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理性的时光 » 第50天·11月30号·星期四

第50天·11月30号·星期四

    今天是11月的最后一天。

    也是教育见习作业和研究方法课观察法实验报告的收尾阶段。

    也是反贼头子(后面就叫老贼好了)给我们讲拉康精神分析的表达性艺术治疗。

    无论如何,先听取老贼的演讲报告吧。

    拉康的精神分析,无意识?

    李春老师非常喜欢在其他人演讲的时候打断发言然后接上自己的发言。

    “短时会谈”,那这确实,很嚣张的狂人啊。

    “最早用数学建模构建心理学?”

    疯子般的天才!

    争议又晦涩,但富有个人魅力。

    语言的中介作用?

    所有人都是有神经症问题的?没有人没病?

    好家伙。

    镜像阶段:自我如何建构?

    镜像阶段的3个时刻:

    1、将镜子中的自己认为是别的孩子

    2、不将镜子中的儿童视为真实存在

    3、将镜中映像视为自己的形象,由此构建主体身份,形成自我原型。

    两面镜子:身体图式+小他者(幼年时候重要他人,反射出主体的身体形象。狼孩:小他者为狼,自我建构失败导致自认为也是一匹狼。想象性认同:我是一个小他者。)

    主体的建构,在于满足小他者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我基于小他者的映象而成为“我”,“我”是对他者的一种误认。

    能指与所指。

    能指为语言符号的声象和形象,所指为该符号的概念与意义。

    文明是否是通过能量的交换产生的?这是一种建构主义?

    拉康认为能指高于所知。

    意义并非函数映射,所指的意义是建立在能指的沟通之间,

    但最开始的能知是从何而来?

    同样的能指,能够存在非常多的所指,只有结合其他能指的交互才能决定所指?

    能指与能指之间的联系产生所指?

    能指:历时性滑动+共时性滑动

    语言结构式寄生于社会文化内部的秩序法则,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

    主体是能指结构展开运作的场所?

    语言在表征主体时存在根本的不可能性?

    三界理论:想象界(角色皮肤)+象征界(游戏规则)+实在界(一切因素?)

    想象界:镜像阶段

    象征界:能指的符号世界秩序构成的大他者

    实在界:永远不可言说的无法被写入象征秩序的界域

    真实的实在界永远无法达到?

    对象A:欲望的成因?

    慾望辩证法与焦虑

    要求=欲望+需要

    口渴的需要进入能指系统行测好难过象征界的需要要求表达?

    被“异化”的部分称为了欲望?

    正题:欲望某个个体,人或事物

    反题:慾望的难以满足

    合题:慾望的难以满足恰好是维持慾望再生产的方式

    “总有原乐满足不了,总有慾望残余导致慾望慾望。”

    慾望的目的在于慾望慾望——基于原乐理论?

    三界的拓扑:【高烈度数据删除】

    临床:神经症+精神病+性倒错

    神经症主体:人类从想象进入象征这一过程本身已经被‘阉割’了。

    癔症(高度催眠(我?))+强迫症(希望压抑的回归,焦虑症)

    精神病主体:未能进入象征界、‘阉割’失败的主体,“不懂规矩”。:妄想症、精神分裂……“我?”

    性倒错主体:事实上已经被‘阉割’,但是否认‘阉割’,认为自己是完整的没有被‘阉割’的。

    工具化,将自己当做大他者享乐的工具,慾望即为自己制定的律令本身。:恋物癖,SM……【呃呃】

    拉康认为,人类最本质的内心就是对慾望的慾望。

    拉康:你觉得你是分析师,你就是分析师。

    只有分析师的慾望:对主体‘特异性’的慾望。

    所有分析本质上都是训练分析,被分析者在分析结束后获得自己的‘特异性’,就成为了一个分析师。

    治疗理路(对神经症主体)

    1、被分析者最后只能靠自己

    2、分析师接受被分析者的移情,占据被分析者大他者的位置,保证意义的运行,但并不满足被分析者的慾望。

    3、但分析师最重要的并非去理解,去解读被分析者的话语,而是切断意义,要让被分析者去直面“大他者的匮乏”。

    4、最终目的:“大他者不存在”,走出大他者幻想。

    没有人掌握终极的回答,意义系统本身就是不完备的,主体必须按对这一点在无意义的位点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

    【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大他者并不存在……】

    【我的意义世界,是我的小可爱们吗?】

    齐泽克

    第二场汇报换了个人,观影指南?

    齐泽克:通过拉康精神分析的言说解读大众文化、政致、宗教。

    大众艺术的慾望机制

    “人类的慾望是人造的”

    “大众艺术告诉我们的不是去慾望,而是去寻找慾望”

    短视频:压缩的人造慾望

    刷啊刷啊刷啊刷……我们不也是西西弗斯吗?自己在生产自己的慾望。

    享乐?再多一点点就好

    享乐是一种奇怪的剩余,就好比健达奇趣蛋,一种多余的剩余,一种奇怪的快感,可乐比水多了什么?

    我们所追求的不是那个东西本身,而是一种多出来的剩余?

    惯性吗?慾望是对慾望的慾望?

    啊——一位故人。

    中分头,背带裤,你那跃动的身姿,是我不变的信仰。

    我们不是因为慾望游戏而游戏,我们是因为慾望慾望游戏而游戏?

    我草,怎么开始涉及仪式刑台了。

    害怕了,开始【数据删除】。

    这种害怕本身,是否就是仪式刑台的一部分?

    电影片段《极度空间》

    我草,反认知滤网。

    享乐成为一种奇怪而变态的责任——纯粹的仪式刑台(消费注仪)。

    一瓶可乐(3块)=补充水分+爽口

    一杯星巴(45块)=补充水分+提神+符号+心安理得

    一杯水(1块)=补充水分

    多了点什么,就多慾望了点什么:纯粹享乐注仪的消费姿态。

    《黑客帝国》,你所看到的现实,现实背后的真实,又怎么确定不是一场银幕上的戏剧?楚门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比虚假更真实的真实?

    《西区故事》片段看不懂,但是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才对。

    犬儒注仪:拒绝一切?

    论少年犯的大他者之必然性。

    【数据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