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县长 » 第45章 见面

第45章 见面

    兴许是一行人引起了宅邸主人的注意,几个呼吸间,数人闻讯而来,当头正是张陌,突一见是贵人,姿态放至最低,笑嘻嘻而来。

    “陌该死,不知大人来访,实属不该!”

    几人加快脚步,一到身旁,仆人们立刻躬身低头,张陌拱手一作揖。

    嬴政微微点头,却也没有责怪的意思,连忙将之拉了过来,指着路面道:“本大人甚是好奇,此路非青石,又非夯土,却是如此坚固平整,怎么做到的?”

    张陌也想不到贵人竟突兀而至,还问了这还未经过思考过程的问题,遂思索一番道:“坚固而平坦,人走之如无路,车行之而不颠簸,乃水泥所造,名水泥路。”

    “水泥路?真乃神奇也。”嬴政沉吟,一脚踩了上去,还连续走了几步,口中啧啧称奇,“快,唤本大人的马车来。”

    出行时不但备有马还有马车。

    很快,一辆单马马车便被带来,他立刻坐了上去,在路面上走了一小段路,果然,毫无颠簸之感,就如坐在客堂之内,比之青石路上行驶不知好上多少。

    “妙哉,世上竟还有如此之路,张陌,快快告诉本大人,此水泥路如何造之?水泥又是何物?又如何造之?”

    前一个问题还好,后两问题可难倒了张陌,对于水泥制造的工艺只是略有了解罢了,一般用石灰石、粉煤渣、黏土之类制成,可制作过程就不得而知了,这是一个繁杂的过程。

    欲真要说出来,非得到示范县重新学习才行,可此刻哪有时间给他学习,只得应付道:“便是用水泥混合细沙用水搅拌,再铺设而成。”

    “那么简单?”嬴政怀疑地望了张陌一眼,工事乃繁杂之事,他虽不甚了解,可还是懂个一二。

    路,大多用黏土垒夯而成,主要工序乃夯实,夯,本身就是个繁杂的工序,而张陌所说就铺设,明显有些忽悠。

    没有经过‘夯’这一道工序,不可能如此坚固。

    “何以无‘夯’?”

    “无须‘夯’......”对于这个时代修路工序,前身还是了解一二的,主要手段还是‘夯’,但有了水泥就不同,将‘夯’变成最后一步的‘压’就行。

    “水泥所拌,稍时则硬,比‘夯’实用多了。”

    嬴政眉头一挑,甚为惊奇。水泥所拌便能硬之,这是从未听过之事,遂重复问:“水泥乃何物?”

    张陌最怕就是贵人问这个问题,当然,最好办法还是让之看实物,刚好工师还在施工,让贵人见识一番也无妨。

    “大人且跟陌来!”

    于是一行人沿着水泥路走向另一头,待到人声嘈杂处,却见旁边堆放着一包包奇异之物,此物表面灰黄色,粉尘在其中飞扬。

    正有造工在搬运着,待将之搬到一处,用锸将之凿开,露出里面灰色如飘絮状粉尘,接着将之倒到一旁,另有造工铲来细沙,加水,待到一定程度,便搅拌起来,可谓一气呵成,毫无一丝多余工序。

    “此便是水泥。”张陌指着已经被剖开的水泥对贵人说,贵人早已看得出神。

    其实如此操弄和夯土无甚区别,有一点令人费解的是,如此就能让路变得坚固平坦?他有点不相信,当然更多的是惊讶。

    这粉尘般的东西看之轻飘飘,融入细沙和水后变成浆,造工将泥浆铺设在路上,和已铺的很好地衔接起来......

    这铺设的一幕其实并不复杂,张陌也就教了造工不到半个时辰便能熟练,但看在嬴政眼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如此铺砌就能成就如此之路?他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事实证明就是如此,半天后,他们再次来到铺砌之地,踏之,竟和先前所见一样,端得坚硬无比。

    比之咸阳宫之路更为平坦而坚固,遂欣喜道:“张陌,此水泥为何物所造?能否大量造之?”

    他打起了小心思,只要此物能大量造,便可凭此物收揽民心,更可坚固大秦驰道,一举两得。

    “当然!陌想造多少就有多少。”

    “果真!”很明显看出嬴政的喜色,却很快压制下来,转喜为严肃,问,“你如何用之?”

    现时大秦不允许官吏经商,此物如此了得,一旦面世,将会是争抢的存在,如张陌将之入市,便是经商,有违律法。

    他在试探张陌是否守律,为大秦计,张陌自然不会傻傻地说作贩卖用,遂反问:“大人可还记得陌说过郿县大兴商业之事?”

    嬴政点头,他自然记得,为此还在努力为张陌庇护当中。

    “陌曾从一本古书中读过一话,欲致富先修路......”这自然是张陌臆造,没有古书一说,正是前世之说。

    嬴政听之却愣了愣,自语:“欲致富先修路......”遂陷入沉思,似在思索此话的涵义。

    “正是,想要郿县振兴,只有修路,而此路非彼路,陌要修之路乃水泥路,只有路平坦易走了之后,民才方便通行,物才可流通,自然形成了商,假以时日,商业必兴。”

    “商兴之,民可利,郿县振兴也。”

    这是前世他作为县长时的治理经验,当然,主观性较强了些,却不妨碍他以此来回应贵人。

    其实也非臆断,就前世来看,一个地方的好与坏,百姓生活如何,一部分在一个‘商’字,商便是货物的流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利便自然而来。

    当然,放在物欲不足的大秦,这需要前提,解决百姓温饱问题、修路、发展手工业必不可少。

    目前言商为时过早,不过必要的前提还是要做的。

    在解决温饱问题上,他采取了广种杂交水稻之策,这便有了发良种,当第一轮杂交水稻收成之后,不说能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却也能解决路有饿殍之事。

    往往好事多磨,只要饿殍不在,人们知道杂交水稻的高产,便会趋之,不出两年,郿县必能温饱,当温饱问题解决,商便可崭露头角。

    其实细盐的出现就是个萌芽,一种准备,当有人从中尝试到甜头之后,县廷再扶持一番,原有的手工业未必不能兴,自己再从示范县里弄出一些玩意儿,商离兴盛便不远了。

    商兴之时,交通如不济,也会有所限制,所以路必须要修起来。

    这就是张陌发展郿县的大概思路,当然,贵人不一定认可,可不妨碍他去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