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四十九 建筑工厂二

四十九 建筑工厂二

    华教授哈哈一笑,

    “哈哈放心吧,我加入巨构公司就是为了这种新奇的工程来的,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叶蒙介绍完建筑工厂特性和设计要求后,大家可能时受到刚才叶蒙提出新方案感染,竟不自觉开始讨论起建筑工厂的细化设计方案来,不过叶蒙叫停了,毕竟现在还没到这个阶段。

    于是叶蒙继续介绍下一环节,建筑运输。

    理论上,直接用万吨级飞艇将一栋楼吊到工地直接安装也是可行的,因为万吨级飞艇的初期型号载重就将近三万吨,最大吊舱载荷有八千吨,而一般来说一栋20层的居民楼也就1000吨,要是吊载那些重量超过一万吨的摩天大楼,飞艇也可以分几次吊载组装。

    因此飞艇吊载能力足够了。

    但是,这首先需要将建筑设计成可对接组装的结构,然后是需要进行非常精准的吊装组装。对于第二点,飘在天上的飞艇显然不具备这种微操能力。

    “这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飞艇和组装设备协同方式,另一种是吊载组装一体化。”

    “协同方式需要有地面组装设备支持,这种设备可能多种样式,这里只简单提出一种大型三角架结构,类似实验室里架着酒精灯的三角架,只不过至少有一百米高。”

    在组装建筑时,飞艇会吊着建筑将其往三角架上方的圈内放下来,而这个圈内有机械夹具,可以夹住吊着建筑的缆绳,进行固定以及移动和转动方面的精细操作。

    移动和转动都各自有三个自由度,其中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比较容易,而垂直方向运动较难,只不过也不是特别难,因为此时飞艇和建筑构成的系统总体上受力平衡,要带动它们整体上下移动对巨型机械装置还是可以实现的。

    这种协同组装系统的成本较低,只要再设计一套地面组装装置就行。

    “那风大时候怎么办?这时候飞艇容易晃动吧。”有人问道。

    叶蒙如实说道,“这的确是这种装置的缺点,所以就还需要第二种装置,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一体化装置。大致就是给上述三角架的圈加一个桶,这个桶的侧壁由气囊和固件构成,叫做承载桶。”

    承载桶内置吊装缆绳,可以吊着建筑上下移动。在这里的移动可以是通过缆绳缩放让建筑自己上下移动,也可以是承载桶跟着上下移动。

    前者适用于风小的天气,后者适用于风大的天气,因为下方三角架还有很多稳定装置可以接触到承载桶,让其更加运行得更加稳定。

    这时有人问道,“那飞艇将建筑运过来时怎么将建筑移交给承载桶呢?”

    “细节上还不清楚,目前专利上给的只有大致方案,就是承载桶内有还有一个硬质桶,也比建筑大,当建筑往下放入这个硬质桶后,桶内的吊装装置就可以伸出来接住建筑,然后飞艇吊装装置再解除连接。”

    “至于具体如何设计,就得交给你们了。”

    “哎呀,这种机构感觉挺复杂的,我们搞建筑的也不太懂啊。”有个建筑专家抱怨道。

    “这不是还有机械专家在场么?事实上在场的专家有好几个领域的,后面设计的时候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

    然后叶蒙回到正题,

    “刚才说的飞艇将建筑吊过来交给一体化装置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就是将一体化装置变成飞艇,自己在工厂里吊着建筑飞过来,这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但是这样运输会很慢吧?这个大桶不像是飞得快的样子。”有人说道。

    叶蒙点点头,“对啊,所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距离建筑工厂不远的工地建设,比如在江海市的建筑工厂造一栋楼,然后用一体化装置吊到市内某处组装。”

    “叶总监,那这样岂不是一体化装置或飞艇就得经过江海市上空了?这样能行么?”有人问道。

    不管一体化装置还是飞艇内部都装有大量氢气囊,这种装置肯定没法经过人多的区域的,不然也就没必要开辟航线专区了。

    叶蒙如实说道,“如果是郊区,或许能向zf报备,给疏散出一条道路来,但如果是市内,那就基本没办法了。”

    “那这样的话吊装建筑的方式岂不是用处不大了?”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会议室里就产生一些嘈杂。

    对啊!商量了半天结果却发现这种高大尚的建筑方式没多少用武之地,众人也是有点儿傻眼。

    而叶蒙仍是神色自若,他摇摇头,“也不是的,这种方式对建造整座新城市用处很大。”

    建造整座新城市?

    众人觉得有些天方夜谭,现在国内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怎么还会有整座新城市建造计划?

    而且就算城镇化还在进行,就像前面三十年那样,但是就算这样,也很少有整座城市一起建造的例子啊。

    华行峰就忍不住问道,“叶总监,您说的这座城市在哪啊?不会是昆城新工业园区吧,但这个园区很快就开建了,咱们吊装技术应用后也赶不上吧?”

    昆城新工业园区是按传统方式建造的,里面会有大量施工人员,不至于在吊装技术应用后将里面的人再赶出来吧,这种事没那么简单的。

    叶蒙摇摇头,“不是昆城新工业园区,而是其他城市。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不久后国内将迎来一波基建浪潮。”

    基建浪潮?

    众人又惊了。维度革命的事在场众人只有少数人有所耳闻,毕竟这个概念是昨天叶蒙在会场上刚提出的,不过即便是知道维度革命的华教授也觉得这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基建浪潮可不是只与技术相关,还和很多非技术因素相关,但那些因素,叶总监是如何确定的呢?

    华教授也不好直接问这个,只能问道,“叶总监,这可不是小事,你确定么?”

    叶蒙笑了笑,“这我哪能确定啊?只是觉得既然飞艇带来这么大的技术进步,那不来波大的基建岂不是可惜了?”

    啊?

    这不是拿锤子找钉子么?

    向来都是由需求来决定技术应用,哪有反过来的道理?

    众人都觉得叶总监在技术创新上的确厉害,但在市场分析方面么emm

    叶蒙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他不在意也不多解释,只是说道,“这种市场方面的事咱们先不用多想,先把技术方案搞出来就行了,现在介绍下一环节——组装。”

    咦?

    组装不是刚才在介绍运输环节时就一起介绍了么?现在难道是要介绍细节。

    可是叶蒙却说,“这里不是要介绍组装过程,而是介绍适合以组装形式搭建的建筑结构。可能大家刚才心理就有疑问,我们说了建筑要能够在工厂里面进行模块化建造,但那只是建筑地面以上部分,那地面以下的地基呢?该怎么建造?”

    “不会也是模块化生产吧?”有人问道。

    “没错,”叶蒙点点头,“不过如果地基重量较低,也就不比模块化了,直接将一整块地基吊过去放坑里就行了。”

    果然,不这样搞就不是叶总监了。

    提问的人一脸无奈道,“不行啊叶总监,地基和建筑地上部分不一样,模块化地基只适用于小型建筑,大型建筑还没这么搞的,要是大型建筑地基也模块化,搞不好就随便一个小地震房子就歪了。”

    那人又问道,“我觉得咱还是老老实实用传统浇灌的方式造地基吧,只有地上建筑用工厂生产,这样的建筑效率已经很高了,可能不到一个月就能造一座大楼。”

    叶蒙却摇摇头,“吊装生产技术最大优点就是建筑效率高,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将建筑效率发挥到极致,用一个星期甚至一天就将一栋大楼造出来,这样就必须用模块化方式建造才能满足要求。”

    行吧,那人不在说话,只有一副你是老大你说了算的表情。

    此时另一个建筑专家问道,“那这种模块化地基应该怎样建造才能保证建筑质量呢?叶总监你有大概方案么?”

    叶蒙说道,

    “我不太懂建筑领域,不过我想,建筑也是按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来建造的,要保证良好的地基质量,那么需要保障的主要就是三方面:地基下方以及周围的土层足够结实,地基本身足够结实以及地基与土壤的连接足够紧致。”

    “可是模块化地基恐怕连第一点都很难满足啊,”

    提问的人说道,

    “叶总监你知道么?江海市整个城市的土层都是比较松软的,要盖房子就需要往地下打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的钢柱,插在深处的基岩上面。这些钢柱总不至于也连带着地基模块一起放下去吧。”

    叶蒙说道,“这点我知道的,这些钢柱的确没必要连着地基模块一起放,可以先打钢柱。”

    “可打钢柱就要一周以上,对于更高的楼可能要更久,这样总的建造时间也没法压缩到一周以内了。”

    叶蒙说,“那只是传统的打钢柱用时,现在有更快的办法。”

    更快的办法?

    大家好奇了,还能怎样更快呢?

    华教授其实已经大概猜到,十有八九还是用飞艇。

    “我只说个思路,具体由你们去实现。大致就是用飞艇将重物抬起来,几百吨甚至上千吨那种,然后利用重物的巨大重力将钢柱打进去。”

    压下去?

    建筑专家们惊了,叶总监难道认为打钢柱是像用锤子钉钉子那样,直接将钢柱锤下去吗?

    一个建筑专家摇摇头,“叶总监,打钢柱不是用重物往下压这种方法的,得用钻井方式,和重物没什么关系。就算可以用重物往下压,或者锤,在成百上千吨重物压力下,钢柱可能都弯了。”

    而叶蒙却说道,“用重力将钢柱打进去不是直接打,而是用液压方式来推进钻头,推进动力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重物压在液体上产生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是液体冲刷转动轮片,推动钻头高速旋转。”

    咦?

    还能用这种方式?

    大家顿时来了兴趣。

    叶蒙继续介绍,“传统钻井方式我不是很了解,但多半用的是柴油机或者电机,这两者功率往往有限,给钻头的扭矩不大,转速也不高,这样钻井效率有限。当然以往要是用重物液压来驱动钻头也行,但过去升降重物很麻烦,这种钻井方式使用范围不会太广。”

    “但现在我们有飞艇和气囊,能轻轻松将重物抬高,所以重物液压的驱动方式就能普遍使用了。”

    哇塞!

    这么说起来,这是钻井领域的一大进步啊!

    众人还在兴奋中,就有人问道,

    “可是这种钻井装置很容易出问题吧?这些重物很容易让钻头产生超快转速,这样容易导致机器被损坏。”

    “容易损坏吗?”,叶蒙想了想,“如果把钻头加粗,包住它的装置也加粗加厚就可以了吧?我不懂这种机械装置,但感觉这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样是可以的,”一个机械专家说道,“我也不是钻井方面专家,但机械方面有很多设备都是轴承高速转动的,只要部件足够粗壮那就不容易被破坏,这种原理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这种超重物液压钻井装置恐怕也不容易设计,咱们公司应该没有这方面专业人士。”

    “这就得靠你们想办法了,我今天只是来提设计要求的,”

    叶蒙无所谓道,

    “不管是你们自己设计,还是找人来帮忙设计,都行。哪怕某些具体问题暂时处理不了也没关系,只要这一个礼拜内给出尽量详细的设计方案就行。下周你们将会和我去参加一个全国性会议,然后将方案摆出来和全国的专家讨论。”

    啊?

    还有这种事?

    众人才知道今天开这会是为了这个准备的。

    然后叶蒙又说道,“而且到时候方案由你们上去介绍哦,被其他专家质疑了就自己接招。”

    啥?

    叶总监你不要坑我们好不好,才一个星期能准备有多详细?

    众人压力山大。

    “不过设计得越详细对我们也越走好处,那样我们就能申请专利,虽然专利所有权是公司的,但你们作为设计者是能分享专利收益的。”

    还有这种好事?!

    叶总监你咋不早说?

    那这样用一个星期来设计也不是不行啊!

    众人立即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