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四十 反驳

四十 反驳

    “哈哈,”现场又笑作一团。

    “呵呵,叶总监也会玩幽默啊。”刘领导笑道。

    “不是的,这家伙恐怕意识不到自己在玩幽默,他就是在正经说话。”邵康摇头说道,然后突然笑起来,“但这才是最幽默的地方哈哈哈!”

    航空专家黑着脸,什么也不说。

    “那继续了,”叶蒙见没人有异议,就继续介绍,“接下来是结构稳定性内容,请看图。”

    屏幕上又显示了两张图,一种是一个气囊吊着一个货物,另一个是一个空心立方体中,有一个气囊吊着立方体底部。

    “这是机场两种基本气囊吊装单元,第一种主要用于非跑道结构吊装,比如乘客仓的吊装,乘客仓可以位于气囊的下方。第二种主要用于跑道结构的吊装,这个立方体的重心位于下半部,所以被气囊吊着不会倒,机场大部分结构都是由这种单元吊装的。”

    “为什么要设置两种吊装单元呢?只采用第一种不好么?”有航空专家问道。

    “第一种单元没法用来吊跑道啊,那样就会有大量气囊位于跑道两侧上方,客机就不敢降落了。”叶蒙答道。

    这是个显然的道理,提问专家反应过来后有些不好意思,就没继续说话了。然后有其他航空专家提问,

    “第二种单元是位于跑道下方么?”

    “是位于下方,不过不是正下方,而是侧下方,距离跑道也有一百米。”

    “那岂不是跑道左右一百米的地面下方都没有气囊支撑了?”航空专家疑惑道,他很怀疑这种结构能否承受住客机降落。

    “是没有气囊,但又钢珠支撑,请看具体结构。”

    叶蒙打开一页新ppt,显示的是跑道下方的截面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悬索桥结构基础上改建而来,大致分为两层,下层是由主缆和吊索拉着的桥面,桥面上又立着很多钢柱,支撑着上层路面,也就是跑道和跑道周边的路面。

    “这种结构强度能承受住客机降落么?”航空专家问道。

    叶蒙说道,“完全可以的,事实上,只要气囊和下方主缆用的足够多,下方钢柱和路面厚度还能加厚非常多,将火箭立在上面发射都没问题。”

    然后叶蒙又将仿真结果展示出来,虽然不是直接仿真客机降落,但仍有足够说服力,因为仿真的是将上百吨重物直接砸下来,这种冲击力可比客机降落冲击力大多了。

    航空专家对此不再怀疑,但是还有其他方面疑问,“听说你们的巨型飞艇采用分布式应力结构,整体形变可以达到15度,这个空中机场也是采用分布式应力结构,它的形变程度也有这么大么?”

    叶蒙摇摇头,“不会的,机场采用了大量钢材和高强度复合材料,整体形变最多只有3度。”

    “3度也不小了啊,机场这么大,3度产生的位移得有好几十米了吧。”航空专家继续质疑。

    “不是这样来考虑的,客机跑道长度都在1800米以上,即便总体形变有3度,但在跑道上任意地方都是几乎笔直的,不会影响客机起降。”

    “但会影响我们仪器的测量和定位啊。”

    “这种测量和定位的方式可以更改么?”叶蒙问道。

    “不是,这不应该你们设计出一个满足我们使用规范的机场么?怎么反倒需要我们来适应了?”航空专家不满道。

    叶蒙只能说道,“物理规律决定了当物体尺寸过大时就容易产生较大形变,形变3度已经是很小了。当然如果一定要形变上限达到很小的程度才满足,那也行,将钢材等主要支撑结构材料加几倍,机场也做大几倍,这样形变可以减到零点几度甚至更小。但是费用翻了好多倍。”

    “...”航空专家没话可说了,总不能不计成本吧,但难道真的只能改变测量和定位方式么?

    这时叶蒙又说道,“其实即便没有形变,在空中机场上各种航空设施的设计建造,以及客机运营流程都得做很大改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航空专家没有继续反驳。

    于是叶蒙继续,他将机场的整体应力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展示了一遍,证明机场结构稳定性是没问题的,然后问道,“请问部分有什么疑问么?”

    “大风吹在机场上晃动大么?”一位航空专家问道。

    “很小,机场总重量可能有几十万吨。如果是水平方向的风吹上去,造成的加速度非常微弱,完全不会影响客机起降。”

    叶蒙继续说道,

    “如果是垂直方向的风,那风力的确会大一些,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场气囊会设置很多,给机场的浮力远大于其重力,也会远大于风力。另外大家看到了,平板机场在垂直于跑道方向,每隔一百米就有一道空隙,就是为了通风的。”

    “那客机要是出现意外跑偏了,从空隙掉下去怎么办?”有航空专家问道。

    “空隙下方都是主缆,相当于拦截网,掉不下去的。”

    “可是客机掉到空隙里也可能导致机体损坏,乘客受伤啊。”

    “这方面属于起降保障问题,这次的方案还没准备这方面内容,需要以后再讨论。”叶蒙如实答道。

    “不不不,”航空专家摇头道,“这是关乎客机安全的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空中机场方案就没有可行性。”

    其实放在后边讨论不代表问题解决不了啊,当然这只是叶蒙心理的想法,他没说出来。

    “好吧,那现在简单讨论一下,如果给空隙两旁加上十米高的墙,你们看可接受么?”

    “这不胡闹么?要是客机撞上去怎么办?你看哪个地面机场不是一码平川的?”航空专家不满道。

    “那这样,”叶蒙继续出主意,“在空隙中的主缆上方加几层拦截网,网强度大,不会被冲破,孔径小,防止客机某些部件穿过去被卡主,阻燃,不会烧起来。当然这只是初步方案。”

    “客机不会被卡主?这哪有这么好保证的?另外客机掉网里边,救援工作怎么展开?你这方案很不靠谱。”航空专家仍然不满。

    其实这些问题叶蒙还能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不过他也没法现场一次性提出完美解决方案,这样就还要被对方质疑,而且对方语气也不友善,他不喜欢这种讨论方式。

    于是叶蒙说道,“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也有,不过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后面让更多航空专家一起来讨论下。”

    “现在不就有很多航空专家在这么?还要放在后面讨论干什么?”航空专家继续责备道。

    “那你们也可以提提自己的建议啊,总不能指望我这个做飞艇的解决一切问题吧,况且一开始我也说了,这次准备的方案只包含防火性和结构稳定性方面的论证。”

    让其他航空专家提建议?

    理论上这样也行,但他们原本只是打算过来评审的,并且要否掉这个方案,没想过参与讨论怎么建设这种奇葩的空中机场,所以没有航空专家发话。

    于是刚才那位专家就继续指责道,“你这是逃避责任,你作为新机场方案提出者,理应准备好完善的方案。”

    叶蒙也不客气道,“没有哪条规定说了方案提出者就必须准备完善的方案,作为一个飞艇领域人员,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义务。而你们身为航空专家,明明比我更专业,但就是不愿意为此提出建设性方案,逃避责任的是你们才对。”

    “哎呦喂!可以啊这小子,终于不再被动防御了哈。”邵康坐在下面夸赞道。

    “呵呵,现在的叶总监比之前更像个年轻人了,话说他原本也就二十几岁啊。”刘领导笑道。

    叶蒙这番反击让航空专家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又听叶蒙说道,

    “如果觉得这个问题不好解决,那么我还是建议将具体讨论放在以后。现在不如先听听立体机场的相关方案,其总体效用比平板机场好很多,也不存在这种掉下空隙的风险。”

    叶蒙这其实已经是做了让步,而这位航空专家本来就找不到反击的词,所以也不继续纠缠刚才的问题。

    “立体机场由多个长方柱体构成,每个柱体截面尺寸为高300米,宽200米,这样多个柱体堆叠起来,就能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跑道数量也比平板机场更多,而且结构强度更高,受风力影响更小,以后机场高度还能继续提升,增加跑道数量。总之其总体效能比平板机场高得多。”

    “等等,”一个航空专家问道,“先别说那些高大尚的好处,我就问你,这每条跑道都处于封闭空间内,飞机怎么起降?”

    叶蒙说道,“客机尺寸也就几十米,柱体截面尺寸都在两百米以上,为什么起降不了呢?”

    “呵呵,”航空专家冷笑道,“你就凭尺寸大小来判断可以起降么?你真是什么不懂?这个方案完全异想天开?”

    “那要通过什么来判断呢?”

    “刚开会时不是说了么?法律规定,机场二十公里范围内不能有超过150米高的建筑,你这直接整到三百米,还怎么起降?”航空专家严厉说道。

    “那是对地面机场的限制,空中机场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一限定呢?有什么依据么?”叶蒙面无表情进行反驳。

    “依据?这不很明显么?要保证跑道的能见度,需要让客机在十公里外就能看清跑道。”航空专家语气愈发严厉。

    “立体机场跑道只是两侧建筑会遮挡,前后则不会,而客机也是沿跑道方向降落,这样不照样能在十公里外看清跑道么?”

    “那能看清跑道全貌么?你这柱体高度只有三百米,如果客机在远处飞得高一些,那就只能看到一小节跑道,更远处就被天花板遮住了。”航空专家努力压制着怒气,在他眼里,台上这个年轻人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外行,居然还想改变已经发展成熟的客机起降规范。

    叶蒙毫不示弱,“挡住了又如何?这样就没法在远处调整姿态和轨迹了?机场柱体边沿上完全可以用大灯或者什么醒目的大型标识,告诉客机对方应该在哪层降落,这样老早就能调整好高度。”

    “不是高度的问题!”航空专家咆哮起来,“机长需要老远就看到跑道全貌,这样才能让客机航向准确对准跑道。你那天花板挡住视线后,只能看到几百米跑道,在机长眼里只有一小节,近大远小懂不懂?这样根本没办法保证航向与跑道准确对齐。”

    “如果客机在远处非得飞那么高,看不到对应跑道全貌,那还看不到上一层跑道全貌么?很简单的几何知识,客机在高于机场的任意高度,都能至少看到一条跑道全貌。”叶蒙淡淡说道,对方越是激动,他越是没什么情绪与表情。

    “呵呵,”航空专家怒极反笑,“你自以为很聪明么?照你这种方法,机长需要先看着上一条跑道,等降落到一定程度后,再突然转到下一条跑道,降落时机长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你觉得这种方法可能么?”

    “没什么突然不突然的,不要完全套用地面机场降落那套,空中机场离地起码一千米,客机可以老早降到比这高一点儿的高度,以近乎平飞方式飞过来再降落,那样就不存在什么突然切换看着的跑道的问题了。别卡着极限角度降落,没那个必要。”

    咦?

    是啊,这是个办法!

    在场航空专家们纷纷意识到这点。

    正在爆发边缘的那位航空专家也是一愣,这个办法的确是避免了天花板遮挡问题,他想了几秒也没想到有什么缺陷。

    但他憋了一肚子火呢,难道就这么泄了?

    然后他有点儿中气不足地说道,“这,这办法你怎么不早说?”

    叶蒙淡淡答道,“刚才被你带坑里去了。”

    “哈哈哈哈哈!”全场爆笑。

    这时又听到叶蒙接着说,“你一个航空专家不去找解决方案,反倒指责我这个做飞艇的没早点儿想出方案么?是不是觉得这个研讨会就是个评审会,你们只需要做评判,至于怎么解决问题全部甩给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