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九州同 » 第四章 风雨欲来

第四章 风雨欲来

    也不知到了几更天的夜里,元恪与周琰才离开酒楼,返回驿馆,只是二人都有些醉了,一路上跌跌撞撞,好在刚买下的侍女一路扶持,才勉勉强强将人送回了驿馆。回到驿馆,元恪将侍女简单交待给飞羽,便回到了自己房里倒头就睡。再醒来,已是第二天正午,才发现袁先生一直等在门外,想到必定是袁先生昨夜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来找自己,可自己回得太晚,等回来了也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所以只好今天上午就来门口等着,再想起昨晚竟然酒后失言,妄议晋王,还差点动手打人闹事,更是觉得喝酒误事,暗自对自己警言以后少饮,最好不饮。赶紧起身简单整理一下仪容,把袁先生请了进来。

    袁先生进来也不多言责怪,立马拉着元恪议事:“二公子,我昨天出去打探了一圈,这次的麟英会确实有不少蹊跷。”

    元恪答道:“我昨天也有听说了,好像这次南方的楚王没有派人前来。”

    袁先生:“这倒还好说,这楚王一向以蛮夷自居,向来不与中原朝廷来往,近来据说连钱币和文字都想改回去,好在也没有什么野心,朝廷也就放之任之了。真正蹊跷的是,这次燕国居然派世子前来,而梁国只派来了一位庶子。”

    一路上元恪已经从袁先生哪里了解了许多藩国的往事,袁先生这样说完,元恪立刻明白到底是哪里蹊跷了。这燕国位于京畿北方,常年抵御大辽国,多年来练的兵强马壮,燕国铁骑天下无敌,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强藩,骄横无比。十年前当今皇帝曾发兵削藩,结果被燕国打得大败,被迫将主张削藩的宰相申予处以车裂极刑,家族被满门抄斩,皇帝还下了罪己诏,才平息了燕国的怒火。经此一事朝廷可以说是颜面扫地,皇帝自那以后也一蹶不振,一心只想着炼丹修仙去了。可以说燕国是最不用理会朝廷的,而且燕王只有一位嫡子就是世子,居然也把他派来了。

    而这梁王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据说当年先皇非常喜欢梁王,曾想过立梁王为储,但终究长幼有序,还是立了当今皇帝。为了补偿梁王,也为了防范燕国南下的威胁,先皇就在京畿以北的丰腴之地划出了一块封地给了梁王,挡在燕国与京畿中间缓冲,也就是现在的梁国。按说这梁国应该是与朝廷最亲密无间的,梁王还有多达四位嫡子,却只派了一位庶子。

    元恪收拢了思绪,回答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最应该给面子的,没有给面子;最不应该给面子的,反而给足了面子。”

    袁先生欣喜道:“二公子聪慧,正是如此啊。”

    元恪突然想起来:“先生说的那位梁国公子,可是六公子周琰?”

    袁先生惊奇道:“正是,二公子是怎么知道的?”

    元恪:“惭愧惭愧,昨夜我正是和这位周琰公子喝酒去了。昨日在驿馆中偶遇到,便一起相约出去了。“

    袁先生:“哦,竟有这样的际遇,那二公子觉得周琰此人如何?”

    元恪沉思片刻,回想起昨天的种种,答道:“周琰待人宽厚豁达,我与他交往一日便觉得相见恨晚,已有挚交之感。此人外表看似放荡不羁,实则心思细腻,知进退,有分寸,还深知民间疾苦,这点颇为难得。”

    袁先生笑道:“看来二公子对这位周琰公子,评价很高啊。“

    元恪也笑道:“哪里哪里“

    袁先生继续说道:“还有一点蹊跷,三日后太子就会召见各位入朝的公子,但地点不在东宫,而是在兵部……按说就算不在东宫,诸公子朝会这样的事情,也应该放在礼部,可这次皇上却以这次只考察公子们的武艺为理由,偏偏放在兵部……这兵部可是晋王的老地盘,兵部尚书席彬正是晋王的亲舅舅,据说晋王届时也会一起出席。“

    元恪眉头一皱:“这就确实蹊跷了,看来跟大哥之前猜测的一样,这次的麟英会,可能不全是为太子办的。袁先生,大哥有没有说过,万一太子和晋王相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袁先生也良久无语,沉思许久后答道:“那就要看二公子此行来的目的了,如果求平安,就什么都不要管,安心站在孙漓公子后面就行;如果二公子想求功业,那就要选能赢的一边。“

    元恪听后也低头沉思许久,抬起头来眼神坚定地看着袁先生说道:“那先生觉得谁能赢呢?“

    袁志涯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似的一块石头似乎落了地,也难怪,一路上这位二公子与自己聊的都是兵书韬略,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再回去侯府做一个寻常的闲散富家翁呢。只是对于他的问题,袁志涯自己也没有答案。

    袁志涯答道:“我也没有把握,过几日公子见过太子和晋王后,自己再看吧,只不过临行前大公子嘱咐过,我们还是应该多结交晋王。“

    袁先生此言一出,元恪不免觉得诧异,北川侯府本就是秦国的封臣,秦王又一向拥护朝廷正统,难道不是应该结交太子么?于是好奇问道:“这是为何呢?难道大哥是觉得晋王会赢?“

    袁志涯答道:“大公子对朝局的看法向来独具一格,我也无法猜透……想必是大公子觉得结交晋王对侯府更为有利吧,其中曲折,我也不甚清楚……“

    元恪暗想,大哥心中对自己看来也不是倾囊相授,关键的事情倒是和袁先生更亲近,还是先修书一封先问问大哥看看吧,于是与袁先生交待几句事情后,便让袁先生先退下了。袁先生下去后,门外久候的侍女便端着水盆和洗漱用具就进来了,元恪一看,应该昨日搭救的那位女子。昨日在酒楼灯光昏暗,自己也有些醉意了,也未看清她的样貌,今日一见,已卸去了浮夸的妆容和衣物,打扮得朴朴素素,倒真和侯府里的丫头们差不多。

    那侍女一进门便跪下谢恩:“谢公子昨日搭救之恩,小女子香兰今后愿为奴为婢伺候公子。”

    元恪连忙将人扶我起来:“无需多礼,搭救你的是那位……额……那位梁公子,你若是愿意,以后就跟着我吧,我将来方便的时候再帮你寻个好出处。”元恪回头一想,问道:“香兰是你原本的名字吗?”

    侍女一听,眼中不禁泛出泪花:“是原来在那酒楼,妈妈给起的名字……”

    元恪:“那以后叫这个名字就不妥了,还是改回你原来家中的名字吧。”

    侍女答道:“遵公子命,小女子原本叫做翠花。”

    元恪听完,刚喝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额,这个名字……也不太合适……”于是想了想,自己在北川军中,弓枪双绝,马童叫做飞羽,这侍女就叫做红缨吧。

    侍女听完千恩百谢,服侍完元恪洗漱便退下去了。

    元恪这才闲下来,一摸身上,暗叫不好,婉儿送给自己的那把匕首居然不见了,连忙去翻找昨日的衣物,都没有发现。婉儿把这匕首送给自己后,自己就贴身带着,想必是昨日饮酒后,回来的路上东倒西歪不小心弄丢了,婉儿这丫头向来小心眼,这趟出门又冷落了她,万一再把这匕首弄丢了回去可不好交代。元恪赶紧出门,想顺着昨天的路上再找找,一出门才想起来,已经完全不记得昨天是怎么一路回来的,只能悻悻的又回去,心想着帝都繁华,说不定哪里能买到把相似的,到时候再刻上名字,刻意再做旧一点,婉儿那丫头应该也认不出来。

    而此刻在这驿馆的另一个角落里,昨夜与元恪饮酒的周琰也早已醒来,此刻他的案头上正放着一封晋王的名帖,邀请他去府中一聚。周琰神色凝重的盯着这份名帖,内心迷茫无措,本来就从没预想到这趟帝都之行会有自己的份儿,他的父亲梁王有多达四位嫡子,王府中的事务,朝中的政事他从不关心,也没有机会关心。眼下这份晋王的邀请,在他眼中犹如一个汹涌的漩涡,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其中,生死难料。思虑再三,周琰还是开始写了封回信,刚写了几句,又觉得言语不妥,揉成团来扔到一边……如此这般几次后,终于写成一封书信,叫来信任的家仆老黄送往晋王府。

    周琰不忘小心地嘱咐老黄:“此信务必悄悄送到晋王府,不要引人注意,见到晋王府的差人,再多好声美言几句,就说我一来帝都就染上风寒,为了不耽误麟英会的日程,只能先安心歇息养病,不敢外出,来日康复了再亲自登门谢过晋王美意。”

    老黄不解:“公子,这样妥当吗……昨日您还宿夜饮酒,这样不给晋王面子怕是不好吧……”

    周琰无奈叹道:“不是我不给面子,只是晋王此时邀请我,怕是没有什么好事,我就算去了到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应付,还是先躲一躲吧,等麟英会之后再看怎么办。只是这几日你们都不要随便外出了,多去药铺抓点药,回来把药味熬得越浓越好,既然演戏就把戏演得像一点吧。”

    老黄点头称是,拿着书信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