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 第86章 三品侍郎我也照打

第86章 三品侍郎我也照打

    孙继宗和刘永诚走后,朱见深说:“马大人,你亲自跑一趟,请李阁老过来,一起议定一下十二营的名号。”

    马昂说:“是,臣马上去。”朱见深没有批准坐营主官的名单,马昂本来心里就打鼓,现在让他亲自去请李阁老,又是为了议定名号这种小事,马昂摸不透。马昂又问:“皇上,臣请李阁老议定十二营名号,兵部要参与吗?”

    “当然要参与!朕都说了,是一起议定!”

    “是。”

    马昂来到内阁,李贤他们三个阁臣正在办公,马昂直接过去,小声和李贤说:“李阁老,皇上请你过去,议定十二营的名号。”

    马昂说完,李贤也疑惑,不让太监来请,还是这么小的事,他手上还捏着笔,没有立即走的意思,问:“议定名号?现在去吗?”

    “对,皇上等着呢!”

    李贤搁下笔,说:“走吧。”

    出了内阁,李贤就问:“马大人,皇上不是要议定十二营名号吧?”

    马昂这才表现出急躁来,说:“不知道啊!方才我和孙继宗、刘永诚上呈了十二营的坐营官、监军名单,监军名单当场就照准,坐营官没有准。”

    “为什么?按道理,不应该啊。”

    “对啊,我也纳闷。临了,孙继宗提了一个协赞官的名单,皇上当场都准了。坐营官第一个递上去,皇上说,十二营名号未定,主官暂且也不定。这……这一定是对名单不满意。”

    “这不可能。监军、协赞、坐营,都是京营职务,和出征主将不一样。正常情况下,皇上没有否决兵部的理由。”

    “阁老,您意思是……皇上对我这兵部尚书不满意?”

    “哈哈哈,不会,不会!这个绝无可能。”

    “怎么不可能?议定十二营的名号,都需要您老亲自过去,一定是有大的人事变动!”

    “心放肚子里!先听听皇上怎么说。”

    “行。阁老,一会儿见着皇上,您老可得照应着点,万一皇上要开我的刀。”

    “别想了!咱们先去见皇上。”

    很快,二人就到了,竟然没有人当值。李贤和马昂就在门外行礼,自己大声通报。

    “臣李贤,参见皇上。”

    “臣马昂,参见皇上。”

    “二位大人,进来说话。”

    李贤和马昂进去后,两个不相干的小太监也被朱见深斥退,仅留君臣三人。

    朱见深并没有赐座,而是走出来,和李贤、马昂站在一起,说:“李阁老,召你来,是有一件大事,朕下不了决心。请你二位共同议定。”

    李贤拱手说:“皇上请讲,臣勉力而为。”马昂也拱手。

    “你们两个,一个内阁首辅,一个兵部尚书,给朕讲一讲我大明的边防军务。”

    马昂和李贤都糊涂了,这不是为“京营十二营名号”而来吗,怎么要讲边军?两人对视一眼,还没开口,皇上又说:“马大人,你来讲吧。”

    马昂拱手说:“是。皇上请!”

    三人来到大明全图前,马昂拿起一只棍子,开始讲。

    “皇上,请看。我大明两京十三省,边军第一重要为宣府、大同两镇,其次为太原、榆林;再次为蓟州、辽东。大明第一大患为瓦剌鞑靼,第二为辽东朵颜三卫和女直诸部,第三为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土匪,第四为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倭寇海盗。最次是各省偶发的乱民、土匪。”

    朱见深说:“从东边倭寇海盗说起吧。”

    “是。”马昂继续说:“倭寇海盗,海盗倭寇,彼此不分,互相勾结。来源以东瀛倭国为主,少量来自安南、占城诸国。目前,还不足为虑,只要沿海各省,稍加驱赶,就会离散消失。”

    见皇上没有问题,马昂继续说:“云贵川和广西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边境交错,部分小国首鼠两端,我大明部分子民又被威逼利诱,投诚叛变反复。如果朝廷倾力解决,需耗费极大人力财力。”

    “广西匪患,目前什么情况?”

    “广西匪患,目前处于平稳状态,暂时没有扩大的趋势。”

    朱见深看了一眼马昂,眉头一皱,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李贤接过话说:“皇上,广西匪患,内阁和兵部之前已发文广西,按照先抚后剿的方略,广西方面已将几股势力分割包围,但尚不具备聚而歼之的可能。唯有朝廷派出生力军,或能一一击破。”

    朱见深没有对李贤的回答进行深究,又问:“辽东什么情况?”

    马昂继续说:“辽东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朵颜三卫和女直部落,长期和北元勾结,反复不定。时而归附入贡,时而入境劫掠,虽然不是心腹大患,但仍需防备。万一和北元狼狈为奸,从山海关等处破关西进,将会酿成巨祸。”

    朱见深问:“李阁老,辽东兀良哈朵颜三卫、女直的问题,朝廷如何应对?”

    李贤说:“朵颜三卫、女直都是蛮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仍沿用太宗皇帝、仁宣皇帝时的羁縻之法,令其按时纳贡,互市以满足其盐铁之用,再宣示我朝仁义之心,令其远离蒙古人,辽东则基本无虞。”

    李贤的回答,朱见深仍然没有正面回应,说:“直接说宣大、陕甘吧。”

    马昂用棍子把长城一线划了一下,说:“瓦剌鞑靼,是我朝最大威胁。对付他们的骑兵,最关键的是长城。只要能拒达虏骑兵于长城之外,我京师就能安枕无忧。”

    朱见深一脸严肃,问:“出了长城呢?我军可有击溃北元小王子的胜算?”

    马昂看着李贤,希望阁老能替他回答一下,这问题实在太难。李贤说:“眼下,小王子有两个悍臣,一个是孛来,一个是毛里孩,同为太师,共同执政,但二人向来不合。如果伺机促成孛来和毛里孩互相攻杀,可极大削弱蒙古。如果我军出长城主动出击,孛来和毛里孩必然同心协力,我军必然受阻!”

    朱见深问:“李阁老,依你所说,对付北元,还是羁縻之策?”

    “是,羁縻仍是上策。”

    朱见深背过身,离开地图,一边走,一边说:“这是你们个人的看法?”

    李贤跟过来,说:“不单纯是我们二人的看法,这是自太宗皇帝、仁宣皇帝以来,我朝从对蒙古各次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共识。”

    朱见深内心非常不满,完全没有听到他想要的任何答案,征战北元大半生的太宗皇帝朱棣也被他们抬出来顶缸。朱见深直接质问:“太宗皇帝也是如今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