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 第十二章 透漏部分实情

第十二章 透漏部分实情

    “钾肥,则是可以通过大规模烧荒来收集草木灰。”

    “磷石的分布地点和方便开采鸟粪石的岛屿地图,我这里也有。”

    赵括从箱子中取出一张分布图,递给了赵佶,并补充说道。

    “化肥这东西我并不建议过早暴露出来,在天下不是我们控制的情况下,柴大官人是一定护不住这东西,它只会成为某些人攫取农民利益的手段,价格可能会被抬的很高,最终受惠的只会是士绅。”

    赵括目光深远的看着前方,仿佛看到大量自耕农心甘情愿的将土地低价卖给士绅,成为他们的佃农。

    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而且士绅可以用化肥获得了大量粮食的事实,来让农民们自愿交出土地。”

    赵佶不解的问道。

    “为什么?”

    赵括说道。

    “你辛辛苦苦一年获得勉强够一家人吃的粮食,在士绅这边,你只需要普普通通的照料,然后撒上化肥,士绅就会给你同等甚至更多的粮食,闲暇期间,还可以在主家打个零工,你说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哪一样生活?”

    赵括没有注意到赵佶低下了头颅,而且在他看到的地方,赵佶脸色愈加难看,便自嘲道。

    “就因如此,我才不敢把这对农民利好的东西泄露出去。”

    “最有趣的是,假如我们没有造反,而有人制造出了化肥一神器,只需要十几年,这天下真就成为士人的天下,到时候你真想造反,吃饱肚子的农民可不会陪你去送命。”

    “皇帝完全失去对于地方的掌握力,天子垂拱而治,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最喜欢的就这么出现了,哈哈哈。”

    赵佶收拾好心情,郑重承诺道。

    “括弟放心,我一定会小心行事,在未举事之前,不会让化肥大规模出现的,请放心。”

    赵括笑着说道。

    “公明哥哥做事我当然放心,小弟只是简单提醒一下。”

    回到垂拱殿前,赵佶望着金灿灿的垂拱两个大字,想到赵括说的话,顿时感觉十分讽刺。

    赵佶希望在化肥出来前就有合适实施方案,先行打下根基,但又怕身份露馅,不能去问赵括有什么办法。

    于是立刻派人用商讨政事的名义,召章惇入宫,作为以后处理赵括事项的常备顾问。

    本来赵佶想商量的人选是蔡卞,蔡卞即是王安石的女婿,又是新法的坚定支持者,为人也比较正直,属于赵佶的理想人选,更别说曾有从龙之功,是支持自己上位的拥护者之一。

    但是经过锦衣卫的详细调查,他发现,原本蔡京童贯之流的支持者们,居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加入了蔡卞的麾下,依靠着蔡卞的旗号,做起不法的勾当,而蔡卞的亲人也因为蔡卞受到赵佶的重视(之前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加升为左相),也没有原本历史线上蔡京的压迫,逐渐开始往蔡京的方向发展。

    这一切,沉浸于政事中蔡卞并未察觉。

    赵佶在得知消息后,也曾经暗示过蔡卞,只是没想到蔡卞过于自信,简单的惩戒一下家人后,便放下了心,完全没想到,他们转为了更加隐秘的渠道。

    因为汇聚在蔡卞身上的势力过大,赵佶不可能就因为这点不属于蔡卞的小错就拿下蔡卞,只能派锦衣卫抓紧对蔡卞手下人员的监视,伺机削弱他的势力。

    张叔夜又不够资格,所以又臭又硬还是孤家寡人的章惇成为了唯一选择。

    章惇进入垂拱殿后,赵佶让所有人都退出了垂拱殿的范围。

    章惇见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以为赵佶又要告诉他那人给了赵佶什么令人惊喜的东西时,没想到赵佶接下来的话让他无比震惊。

    赵佶十分严肃的说道。

    “子厚,你知道吗,其实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天存在。”

    “什么?”

    没等章惇反应过来,赵佶继续说道。

    “你是不是在心中很疑惑,为什么从政和元年开始,我的改变这么大,一点不像以前那个喜欢玩乐书法的皇帝,反而突然开始勤于政事,远小人,亲贤臣。”

    章惇点了点头,他确实没想到官家前后反差太大,对待政事的态度差点让人感觉不是同一个人。

    尤其是自己前脚刚出言得罪官家,本来都打算做好终老睦州了,没想到没多久后脚就又被调回京城,还委以重任,担任右相一职,而且还将往日最亲近的童贯等人一起处理了,在他看来,堪称浪子回头,明君之相。

    章惇还以为自己以前看错了人,就这个事半年前曾经向赵佶道过歉,为此赵佶还高兴了好一段时间。

    “官家不是浪子回头?”

    赵佶摇了摇头,苦笑隐去了部分内容,将原因修饰了一下直接道出。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哪里会突然改变的那么彻底。”

    “我改变的原因很简单,政和元年的第一天夜晚,上天让我在梦里看到了我未来的一切。”

    “我先后重用被称为六贼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他们六人在朝堂之上营私舞弊、贪污腐化、扫除同己,公下滥使权柄,以鱼肉公民为乐,将民间弄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而我只顾着自己贪图享乐,只要他们给我弄钱来,我就不会关心这些事情。”

    “很快,小规模起义不断发生。”

    “宣和元年,宋江起义于河北路,虽然规模不大,但朝廷无力插手。”

    “因为深受“花石纲”之害的两浙出现了更大规模的起义,方腊起义。”

    “起义发展之迅速,逼迫童贯统率数十万原准备攻辽的大军,迅速南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战,才平息叛乱,而宋江也是被张叔夜趁机击败。”

    “虽然然镇压了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但我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为了挽回损失,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变的更为黑暗腐败。”

    赵佶无奈的笑了笑。

    “那时距北宋被金人灭掉不过五年左右。”

    章惇深深吸一口气,面色沉重的开口问道。

    “官家,北宋和金人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