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渡命还神录 » 二十六 灭宋

二十六 灭宋

    大鸿,京城,内阁。

    “准备好了?”郭靖跟老辛对坐喝着茶,轻轻问道。这是只有两人的相议,可以说一些不必遮掩的话。

    “是,大宋可用的武将均已下野,朝堂上各派内斗正火热,趁此时机,我大鸿正当江海齐下,水陆并进,先发制人,然后宣战。”辛弃疾平静地讲述文武群臣共策的计划,“海舰与江舰舰队已各自齐备,各种火炮,战马,军资也已发放到位,本月末发动。这是定汉祚的最后一战了,江南那边,已经有很多人与我们联络,只要拿下第一战,就可直扑临安,余者,可传檄而定!三年来招揽培养士子略有不足,不过南方归义之士也不少,可效前次一般,暂任一时。这一次,不会像上一次艰难惨烈了。”同是汉人,能收降的,大鸿自然不会有意为难,而有别于此的,自然是上一次的伐金之战,伐金初起之时,郭靖完全秉承了不收降的策略,在第一次正对大战立足山东和第二次野战破灭金军主力之时,郭靖明令上下,不得受降,野战之中,谁喊降先杀谁,务必杀绝,尤其是重将骑兵,必斩首于地,焚尸于野,绝不留活口,战场中更是以身作则,每每冲锋在前,仗着神功神力大肆杀伤,以此减少金军可战之力,到第三次伐破燕京之战前,郭靖才开始允许俘虏,无论金人官员武将还是士卒,都充作苦役,为大军后勤、炮灰!

    “相国的家人,可有保护?”郭靖问道,虽然辛先生自己改称范逸,还改换面容,但儿孙还是亲生亲养,如今在南宋,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当然有直卫保护。”辛弃疾微微一笑。

    “那就好。还有我的大仇人段天德,当年我目见完颜洪烈受剐至死,完颜氏族诛(仅皇室),也算了一仇,这位段将军亲手杀了我父亲,掳掠我母亲,使她怀孕之身,流落苦寒之境,大宋,段将军,如此大德,我不杀他九族,非但我不甘,完颜氏在九泉之下也会不甘的!上次银子就给我提个醒,这次让直卫暗中盯住他!”郭靖说话的时候目中寒光迸射,气势凌于阁内,不可直视。他二世为人,生来就有自我,记得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所以他当然记得出生时的寒凛,记得母亲一步一步的艰难,记得那几位蒙古恩人的热情相助,更记得母亲每次情不自禁的哭泣!所以他也收留蒙古流民,恩人的孩子巴图,现在是他的护卫统领,未来有封侯之位,他杀灭金国,活剐完颜洪烈,今天,是回报最后一位的时候了!!!

    “……是,”辛弃疾沉默一下,他自然知道王上要如何报复,只是却没有阻止的理由,只能沉默,“只是大宋皇室……”

    “如果皇帝无恶佞事,可以以二王三恪礼待他,保留宗庙祭祀,封地的话,届时再议。”郭靖平复一下心情,顺带一提:“还有宋国各方官员朋党,地方宗族,分家析产,地方官员,先任后查,明白吗?”

    “明白。”

    ……

    大鸿四年夏,杨康据西北戒备蒙古,而郭靖率大军南下攻宋,兵分两路,一路攻襄阳,下江陵,再分师进四川,并据上江上游再自上而下以水师向南宋国都临安,另一路则攻庐阳,向临安进兵。同时海上也有一支舰队游弋,威胁临安,也堵住南宋皇帝的路。

    郭靖所在的这一路,正是襄阳这一路,这个城市,对于郭靖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原本的命运中,正是襄阳这座城,赋予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的真正内里,而这一次,却成了他一统天下万民,成就自身功业的第一步。

    大侠乃至巨侠郭靖与鸿王或者皇帝郭靖相比,谁高谁下,自己并不在意,或者说,当自己选择这条路,而不是同原本一般时,这两个就已经在自己心里分出了高下。

    南宋绵延的百余年,是民族屈辱的百年,蒙元统治的百年,更是华夏文明的倒退。实则郭靖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责任在身,没有系统任务,也没有与谁约定什么,但两世为华夏人,又怎么能对这样的糟糕境况熟视无睹呢?

    大军骤起攻城,南宋果然没有防备,郭靖甚至没有出手,襄阳城就已落入大鸿手中。随后大军依令行事,掌控城防,进驻府衙,约束兵士,张榜安民,安排驻军与官员,传檄文于南方之地!随后继续进发,向下一个城市而去。

    不同于历史上的蒙古攻宋,历时长,还曾退兵,因为都是汉人主体,前些年还有过物资交易,宋国士族对大鸿还是有些接受度的,因此抵抗意志也不强烈,甚至有人传言柴氏代郭氏,赵氏夺柴氏,如今郭氏起兵伐宋,正是天命所归,一时间,竟然真的有大片降书。

    另一路,作为南宋京师之地,抵抗就激烈很多,另一边张阿生,韩宝驹,及一众蒙汉大将与南宋大将打得有来有回,不过兵力与火炮优势在手,总体还是在推进。

    时间一点点推移,水师也以各种手段将舟船于襄阳外汉水上游齐备。

    “好,今日就顺江而下,直破临安!”郭靖跃步登船,意气风发!

    水师顺汉水南至长江将沿长江东至建康,而后与东路军汇合,并军南攻临安,南宋水师也于各处水道严阵以待。

    神雕终于派上用场,郭靖以神雕察四方水陆关隘,明师暗军,手段齐施,一次次击破南宋水师,虏船为用,一路越打越强,至此天下人均觉大宋天命将终,大鸿当王。

    时过三月,南宋国都临安破,南宋朝廷南迁,大鸿并未紧追不舍,反而放缓脚步,徐徐南进,不仅进兵,还开始整顿治理,在降臣的辅助下安定民心,重复前番在金国的治理。而暗中不为人知的,自然是大鸿相国范逸大人复为辛弃疾,辛家门庭高广起来,以及一位段天德将军全家被活捉下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