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72章 诸子大会(1更)

第72章 诸子大会(1更)

    在历经了漫长折磨的思考之后,未来秦帝国将要采用的思想终于在抵达临淄后被确立。只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十分稀少。

    但是现在,扶苏对整个诸子百家的存留问题,以及如何让他们在秦国大一统体制下保持活跃,继续发光发热,这些重大问题都已经明确了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的诞生,也着实去掉了扶苏心头一块大患,当然也消除了对秦国未来维护一统天下进程中的不利因素。

    士人们对此也都没有什么可辩驳的。

    扶苏不仅仅用横渠四句破除了这些人对秦国和他本人抵触的同时,更安抚了诸子百家,同时也为天下诸子百家以及士人群体都提出了一个总纲领。

    所以在今天的群英***上,张苍等到群贤毕至,清点完来者宾客名单后,立即站起来对众人施礼道。

    “诸位今日进入稷下时,想必也都看见了门前石刻。”

    张苍穿着宽大的儒服,这让诸子百家看着心里舒服多了。

    这表明他是以诸子百家的儒家弟子的代表身份前来的,而不是秦国朝臣。光是这一点,就让诸子百家的人对他很是亲善。

    张苍一说话,众人纷纷点头响应。

    “秦如能坚持不懈,日后天下大同,绝非难事。”

    当然扶苏也听出来了。

    就是蒙毅,也没有穿朝服,而是作为秦法家代表前来。说明诸子百家看到了秦国没有仗势欺人,

    齐墨一向对秦国批判的很厉害,今天一开口就带头对秦国给出正面评价,简直是给扶苏这些年来的努力最好的回馈!

    众人也纷纷附和。

    这句好话,非常隐晦。意思是秦国现在干得挺不错。再坚持,就能取得大功绩。

    一旁负责记录整个会议的邵平,他写着写着,忍不住抬头看看说话的又是哪一位。因为这次来的都是百家里最杰出的人物。他们的谈吐每一个字都耐人寻味。

    他是孔门弟子宓子贱的后裔。

    伏生。

    说这话的人,是儒家门派里地位十分显赫的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句可逾千古而不衰啊!”孔鲋捋须赞叹。

    这些人一个个都狡猾很。他们对秦国是不愿意多说哪怕半个好字的,为了维护自己门派的威严呗!

    还想着和官府争一争主导权。

    扶苏这么多的努力,不就是为了改善世人对秦国的印象吗!

    有了齐墨带头,儒家也帮着秦国说了一句好话。

    孔鲋在察觉到现场布置的诸多精心细节后,感受到的自然是秦国和恒阳君浓浓的诚意,是以对张苍好感颇多。

    当然,这个时候,诸子百家也纷纷感到好奇,“这四句话,是谁作的?实在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啊!”

    “这四句话,乃是当今大王所立太子,恒阳君所作。”

    “本来来时心中忐忑不安。但是见到这几句,我便知道了贵秦心意。秦,未来大有可为啊。”

    说这句话的人,正是今日到场的齐墨传人相夫子之后相允。

    儒墨带头夸赞秦国的所为,也是诸子百家对今天这个秦国官府主办的会议所表示的态度。

    张苍没想到,扶苏题的这几句话这么有威力。

    这就是给这次大会开了一个好头。

    众人闻言,顿时堂内一片哗然。

    “太子立此四言,即为今日诸子后人,百家领袖开宗明义。太子有诏令,这四言,就是今日议事之主旨。”

    “太子说,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

    “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

    “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太子认为,儒学道统自尧、舜、禹、汤、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没,其道不传。到了今日,诸子的使命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道。”

    “是以今日***,重在学问切磋,百家之间,不得互相攻讦。从今日***,乃至日后,天下诸子百家,要以和为贵。天下已然一统,诸子百家要顺应时世,以民众的生机、学派未来的发展为先,不得寻仇复恨。”

    “今日以探讨学问为主,只许辩论,不许攻讦。”

    “君侯认为,今日是诸子百家自我审问,自我更新,自我羊扬弃,破旧立新的好日子。”

    “为此,太子赏赐每位前来参会的门派宗师,诸子后人重金。”

    众人听到这个,个个纷纷眼睛亮了。

    还有这种好事,来了就能拿奖励。

    就是孔鲋、伏胜,他也陷入了喜悦啊。

    天降黄金,哪个人会不高兴啊。

    这个时候,孔鲋的弟子叔孙通,他此次也随孔鲋前来。见到今日秦国表现得这么好,叔孙通却有着不祥的预感。

    听说秦国的太子一贯先礼后兵。

    秦国如此放低身段,对百家以礼相待;面对百家的拮抗高傲之态,也丝毫没有镇压之意。

    现在又赐予重金,怕是有坏事啊。

    叔孙通不喜,便低声对孔鲋说,“喜,只有两点啊。”

    孔鲋听到,十分欣慰地望着叔孙通,“既来之,则安之。”

    而此时已经在后堂更换好了衣服的刘季等人,他们则在后面静静看着。

    耳聪目明的刘季就问,“这个孔鲋的弟子在说什么啊?”

    曹参捋了捋须,“喜,只有两点。只有的意思你还不明白?这个叔孙通在告诉他的老师,不会再有好事了。他这是让他的老师当心啊。”

    冯敬望着这个曹参,也是双目一亮。

    冯敬可一直都挺讨厌这帮沛县来的家伙,但是按照灌夫的说法,他们和太子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作为一个臣子,他要学的就是如何和他们一起共事,把事情办妥。

    只是没想到,这个一向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曹参,竟然这么聪明。

    刘季瞪着眼睛,过去他很讨厌文化人,现在更讨厌了。

    “好端端的话就好好的说,这么深奥做什么。到时候可别被我给遇到。”

    冯敬怪异地望了一眼刘季。

    他从来没有见过刘季这样的野蛮人,他简直像个强盗。

    不!他就是强盗。

    自从刘季到来了,冯敬觉得灌夫简直是太子身边除过自己之外最得力的人了。

    “话说,那个人叫什么来着?”

    “叔孙通。孔子世家之后孔鲋的弟子,日后又是一位大儒。当心啊要。”冯敬傲慢的声音在二人身后响起。

    刘季回头,看着冯敬昂着脑袋,换好文士朝服,大步离去。

    刘季捋须笑道,“这小子,浑身带刺儿啊!”

    曹参拉着刘季,瞄了眼到现在还在埋头背书的灌夫。

    “执戟郎也是好意告诫你。”

    刘季却笑,完全不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

    灌夫的背诵声还是不断地响着,曹参不免忧虑地望着刘季。

    这次外出临淄,临走前,萧何曾经叮嘱过自己说,“刘季一向爱说大话,很少做成事。你这一次去,要关键时刻提醒他,不要让他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固然太子喜爱他,给他卫尉做。但是他也只能做个卫尉了。”

    曹参心里咯噔一下,忍不住问刘季,“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你都问了三遍了。连太子都相信我能办成事,你为什么觉得我不能办成事呢?”刘季双手环胸,等着上场。

    曹参低着头,“也是。听说太子做的决定,就没有错过的时候。”

    “你担心我做什么。你会和人吵架吗?”

    曹参听到这话,顿时一怔,他心里还是怯。

    但是看到刘季这么自信,曹参忍不住说,“好歹我知道辩论是什么。”

    “可别辩论了,辩论就是吵架。你怎么到现在还闹不明白道理呢。今天这可是太子的场子,在场哪个敢不敢给未来秦王面子。”

    “你关键时刻可不能怂。一旦怂了,那你就是给太子砸了场子。”

    刘季的话,让曹参一时间无所适从,他的手渐渐开始抽搐起来。

    “这种时候,要团结。大敌当前呢。”灌夫忽然开口,说下这句话,他又抱着书,换了个地方背。

    曹参望着灌夫,心里更是害怕,拉着刘季就说,“若是我辩论敌不过对方,你可要出面来帮我啊。”

    “那可不。我们可是一个窝里出来的。”

    前堂内,张苍滔滔不绝宣布着这次***的目的,又下达了扶苏的诏令。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他们立刻进入了正题。

    “今天这个大会。其一是要各门派主动建言,向我秦国陈述日后门派重点发展的方向,将要研究的问题。我秦国会根据各门派的学说和未来规划,拨送经费,资助各门派研究。这是太子亲笔诏令。”

    众门派听得纷纷眼前一亮。

    张苍又说,“太子也说了,以后诸门派当然可以研究学问,但是要以四个字为原则。就是学以致用。研究的东西要能够使用,不许研究无用的学说,对改善民生毫无意义的。”

    “我已经把太子嘱咐的大事、要事,都给诸位交代清楚了。”张苍说着,这才把长长的帛书卷给收在一边。“诸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蒙毅拉了拉张苍衣袖,“大会第二项,第三项呢?”

    张苍顿时脸色发红,不过他灵机一动,忙道,“此次大会其他事项,由我秦国中大夫,秦法家代表蒙毅宣布主持。”

    【求打赏月票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