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县长 » 第38章 指纹辨别

第38章 指纹辨别

    “无论如何,他们也得回来接受调查。”这是张陌不可置疑的决定。

    亭父无法,便派人去寻找亭长二人,不到半个时辰,二人回来了,在说明情况后,二人很配合地被量了履印。

    “麻布履,一尺长,前有纹路......”狱吏才念到此,大家便紧张了起来,因为,这是求盗的履印长度,各项记录都如出一辙。

    县丞眼睛眯了眯,步子乍一站稳,凝目瞪着求盗,问:“你可去过亭部外一里草垛地?”

    求盗不明所以,照实道:“朝食之时去过。”

    “可有奔跑!”

    “有,当时有人喊捉贼,下吏便追了上去,刚好经过草垛地。”求盗没有隐瞒。

    “谁可以作证?”

    求盗指了指亭长,可,立刻遭到亭长的反驳:“非也,朝食之时的确有人喊捉贼,却只有下吏一人追出去,至于求盗何时追来,下吏并不知道。”

    两人说话前后有矛盾,求盗立刻急了,扯着嗓子叫嚷:“亭长你为何如此说话,明明是我等一起追了出去,为何只有你了?”

    “而且我等是一同回来的,大家可以作证。”

    亭长回应:“的确我等是一同回来,我却是后来才遇到你。”

    “你,你为何要骗人?明明咱们是在追出去不久便遇上了,还调查至今。”

    求盗更急,也顾不得亭长是他的上吏,嘶吼着。

    “我没有骗你,当时追出去时并没有看到你。”

    “......”

    两人相争,本来好好的同僚关系,却弄得反目成仇,求盗更是要出手打人,幸好县卒拦了下来。

    县丞皱起眉头,张陌也同意皱起眉头。

    两人都说是朝食之时追出去,可是互相之间说法有矛盾,求盗应该没有见到亭长追出去,亭长也应该不知道求盗追出去,这一点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互相间遇到的时间。

    此二人必定有一个有问题。

    县丞开口了,却是问亭父:“你可看到谁追了出去?”

    亭父回答:“当时我正在庖厨里忙活,并未留意。”

    这时,一名亭卒主动站出来说:“下吏看到了,当时只有亭长追了出去,却没有见到求盗,至于后来他去了哪儿,就不得而知。”

    “胡说!”求盗狠狠地剐了亭卒一眼,叫嚷着:“上吏,他们窜通一起要陷害于我,我不服。”

    狱吏在一旁默默地做着记录,这让求盗火气顿起,一拳就捶向亭卒,大家见状连忙拉开。

    县丞眉头蹙起,炯炯地盯着求盗,又移向亭卒,最后落在亭长身上,严厉地提醒:“尔等之话可当真?须知如是诬告,将是诬告反坐,可想好了。”

    依照律法,如是诬告罪,将对诬告者处以与所诬罪名相应的刑罚,这就是诬告反坐。

    诬告反坐之罪可脸上黥字沦为官奴,或是发配边疆做戍卒,甚至会牵连家人。

    对于这一点,作为亭部的人自然知道。

    这一下大家都沉默了,但求盗却依旧不依不挠,断定自己就是被陷害。

    案情到此又陷入困惑中,究竟谁是谁非无法做定夺,不过肯定一点,几人当中肯定有问题,即使颇有经验的县丞也有些吃力。

    律法执行者刻意隐瞒,所起的效果甚于常人,这正是县丞头痛的原因。

    “县长,可有良策?”县丞无奈,只得望向身旁的县长,征求其意见。

    其实张陌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当然,这是抛开示范县而讲,如有示范县的协助,此事并不难解决。

    “可还有眉目?”张陌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

    “暂无眉目。”

    “也罢!将亭部之人押回县廷至本长宅上,连同凶器,本长自会断案。”张陌摆摆手毫无压力地回应。

    但,此话一出,县丞便疑惑了,心想:押回县廷就可断案?这是什么方法?这里是案发现场,是最好的断案之地,离开此地怎能断案呢?而且还是押回宅上,就更离谱了,难道在宅上用私刑,将他们屈打成招吗?

    其实用刑在这里也可以的,不必要到宅上。

    注定县长的做法令县丞无法理解,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按县长的话去做了。

    “陈百将,将亭部之人皆押回县廷。”县丞顿了顿,扫了一眼亭部,“此地便由县卒暂时接管。”

    亭部的人尽去,肯定需要人手坐镇,否则此亭所辖必定会出乱子。

    他不知县长此行是何意,却连连吩咐,做好案情安排。

    一行人押解着乡亭之人回到县廷,按县长的吩咐直接来到后宅,并且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凶器,用布帛将之包裹。

    “县长,一切准备完毕。”

    县丞将包裹好的凶器交给张陌,并指了指亭部之人。

    “甚好!”张陌横扫一眼几人,诡笑着吩咐,“对他们进行手掌画押,再单独手指画押,务必要做到精细。”

    县丞听之又是一愣,更不知县长葫芦里卖什么药。现时大秦办案是有画押之说,但应该在掌纹或指纹清晰的情况下,案犯用凶器杀死甲,手掌是接触过凶器不错,但根本不会留下掌印,就如案犯无法在柴舍中留下履印一般,此法就行不通了。

    可是县长为何要如此做?他连连摇头,他不好质疑县长,只得静观其变。

    张陌却不理会县丞是否有看法,待将画押板牍收集好了之后,并命狱吏在每个押上都标上名字,以求不混淆。

    县丞想得没有错,县长想做的就是凭画押的掌印或手印而辨识出凶犯是谁,案犯接触过短剑,必定在凶器上留下纹路,或明或暗罢了。

    就目测而言,肉眼很难看到上面的纹路,对现时的手段来看,很难用之作为断案手段,但示范县就不同,那里有精密仪器,无论纹路有多晦暗,皆能辨识出来。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之处。

    当然,之所以让他们来此,便是为了更好地收集掌印手印,在前世时甚少接触刑侦之事,对其需要什么样的纹路并不清楚,只有人在此,才能更好地辨识。

    “我去去便回,务必要看紧他们。”

    张陌话毕,便带着板牍和凶器走进了那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