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24章 金乌出壳,萌禽来袭

第24章 金乌出壳,萌禽来袭

    “怎么,想要打听我的姓名来历?可惜啊,我的真名为天所忌,你若是知道了,恐怕立即就要劫数缠身,至死方休。所以,你确定你想知道?”

    天驷的神念,散发出阵阵冷意。

    王景可不打算莫名其妙地就被卷入到什么风波之中,所以他立马按耐住了心中的好奇。

    “不了不了,在下不过随口一问而已,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说与不说,无关紧要。尊驾有何吩咐,不妨直言,只要是景力所能及之事,绝无二话。”

    “呵呵,贪生怕死,自私自利,机敏狡诈,越看你越觉得大类高祖。只可惜你不姓刘,若否,或许真能三兴汉室,再为大汉延二百年国祚。”

    王景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想起了自己上辈子收到过的短信诈骗。

    我,秦始皇,打钱。

    瞧对方的意思,似乎自己这等胸无大志的咸鱼,也能当皇帝?

    开什么玩笑!

    你说我就信吗?

    呵呵,天真。

    天驷似乎看出了王景的内心波动:“怎么,你不信?”

    而王景也只是笑了笑:“与高祖比肩,在下不敢。”

    “口说不敢,却对皇权毫无敬畏之心,果真有当年高祖的风范。其实你也不必妄自菲薄,当年楚汉争雄,论睥睨天下之豪情壮志,比绝世无双之神武气概,高祖皆远逊于霸王。可为何最后问鼎至尊之人,是高祖而非霸王?”

    “一个人,若要位登九五,需要的其实并非强横的武力与超卓的智慧,而是必须永远能够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而不受道德与情感的干涉和影响。”

    “这便是为君者应有之器量,高祖就有这样的器量,因此粗鄙的高祖,最终胜过了高贵的霸王。”

    王景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疑惑:“高祖在你口中,怎么听着像是一台无情无义的政治机器?”

    “机器?倒是趣味的形容。”

    汉语的神奇,让天驷瞬间就领会了王景口中“机器”这个新名词的具体含义。

    语罢,天驷不再多言,而是向王景打出了一道心神传念:“这是一门能够让你感知和炼化龙气的秘术。修成此法,你便可以将潜藏在你体内的大魏火德龙气转移到金乌身上,让它顺利孵化。趁现在魏武天命还未与你的命格彻底融合,天数未定,否则……”

    “否则怎么样?”

    “相信我,你不会想知道的。”

    “等等,别当谜语人啊!就不能把话说清楚吗?”

    “天机不可泄露,至于原因,你日后自会知晓。”

    说完,幻蝶化作星光飘散无踪,而天驷的心神,也在王景的识海中消失不见,了无痕迹。

    案几前,王景猛然睁开双眸,从识海之中苏醒过来,随后他就发现了自己的脑袋里多出了一门新的功法——《紫薇帝气篇》。

    其中有不少关于星象和阵法方面的知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一门教人如何炼化国运的秘术。

    紫微者,南、北斗十四正曜中的帝王之星,象征着至高至贵,伟岸博大。

    这一门功法,毫无疑问非常强大。

    倒不是说练了之后实力大增,能秒天秒地秒空气,横行无忌。

    而是在于《紫薇帝气篇》一旦练成,就可任意催动龙气加持自身的运势。

    一门能够增加自身运气的功法!

    须知晓,一个人只要运势足够高,说不定出门就能白捡一件镇国神器,又或者如那刘备一般,卖草鞋都能遇见关羽和张飞这样的绝世猛将,还能一文钱都不用出,就能忽悠对方桃园结义,成为他们的大哥。

    不过《紫薇帝气篇》虽然强大,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修炼的,至少身上必须怀有“龙气”,而龙气就是这门功法最大的准入门槛。

    身上若是没有龙气,那你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从天驷方才的话语中,王景才得知自己身上居然怀有“大魏火德龙气”,说真的,他现在都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该不会是魏王假死在我的手中,所以龙气就转移到我身上了吧?”

    “所以对方的目的,是想要夺取我身上的大魏龙气?”

    “但是不对啊?若是这么简单,直接杀了我不就行了吗?何必如此麻烦?”

    王景对于天驷的话,不敢尽信,也不敢不信。

    毕竟对方想害自己,不必如此麻烦,至于被对方利用,王景倒也想得很开,至少能有被利用的价值,意味着自己现在暂时性命无忧。

    这样想着,王景开始尝试修炼《紫薇帝气篇》内关于龙气秘术的内容。

    “法身,开始解析功法……”

    “调取数据库资料,功法解析中……”

    “嘀嘀,解析失败,无法建立元炁运转模型。”

    王景皱眉,随即换了一个新任务:“分析失败原因。”

    “原因分析中……”

    “法身为理法之聚,根植于天地元炁之变化,无法模拟与思能相关的修炼问题。”

    得到答案的王景,瞬间恍然大悟:“如此说来,想要修炼龙气秘术,我就必须先斩出自己的报身?”

    《三身术》中的报身,正巧是对应了精、气、神当中的“神”,也就是所谓的思能之力。

    “还好,我斩出法身已经小半年了,如今神魂早已恢复,再斩出报身倒也并无大碍。更何况除了《紫薇帝气篇》之外,我还要修炼儒门六经之中与易经相关的神通,也是时候该把二号挂机系统给搞出来了。”

    想到就去做,因为已经有了一次开发经验,设计报身的智能系统时,王景可谓是驾轻就熟,还针对一些思能的特性,对报身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

    以后修炼与元炁有关的道法,就用法身进行挂机。

    至于修炼与思能有关的圣言和龙气秘术,则用报身来挂机。

    现在就缺一个能专门用于挂机修炼武功的化身了。

    经过这一番强化,王景对于面对接下来的危机,总算是有了几分底气,不至于像刚穿越过来的那头两年那般茫然无措。

    说真的,当时的太原王氏真的是风雨飘摇。

    在中平元年时,王允就因为举报张让与黄巾军暗通款曲而获罪,还差点被皇帝刘宏赐死在狱中。

    最后多亏了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上书求情和保举,王允才得以侥幸免死,蹲了两年大狱后,被人从牢里被放了出来。

    可即便如此,在王景穿越过来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王允依旧是张让这位皇帝“亚父”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以至于王允都不敢在洛阳逗留,唯恐会遭宦官集团的迫害,只得不停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销声匿迹了好几年。

    这段时间里,别说王景这个次子了,太原王氏上下,谁敢出去四处招摇?

    真当张让不敢寻着痕迹,找上来灭你满门吗?

    直到中平五年,也就是上一年的五六月份,事情才迎来了一丝转机。

    那时候,在继承人问题上,大将军何进与皇帝刘宏之间的矛盾几乎公开化,而何进身为外戚,与张让等宦官之间的斗争也正式陷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王允作为何进的政治同盟,才得以勉强官复原职,以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活动。

    这也是王景随后敢出门去投奔豫州牧黄琬,跟着朝廷官军一起打汝南黄巾的原因,因为朝堂之上,有何进罩着他。

    否则就算是立下功劳,也未必能得到赏赐,说不定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毕竟论功劳,王景远远比不上卢植,而区区一个小黄门左丰,只是进了几句谗言,就能把卢植这位中郎将整得丢官去职。

    而‘亚父’张让要是亲自出手,要摘下王景的脑袋,当真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以钝示人,以锋策己。

    在该动的时候不动,那是懦夫,而在不该动的时候妄动,那是莽夫。

    懦夫等死,莽夫找死,前者怯弱,后者愚蠢。

    王景好歹智商还是在线的,他既不怯弱,也不愚蠢,所以才会宅在家中足不出户足足两年,甚至都懒得出门打探消息,毕竟一个本就掌握信息优势的穿越者,冒着暴露自身的风险去打探所谓的消息,那也太搞笑了一点。

    这么整别说出鞘镇山河了,怕不是要直接来一个“出鞘即剑折”。

    至于跑去宝岛搞移民拓荒,王景也确实有考虑过,但很快就放弃了。

    要知道在1896年,宝岛都还在闹鼠疫,当时直接就死了两万多人,吓得小鬼子把那里称为“鬼界之岛”,几乎想把宝岛标价一亿日币直接卖给法国了事,史称“台湾卖却论”。

    那可是在1896年啊!

    提前一千七百年去宝岛搞殖民垦荒,王景都不敢想象这期间要死多少人,甚至不敢想象自己在缺医少药的三国时代,面对诸如水土不服、疟疾、瘟疫和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时候,八字够不够硬,自己能不能挺过去。

    更何况殖民垦荒需要组织流民,需要航海船队,需要大量的粮食、农具甚至为了防止当地土人的袭扰,还得配备武器铠甲。

    而这些,都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和精力。

    别说两年了,二十年能稍微建成一个人口四五千人的移民小镇,都得朝廷以举国之力才有一定成功的可能。

    王允除非得了失心疯,否则肯定不会把太原王氏的资产拿去给王景这么一个没有继承权的次子如此挥霍。

    对于王景来说,唯一破局的机会,就在洛阳。

    唯有在丁原死后,截留丁原麾下的并州兵,抢到张辽和高顺这两员猛将,才是太原王氏唯一能够把握命运咽喉的机会。

    除此之外,其他的举动都属于异想天开,基本上没什么可操作性。

    一些傻子自己连班级小组长都没当上过,明明毫无管理经验,却觉得自己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上阵杀敌,让一群连左右都分不清的农夫为其誓死效忠。

    王景不知道傻子的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究竟是谁给的,但他知道自己的命只有一条,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毕竟乱世中,先把命苟住了,才能考虑其他。

    否则心有冲天豪气,胸怀雄心壮志,结果出门不看黄历,直接就被某位路过的红脸马弓手随手一刀枭首,那岂不是成了笑话?

    几天后,王景终于通过修成《紫薇帝气篇》的秘术,感知到了体内的那道大魏火德龙气。

    只见其气炽烈,如煌煌大日,遍照四方。

    数百万魏国军民的信念和意志,汇聚成了一道神兽虚影。

    此兽蛇身、鹿角、牛嘴、驼头、兔眼、鹰爪、鱼鳞、虎掌、狮尾,正是人文始祖,青帝伏羲所创之神龙的图腾形象。

    龙者,国也。

    气者,运也。

    所谓龙气,其实就是一国之气运。

    人心离乱,一盘散沙,唯有在体制的约束之下,才能变为井然有序的鳞片和爪牙,聚而化龙,腾飞于九天之上。

    因而体制越强的国家,龙气也越是强大。

    魏王假的这条假龙,自然是不能与横亘中原已经四百余年的大汉火德神龙相比,甚至都不敢冒头,毕竟龙不见龙。

    真龙既出,其余蛟蛇只能蛰伏,否则一旦龙战于野,立刻就要泣血玄黄了。

    王景惊出一身冷汗,自己要是身怀大魏的火德龙气去了洛阳,岂不是要和大汉的火德龙气直接“撞衫”?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至于龙气相争,输的那一方,可就不仅仅只是尴尬了,唯一的结局只有身死族灭。

    一念及此,王景哪里还敢迟疑,立即施展秘术,将自己身上的大魏火德龙气抽离出来,然后一巴掌打入巨蛋之中。

    吼~

    脑海中顿时响起一声惊天龙吟,随即是火红色的神龙虚影,沿着王景的手臂,窜入了巨蛋之中。

    原本生机极其微弱的巨蛋,此刻却仿佛是吃了什么大补之物一般,气息暴涨,生机勃发。

    叽~

    王景的脑海中,顿时传来一声幼鸟的欢啼,并且仿佛看见一只赤首黑目,长颈三足、羽尾华丽的大鸟,翱翔于天际,如大日巡空,横行万里。

    金乌不愧是传说中的神鸟,被称之为日之精魄,这都还未孵化,就已经能够做到神念传音,天资之高,天赋之强,简直不讲道理。

    王景心情还是有点激动的,毕竟这可是传说中的金乌啊,哪怕是在仙禽序列里,那也是排在前几位的上古神鸟。

    不过高兴过后,王景又不禁惆怅起来,金乌这样的顶级仙禽可不好养。

    如云鹤、羽枭和毕方这样的仙禽,养起来顶多是要耗费一些珍贵的灵果和灵米罢了,可到了凤凰和金乌这种级别就不同了。

    它们的成长本身,除了需要供应大量相应属性的顶级灵物之外,还需要庞大的王朝气运。

    当年凤鸣岐山,就是因为神鸟凤凰看中了姬周的国运昌隆,所以才会纡尊降贵,助姬发起兵伐纣,最终击败殷商,取而代之。

    而周朝也得以君临中原,坐享江山社稷将近八百年。

    “养不起啊,要不还是杀了吃肉吧。”

    王景摸着巨蛋,自言自语地感慨起来。

    巨蛋内的小金乌一听这话,顿时就又生气了,开始拼命晃动起来。

    叽~叽叽~

    王景见状只好安抚道:“好好好,知道了,不吃你行了吧?”

    金乌来投,这不是逼着我去造反当皇帝吗?

    王景心中一片惆怅,有种被人逼上梁山的感觉,毕竟他从未想过当皇帝。

    众所周知,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

    而纵观整个三国,称帝之后能有好下场的,就没几个。

    更何况这场三国吃鸡大赛,王景都还没想过是不是要亲自下场,与天下英豪争雄逐鹿呢。

    他现在想要的,也不过是安然度过几年后的生死危机而已。

    哆~哆哆~

    王景敲了敲金乌的蛋壳,满脸惆怅,随后叹息一声说道:“小家伙,先说好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不能养得活你。”

    就在这时,王景指尖敲击之处,咔嚓一声出现了三道裂缝。

    王景愣神间,裂缝越裂越开,最后碎出了一个缺口,一只毛色黑红,身材肥嘟嘟如同肉球一样的小可爱扑棱着翅膀飞了出来。

    它一出生就能展翅飞行,并且天生就能吸收太阳之精,口吐真火。

    只不过此时的小金乌,既没有赤首黑目,也没有华丽的尾羽和颀长的脖颈,有的只是丑萌的外表,还有独特的三足。

    叽叽~

    小金乌飞到了王景面前,双翅叉腰,眼珠子睁得浑圆,三只小小的脚丫子,用力地踩在案几上,像极了生气的小鸟。

    叽~叽叽~叽叽叽~

    小金乌正对王景,踩着案几上蹿下跳。

    虽然听不懂它在说什么,但王景能够感受到它的愤怒和不满。

    “嘿,你这小东西,还跟我发脾气了是吧?”

    王景一把将小金乌逮住,双掌用力揉按,将小家伙肉呼呼的身子捏成各种形状:“没有我给你的大魏火德龙气,你能顺利孵化吗?孵化之后不认我作父也就算了,还骂骂咧咧的,你这个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