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假天子 » 二十九章 南明杰出人物

二十九章 南明杰出人物

    皇帝无子,一旦真有不测,朝廷将再次陷入震荡,阁臣们将不得不再次挑选继统人选,按照血统伦序,该当是广西的桂王登基,但是皇帝选了唐王,这是真的为大明着想啊!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大明藩王中,真正有作为、有能力、有品格的就是唐王朱聿键,只不过这位鹤立鸡群的亲王血脉较远,且之前已经被崇祯贬为庶人,监禁在凤阳。

    皇帝令唐王监国,而自己北上,难道他不怕唐王夺权?既然他如此安排,那就说明他将江山看的比帝位更重,在北方顺虏均势大的情况下,皇帝亲征、令唐王监国的举动已经有破釜沉船的意味了。

    皇帝连后事都想好了,而且是六天前就让人去凤阳传旨,可见不是一时冲动之举。

    在此前的会议上,关于皇帝亲征的话题,蒋德璟一直没有表态,此时听皇帝如此说,他起身施礼,然后慨然道,“陛下圣明,一旦陛下北伐,臣请为马前卒!”

    林火根看到老头眼中的光芒,对他赞许地点点头。

    史可法见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叹气道,“既如此,微臣亦支持陛下北上整军之举,但不赞同轻易挑起战端。”

    高弘图也是这个态度,林火根点头同意。他志在军权,之后的事情就轮不到内阁发话了,只要他赢了一两场战争、确立了威信,便会对内阁下手。

    然后四人谈起了四川问题。

    崇祯十七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农民军攻克夔州后,被暴雨阻止三个月,然后连克梁山、忠州和涪州,击败总兵曹英,破佛图关。

    半月前,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兵来战,亦被农民军击败。

    近一个月,四川方面请援的奏章雪片般飞来南京。

    现在的问题是,屯兵湖广的左良玉并不听朝廷招呼。福王监国之初,诏书颁发到武昌时,左良玉不愿承认,还是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开读,表示拥戴。

    四个人一番商讨,决定由袁继咸挂大学士衔,总督川黔云贵军务,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主持对张献忠作战。

    袁继咸,字季通,天启五年进士,忠诚精明而干练,此前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等处军务。

    崇祯十五年时候,张献忠攻陷武昌,左良玉拥兵东下,袁继咸前往芜湖,说服了左良玉收复武昌。

    “左镇兵马虽看上去很多,但战斗力堪忧,他是怕了张献忠,此次必须让袁继咸说服他出兵四川,至少派兵牵制一下,给与四川其他兵马一些支持。”

    最后林火根说道。

    议事毕,三人离开,林火根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

    在曾经的历史上,在弘光立国的一年时间里,南明朝廷上下几乎全都沉浸在借用满洲兵力扫灭流寇的美梦中。

    可以说,联虏平寇就是弘光朝廷的基本国策。

    虽然中层官员诸如章正宸、陈子龙等主张北伐,但在弘光朝廷全然行不通。

    朝廷重臣生怕挑激清军,授以南下的口实。于是,卑词逊礼结好于清廷,甚至派出北使团,与豺狼洽谈和平。

    江北四镇既以“定策”封爵,已无进取之心。

    加之朝廷内部陷入严重的倾轧纷争,使得文武大臣顾不上妥善经营北方事务。

    最后的结局是,清廷不费吹灰之力轻易接管了黄河中下游大批州县。这些地区的许多官绅既得不到弘光朝廷的兵力保护,只能被迫归附清朝。

    而事实上,弘光朝廷就人力、物力、财力而言,对清方、大顺政权都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它控制着半壁江山,淮河以南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而且受战乱破坏最小。

    问题的关键是领袖人物。

    满清入侵后,面对庞大的大明国土,那点兵力根本不敷使用,但多尔衮雄才大略、高瞻远瞩,通过不断招降汉人并重用其中的人才,以汉制汉解决了清国兵力不足的问题,然后迅速平定天下。

    而此时的南明四分五裂,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权,而是各个团体的集合体,除非自己迅速打几场胜仗,建立威望、凝聚人心士气。

    否则左良玉和郑芝龙这些个军阀,以及那些官绅团体,都不会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的。

    堂堂皇帝不敢对左良玉下旨,只能通过文官大臣说服他出兵四川,这皇帝当的也真够憋屈的。

    林火根正沉思间,司礼监掌印太监韩赞周进来了,“禀皇爷,堵胤锡、张煌言、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都到了京城。”

    林火根听了精神一振,想了想,当即吩咐道,“你立即去召章正宸、陈子龙、堵胤锡、张煌言入宫觐见,对了,他们都住在哪里?你要安排好他们的食宿。”

    “禀皇爷,他们均是昨日到京,张煌言住在钱谦益家中,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住在江东驿馆。堵胤锡在南京有居所。”

    章正宸此时任吏部给事中,陈子龙任兵科给事中,堵胤锡为长沙监军,张煌言是闲置举人。

    冯厚敦目前任江阴县训导,陈明遇是现任江阴县典史,阎应元是陈明遇前任,两个月前被任命为广东英德县主簿,但他未去赴任。

    十天前,林火根下诏令堵胤锡、张煌言来京觐见,两天后又下诏,令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入京。

    整个南明历史,殉国的英烈不少,但坚持抗清又头脑清晰、见事明确的杰出人物不算多,这几个人都是其中翘楚。

    韩赞周去吩咐了,待他再进来,林火根道,“韩公,下旨给唐王恢复爵位,让周王世子朱伦奎袭封周王。”

    此时崇王和朱伦奎依然待在淮安,林火根忙忙乎乎的,又担心自己身份随时暴露,都差点忘了让朱伦奎袭封的事情。

    “是,皇爷。”韩赞周躬身施礼道。

    见林火根没有吩咐了,韩赞周小心建议道,“皇爷,是不是该选一批秀女进宫?”

    林火根摇头,他可不是曾经历史上那个蛤蟆天子,“暂且不用。”

    韩赞周见此,又笑着嗫嚅道,“皇爷,这是阮大铖递上来的一个曲本,赞颂孝皇帝的,您要不要过目?”说完,掏出一本奏章一样的本子递上。

    所谓孝皇帝便是老福王朱常洵。

    “阮大铖?”林火根惊讶笑道,随后接过本子大概翻了一下,阮大铖虽然为人卑鄙,但确实有才华,是此时的戏曲大家。

    这曲本不过是献媚之作,老福王的一生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但林火根想了想,对韩赞周道,“韩公,改天让阮大铖来一趟,朕要见见他。”

    “是,皇爷。”韩赞周应了,弯腰离去。

    太监是皇帝家奴,韩赞周这个守备太监在崇祯自尽后,当即成了无根浮萍,发言权不大。

    福王莅临南京后,韩赞周终于有了主心骨,不管是监国还是继位,他都是最拥护林火根的,自然成了司礼监掌印。

    此时,韩赞周以司礼监掌印太监身份兼任提督九门内臣,是南京城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

    韩赞周提到秀女,让林火根想起了人在淮安的杜虹影,如果立一个盐商之女为皇后,史可法等人估计要反对的。

    又想到杜光绍,半月前,杜光绍已经被林火根任命为户部郎中,他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联络两淮盐商和江南豪商,为皇帝北伐提供支持。

    不仅是钱粮的支持,也包括将来作为工商界一个阶层,对皇帝施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