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71章 见者沉默

第71章 见者沉默

    邵平心叹。

    毕竟只是个少年郎啊,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关键时刻还得是我出马。

    “太子勿忧。有邵平在,太子可以高枕无忧。太子尽管放权,只要有臣在,绝对不敢有人擅权、越权。”

    扶苏听着邵平这么突然的话,自然不会相信他。

    说得太信誓旦旦了,我都不敢做的事情,你居然敢。

    人嘛,谈理想的时候个个都是正义凛然,一旦遇到利益抉择,一百个人,九十九个都把持不住。

    再说了,扶苏记得的历史大人物里,可没有邵平在。

    扶苏怎么敢听信他的话呢。

    眼看着眼睛里只有名士的扶苏就要开口拒绝,邵平急忙提剑。

    三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在原地。

    邵平愣住,这怎么和他想的不一样。

    邵平以命相搏,又是家中老母亲自选的人,扶苏就当是给自己老母一个面子。

    邵平犹豫了一下,剑已经被扶苏夺走。

    “放肆!”扶苏震声,“汝竟然敢用自杀来要挟吾?”

    “邵平你……”

    但是,诸子百家***大辩论的日子到来了!

    邵平顿时两眼一暗。

    但是扶苏咋可能同意呢。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等到邵平出了门后,他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他想要身后有人给自己出谋划策。虽然在思想上,刘季明显还停留在追逐拜将封侯这样的事情上;但是行动上,刘季却快扶苏一步。

    这稷下学宫,挤满了男人的地方,可不比女闾有趣!

    “现在,邵平也愿意为信仰而战。而君侯您却狐疑多虑,难道要让邵平采用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来证明自己吗?”

    扶苏反应地这么丝滑,都怪他那个时代道德绑架的人太多了。只是,先秦的人,可比后世的人纯洁多了。

    兴奋至极!

    等到半夜三更,他躺在榻上,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愿意以死明志不说,更是亲自表明要为太子效力,按理说,应该是太子拜谢自己啊!

    可怎么在太子眼里,好像他是个什么抢手的人物一样,他愿意接受自己,是给自己赏光呢。

    话说扶苏给邵平透露了未来秦国到底选用的是哪一家后,从这天起,邵平就开始睡不着了。

    扶苏震惊,身子向后一倾,本能地要去抽宝剑时,却被邵平抢先一步。

    张耳有意让刘季在秦太子面前举荐自己,但是总是开不了口。

    邵平听了,愣了一下,赶紧谢起扶苏来。

    迫于无奈,曹参只能找夏侯婴对练如何争吵时不脸红心跳,以及怎么才能展现得自己很有威力。

    在将要比赛的日子,夏侯婴发现其他人都在慌忙备战,灌夫已经快要变得韩非再世,冯敬也在做准备工作,比如学习孟子的浩然正气,打算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太子喜欢墨家,是臣始料未及的事情。太子赞巨子腹大公无私,也喜欢为信仰而死的巨子孟胜。只是这两个人,为了实现自己坚守的信仰,一个杀害了自己的儿子,一个奔赴黄泉。”

    只有刘季,他还在满心幻想,自己能够收复这两个人。

    夏侯婴也是看得呆了。

    “太子放心。”

    “太子若是不把这件事交给我,那我就自杀。君子处于世,如果被人怀疑气节,便只能如此了。”

    扶苏把剑收回剑鞘,“好了。既然你认为你能够完成这件事,那我就相信你一次。也只有这一次。”

    刘季已经没有功夫夸口,他得准备去辩驳这些儒家士人了。

    帷幔之中,一盏盏如豆灯火闪烁着。

    把一个以和为贵的君子磨炼成这样……

    一贯不喜欢和人争是非对错的曹参,他就比较惨。他始终克服不了和人争论时会面红脖子粗的窘状,为此他总是请求扶苏放了他。

    但是刘季这边,他可就倒霉了。

    在送了一波又一波酒,谈心一晚又一晚后。

    他一眼就看出来,太子不可能把这些才士都给收走。那可不就是便宜自己了吗。

    “把剑还给我。”扶苏勒令。

    刘季到了稷下学宫,那就是老鼠掉进了米缸。

    陈余觉得现在的刘季已经和往日大不相同。身上的狭义之气渐渐少了,越来越像秦国那些爱摆谱的将军。

    邵平说着,他忽然跪着向前移动。

    只是他终于开始得到了扶苏的委权,可以做事了。

    扶苏点点头,“你可要小心行事啊。”

    但是没办法,这些人被扶苏从沛县捡来的时候,还没有在野区发育好,扶苏不得不让他们直面自己的缺点。

    和这些人情练达,饱读诗书,平均年纪比他们大二十岁的老者辩论,绝对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以后他们就明白自己的苦心了。

    但是,夏侯婴发现,刘季始终十分悠闲。

    “你这是都准备好了啊?”

    “那是自然。有人已经事先把如何批驳儒家全部告诉了我。”

    聪明人总是发挥自己的长处,次一点聪明的人,总是想着弥补自己的短处。

    刘季这么懒的人,咋可能会去背书让自己脑子疼呢。

    借着自己和老朋友喝酒聊天的空档,他就听朋友讲故事,靠这种方式学习,吸收知识,不仅培养了君子之间的友谊,提升了自己的内在,丰富了知识储量,而且知道了儒家所有的弱点。

    很快,比赛的日子就下达了。

    这一天定在了腊月十五。腊月是天气最为寒冷的一段日子了。而腊月十五,接近年关,扶苏选择这样的日子举行大辩,不对,是举行“”

    秦国和诸子百家双方都准备地都差不多了。

    虽然很明显,这是秦国大一统后,官方集中处理诸子百家,明显是要把他们归入编制。

    但是诸子百家不经历一点事情,还是和以前一样,各成一派。

    比如墨家,在墨家门派里,他们只遵从巨子的命令啊,其他人的话都是不听的。这和秦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来说是完全相悖的。

    比如儒家,曾经的弟子找到了师伯门前,稍微有些礼仪不周到的,大儒就会把张苍拍到门外。

    很久以来,诸子百家都是游离于政治的,他们有时候会和诸侯王合作,有时候会和诸侯王对抗。

    没有秦国那种制度约束,诸子百家在王室权威日渐式微的六国土壤之中,存续了想当长的时间,也培养了以上‘恶习"。

    至于诸子百家之间,更是已经吵了好几轮。

    墨家三派,过了几百年了,因为秦国的大一统,三派又会面了,这次见面自然免不了提提过往。

    内部攻讦完了,随后就合起伙来攻讦儒家。

    百家互相攻击,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学一个。说得好听点就是学,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抄袭。阴阳家遇到道家;名家遇到齐墨。

    想想都感到头大啊。

    只是百家互相攻讦,尤其以墨家和儒家吵得最凶。

    之前,他们没有没有一个平台,尚且互相写文章批评对方;但是有了这么一个平台,没把狗脑子打出来已经算不错了。

    儒家嘲笑墨家四分五裂,但是这个指责,明显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儒家很快被墨家骂的狗血淋头,墨家说儒家也亏修习君子六艺,连数术都不及格,八和三到底哪个大都不知道。

    这件事还一度传到稷下学宫之外,被齐郡临淄小儿拿出去编唱歌谣。

    儒家被骂急眼了,他们一开始还会碍于扶苏颜面,尽量不提墨家和秦国这百十年来已经造就好的血脉相依的关系,儒家后来直接痛斥说墨家是秦国走狗。

    墨家岂能善忍,当即攻讦儒家培养出法家这样的门派,简直是壮观!

    不知道他们祭拜孔子的时候,是不是会说出这些事来呢。

    双方都是武力值极高之辈,尤其是前来的楚墨者。他们很多人,原先是通缉犯,因为这次帝国一统,扶苏为了化敌为友,直接借着机会给他们洗白。

    因为会议又是远离秦国政治中心,咸阳臣子施加的阻力少,而楚墨一派前来的人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楚墨家来的人相当多啊。

    双方争吵不过,最后一起转告张苍和蒙毅说,“一定要展开剑术比试。”

    张苍还呆了一下。只因为他的剑术实在是不到家,连大王的都比不上。

    蒙毅却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这是私斗!违法行为!再有人提出这种意见,一律给予警示处理。”

    两家听了这个秦法,都很不满意。

    他们就要和蒙毅论道理,张苍连忙压住。张苍不住地给蒙毅开脱,“太子是不愿意看到两家比武的。”

    两家这才罢休。

    因为场面非常宏大,荆轲都忍不住来了。

    但是他已经在官府在编名单上了,所以只能便衣前来,看看热闹也好。

    在腊月十五那天。

    稷下学宫门口,忽然立上了一块石碑。

    那些士人们一直在里面争争吵吵,搅扰打闹不休。

    在看到石碑之后,一个个都冷静下来了。不,是一个个都被震撼了。

    石碑上刻的字,正是扶苏说的那四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来往路人,宫内士人,都驻足留在门前读着这几句话。

    古来多少人立碑,但是受到的作揖礼恐怕都没有这块石碑多。

    它一被立起,立刻就让诸子百家的士人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羞愧。

    他们当初来到这里,无一不是为了争取机会保全自己的门派。

    但是当扶苏亮明来意后,他们的那点愿望相比之下真的是微不足道啊。

    孔鲋在看到这二十二个字后,顿时对扶苏这个人肃然起敬。

    孔鲋原本还非常犹豫啊。他这种身份,一举一动都对外展露着儒家对秦国的态度。

    如果他表现得亲近秦国,很可能给儒家带来不好的后果。因为秦国,他不是个好的国家啊!

    但是当看到这二十二个字后,孔鲋就不再担心那些事情了。

    他完全相信,扶苏不会毁灭、扭曲、抹黑儒家。

    就这样,孔鲋十分沉着冷静地走进了稷下学宫。

    连秦国最不喜欢的儒家,都放弃了担忧;何况其他门派呢。

    在这四个字面前,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那些诸子流派之中的宵小之徒,很有一部分人是专门来浑水摸鱼,混吃混喝的,享受‘仁义昭著"的秦太子的善心优待的。

    但是他们也被这突然的氛围所压制下来,他们纷纷躬身,蹑手蹑脚走进了稷下学宫。

    张苍正戴好了儒冠,传好了儒服,配上了长剑,站在大殿最前方,他要迎接这些来宾。

    而蒙毅也戴好了法家的豺獬冠,穿着法士之服,手持秦律,眼神犀利地候着。

    “善。”

    二人一左一右站着,忽然听到有人高声说话,自然忍不住看过去。

    结果看到是一个士兵手持长戟立在边上。

    张苍脾气还算是好,只是道,“年轻人,别多嘴。这种场面,不可失仪啊。”

    “知道了。”

    扶苏说着。

    稷下学宫主殿栏杆前,扶苏看到这些士人的反应之后,也非常满意,他自然要感慨几句。

    张苍先是错愕,随后和蒙毅一道看过来,结果真的看到扶苏冷酷的面孔。

    张苍头上已然急得冒汗,结果扶苏很识趣地自己先离开了。

    “我就过来看看。你们办的不错啊。”

    蒙毅追了过来,“太子,今天来的人,龙蛇混杂啊。”

    “你回去迎接,我看看马上就回去。”

    眼看着孔鲋等人已经过来了,蒙毅只能急匆匆返回。

    扶苏穿着士兵的衣服,假装检查安全状况。

    来回看着这大殿里的布置。

    张苍给每个学派都设置了席位,十分公平公正。

    并且为了防止百家争吵,他们按照八卦图的形式摆设成圆形,分别向后延设座次。

    中央则留下席位,供人上前辩论。

    光是迎接众人,就要一炷香的功夫,就这还是精心筛选后的人。门派大者,出五人;门派小者,最低也得出两人。当然不管来多少人,必须来门派代表或者首领。比如墨家这种,肯定要有巨子到场。

    最终一共来了两百九十七人。

    大部分人入殿时都是十分谦逊地低着头,因为都知道今天的辩论和陈述决定着他们门派的存留和未来发展去向,这肩膀上的责任自然很重。

    至于陈余、张耳,他们只能在后面的馆舍里焦躁地等待结果。

    只有等到今天这个会议结束之后,才有他们说话的份。据某位太子提前放出的消息,他们这些士人会经过门派代表和秦国官方联手筛选考核,最终由双方共同确定他们是否属于本门派。

    今天以后,各门派要制造弟子名单上交官府了。

    凡是经历了今天辩论、陈述被官方留下来的学派,以后是可以自己自主发展的,但是留下来的门派,全部都要接受政府的管辖。

    门派弟子要建立籍册,上报官府。

    因为扶苏期望百家留存下来,但是如果单纯地搞合并,就会让百家失去生机,这样的话还不如召来一堆经书收藏起来,反正得到的门派已经是一个死的了。

    为了留住活的百家,给秦国的文化和制度时不时补充营养,所以扶苏按照目前的构想,先让诸子百家成为秦国合法文艺社团组织。

    那么陈余、张耳,他们自称是儒家之徒。但是谁能证明他们是儒家的徒弟,日后只能靠查阅门派典籍来。

    这样一来,就是秦国赐给了士人名正言顺的身份。

    陈余、张耳都很清楚,像儒家这么大的门派,也不可能被灭掉,他们两又是素有名声,所以也一直是众人眼中板上钉钉最后可以被留下来的人。

    而其他士人,他们就比较悲观。

    据某位太子放出来的消息,没有被送到籍册上的,以后不允许被世人尊称为士了。

    其实这次***的本质就是,扶苏给天下所有士人一个最后通关的机会,让他们把握机会赶紧自己投入秦国的怀抱。

    所以就先要设置稷下学宫诸子百家大辩合一个高台,然后给诸子百家丢不少绳子下去,让他们通过辩论和陈述自己的门派主张,由官府决定未来存去。

    而只要百家弟子,只要有人想上高台,门派本身就必须抢着爬这些绳子。因为一旦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就不再具有士的资格。

    士人们在陆续到达稷下学宫后得到了很多消息。

    考量消息的来源、世间、地点,消息的真伪自然也就不用怀疑。

    秦国将把对士人资格的认定收到自己手中来,不承认民间读书人。

    听起来很很专制,但是这很秦国!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诸子百家太多了,弟子太多了,百家的思想也已经发展到过分驳杂的地步了。

    为了解决一个已经十分极端的状况,不得不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至少目前来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

    士人们纵使再不满,可是有扶苏这么个人的存在,他又是未来秦国的主人,可以说扶苏的身份地位和名望给予了这些在野士人最后的保障。

    等到这些士人看到稷下学宫门前石碑,更是不敢质疑今日诸子百家***目的。

    所有人都很期待这次***辩论后的结果。

    至于过程,无论是秦国官府还是诸子百家,双方都已经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