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崇祯 » 第7章 龙入大海,逃出生天

第7章 龙入大海,逃出生天

    辽西走廊长三百多里,是勾连辽东和京畿的重要通道,其宽从数里到数十里,而山海关所在是最窄处,从山到海边距离只有五里而已。万里长城如巨龙一般绵延在燕山山脉之巅,到这里时仿佛渴了一样,突然伸出龙首,一头扎向大海,而山海关就如同巨龙龙首。

    山海关不仅是一座关城,而是由十多个堡垒组成的防御群。其前后共四座城门,皆有瓮城,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五座敌楼,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关城两侧长城线上。在关城内外,又筑有罗城、翼城、卫城、哨城诸城堡,构成了全方位立体防线。

    正是有此雄关在,哪怕辽东尽失,大明庙堂也不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建奴绝对攻不破山海关。然而皇太极天马行空般的借道蒙古攻打蓟北进入关内,遂使得山海关防线成为了摆设。

    四月二十日,到达山海关以西后,李自成并未直接攻城,而是派人带朱伟民父子四人到西罗城外,向城上关宁军喊话,命其投降。

    朱伟民一身龙袍站在城下,满是忐忑的看着城上士兵。从道理上来说,城上还是大明的士兵,就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向他们的“皇帝”射箭。

    城上的士兵没有放箭,而是紧张又好奇的看着城下的朱伟民父子,这可是传说中的皇帝,天下最尊贵的人,他们活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

    消息很快传到山海关主城,吴三桂和辽东巡抚黎玉田相顾无言。

    “陛下就在关外,咱们是否去拜见?”终于,黎玉田艰难的道。

    吴三桂面无表情道:“都这个时候,见与不见还有什么区别吗?”

    黎玉田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

    是啊,已经做出了降清的决断,八旗兵也在赶来的路上,万没有因为皇帝过来就改变的道理,更何况皇帝已然被贼军俘虏。见了又如何,徒增烦扰而已。若是皇帝公然让大家投降怎么办?虽然要投靠满清,可不管是吴三桂还是黎玉田,都不愿担乱臣贼子的名声,不能在万众面前不听皇帝的话,更加不可能冲着皇帝射箭。

    十几个顺军士兵嗓子都喊哑了,城上关宁军毫无动静,于是吹了半天海风的朱伟民又被带回了顺军营地。

    “烦请提醒贵主,须要提防吴三桂勾结建奴。”朱伟民对李双喜道,做着最后的努力。

    李双喜却道:“义父早有准备。”

    至于李自成做了什么准备李双喜却没说,大家熟归熟,事关战斗胜负的核心机密还是不能轻易泄露的。

    朱伟民叹了口气,沉默下来。

    大战将起,顺军大营气氛格外肃杀压抑。便是连喜欢问东问西的李双喜也沉默无比,半天不说一句话。朱伟民更是无聊,只能暗自猜测接下来仗会怎么打,李自成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战败?兵败后自己又如何趁机脱逃?还有朱慈琅三兄弟怎么办,带上他们的话想逃走更加困难。

    朱伟民有心提前做些准备,比如脱下身上龙袍,换上一身便装,如此乱军之际就没人能发现自己身份。然而大战之时,身为重要俘虏的他被看的太紧,根本就没办法找到替换衣物。

    次日清晨,朱伟民睡梦中被惊醒,因为整座顺军大营都动了起来。朱伟民站在营帐门口,就见顺军大营灯火辉煌,无数士兵正从营帐出来,默默的集结着。

    大战终于要开始了么?

    四月二十一日上午辰时,李自成指挥大军向山海关发起猛攻。

    对击败吴三桂的关宁军,李自成有绝对的信心。为了防止溃败的关宁军逃到辽东投靠建奴,同时也为阻断建奴援救吴三桂,李自成甚至派出了两万军队,从北面山上越过长城,绕到山海关以东,攻打关外的东罗城。

    剩下的八万大军,由权将军刘宗敏为前线指挥官,对西罗城、北翼城发起猛攻,要先拿下外围城堡,端掉山海关所有外围阵地,再对山海关发起最后总攻。

    此时的大顺军战力可以说是最巅峰的时候,士气极其高昂,在刘宗敏诸将的带领下,向关宁军发起了猛攻,战斗从一开始便激烈无比。

    战到傍晚时,关宁军已有不支之势,守北翼城的关宁军被迫投降顺军。一时间,整个关城内的关宁军皆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不得不说,此时的关宁军士气及其低落,人心已然处在溃散之时,因为大部分关宁军官兵看不到出路。

    在以往,哪怕面对建奴连战连败,但背后有雄关在,有家眷需要守卫,又有朝廷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援,面对哪怕最凶悍的建奴白甲兵,关宁军也不惧怕。

    而现在,朝廷没了,皇帝被俘了,来自朝廷的钱粮彻底断绝,关宁军就如同失去主人的恶犬,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根本就提不起心气神来,面对大顺军的进攻,根本就没有太多抵挡的心思。

    败了又如何,顶多换个主人,归顺新朝不还是一样当兵打仗?

    仗再打下去,也许只需数日时间,关宁军便会彻底溃败,山海关便会被顺军攻下。对此情形,吴三桂自然看的清楚,不由得心忧如焚,迫切期盼清兵能尽早到来。

    到了二十一日夜间,好消息终于传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统率大军已经到了关城以东十里。

    二十二日清晨,清兵先锋已经抵达据关城二里的威远台。吴三桂当即出关前往清兵营地,拜见多尔衮。

    “请摄政王帮我等击败贼军,救回皇帝,我大明必然割地相酬!”

    虽然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吴三桂却仍试图维持着大明忠臣的人设,如此对多尔衮道。毕竟叛国之臣在哪里都不被人看得起,吴三桂也是要脸面的,不可能直接上来就跪地投降。再说总得先谈好条件不是。

    “哈哈,这些都好说。”多尔衮满脸微笑看着吴三桂,对其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想法表示赞赏。

    虽然看不起吴三桂这样的贰臣,但吴三桂的投降对大清实在太重要了,意味着经历了和明国二十多年的战争后,终于有了夺取中原鼎定天下的希望。

    对明国降将,大清向来是宽厚无比,多尔衮当即就表示,会册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还会把皇帝的姐姐建宁公主许配给吴三桂长子吴应熊,招他为额驸,从此大家成了亲戚,就是一家人了。

    这投降待遇可谓天高地厚,吴三桂口中推辞,脸上兴奋之色根本压抑不住。接下来,一家人开始谈对付顺军的细节。

    清兵行军太过隐秘,进攻关外东罗城的顺军有迟迟没能拿下东罗城,对清兵的到来,吴三桂多尔衮的会面,李自成毫无察觉,大军仍在猛攻山海关诸城。

    “我与吴三桂谁勇?”指着面前的战场,李自成笑问带在身侧的天下第一美人。

    陈圆圆满脸娇羞,紧闭嘴唇一言不发。

    是日,谈妥了投降后待遇的吴三桂返回山海关,宣布了投降满清的消息,手下官兵皆默然听从。这些年来,虽然和八旗兵连年厮杀,双方看起来仇深似海,却也有太多关辽将领投降满清。在生死存亡面前,什么家国大义,什么血海深仇,都不如活下去。

    为了表示决心,吴三桂当即下令,所有官兵全部剃发!

    趁着顺军进攻间隙,吴三桂放弃了被动防守,带领关宁军主力开出关城,于城外列阵。而清兵也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入关。

    眼见关宁军要出城决战,李自成大喜,下令撤回进攻各堡的军队,开始排布阵列。十万顺军,从北山到海边,排成数里宽的一字长蛇阵,要把关宁军一网打尽。

    多尔衮则下令八旗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八旗兵右侧,集中兵力采取重点突破战术。

    此时突然大风起,飞沙走石,扬尘迷眼,李自成的顺军无法及时察觉清吴联军布阵情况。而等风稍止,多尔衮立刻下令发起进攻。

    双方刚一接近,箭矢、铳子如同瓢泼一般向着顺军阵列罩了过来,面对八旗兵的顺军阵列当即死伤大片,一下子就被打蒙了。

    说到八旗兵,很多人都以为其战斗力强悍靠的是弓马骑射。其实从皇太极开始,满清就非常重视火器。现在八旗兵中装备着大量的火器,火铳火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远超过此时的明军,更不要说武器全靠缴获的顺军了。其实只论装备的话,顺军连边镇明军都不如。

    在几年前,李自成还带着手下到处流窜,发展起来的时间太过短暂,自然注意不到火器的重要性。数年间组建起三十余军队,别说火铳火炮了,军中连弓箭都没有多少,很多顺军士兵只是穿着布衣拿着长矛的农民而已。

    顺军军中也有火铳兵,但都是投降过来的明军火铳手,火铳的质量都堪忧,远程攻击靠的是数量不多弓箭,平时打仗靠的是勇气,是冲过去肉搏。和八旗兵相比,顺军远程攻击能力差的太远。

    双方远程对射了一会儿,八旗兵只有少量伤亡,顺军阵列死伤惨重,多尔衮抓住机会,命多铎阿济格各带两千白甲兵直插顺军阵列。

    这些白甲兵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皆身强体壮,披三层铠甲,浑身上下如铁桶一般,箭射不透,刀劈不破,便是长枪也很难破防。

    数千白甲步兵冲入顺军阵列,刚遭受火铳火炮洗礼的顺军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顷刻间死伤大片,阵列很快就被打崩了,众多的顺军士兵哭喊着溃退下来,八旗骑兵顺势掩杀而去。

    眼见右翼被攻破,权将军刘宗敏大吼着,带领亲兵前往抵挡,然而却阻止不了溃败,激战之时,一支羽箭射中刘宗敏胸膛。

    刘宗敏是前敌指挥,他的重伤令顺军士气降落,前锋也失去了指挥,溃败之势越来越大,再也无法挽回。

    高岗上,李自成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情形。他万万没有想到,英勇的顺军竟然败的如此快,在八旗兵的进攻下,竟然连一天都支撑不了。

    无数顺军溃兵在八旗兵的驱赶下狼狈逃回,冲散了后方的顺军阵列,短短两个时辰,数里宽的顺军阵列全部崩溃,局势再也无法挽回。

    “义父,快撤吧。”张鼐催促道。

    眼下前军已经全面溃败,现在撤退的话后军还能保住,再晚的话恐怕要全军尽丧。

    李自成也是很有决断之人,当即长叹一声,下令全军撤退。

    兵败如山倒,李自成这大顺国主都走了,接下来的自然是大溃败,什么辎重粮食物品全被抛下,十万顺军狼奔猪突般蜂拥溃逃。乱军之中,朱伟民父子也乘着马车,在李双喜的看护下跟着逃跑。

    看明军全线溃败,多尔衮大喜,撤下破阵的白甲步兵,命八旗骑兵出击追杀。

    吴三桂也连忙分派部下军队追击,布置好作战后却喊来心腹李友松等人。

    “你等各带一队家丁,不要纠缠厮杀,重点是寻找皇帝和我父亲他们。特别是圆圆,无论如何都要把她救回!”吴三桂神色凝重的吩咐道。

    顺军兵败之时,正式趁机救出家眷的时候,吴三桂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良机。只是他身为大军统帅,必须跟着多尔衮身边,没法亲自去找。

    “找到皇帝后该怎么办,你们清楚!”吴三桂冷声道。

    既然决定降清,就必须和过去做彻底切割,皇帝就不能再活着!为了救出家眷,为了处理掉皇帝,吴三桂派出了最信任的人,派出了最精锐的家丁。

    李友松等心腹自然心领神会,同声答应后各领一队家丁骑马冲向战场。

    一声惨叫,车辕上驾车的顺军士兵掉落地下,胸口插着一支羽箭眼看不活了。朱伟民迅速从车厢中窜出,抓住缰绳控制住两匹拉车的马。

    李双喜侧身看了朱伟民一眼,怒吼一声,带着部下向一队冲来的八旗骑兵杀了过去。

    朱伟民抓紧了缰绳,小心控制着马车的方向。车厢中,朱慈炯朱慈炤两个小的吓得面无人色抱在了一团,朱慈琅还算镇定,却也脸露惊色。

    有一瞬间,朱伟民想就此抛下他们,趁乱在战场上独自逃走。带着这三个小的,根本就无法逃出生天。

    然而一个多月来朝夕相处,他又有些不忍。更何况大家现在同处一辆车上,总不能把他们兄弟踢下车吧。

    拼命挥着马鞭,两匹驭马被朱伟民催的玩命的跑着,直跑的气喘吁吁,把和八旗兵作战的李双喜抛在了身后。

    一路上不时看到死去的尸体,中箭哀嚎的伤兵,朱伟民都没有停车,直到他看到了一个满脸惊慌的宫装丽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哭泣。

    哪怕没见过,只一眼朱伟民就猜出了对方是谁,也相信了李双喜美若天仙的描述。

    哪怕作为穿越者以前见惯了美女,朱伟民也不由自主的为对方的美貌倾倒,倾国倾城,祸国殃民,这样的词用在对方身上是那样的恰当!

    “嘎吱”声中,马车被强行拉停,车轮在路面上剧烈摩擦。

    朱伟民跳下马车,走上前去,径自把陈圆圆从地上抱起。

    “陛下?”看到朱伟民,陈圆圆惊讶的捂住了小口。当初被田国丈送进宫里时,她是见过崇祯皇帝的,没想到却在这里再次遇到。

    “先逃出去再说。”朱伟民没有废话,径自把陈圆圆塞进车厢。又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杆不知哪个士兵不小心遗落的长枪,横在车辕上。

    “什么时候了,还乱发善心?”朱慈琅嘟囔了一句,却不认识陈圆圆是谁。

    朱伟民也不理他,自顾跳上车辕,抓住缰绳再次催动驭马跑路。

    车厢中,陈圆圆看着驾车的朱伟民背影,神色复杂。当初被田国丈送进宫里时,她曾以为会从此飞上枝头成为皇妃,没想到却被皇帝拒绝了,平素自负的美貌竟然完全没起到作用,这让她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后来被田国丈送给了吴三桂,顺军入城后又如玩偶一般,被刘宗敏和李自成先后占有,然后听说崇祯的皇后妃子都上了吊,自怜命运的同时,也感到庆幸,庆幸当初皇帝没有纳自己,要不然自己也已然没命了。

    没想到乱军之际竟然会和皇帝相见,皇帝竟然停下马车会救自己!这让陈圆圆非常的激动和感激,因为她知道对方救自己绝不是因为自己的美貌!

    朱伟民顾不上多想,正全神贯注的架着马车,想着如何能逃出去。

    清吴联军正在后面追杀,如果跟着李自成败兵一路西逃的话,以马车的速度很难逃过。再加上自己原本就想着趁机摆脱顺军的控制,所以朱伟民瞅准时机,驾车径向西南一条岔路而去。

    李双喜带兵杀退了这股八旗兵,百余部下却只剩下十几个骑兵,连忙带着他们继续向西,要重新找到朱伟民的马车。谁知道往前跑了一段距离,却看不到马车的影子。

    “后面有一条往南的岔路,狗皇帝是不是往那个方向逃了?”一个部下突然说道。

    “走,回去!”李双喜当即策马掉头。

    “跑了就跑了吧,反正也没法用他招降吴三桂了。”有部下劝道。大军溃败,清兵随时可能追杀上来,这个时候何必还管那狗皇帝!

    “你们懂什么?”李双喜怒斥道。看管皇帝是义父交给他的任务,自然拼了命也要完成。

    又传来了呐喊厮杀声,隐隐看到有清兵又追了上来,李双喜却不管不顾,径自策马往回奔跑,跑了一会儿偶然回头看时,不知什么时候,最后的十多个部下也不见了。

    沿着岔路向西南急行,跑了半个时辰后终于看到了一辆马车,追赶上去果然看到坐在车辕上的狗皇帝。

    看李双喜竟然追了上来,朱伟民叹了口气,暗道对方也太过执着了吧。

    “朱先生,这可不是往北京的路,你是不是想趁机逃跑?”李双喜冷冷问道。

    “大军都往北京逃,咱们也跟着的话很难躲过清兵追杀,先往人少的地方跑,这样活下来的机会更大。”朱伟民笑着解释道,现在只剩下对方一个人,他并不感到害怕。

    李双喜想了想,回头看看果然没有追兵赶来,便认可了朱伟民的话。想想也是,马车毕竟跑不过战马,继续往北京方向跑的话根本躲不过敌军骑兵的追赶。

    可是为何车厢里多了一个人?而且看起来这么眼熟。

    “还说你父皇不是好色之徒!”李双喜对着朱慈琅冷笑起来,分明还没忘记上次的争吵。

    “她是陈圆圆?”朱慈琅一愣。

    “不是她还有谁?你千万别告诉我说你不认识!”李双喜不屑道。

    “是父皇仁慈,不忍她被乱军所伤罢了。”朱慈琅辩道,却没法说眼前的冒牌皇帝不是自己父皇。

    “呵呵。”李双喜冷笑不已。

    陈圆圆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眨呀眨,看看车内的朱慈琅,又看看车外马上的李双喜,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往南逃了数里,见没有追兵追来,众人都松了口气,总算是逃出来了!

    而此时,天快要黑了,却见前方出现一座村庄。李双喜骑马打探了一下,却是一座无人废村。

    从崇祯二年开始,十多年来八旗兵五次入关抢劫,京畿周围无数村庄集镇被攻破,无数百姓被杀戮,财产牲畜粮食被抢劫一空,数十万大明百姓被抓到关外为奴,像这样无人的村庄,在京畿一带有很多。

    当晚一行人便在村子里歇了下来。朱伟民和李双喜在村里寻了一遍,却没寻到任何吃的,倒是找到一个瓦罐和几只破碗。村中有水井,李双喜去打水时,朱伟民把瓦罐架在几块石头上,又寻到一些柴草生起火来。

    原本想着烧些开水解渴,没想到李双喜又从马背上取下一袋喂马的黑豆,倒进瓦罐一些,倒是能凑合着吃一顿豆粥。

    煮豆的功夫,陈圆圆主动去把碗洗干净,朱慈琅兄弟却干坐着,看着大家忙活。

    “如今逃难之时,你们兄弟要学着做事干活了。”一边烧火,朱伟民一边教育着“三个儿子”。

    朱慈琅兄弟答应着站起身来,却不知道该干些啥。

    豆煮熟,众人分吃了,倒是勉强混个水饱。陈圆圆主动清扫了屋内的床榻,来请皇帝休息时,突然放了个响屁顿时一脸尴尬。

    李双喜欲嘲笑时,突觉肚中如鼓,一连串的臭屁蓬勃而出,连忙跑了开去。

    朱慈琅脸皮抽动了下,忍着屁意,拉着两个兄弟快速离开了,离开前还神色复杂的看了朱伟民和陈圆圆一眼。

    整座村子都没了人,有足够的房间让众人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