重能力还远远不是尽头。好了,回到正题,我们现在去厂房顶层看看。”

    邵康突然扯回话题让观众们很不满,纷纷吐槽,

    “我去!你个老六说话说半截。”

    “吊人胃口是吧,下播了嗷!”

    不过邵康已经提醒这么多了,所以接下来还是有人猜到了。

    “飞艇!是巨型飞艇!”

    “万吨级飞艇!万吨级载重对吧?哈哈!”

    “屁的万吨飞艇!是万吨级气囊!搞不好还有十万吨百万吨载荷的起重气囊!”

    “天哪!这种天量载重要用来干嘛?”

    “想干嘛就干嘛!只要乐意把整座城都搬天上去!”

    “哦呦!天空之城啊!”

    ...

    邵康不理会大家对飞艇或气囊的讨论,只是对着镜头和机甲一号说道,

    “我坐电梯上去啦,你俩就爬上去吧,拜拜。”

    ?

    观众们一脸问号,爬上去?

    三百米高的厂房,机甲要爬上去还有可能,但让摄影师爬上去确定不会挂了?

    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机甲怎么爬上去,他钻得进去楼梯通道么?

    观众们还在疑惑之际,机甲和摄影师已经一前一后往楼梯通道跑过去了。到了楼梯口,大家才恍然,但也更惊奇了。

    楼梯通道是十米高、七米宽的巨型通道,每级台阶都有近一米高,两米宽。机甲踩着巨型台阶噔噔噔就跑了上去。

    而台阶旁边还有一台正常尺寸的台阶,摄影师就沿着这级台阶跟着跑上去。

    “我去!这组装厂的楼梯一开始就是按机甲尺寸设计的!”

    “不止楼梯,你们注意到每一层楼都是十米高吗?而且好像所有房间的门都是七八米高的。”

    “这么说整个组装厂都是为机甲设计的工作场所,体感时代和巨构公司真是狼狈为奸!”

    ...

    机甲一步就能往上几米,而摄影师一步只能往上跳不到一米,这还是一次跨过几个台阶,因此被机甲三两步就甩在后面。

    众人看乐了,纷纷笑道,“摄影师你行不行啊?”“别勉强啊,用这种冲刺速度爬几十米人就不行了。”

    摄影师爬到第二层时就发现机甲斜靠着巨型栏杆,抱着双臂看着自己,看样子是在等摄影师。

    “呵,这小子还知道等人啊。”

    “别等啦,人想要爬上三百米高处没一个小时不可能,到时候你都没电啦。”

    不管观众们如何吐槽,摄影师仍然继续往前跑,而且速度几乎是成年人快速冲上楼梯的速度。而机甲则不急不忙,一步一步跨上去,只保持在摄影师前面。

    观众们仍在吐槽摄影师不自量力,也有骂邵康黑心资本家的,哪有让员工爬三百米的,但过了一会儿大家就发现不对劲,这摄影师上楼梯速度不减啊。

    然后有人反应过来了,

    “不对!摄影师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