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假天子 » 十五章 浦口会见(一)

十五章 浦口会见(一)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日,被崇祯皇帝封为平西伯刚刚一个月的吴三桂,正率兵赶往北京,欲参加大顺皇帝的登基仪式。

    三月明亡之时,吴三桂等撤入关内的辽东官员,之所以很快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一是觉得大顺政权已是众望所归,颇有统一天下之势。

    其次,大顺政权同明王朝一样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吴三桂等同满清作战的辽东官绅军民更易于接受。

    第三,吴三桂所部辽东官兵一直处于同清军对峙的地位,而同大顺军并没有多大恩怨。从个人角度讲,吴三桂的父母等直系亲属都居住在北京,已处于大顺政权控制之下。

    何况,曾在辽东共事的总兵白广恩、姜瓖、马科、唐通等人都已跻身于大顺朝新贵之列。

    唐通兵力不强,三月间才投向大顺就受封为定西伯,所以父子封侯的条件对吴三桂有很大的吸引力。

    吴三桂等人归附后,山海关防务由李自成派来的唐通接管。

    三月二十五日,吴三桂率领部下三万步兵和一万骑兵离开永平府,前往北京参加新皇登基典礼。

    四月二日傍晚,吴军赶到河北玉田县,此时离北京已经不远了,这时候,吴府逃出来的家丁告知了吴三桂北京城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获悉父亲被抓捕拷掠、爱妾陈圆圆被掳走,大顺军兵在城内烧杀抢掠,吴三桂断定:流贼始终是流贼,不会成事!于是他骤然变卦,带领部下兵马回军直奔山海关。

    四月初十,吴军从背后对镇守关门的唐通部发起突然袭击。唐通的兵力大约只是吴三桂部的五分之一,加之猝不及防,山海关遂被吴三桂重新占领。

    唐通率残部撤往一片石,大顺政权委任的其他官员也纷纷逃回。

    吴三桂的突然叛变,令大顺政权上上下下极为震惊,北京、山海关地区顿时彤云密布,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战争气氛之中。

    ……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史可法来到浦口。

    如果此时的大明有位太后,留都其他臣子都可以越过史可法,直接上书请立或者福王或者桂王为监国,但是没有。

    既然没有,既然史可法是第一文臣、百官之首,既然没人掀桌子,大家都还守着朱明的规矩,那就没人能越过他而只能说服他。

    可是这位一哥在继统人选问题上迟迟不表态,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此时的大明!但事情已经整整拖延了十二天!

    史可法既明白路振飞等人所讲的道理,又担心东林党所预见的后果,在钱谦益等人的日夜游说下,他左右为难。

    最终,他决定与实际掌握兵权、且依然完全听从南京的凤阳总督马士英会谈,然后再见见福王,便决定继统人选。

    事实上,以史可法此时的地位,自己断然选定新君即可,根本没有必要与马士英会商,他来浦口与马士英会面本就是严重失策。

    虽然左良玉、郑芝龙有些拥兵自重,但以文御武乃是大明根深蒂固之传统,其他将领们还不敢违抗朝廷调遣,更谈不上操纵朝廷军国重务了。

    此时大明的局面,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明军精锐全军覆没时候是何其相似!

    同为兵部尚书、第一文臣,看看那时候的于谦是如何应对的!

    在明朝这两个重要时刻,于谦、史可法二人同样有着高尚的情操,但行为却大相径庭。

    史可法犹豫不决、进退维谷,足以说明他空有赤诚之心,却无安邦之才干。

    史可法到浦口时候,马士英与路振飞和福王已经到了,史可法先约见了马士英。

    凤阳总督接到史可法邀约会见的时候,顿感受宠若惊,同时认为这是自己参与定策的重要机会。

    “道邻兄!”见面后,马士英对史可法深深一揖。

    他是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与阮大铖同中会试,三年后,马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

    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三年前任凤阳总督。

    “瑶草兄不必多礼。”史可法拱手后,拉着马士英坐下。

    此时也没闲情叙旧,史可法直言道,“瑶草兄对继统人选有何看法?”

    跟书生意气颇浓的史可法相比,马士英随机应变的本领高明得多,他此时不过是地方高级官僚,现在最大的期望是参与定策,然后跻身南京。

    便正色道,“世英唯大人马首是瞻!”

    马士英心中当然有人选,但是他怕与史可法冲突,于是便不说。

    “桂王如何?”史可法问马士英。

    马士英沉吟一下,道,“桂王与福王均是最佳人选,一切全在大人抉择,世英无有不遵,”

    顿了顿,马士英又补充道,“局势已经到了必须抉择的时刻!”说完这句,他怕对方误会,又飞快掠了一眼史可法的表情。

    无论是按伦序应该迎立的福王,还是东林党上上下下强烈要求的桂王,史可法都不是旗帜鲜明。不表态、让人琢磨,这也是史可法的工作方法与策略。

    但是,没有人出来帮史可法解套,一切都还得他自己拿主张。即便此时,他心中依然是犹疑和纠结的。

    既然马士英是这个态度,史可法便问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位总兵的情况,马士英表示,他牢牢掌控着部队。

    既然凤阳总督唯自己马首是瞻,史可法便结束会见,要去拜见福王。

    马士英拱手道,“道邻兄,听闻福藩与传说中印象大相径庭,世英也想去见见。”

    “瑶草兄之前没有拜见福藩吗?”史可法惊讶道,他到浦口的时候,马士英与路振飞、福王都已经提前到了。

    马士英恭谨道,“没有,卑职觉得还是先见了大人为好。”

    在曾经的历史上,马士英背刺史可法,两人后来成为政敌,但此时,马在史面前十分乖觉。

    史可法点点头,让马士英跟他一起去拜见福王。

    一个多月前,马士英突然接到漂泊到淮安的福王的信件,顿感诧异,福王给他来信本就有些莫名其妙,而且信件中福王的慷慨言辞更是与传统福王昏庸的形象不符。

    但马士英还是公式化地给福王回了信。

    得知皇帝自尽的消息后,马士英第一时间给福王又去了信,这次的言辞非常亲热,表示了对福王殿下的敬重,也表示了自己对福王继统的支持。

    但同时,考虑到史可法以及东林党的态度,屡经宦海浮沉的马士英又派人给远在广西的桂王也捎去了话,而且,他还让人改善了凤阳监狱中唐王的待遇。

    七天后,马士英接到福王回信,福王表示感谢,并婉转表示一切应该按照程序来,在此过程中,决不能让武将参与定策。

    来浦口前,卢九德拜会马士英,两人对于福王继统的态度高度一致。

    今天,马士英赶到浦口后,获知福王和路振飞也刚刚抵达,他立即让人去打探史可法的行程,得知史可法即将抵达,他没有立即去拜见福王,只是先送去了拜帖。

    前几天,路振飞给马士英来信,马士英在回信时候表示,坚决拥护福王继统,可是刚才史可法问他桂王如何,马士英说一切全在大人抉择,世英无有不遵。

    可以这么说,狡猾老练的马士英与任何人都是态度一致的。

    林火根为了避免军阀操控朝廷、武将跋扈自雄的局面出现,不断嘱托马士英与卢九德,决不能让凤阳三镇参与定策。

    在山东总兵刘泽清拜会绾秀园时候,他态度坚决地婉拒了对方提出的武力支持。

    为了反驳东林党的‘七不可立’,他给史可法去信,为了改变在人们心目中的恶劣印象,他细心筹备周王葬礼、在绾秀园严于律己。

    但是,虽然他做了种种努力,作为政治密友,路振飞也不断去信史可法,但事情依然焦灼、拖延。

    林火根对史可法非常不满,已经做了到最后不得不让卢九德联络武将的打算,就在这时,路振飞接到史可法的信笺,让他带着福王到浦口会面。

    林火根松了口气,史可法终于做出了与曾经历史不一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