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 第72章 兵部尚书兼理户部

第72章 兵部尚书兼理户部

    王伦案、门达案,是朱见深即位以来的第一场“官场倾轧”,但作为皇帝的他,几乎完败。王伦是东宫旧人,被司礼监“奉旨打死”,司礼监牛玉仍然牢牢控制着内廷。门达是锦衣卫一哥,无论怎么骄横,他都是皇帝的护卫,永远不会和大臣站在一起,也被发广西充军。以李贤为代表的文官集团,铁板一块,韩雍是两任皇帝都看好的“能吏”,只能落个外任的安排。京军整顿,虽然可以整,但这些人拿着“于谦”这个历史问题,正等着他。

    朱见深唯一拿到的好处是,调袁彬和朱骥回来,亲自控制锦衣卫。

    正常的规则是什么呢?采用于谦“十团营”的方案,那就等于认同于谦的历史功绩,就要对“夺门功臣”进行清算。而门达就是“夺门功臣”出身,门达失势,文官集团觉得处罚太轻,继续对门达进行新一轮弹劾,目标直指“夺门功臣”。按照先前朱见深留中不发的处理态度,肯定不行,必须给一个明确的态度。

    朱见深单独召见了内阁首辅李贤。

    朱见深问:“阁老,京营整顿,可有进展?”

    李贤心里还纳闷,这个事情应该直接问孙继宗啊,问内阁干什么?“回皇上,京营整顿已按十团营法,清理积弊,臣估计,近日就会有结果。”

    “好!于谦创的十团营法,若能让京营重振雄姿,朕心才能稍安。”

    “皇上,臣听说,会昌侯用于谦十团营法改建京营,屡遭非议,处处受阻!”

    “怎么非议?怎么受阻?朕也想听听。”

    李贤说:“十团营法,打乱了现有建制,一些人面临降职,一些人面临解职。这都在其次。主要是人心浮动,以为要借着整顿的名义,为于谦翻案?”

    朱见深问:“为于谦翻案?于谦之案,怎么会人心浮动?”朱见深这是明知故问。

    李贤说:“皇上,臣斗胆陈奏。于谦之案,时至今日看来,或有瑕疵,于谦有罪,或罪不至死……”这是李贤第二次在朱见深面前,表达出要为于谦“鸣冤”的态度。

    朱见深大怒,说:“李阁老,朕念你是朝廷重臣,又有先皇重托,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为罪臣于谦说情。是何居心?”

    李贤跪地,说:“皇上明鉴,臣之忠心,犹如皓月当空,清清白白。于谦此人,于国有功。于谦此案,于臣……于臣如鲠在喉啊!”

    朱见深怒意稍解,“李阁老,起来说话。朕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此事干系重大,时光境迁,千丝万缕,朕也不好办!”

    李贤起身,拱手说:“皇上,事在人为。公道自在人心,皇上即位以来,内外一片清明之迹象。不光是臣,是很多人,都盼着皇上革故鼎新,重塑大明河山!”

    “朕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只是昔日父皇南宫回銮时,有拥立之功的大臣,现如今都执掌朝廷权柄。即使如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奸人伏诛,但大多数臣子,仍是忠于大明。朕,不想过多折腾!”

    “请问皇上,何为拥立之功?”

    “这些人砸开宫墙,推举父皇重新复位,这就是拥立之功啊!”

    “请皇上明鉴,昔时,郕戾王病入膏肓,不久后即归天;即便这些人不砸墙拥戴,皇位仍然回到我英宗皇帝。何来拥戴之功?依臣看来,他们完全是乱政!应该治罪!”

    “你?”朱见深很震惊,他不是震惊这耸人听闻的言论,他震惊的是李贤敢说出事情的真相、本质。朱见深意味深长地对李贤说:“李阁老,你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朕不问你罪……你若是稍有不慎,就会落得身败名裂,你懂朕的意思吗?”

    李贤说:“臣感激皇上!但臣为天下计,身败名裂,在所不惜。于谦蒙冤,这是臣喉咙的刺,也是大明朝的一根刺,早晚都得除。让臣来受这个罪,让臣来上这个刀山火海。大明不能没有是非对错,不能没有黑白曲直!皇上,决断吧!”

    李贤已经摸准了朱见深的心思,朱见深和朱祁镇都不是糊涂皇帝,早晚都会妥善处置于谦的问题,现在是时间把“问题”留给了朱见深,但需要有人推一把。

    “你退下吧!此事,不宜……不宜决断……”

    “皇上……”李贤还想说,朱见深摆手,李贤只能告退。“臣,告退。”

    朱祁镇从南宫复辟,夺回皇位,无论是真有拥立之功的人,还是冒功的人,除了倒台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等,到朱见深即位时,整个朝廷,至少还有一半人属于“夺门功臣”。这些人从地方到京城,从知县到六部尚书,从锦衣卫到功勋,从在职到致仕,从活着到故去,层层叠叠,王伦、门达案一比,简直是不值一提。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夺门功臣”睁着眼睛说瞎话,没人会像李贤这样,直言真相。他们能说瞎话,就能干瞎事,表面上客客气气,一旦发现李贤有动作,一定饶不了李贤。

    这是大臣的问题,朱见深还有更“尴尬”的问题,郕戾王朱祁钰卡在中间,父皇朱祁镇尸骨未寒,儿子就开始砸锅?

    朱见深想再翻一翻前些日子大臣们弹劾门达的奏章,了解一下他们的动向,预估会有多少人和李贤站边。“牛玉,把弹劾门达的奏章拿给我。”

    牛玉问:“皇上,您是说前些日子的,还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

    朱见深眉头一皱,问:“怎么?还有大臣弹劾门达?”

    牛玉说:“是,皇上把之前的奏章留中后,他们又上,这天天都有。比之前还多,还详细!”

    “哼……降三级,发广西充军,还不够?拿今天的来,朕看看。”朱见深一边嘟囔,一边接过牛玉递过来的奏章。牛玉也是费了心思,把督察院弹劾门达的奏章递给皇上。上一次,只是按照正常流程,刑部和大理寺办案,督察院并没有参与。

    朱见深打开一看,督察院不但列举了门达的各种罪行,还说刑部漏罪严重,门达被轻判,结尾连带刑部尚书陆瑜一起弹劾,请皇上重审门达案,罢陆瑜的官。刚才李贤来了一波炸雷,把朱见深带入权力斗争的漩涡。现在督察院又来一记重锤,非要逼皇上下场,亲自参与格斗。

    “再来!”

    牛玉又递过来一本。

    “再来!”

    牛玉又递过来一本。

    连续看了好几本,没有一个人为门达说情,都要把门达“往重治,往死治”。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对手真正是谁,你就创造机会让他暴露出来。如果你想打败你的对手,你就要全面了解他。朱见深并没有“治死”门达的意愿,门达、王伦、牛玉这些人,都一样,只要不勾结大臣,忠于皇上,都是好人!他决定把事情继续放大,陆瑜做得还不够大。“传旨,令都察院,会五府六部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十三道官,再审门达。门达前罪,不除不赦。”

    牛玉这五朝老臣,都没见过这种操作。门达什么档次,来个比三法司会审还牛的“满朝同审”,就差御审了。皇上一下子把面子都给足,你们要整门达,这下一次性整够,以后别来烦人。你们如果要继续翻前朝的旧案,那正好,这一次,朕可不会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