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渡命还神录 » 二十五

二十五

    “全真,丐帮,南宋,问题不少啊……”回到营寨,将群雕分开安排,郭靖想一想刚遇到的这位全真掌教马道长,不由叹一口气。一路上郭靖与马钰道长谈天论地,从天南地北,任侠为义到内丹采炼,轻身提纵,从道学经籍到教化传承,无一不谈。这让郭靖更清楚地了解了这位全真掌教。

    “这位马钰道长,道行精深,内功道学俱是顶尖,行侠仗义也绝不落后,只是对于教派的管理,却兴趣不多,只是师命难违,勉力为之罢了。”郭靖有点无奈,这实在是很严重的问题,昔日王重阳真人,允文允武,深得三教法门之要,教管弟子,整治教派也颇有手段,再加上武林第一人的名头,让不知多少武人豪客崇慕敬拜,以一己之力立下了这么一个庞大的全真教。仗着王真人名头,全真教中弟子傲气不知高人多少等去,而在他这一世,恐怕问题更甚,原本的命运线中,全真教立于金国、蒙古之治下,尚且出了赵志敬,甄志丙这样的败类,而这一世,郭靖兴义军而灭金,全真一教也在其中出力不少,到如今功绩也不低,在民间声望亦隆盛之极,再加上这位掌教几同于无的管理能力,其中到底如何藏污纳垢可以想见。

    “唉,全真在武林的名望倒无所谓,最怕他们弟子不肖,还要以全真在民间的高声望来生事,如此朝廷恐怕难办。”郭靖此时已经没了骤得神雕的欣喜,被这位马道长引出了烦忧。

    “不知相国可有对策……”郭靖想了想,哦,我还有满朝文臣武将,谋国之相辛弃疾,那没事了,看雕去。

    日落西山,出击的众将径自回营,就像今天郭靖放了华筝等人回去(前面改了一下,相遇也不杀人),近半年来,双方兵力越打越多,火气却是渐息,木华黎不再轻易袭击牧民牛羊,只与大鸿精锐较艺厮杀,到后面甚至连杀都不杀了,刻意降低冲突烈度,郭靖这边占足了便宜,一心种田放牧,也顺势停手,双方保持了一种诡异的默契,各自准备,只待理清余事,就全力举兵,一举灭了对方。

    “怎么样?”郭靖问向眼前的中年将士。这是位蒙古人(大鸿的),以前在部落驯过鹰,也是个好勇士,郭靖便请他来尝试驯服这些雕。

    “难……”中年汉子那日松摇头,“那两只小的最容易,好好养大就可以,其他,黑的容易一点,白的,不可能。”那日松指着几头大鸟用蒙古话快速说道。“如果要养小的,大白的不可以留,更不可以亲手杀掉,要让别人把他们带走杀掉,这样可以养小的,黑的试试头领,如果不行,也要杀掉,剩下的几头更有可能。”

    “这只大白雕受伤了,我治好它,它不感谢我吗?”郭靖问道,他觉得这两只大白的很有灵性,应该懂得报恩才对。

    “感谢,它可以回报你,帮助你,但它不会把孩子给你!”那日松无奈摇头,“而且,它的仇人也在,它也不会跟仇人靠近。”

    那日松很老练,完全懂得现场众雕的情绪,听自家大汗讲过抓获过程后,他大概知道两只大白的情绪,最开始受伤时排斥,被治伤时感激,被带下崖后见到仇人就愤怒,再后来见孩子都落大汗手里,开始的感激早没了!至于那几个黑的,最大的那个傲性最重,但他有点把握,剩下的那个只要用大黑来控制就行。

    “行,我回到边岭草场(木华黎设伏哲别那片),这群黑的交给你在这里驯服,不要折损了它们灵性,要是成了,我必有重酬。白雕就交给我。”郭靖作出决断。那日松大喜跪谢,天鸿军军纪严明赏罚,大汗言出必行,因此蒙汉战士们都愿意追随,今天,可算轮到他那日松发达了!

    不久后,边岭草场,

    “唳!”高空中,一对白雕高昂鸣叫,上飞下扑,遥相呼应,甚显神异。这一对大白雕,终究还是被郭靖拿下,并且没有用到虎魄刀,这让他十分得意。而另一边,那日松也驯成了黑雕,此时正交到去了边线坐镇的杨康手里。

    得了一群神异的巨雕,郭靖心中欣喜,但正事也不会放下,京城草原双身镇守交替还继续执行,对蒙古西征的详细他也没有放松打探,随着武直卫的渐深发展,借鉴当年起事前辛弃疾结社暗遍全金国的手段,他们开始在蒙古和南宋朝也开始了渗透。

    就目前局势来看,状况最激烈的仍旧是蒙古跟花剌子模的战事,即便有郭靖在草原东边对木华黎疯狂耍阴招,占便宜,试图拖铁木真后腿,但木华黎面对大鸿却死死顶住,宁后退,不崩溃,而花剌子模却是白有一片广袤国土,凭真本事硬是把自己一口一口喂给铁木真,铁木真的压力是越打越少,人口土地越吃越多,甚至空出手来放一个儿子回援,让郭靖心头大骂!不过,有赖于国土之广,铁木真还真没有办法短时间吃完花剌子模,因此郭靖这边开始有意先定南宋,再征蒙古。

    而南宋这边,一直与大鸿保持敌意,但又没有主动挑衅,似乎无视了宋鸿同是汉人政权这一威胁。经文武群臣一番讨论,觉得不能轻易攻宋,南宋之弱,在于朝政内乱,文武相疑,而不是国力弱,因此,要拿下南宋,要从内部击破。

    经过多次商议,大鸿定下一些策略:

    1.挑拨,南宋党争之剧烈,天下皆知,打压异己比之伐战、大局、朝廷之类要重要得多,因此要鼓励这一点,尤其要支持不战的官员,加剧其斗争,使他们无暇他顾,更要使有才能,有志向的文武与南宋朝廷离心。

    2.招揽,无论是在野的有名贤才,还是不得志的将军,抑或是朝争失败的政要高官,甚至掌握特殊才能(如工匠,武师),都可以暗中接触,打探那些不排斥大鸿的,与大鸿志同道合(有志振兴汉祚,不欺压平民,不贪污腐败)的人,尽可能的招揽他们,示之以诚,共襄盛举。

    3.备武,南宋死忠人才决计不少,一众文武在险境中极有可能合力对抗自家,南方又水系众多,必须创建水师,严练军备,一旦相决,必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击溃其抵挡,在蒙古反应过来之前,灭亡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