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驸马 » 022 臣想先说点儿别的

022 臣想先说点儿别的

    谁也没想到王琛会突然又让胡宗宪把马宁远叫上堂来。

    杨金水、郑必昌、何茂才,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但让他们更没想到的是,王琛又突然来了一句:“部堂大人,审问马宁远,我在这里就不合适了,我的身份是驸马,而且,我只负责替皇上卖丝绸,别的事情,都跟我无关。”

    说罢,他起身就往外走。

    胡宗宪怎么可能就让他这么轻松的走了:“驸马爷且慢,正因为你是驸马,所以,你有资格审问马宁远,因为你代表的是……皇上。”

    王琛停下了脚步,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胡宗宪:“部堂大人,咱们都是聪明人。”

    话说完,王琛不再停留,转身离去。

    同他一起离去的,还有他带来的那些锦衣卫。

    杨金水、郑必昌、何茂才,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心,今天,是绝对放不下的。

    ……

    剧情,依旧在正轨上。

    胡宗宪让人把马宁远带上堂之后,一切就都已经注定了。

    桀骜不驯的杨金水变成了鹌鹑,随后他和郑必昌、何茂才,无可奈何的在奏折上签上了他的名字。

    随后……

    ……

    “浙江的事情,只有胡汝真最清楚,臣以为立刻召胡汝贞进京。一是赈灾、一是改稻为桑的事情,到底,还能不能兼顾……臣同他一起议个妥善的法子吧。”

    “神仙下凡问土地,把土地爷请来吧。”嘉靖话说完,突然跟着又道:“还有三个人,一个要一起来,一个姓杨名金水,是吕公公的人;一个姓谭名论字子理,是裕王的人;还有一个,是朕的女婿。最后再加上你严阁老的那个胡宗宪,四路诸侯,一起来。”

    ……

    王琛、胡宗宪、杨金水、谭纶,四人在一天之内,一同进了京。

    杨金水第一时间去了宫里。

    胡宗宪安顿下之后,打算先去拜见严嵩、严世蕃。

    谭纶也在安顿下之后,打算去拜见裕王。

    王琛本来也是要第一时间进宫的,但他却找上了谭纶……

    因为王琛没进宫,所以杨金水如剧中那样,过了关,并且嘉靖依旧说了那句——你用的杨金水还是得力的,明里不要赏他什么,暗地里赏他点儿什么吧。

    同时,嘉靖也问了王琛为什么没来。

    吕芳这里耍了个心眼,他说了一句:奴婢听说,归善驸马从浙江出发,一路上都跟那个谭纶在一起。

    嘉靖的眉头一下子拧了起来。

    ……

    是夜,已经宵禁了的京师,却突然变的格外热闹起来了。

    胡宗宪因为严世蕃的阻挠,并没能见上严嵩。

    而就在他回了贤良祠之后,严世蕃却主动来见他了。

    并且上演了那一幕经典。

    严世蕃赏了自己两巴掌:“这一巴掌,是替我爹打的,该打;这一巴掌,是我自己赏我自己的,我们父子俩怎么都瞎了眼,派了你这么个人到那么重要的地方,去当封疆大吏。”

    两巴掌,一句话,直接把胡宗宪装进了套里。

    让胡宗宪这个封疆大吏‘自请辞职’。

    同时,王琛偷偷跟在谭纶的屁股后面,去了裕王府。

    ……

    裕王府

    “这个时候,只能以静观变,皇上公然点名叫谭纶一起进京,是已经把账算在我们头上了。”

    高供忧心忡忡的坐回了座位上:“在皇上见谭纶以前,我们不能见谭纶。”

    张居中却有不同的意见:“不见,正示人以心虚,谭纶本就是王爷府上的詹事,进了京没有不见的道理。”

    话罢,张居正紧跟着又道:“再说,王爷是朝野皆知的皇储,出了这么大的事,关心国事,才是应有的态度。”

    高供道:“关心也不能在今天晚上,今天晚上见了谭纶,明天皇上问起说了些什么,王爷如何回答?”

    高供这么说也不是没道理的,嘉靖朝的二龙不相见,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裕王朱载坖这个皇储当的,可以算的上是心惊胆战的典范,之一。

    况且,这时候景王虽然就藩了,但裕王朱载坖却没被封为太子,甚至,一直到他登基,他都没能当上太子。

    朱载坖就算再怎么小心谨慎、再怎么如履薄冰,都一点儿不为过。

    而就在这个时候,未来的慈圣李太后,明神宗朱翊钧的老妈,现裕王妃,佟掌柜说出了她全剧里最高光、也是最为有哲理的一句话:“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张居正说的是正论,王爷,今天晚上应该见谭纶,最好是让冯宝去叫他来。父子一体,没有什么应该满的。”

    这话说的实在牛逼。

    哪怕放在其他朝代,也相当的牛逼。

    当太子,最难的一点就在于如何消除皇帝的猜忌。

    在皇权面前,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哪怕就是父子也不可能做到不互相猜忌。

    一句话就能把这局面说的很清楚,比如——你是不是想我早死,你好上位?

    而裕王妃李氏这句话,直接就说在了点子上——父子一体,光明磊落。

    用咱们现代的话说,就是一定要保持沟通畅通。

    不论你要做什么,都别偷偷的去做,千万别藏着掖着,也别瞻前顾后,做事就要大胆的去做,而且做的时候,一定要让人看的清清楚楚,之后,再把事情原原本本、一丝不落的跟皇帝说清楚。

    这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皇帝的猜忌,但多少也会让皇帝对你放宽一些心。

    尤其是李氏那句——最好让冯宝去叫。

    这话简直了,牛逼上了天。

    冯宝是太监,是吕公公的人,吕公公是皇帝的人。

    这叫不避着,我做什么事儿,都要让你看的明明白白。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冯宝叫来了谭纶。

    裕王的表演虽然拙劣,但目的却达到了。

    可让裕王没想到的是,冯宝前脚刚走,后脚王琛就不请自来了,而且是直接以‘闯’的方式,来的。

    ……

    转天,玉溪宫的天空中,乌鸦不断地盘旋着。

    裕王、严嵩,还有王琛,就在这漫天乌鸦的叫声中,进了宫。

    玉溪宫大殿里,铜磬阵阵敲响,嘉靖帝双手按在冰块上,露出了舒爽的笑容。

    净了手,穿着宽松道袍的嘉靖帝,慢慢悠悠的走进了大殿里,又缓缓的坐在了龙椅上。

    胡宗宪跪在中间,也是最前面,裕王和严嵩分别站在两侧,而王琛,则很有意思的站在了裕王的后面。

    嘉靖帝淡淡的看了王琛一眼,这才开口道:“一个四品的河道监管,两个科甲正途的知县,你举手就杀了,好气魄。”

    胡宗宪恭敬的道:“回皇上,依大明律法,监主修河道的官员,河堤失修酿成灾害,等同丢城弃地,臣,身为浙直总督挂兵部尚书衔,奉王命旗牌,可就地正法。”

    嘉靖帝眯了眯眼睛:“可那个叫马宁远的,你为什么没杀?是因为他是你的人吗?”

    王琛这时候站出来道:“回皇上的话,不是胡部堂不杀,而是臣,揽着没让杀。不过,皇上,这事儿还请容臣之后详细禀告。”

    嘉靖帝淡淡的看了王琛一眼,然后这才看着胡宗宪道:“可不可以,先奏请朝廷,然后依律正法。”

    胡宗宪道:“回皇上,当然也可以。”

    嘉靖帝笑了:“那,这里面可就有文章了。”

    随后,嘉靖帝左右看了看,然后才又继续道:“在朕的记忆里,你是个谨慎的人。可这一次,你不但先斩后奏,而且杀的既有小阁老的人,也有吕公公的人!怎么?你就不怕他们给你小鞋穿?”

    胡宗宪不吭声。

    严嵩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回皇上的话,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是朝廷的人。”

    嘉靖帝不屑的向后依靠了一下,随手又甩了一下道袍的下摆:“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饭,还是要分锅吃的。”

    严嵩也不吭声了。

    嘉靖帝这时候稍微侧了下头:“裕王。”

    裕王赶忙起身:“儿臣在。”

    嘉靖帝调整了下身子,看向了旁边,二龙不相见。

    “年初你跟朕说,你府里那个做詹事的谭纶是个人才,想把他放到浙江去历练历练,历练的如何啊?”

    这里可不是什么单纯的问你的人干的好不好。

    而是嘉靖在责怪裕王胡乱掺和事儿。

    而这个胡乱,也不是真的胡乱,而是在说不慎、不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作为一个皇子,还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任皇帝的皇储,应该谋定而后动,甚至不动。

    一个太子,或者说一个不是太子的太子,最应该做的,不是什么关心国事,更不是插手国事,而是独善其身。

    是你的,朕,早晚会给你。

    到时候,你想怎么插手,都没人管你。

    裕王没听出嘉靖帝话里的意思,而且他的回答,也错了:“回父皇的话,谭纶开始去,是在胡宗宪的总督署做参军,现在在戚继光的军营里,帮着谋划军事。时日不久,谈不上什么建树。”

    这话,一下子就犯了两个大错。

    第一个错,是推诿责任,他说谭纶是给胡宗宪做参军,那意思在皇帝看来就是在推卸责任给胡宗宪。

    第二个错,是戚继光、军营,这两个词触动了嘉靖帝那根最不能碰触的神经——兵权。

    你想干嘛?

    如果玄武门之变太过久远不够惊醒,那么本朝的成祖爷,这灯泡够亮吧?

    朕给你的,你才能要,朕不给,你不能抢。

    嘉靖帝握着‘龙头拐杖’的手,情不自禁的开始跳动:“有建树也不一定非要在阵前斩将夺旗,敢为天下先还不是有建树?”

    什么敢为天下先?

    詹事府詹事的职责是什么?

    是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也就是掌管太子府里的事情。

    这里面绝对没有说可以去军中参赞军事。

    你竟然敢让府上的詹事去参赞军事?

    你想干啥?

    嘉靖帝拿‘龙头拐杖’一指身后墙上刻录的道德经:“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拿这话说事儿,可不是在教导裕王,而是单纯的就想说‘不敢为天下先’这几个字。

    老子(你爹我)都不敢这么做,你就敢?

    剧中,导演也特别会来事儿,在这里直接贴了一段嘉靖帝‘发病’的画面。

    但这事儿,其实真不能怪裕王。

    要怪,也是要怪徐阶、高供、张居正,特别是徐阶,你说张居正年轻不懂事儿,高供急脾气想不了那么仔细,可你徐阶呢?

    你可是老成谋国、精于算计之人,你给严嵩打了那么多年的副手,严嵩都没把你怎么样,你的谨慎呢?你的老成谋国呢?你的精于算计呢?都去哪儿了?

    给谭纶某什么职务不好?非得某个参军?

    而且这个参军,还是戚继光。

    而戚继光,又是胡宗宪最看重的。

    胡宗宪又是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还挂兵部尚书衔。

    你这要干嘛?

    想拉拢胡宗宪?

    想让胡宗宪跟你造反?

    你这不摆明了是在挑衅嘉靖帝那根敏感的神经吗?

    他本来就是疑心病极重的皇帝,你还去撩拨他,你这是嫌你家王爷日子过的太安稳了,想给他找点儿刺激是吗?

    这会儿,哪怕是裕王再怎么纯(蠢),这会儿也知道自己爹生气了,于是他赶忙跪下了。

    裕王身后的王琛也跟着跪下了,耄耋阁老严嵩也颤颤巍巍的跪了下去。

    还好胡宗宪‘懂事儿’,而且他也听明白了皇帝为什么生气,于是赶忙道:“回皇上,臣本朽木之才,蒙,皇上不弃,委以封疆之重任,但既为封疆,则臣之一切之所为,除了听皇上的,听朝廷的,绝不会听他人指示,也不会有任何人,能左右臣之本意。”

    这里,严嵩的表情特别有意思,一开始是震惊,紧跟着,他就想到了什么,然后把头撇到了一边。

    胡宗宪继续道:“此次,未能推行改稻为桑之国策,又在臣之任地发了这么大的水灾,一切罪责,归根结源,都是臣一人之过,更与他人无关。”

    说到这里,胡宗宪举起了手中的辞呈:“这是臣,请求革职的辞呈,请皇上,圣准。”

    严嵩这里的表情就更有意思了,他已经彻底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他其实多少有些不好意思面对胡宗宪,但……

    嘉靖帝这里的表现也极有意思,吕芳把胡宗宪的辞呈拿给嘉靖,嘉靖帝什么反应?

    他抬头,瞪眼:“嗯?”

    吕芳一下子就知道自己‘做错’事儿了,赶忙就拿着辞呈退到了一旁,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后嘉靖这时候道:“听到没有,这是胡宗宪在给谭纶开拓呢,你起来吧。”

    这里这个‘听到没有’‘给谭纶开拓’再加上后面那句‘你起来吧’,仿佛就是在告诉众人,告诉观众,这是嘉靖在跟自己儿子说话。

    但实际上呢?

    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他接下来,问胡宗宪,河堤真的是年久失修吗?新安江河堤是去年刚刚修好的,花了朝廷250万两银子,一场大水就酿成了大灾,实现你就一点没有察觉吗?

    这里上下两句连起来,立刻就能知道,他真正说的是严嵩,或者说是严世蕃,说胡宗宪是在替严世蕃背锅。

    裕王有错,他这个当皇帝的爹,只能指出错误,绝对不能处罚。

    因为处罚,就等于坐实。

    坐实一个基本等于太子的皇储有错,那叫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怎么去想?

    是不是又要想,景王是否能上位了?

    如今朝廷‘风雨飘摇’,嘉靖帝就算再怎么玩弄帝王术,他也不可能去这么做。

    所以,他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胡宗宪替谭纶开拓’‘你起来吧’就完事儿了。

    这里面的错误,都是谭纶的。

    但胡宗宪有替谭纶开拓吗?胡宗宪刚才怎么说的?他可是一句都没提谭纶。

    全都说的是浙江的事,全都说的是改稻为桑的事,全都说的是水灾的事。

    所以,嘉靖实际上是在指责严嵩、严世蕃!

    觉得把胡宗宪退出出来背锅,就能完事儿了?

    胡宗宪说:臣曾视察过河堤,并未发现什么隐患,请皇上治臣失察之罪。

    嘉靖帝甚至一秒都没等,紧跟着话脚就大声的反问:只是失察吗?

    嘉靖帝为什么会这么问?

    因为杨金水早就在前一天把毁堤淹田的事情告诉他了,甚至还把胡宗宪抓了马宁远,马宁远写了供状的事情说了。

    那么嘉靖帝必然知道了胡宗宪一定会把那份供状带在身上。

    他一切的话术,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引到严嵩父子身上,然后把供状引出来。

    但他这么做,绝对不是要对严嵩父子下手,仅仅只是为了逼迫严嵩父子收敛一些,多给老子留点儿钱。

    可让嘉靖没想到的是,那份供状,压根就没写毁堤淹田,通篇写的都是‘河堤失修’这四个字。

    嘉靖帝看过之后,差点气炸了。

    而严嵩那个举动,看似是在心虚、逃避,但实际上呢?

    实际上是在告诉皇帝,我老了,在这里,在内阁,待不了几年了。

    这个用意,一个是在提醒皇帝,没了我,你玩儿不转;一个是在提醒皇帝,我让步。

    后一个,是最为主要的,也是嘉靖帝最想要的。

    因为嘉靖帝为的就是让严嵩退一步、在分赃上让一步。

    严嵩是真正懂嘉靖的人,这么多年的青词宰相可不是白当的,甚至是所有青词宰相里最为得嘉靖心的。

    甚至你就说严嵩是嘉靖帝肚子里蛔虫,那是一点儿不为过,几乎嘉靖帝想什么,严嵩都能猜的出,且都猜的极为准确。

    于是,嘉靖帝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了。

    胡宗宪,最后也仅仅只是丢了一个浙江巡抚的差事。

    严嵩尽管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但他依旧对胡宗宪做出了惩罚。

    为什么?

    一是因为这事儿得在皇帝那里有个交代,二是敲打一下胡宗宪。

    嘉靖帝呢?

    嘉靖帝也清楚的很,所以他先是说了一句:“朕知道你们难,朕也难。”

    然后,临走的时候又说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击鼓卖糖,各干各行。”

    一场君臣的‘御前会议’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甚至嘉靖帝连王琛都没叫,就带着吕芳走了。

    王琛知道这是嘉靖帝在生他的气,他也不怕,直接跟着嘉靖帝去了后面的宫殿。

    并一声不吭的、直直的站在殿前。

    吕芳伺候嘉靖帝用丹,君臣开启了另外一段对话。

    嘉靖帝一边吃丹药,一边笑着道:“这个胡宗宪,到底是哪路神仙?居然把我们都绕进去了。”

    吕芳则回了一句‘没人能把皇上绕进去’,之后,他就开始替胡宗宪开拓,说胡宗宪是被夹在了中间两头为难。

    这是吕芳跟严嵩的默契,或者说,这是严嵩提前找吕芳商议过的。

    最后,嘉靖无可奈何的说出了那句名言:国库没有银子,让严世蕃他们弄(neng)去,一两银子,十二钱归国库,四钱归他们,朕认了;十钱归国库,六钱归他们,朕也认了。“

    随后,嘉靖发出了一声感慨:“感慨人手太少。”

    之后,说要保谭纶,这是因为他知道,他和欲望,始终是父子,裕王的人,就相当于他的人。

    最后,又吩咐吕芳,让杨金水别为难胡宗宪。

    如果没有王琛,到这里,这场君臣对话,就该结束了,嘉靖也该练功(歇息)了。

    但,这里有王琛。

    于是吕芳小心的问了一句:“主子,归善驸马还在外面站着呢?您,要不要见见他?”

    嘉靖沉吟了片刻才道:“先晾晾他,才出去几天,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就这样,王琛被晾了一个多时辰。

    一直到了大中午,这才被叫进了玉溪宫。

    ……

    “那个马宁远,被你扣下了?”

    “回皇上的话,确实被臣扣下了。”

    “你知不知道这个马宁远,现在就是个麻烦。”

    “臣知道,但臣,就是要保他。”

    “哦?”嘉靖帝突然一下子来了兴趣:“说说,为什么要保他。”

    按照正常来说,王琛这时候要给嘉靖解释他为什么要保马宁远。

    但王琛却偏不。

    他道:“皇上,臣想先说点儿别的。”

    “嗯?”原本慵懒躺在八卦坛上的嘉靖,猛的直起了身子。

    “你说什么?”

    “臣说,臣想先说点儿别的。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