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173章余晖不退,南方局势

第173章余晖不退,南方局势

    这都是张伟的死带来的好处。

    张伟到死那一刻都在为张家着想。

    甚至用自己的命打消了刘彻对张家的怀疑。

    张家商行的出现,让刘彻对张家分明已经有了猜忌之心。

    那段时间,刘彻对张家的态度已然发生了转变。

    就在众人以为,刘彻会孤立张家的时候,张家却突然崛起。

    重新出现在他们眼前。

    现在更是执掌一军,风头无两。

    张伟嫡系一脉再次进入朝堂,可能会掀起血雨腥风,他们必须得小心应对。

    旁边的尚书大人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这是强行让自己去南方吗?

    可能谁想去南方。

    可还是有人没打算放过他们。

    公孙贺说完后,便起身离开了酒楼。

    他们怕是已经被别人暗杀了。

    “你留的京都有什么用,能帮忙对付谁?”

    他们交谈的内容早就已经被门外的随从记录下来。

    “宰相大人……”他还想为自己争取一下。

    他留在京都,不也能帮个忙吗?

    有什么不妥的?

    这个是谁愿意接谁接。

    哪些人朝堂之上的所作所为,他叔父看过之后便过了。

    “可是……”

    却被公孙贺冷眼看了过来:“难道你想留在京都?”

    虽然他们已经退隐朝堂。

    就是因为这些人欺人太甚。

    “事情就这样定了,你们先去忙别的事。”

    然后撒手人寰,弃他们于不顾。

    退隐朝堂之后,更是没找任何人寻仇。

    “我的职位少说比你高几阶,做起事情来也方便一些,等你从南方回来,朝堂之上的事情肯定会解决干净,张家的人也不会对咱们造成什么影响。”

    “呵!”

    他们的父亲不应该死的。

    眼中浮现出一丝冷意。

    酒楼后院。

    尚书大人还想说什么?

    比他官阶低的人多了去了。

    更对不起他们的父亲。

    他们娘亲说过。

    众人不知道的是。

    他们也会有人庇护,不像这几年的艰难生活。

    才会让他们父亲病入膏肓。

    “我先去会会张家的人。”

    真不知道这人在担心什么。

    叔父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可能是因为受了他们父亲的影响,为人比较正直,而且不懂变通。

    但凡他们父亲再多撑一段时间。

    此仇不报,他们对不起张家。

    反正他不愿意。

    这些年,要是没张家商行在后面作为依靠。

    “张伟的人回到朝堂,你又能做什么?”

    张兴民看着手中的信息。

    他们离开酒楼后,立刻有人将这边的情况汇报上去。

    他们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们虽年纪尚幼,但某些事情还是知情的。

    甚至没和朝堂之上的人有任何联系。

    还有他们的小叔。

    好像真的销声匿迹。

    在他看来,叔父这样做,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都已经和对方敌对,别人怎么可能放过他们,哪怕他们退出朝堂,也会有人看他们不顺眼,想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既然如此。

    何不迎难而上?

    早些年,他们早就已经有举士入朝的资格。

    可都被他们叔父压了下来。

    之前还以为是他们学业不精,他们叔父想让他们再磨练几年。

    现在看来,这些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他们叔父不想让他们进入朝堂。

    可如今。

    看着上面的信息,他怎么可能弃之于不顾。

    不找他们报仇都已经算不错了。

    张兴民看着娟帛上面的信息,手都不由自主的紧握起来。

    然后将这东西扔到了火盆之中。

    看着火舌将信息吞没。

    张兴民这才从桌子上站了起来,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准备出门会客。

    回来京都这么长时间,也是时候和父亲的旧故见见面了。

    他要筛选一下。

    看看这些人中,有什么人可以为他们所用。

    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忠于他父亲的?

    他父亲为张家做了这么多。

    为大汉更是殚精竭虑。

    可结果呢?

    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父亲死后,张家虽享受尊荣,但这又如何?

    大汉现在四海升平,并无战事发生。

    军中职权被削弱的很利害。

    张家大部分人都已待在军中,按照张家的部署稳步推进。

    这些人没有多少的能力。

    他们也没办法插手朝堂之事。

    随着大汉越发的稳固。

    军中之人的地位便越发的低廉。

    文臣现在更是站在武官上方。

    踏入朝堂,总得给张家开辟一条道路。

    好让他兄长能在军中安然无恙。

    “公子,您想去哪儿?”

    门外,一名侍从看着张兴民,眼中浮现出一丝担忧。

    和叔老爷想的一样。

    两位公子随着年龄增长,心思越发的琢磨不透。

    让人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大公子还好一些。

    为人比较洒脱,而且讲义气。

    心思的也比较容易猜。

    和大公子相处的人,都说大公子是比较随和的人。

    都愿意和大公子相处。

    而小公子就不一样了。

    小公子和大公子的性格南辕北辙。

    大公子跳脱随意。

    小公子内敛沉稳。

    这两人一静一动,要是相互合作,定能相得益彰。

    只是……

    两位公子并未在同一家书院就学。

    甚至没在太学读书。

    小公子经常在外游历。

    见识人非常人可比。

    再加上张家商行的帮扶,小公子已经有了人龙之姿。

    小公子在张家商行的地位要远超大公子。

    他是被张家寄予厚望的人。

    甚至有望成为张家下一任家主。

    身为张家家主,应该从大局考量,不应该计较这一时的得失,小公子有点太着急了。

    “三叔,您该回张家商行了。”

    张兴民在门口停了下来,扭头看着自己身边的老人,淡淡的说了一句。

    老人浑身一僵。

    看着张兴民的背影,无声的叹了口气。

    然后从自己怀中拿出了一封婚书。

    直接递给张兴民。

    “这是二老爷在去世之前,给两位公子留下的婚书。”

    “大公子的婚书已经被其拿去,您未来的娘子正在京都,找好门户之后,切记前去拜访。”

    老人将婚书双手呈给张兴民。

    张兴民没有拒绝,将婚书拿了过来。

    把所有事都吩咐妥帖之后,老人深深的看了看张兴民,转身离开了酒楼。

    张兴民望着对方离开的背影。

    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婚书。

    嘴角微微扬起。

    婚书这种东西,他其实并不怎么看重。

    无非就是商业联姻而已。

    对他来说,怎么样都可以。

    将婚书收拾妥帖。

    张兴民朝着屋外走去。

    外面已经有人给他备好马车。

    马车上正是张家商行的标志。

    张兴民坐着张家上岗的马车,来到京都东面的一条街道。

    在大汉。

    尤其是在京都。

    向来都是东贵西富。

    东边住的都是贵人。

    西方住的都是富商。

    北贵南贱。

    北方自然住的是普通百姓。

    南方皆是一些低贱之人。

    比如歌姬,或者下九流。

    张兴民让车夫停到一条巷道。

    然后便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之后进入其中。

    按照拜帖所指的方位,敲响了一户人家。

    房门敲响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响应。

    一位老仆把房门打开。

    看着站在屋外的张兴民,老仆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把大门彻底打开,冲着张兴民拱了拱手。

    “小公子,您来了,快请进!”

    张兴民点了点头,抬脚迈入小院。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

    看着也不算小。

    可在这条街上,这已经算是很小的门户了。

    “多谢。”

    张兴民冲老仆道了一声谢,直接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刚走到书房门口。

    里面便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

    “是世侄来了吧,快请进!”

    张兴民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恢复如常,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

    “小子见过世伯。”

    进入书房后,张兴民冲着上首之人微微躬身。

    “世侄见笑了,快起。”

    上面的人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绕过桌案,直接来到张兴民身边,把人托扶起来。

    看着张兴民的样子,这人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一时有些感慨。

    “都长这么大了?”

    “老夫还记得,当初参加你的满月宴时,那时你才这么点大,一晃眼,都成大人了。”

    老者有些感慨。

    还伸手比了一下张兴民小时候的个头。

    好像是在怀念。

    张兴民也跟着红了眼眶。

    脸上满是感激。

    同时往后退了一步,冲着面前之人躬身行礼:“世伯……”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看着老人有些于心不忍。

    连忙将他带到旁边的座位之上。

    让他落座。

    “世侄的是老夫已经听说了,这次能重入朝堂,也算是陛下对张家的厚待。”

    “世侄进入朝堂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可别着了别人的道,更别中了别人的计。”

    “哎!”

    说到这,老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张伟。

    张伟当年风姿绰约。

    是所有人追逐的对象。

    因为就没有张伟办不成的事。

    此人是真的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

    是大汉少得的能臣。

    要是没出后面的事情,张伟肯定可以问鼎宰相。

    甚至还能成为朝中重臣。

    绝对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可惜……

    可惜啊!

    想到当年的是老者,忍不住摸了摸胡须。

    然后看着坐在旁边端正不已的张兴民,心中又感慨万分。

    张家的家教确实很不错。

    张兴民虽未及冠之年,却风姿绰约,一看就是人中龙凤。

    难怪会在这么小的年纪被举荐入朝。

    等一下人把茶水上来后,老者轻轻的呷了一口,然后不经意的问道:“世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可找好居住之所?”

    面对长辈的询问。

    张兴民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冲着老者

    行了一礼,如实道来。

    “多谢世伯担忧,陛下已经亲赐,依旧还是旧居,没有任何改变。”

    张兴民的话,让老者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

    他认真的看了看张兴民。

    张家果然圣眷正浓。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陛下还是忧心张家,对张伟的后人亦是过分关注。

    张伟的后人才刚刚回来,陛下就让他们重回别院,这是想让张伟的儿子也成为大汉的尚书吗?

    时过境迁。

    陛下想这样做,问过朝中的大臣了吗?

    想着,老者看着张兴民。

    按照张兴民的年龄和资质。

    进入朝堂后,应该会成为一名小吏。

    如果有功绩,会让他继续往上爬。

    他现在有些好奇,张兴民到底是以什么职位进入朝堂?

    “世侄现在在何处任职?”老者想了想,直言不讳的说道。

    反正他也没想藏着掖着,他就想知道,张兴民现在在哪里任职?

    和他有没有接触?

    要是张兴民和他在一个部门任职。

    那他的麻烦可就大了。

    朝中现在已经成立了好几个派别。

    有不少派别都是抵制张家的存在。

    这些人肯定不愿意让张伟的后人重新立于朝堂之上。

    哪怕陛下让张伟的后人重新进入朝堂,他们也不会给对方***爵位。

    甚至不会让他在短时间内起复。

    一定会拖他几十年。

    要是能拖到刘彻仙逝。

    那对他们来说就更好了。

    所以,他现在十分好奇,张兴民会在什么地方任职。

    张兴民挑眉看着面前的老者。

    这人已经被他列入敌人的名单。

    看来,是真的时过境迁,他父亲不在的这段时间,这些人都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

    这人真当自己是个傻子。

    把什么话都说的明明白白。

    是因为自己不懂吗?

    他叔父给他取字慎独。

    就是要让他慎重独行,不要听信旁人的谗言。

    更不要走上他父亲的老路。

    他觉得这个字很不错。

    所以便主张让其成为自己及冠之后的表子。

    他看着面前的老者。

    眼中浮现出一丝别样的色彩,然后说道:“世伯容禀,我和大兄一个入朝,一个从军。”

    “这是我和大兄商量好的,大兄现在已经在游历的路上,等他游历完之后,便会去军中任职。”

    “而小子奉陛下之命,入朝任侍中一职。”

    轰!

    此言一出,老者都惊呆了。

    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张兴民。

    这么小的年纪就要成为大汉侍中。

    陛下是真的疼爱张家。

    竟然给了张家这样的殊荣。

    张伟当初用自己的命换取这步局,还真是做对了,竟然真的激起了刘彻的愧疚之心,更是让张家在这十年内安然无忧。

    张兴民才刚刚回到朝堂,竟然给出了这样的职位,再过几年,这小子会不会直接成为大汉尚书?

    不知不觉,老者心中已然十分骇然。

    看着张兴民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

    这小子一旦进入朝堂,怕是会激起一层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