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 第117章 堵胤锡

第117章 堵胤锡

    “含鳌拜在内此役共斩获清虏首级572颗,骑兵队阵亡67人,火枪队阵亡396人,济南百姓牺牲者215人。”

    济南之战后不久,伤亡情况就呈送到了朱敏铖案头。

    在阵亡者名单中,朱敏铖看到了好些熟悉的名字,他此次所带来的两个营都是当初击败马得功后所组建的。

    算是北伐军的‘老营’了。

    因此伤亡比例超过了30%竟没有溃散。

    然而即便如此。

    这一战也胜得十分艰难。

    本就长途奔袭、人困马乏的鳌拜部,在遭受炮兵轰炸、骑兵突击后,又被迫与北伐军展开巷战,这种对骑兵来说很不友好的战场环境。

    加之遭受全城百姓围堵。

    天时地利人和,尽在北伐军一方。

    即便如此,总阵亡人数还是超过了清军!

    双方若是展开野战,结果可想而知!

    “阵亡将士按照军中抚恤条款安置,牺牲的百姓每人给50两银子慰问金,另外百姓斩获的清军,也按照每颗首级50两银子给予奖励!”

    朱敏铖沉声说道。

    如今北伐军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方大猷对山东官绅、百姓两轮压榨下来,搜刮到的500万两白银最后全落到了朱敏铖手中。

    衍圣公府查抄的金银、财物、房屋、土地总价值更是超过了2000万两!

    伪顺追赃助饷所得近400万两、朱敏铖卖官鬻爵的200万两、北伐军查抄反明官绅资产100万两…

    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差不多有3300万两!

    如果只是供养3万北伐军,这笔钱足够坚持30年,但是迁往日照等地的数百万百姓也需要供养。

    这么一算,3300万两又只是杯水车薪!

    最关键的还是粮食问题。

    山东饱受天灾人祸,几乎可以说是家家无有余粮。莒州、日照又地处丘陵,耕地面积有限,根本不可能养得活几百万人。

    “大人,宋先生来信说如今迁移过去的百姓、匠户数量太多了,他根本管理不过来!光是工坊这边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况且照顾、管理百姓也不是他擅长的!”

    陈五瞅了瞅朱敏铖的脸色,这才接着说道:

    “宋先生请您尽快另派高明,否则百姓早晚会生乱!”

    朱敏铖摇头苦笑。

    这件事宋应星早就跟他说了。

    老头子这是看私底下写信不管用,就改到明面上逼宫了。

    朱敏铖也想网罗天下人才为自己所用,比如号称明末小诸葛、两蹶名王的李定国;以及他那位好战友、好兄弟,颇有理政才能后来却投降清廷的孙可望;或者瞿式耜、何腾蛟、堵胤锡这些大佬也行呀!

    可惜这些人要么是农民军。

    要么人家根本看不上他!

    他之前给瞿式耜等当朝或者在野的大佬们都去过信件,但是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婉拒。

    更有甚者对他冷嘲热讽。

    还有人直言他是乱臣贼子。

    就在朱敏铖‘顾影自怜’时,远在湖广负责提督学政的堵胤锡获知了山东招讨使朱敏铖斩杀清廷第一勇士鳌拜的消息。

    这位弘光朝的边缘人物,日后永历朝的核心大佬,虽然被打发来从事教育工作,却也不忘关注北方局势。

    甚至还在偷偷招募学子,训练军队!

    “好!好啊!”

    “清虏狼子野心,其志远非伪顺贼寇可比,可恨朝廷诸公不察!”

    与朝中主流观点不同,堵胤锡一直对清虏抱有极大戒心。在他看来,清虏入关的危害性远超李自成、张自忠这些流寇。

    可惜这种观点不被容纳。

    “忠伯,前些时日是不是收到过山东的来信?”

    堵胤锡看向身旁的老仆。

    “老爷,之前有位自称山东招讨使的朱大人给您来信,邀您去山东为他效力。您..您说他毛头小子不堪大用..”

    老仆有些尴尬地说道。

    见自家老爷一时无语,老仆理智地闭上嘴巴,去将书信取来。

    “倒是我小瞧这位朱大人了!”

    堵胤锡展信阅罢,也被朱敏铖的远见卓识和宏图大志所震惊。

    不过他也明白,若非阵斩鳌拜之事,他大概也不会相信朱敏铖信里所说的话,更不会接受他的邀请。

    然而此刻堵胤锡却有些犹豫了。

    “罢了,老夫也疯狂一回!”

    说罢他站起身去了学政衙门。

    虽然被任命为提督学政,可他的心思从来就不在教育上。

    这些日子堵胤锡网罗了不少人才,训练士卒、讲解战术,从未松懈。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前往山东,自然要把这些人才一起带上,何况这也是自己的班底和资本。

    朱敏铖尚不知道一位真正的大佬已经在路上。

    这位可是单枪匹马亲赴敌营,劝降李锦三十万大顺军,亲手促成南明‘连寇平虏’的大佬!

    可以说是永历小朝廷的国之砥柱!

    而且这位大佬在安民方面颇有建树!

    正是朱敏铖建设莒州、日照亟需的人才!

    然而朱敏铖阵斩鳌拜的消息都已经传到了远在湖广的堵胤锡耳中,南京的弘光朝廷对此事却仿若未闻,不做理会。

    “史大人,清使刚林再次要求面见陛下,此事当如何处理?”

    马士英看向坐在首位的史可法。

    清廷内院大学士刚林来到南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多尔衮派他出使南京,是为了解释‘北使团被截杀、衍圣公府遭屠戮’乃是伪顺所为。

    准确地说,是要求弘光朝廷将这个说法传达到东南各省!

    刚林到达南京时,不少市民和官员都要求驱逐他;还有一些官员要求以接待蛮夷的规格接待他。

    然而史可法等阁臣却认为应当展现‘天朝大国的礼仪教化’。

    于是刚林被以‘国使’的名义迎到鸿胪寺入住,衣食住行都是用最好的标准接待。

    与历史上左懋第的北使团险些风餐露宿、礼品被称作朝贡、国书直接不被认可的待遇相比,弘光朝廷的做法真真是‘大国风范’!

    刚林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十分嚣张。

    他颐指气使地表示坏事都是伪顺干的,但是现在到处都在说大清的坏话,限你们一个月内澄清流言。

    这样大清或许可以考虑帮你们平定贼寇。

    否则的话,别怪大清跟李自成结盟,先灭了你们!

    这一通恐吓,险些将弘光君臣吓出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