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 第87章 督察院总裁夺门功臣

第87章 督察院总裁夺门功臣

    李贤说:“回皇上,太宗皇帝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对付蒙古人,尽在覆掌之间。但羁縻之策,若要溯其根源,早在太祖高皇帝时,就有合理运用。”

    “羁縻之策,是良法,自有可用之处。但是……你们就没有与之一战的良法?羁縻……羁縻到何时?”

    李贤接着说:“与敌开战,一在选将得人,二在钱粮供给。前者尚可,后者绝非易事。兵马一动,钱粮耗费,以万万计。非到紧要关头,开战绝非首选之策。”

    “按李阁老的意思,选将,立马就有。钱粮,只要用心筹划,也能有。朕就不信,京军无可用之军,边军也无可用之军?”

    李贤问:“皇上,您是要北击蒙古?”

    “朕,日思夜想!从也先进犯京师时,就在想!”

    李贤和马昂以为皇上刚即位,就要北征蒙古,同时跪地说:“请皇上三思!”

    朱见深哈哈大笑,“快请起!朕现在是想,不是要干!朕是想和二位交交心,国家大事,在祀在戎,如果不能君臣一心,如何强国御侮?”

    “皇上圣明!”

    朱见深把马昂拟定的名单,递给李贤,说:“这是兵部拟定的十二营坐营官名单,阁老,你看看。”

    李贤看了一遍,并无不妥,既是循例,也不影响军务,皇上为什么不准呢?“皇上,这份名单,在臣看来,倒也是中规中矩,并无太大差池。”

    “对,就是太过于中规中矩!凡事不破不立,兵部、京军、边军都要打破成例,规矩要有,但不能墨守成规。名单上这些人个个都是久经战阵、年富力强的武将,放在京里做什么?操练军士?操练军士,挨板子的陈韶都能干好!相比之下,边军的总兵们,都在做什么?到京的军报,胜仗少,被袭多;御史、监军的奏报,都是弹劾他们畏战、避战、失机、冒功!如此下去,京军、边军俱废!”

    这是朱见深即位后,第一次和臣下讨论军务,结果大失所望。以孙继宗、陈韶为代表的京军,已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以李贤、马昂为代表的文官,是以和为贵的大善人。边军重镇的各个总兵,都不爱打仗。再这样下去,大明的武运要尽了。

    李贤和马昂这才明白,皇上不但要整顿京军,还要整顿边军,同时还要调整将领。李贤和马昂同时说:“请皇上示下!”

    朱见深又翻出两本奏章来,说:“这一本是兵部早些时候递上来的,朕看了很多遍,写得非常中肯。但朕就不明白,兵部对军中的问题如此清晰,既能发现问题,又写有处置办法,为何不着手去办?这好比是,郎中给病人诊断出了病,还开出了方子,但没人去煎药,没人去把药往病人嘴里灌!”

    马昂的汗都出来了,这皇上心里,怎么这么明白,马昂说:“臣有罪,请皇上治罪。”

    朱见深摆手说:“今天只议事,不治任何人的罪。这一本是兵科给事中金绅的奏章,虽然是泛泛之词多,虚张声势之词多,不如兵部写得具体、务实。但他让朕明白一个道理,朝廷的问题,军队的问题,人人皆知,但是没人去解决。这个病,得的久!要治!”

    朱见深这话说出来,就不是整顿军队、调整将领这么简单,是对整个官僚体系不作为的作风,极为不满。首当其冲就是内阁首辅李贤!

    搁别人,此时就是请罪加请辞。

    李贤拱手说:“皇上高屋建瓴,直击大明弊政之要害,臣佩服。臣以为,我大明之弊政,犹如沉疴之病人,已到了下猛药的时候。文武百官,尸位素餐者多,兢兢业业者少。要想改变此等局面,需得强力手段。一要裁汰无为、无力官员,二要擢升有才干、有魄力的官员。如此以来,大明上下,才能面貌一新。请皇上明断。”

    “李阁老所言,正是治病良药!即日起,令百官举荐贤才,五品以下,吏部量才直接使用;三品以下,内阁会吏部议定职位后,上报给朕,朕量才使用;三品及以上,内阁会吏部,每岗上报多人,朕择优使用。”

    “臣领旨!”

    “同时,由李阁老牵头,由吏部具体执行,重新厘定所谓的夺门功臣。虚假冒功、无意义之功、攀附之功、恩荫之功,降级、革职、致仕,甚至定罪,都可以!”

    “臣领旨!”

    “还有,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庸官、懒官,都要处理。有一个,处理一个,有一批,处理一批!让各地巡抚御史都上报名单!”

    “臣领旨!”

    此时,李贤和马昂才明白,皇上是全面整顿,锦衣卫、京军、边军、武将、文官、勋臣,都要搞!

    三人说了近一个时辰,李贤和马昂才从皇上这里出来,礼部尚书姚夔和牛玉正等在外面。姚夔先见礼,说:“李阁老、马大人,这是刚谈完公务?”

    李贤笑着说:“是有一些事情,刚说完。你这也是奉旨来进觐见皇上?”李贤以为皇上还招了礼部的人,也要整顿。

    姚夔说:“哦不,我是找皇上说贡举的事,个别细节,需要请示皇上。我在外面候了好久,原来是阁老和马大人在,哈哈哈哈。”

    李贤和马昂哈哈大笑,“那你快去,公务要紧,这会儿没人。”牛玉领了姚夔去见皇上。

    “臣姚夔,参见皇上。”

    “姚大人,快请起。赐座!”

    姚夔趴在地上,说:“谢皇上,臣有罪,臣不敢坐。”

    朱见深知道他是请上次“拒绝李泰赐祭”的罪,就说:“无论有罪无罪,前罪尽赦,你起来说话。”

    “谢皇上恩典。”姚夔起身站定,朱见深问:“姚大人,你这来是为先皇丧仪之事吗?”

    “回皇上,先皇丧仪正如期进行,暂无事。臣今日来,请示天顺七年贡举事宜。”

    朱见深一拍脑门,面露喜色,说:“哦,对对对!朕记得去年贡举因故暂停,尚未完考。贡举乃国家大事,你们礼部要用心。”

    姚夔说:“说来都是臣之罪,去年贡院失火,导致会试延期举行,仅剩殿试一项未完。礼部原定于今年二月完成殿试,但遇上先皇丧仪。臣请示皇上,殿试是否再后延一年?”

    “不延期!贡举乃天下士子人心所在,不宜再次延期。下个月,三月,如期举行。”

    “臣领旨!”

    “这样一来,礼部就有很多事情要做!姚大人素来,事必躬亲,大可不必如此,多分些事务给别人。你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三月的殿试上,各项规程,除了乐仪,其他都不能少。殿试,朕也会亲自参加。”

    “臣领旨!”

    方才和李贤、马昂讨论边军的情况,朱见深忧心忡忡,现在听到礼部上报了贡举之事,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只要大明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大明国祚就会延绵不绝,这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