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 第十一章 简易农业化肥

第十一章 简易农业化肥

    而由锦衣卫掺杂组成的酒家,对内可以监听酒肆内客人探讨的各种消息,收集出有用的信息,对外,可以让商队中的锦衣卫,沿途打听查看外族的城市军事等情报,第一时间总结出他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便于作出相对应的策略。

    赵佶期待锦衣卫在蒸馏酒的发展下,逐渐壮大,加深赵佶对于地方的控制,最终成为他手中一把有力的刀具,为以后的改革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一个月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洁净如水的美酒,它的种类繁多,对于每种消费能力的顾客都有合适的推荐品,而且都有一种相同的特点,比一般的酒要烈的多,很快就受到了大宋的热烈欢迎,各地的酒肆迅速售卖一空。

    有些有心人眼红于这种美酒所带来的的利益,开始派出马前卒对各地的酒肆进行威逼利诱,想要获取它的制造方法。

    而各地的酒肆只是销售的渠道,真正的生产都是在锦衣卫的秘密基地中。

    再加上酒肆的老板基本都是锦衣卫成员,只有别人怕他们,哪有他们怕别人的份。

    很快,那些有心人被锦衣卫秘密处理了,家产也被充公。

    看到那些冒然出头却被无声息处理的马前卒后,真正的幕后者们从各地官员那里获取到了足够的信息,发现美酒的主人这不是自己能够得罪的存在,童贯。

    回京后的童贯虽然被封为国公,但是没有任何实权,在锦衣卫的严密控制下,营造出几乎足不出户的现象,大家也乐得如此。

    外人并不知道的是,赵佶担心童贯不甘于平静,会利用他在军中的地位某乱,所以半年前已经秘密处决死了他。

    但对外还是保持童贯还活着的迹象,所以借用童贯的身份最为合适,能够避免牵扯到赵佶身上,还能对其他人造成有效的震慑。

    对此,大家只会以为童贯无法涉及军权后,全身心赚钱,毕竟阉人除了好权就是好钱嘛,便咽下被打碎的牙齿,息事宁人。

    有着童贯作为暗地中的保障,各地酒肆受到了当地官员很好的保护,没有什么地痞流氓前来捣乱,卖酒事业蒸蒸日上。

    在蒸馏酒打开市场的这段时间,赵佶也多次前来看望赵括,找他闲聊,给他带些试做酒,让他提供意见,还吸收赵括刻意透露的营销方案。

    赵括的牢间内也因为赵佶往里送入的东西,变得看起来像模像样,每天也都是有锦衣卫安排的聋哑人清洁脏污。

    不过,赵佶很快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种美酒在文人中太受欢迎了,导致没有足够的器具可以用来装酒。

    哪怕锦衣卫利用童贯的身份,也不能让官窑和民窑瞬间提高稍微上档次的瓷器产量,这根本不现实。

    锦衣卫的高层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把这个问题丢给他们的老大,赵佶。

    赵佶带着问题走进赵括的牢间,从饭盒里取出一样样菜品,说出了来意。

    赵括一边吃着吴用从东京有名酒楼中外带的饭菜,一边仔细思考着解决办法,咬着手里的竹筷,突然灵感来了。

    “公明哥哥,或许我们可以用竹子来代替。”

    赵佶疑惑道。

    “竹子?”

    赵括微笑着说道。

    “竹筒饭听说吧。”

    赵佶经过赵括这么一点,瞬间明白了,按照和赵括学会的习惯,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不愧是括弟,居然想到如此好的解决办法,而且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可不一般,用竹筒装酒,简直太对他们脾气了,相信我们的酒会卖的更加火爆。”

    得到答案的赵佶急匆匆的道别离开了,将办法告知了锦衣卫这边。

    锦衣卫动作很迅速,第二天东京就开始售卖竹筒酒,价格还比瓷器瓶装的便宜不少,受到了更加热烈的欢迎。

    其他好消息也陆续传来,从之前占城上供的稻米中挑选出来的稻种已经在部分试点地区长成大半,根据锦衣卫花高价雇佣的老农推断,这些地区的水稻完全达到一年三熟的程度。

    这意味着这几个地区利用充足的话,可以给大宋再次增加不少的粮食产量。

    不过,有些老农担心土地的肥力问题,他们告诉锦衣卫,现在看起来没有问题,如果持续种植下去,没过几年稻米的产量就会下降,希望锦衣卫重视这个问题。

    在地方将这个问题反馈给吴用后,已经晋升为千户的吴用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立马入宫,将此事反馈宋徽宗赵佶。

    赵佶对于农事的了解只存在于书本之上,对于这个问题也没与任何解决办法。

    不过,他知道赵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赵括大力推荐土豆和地瓜这类高产作物,肯定早就有解决土地肥力的办法,要不然弄回来种几年,地就废了,这不是竭泽而渔吗。

    对于这个问题,赵括感到很奇怪,按照他的估算,现在柴大官人那边应该才从占城那边弄来稻种。

    对此,赵佶打了个哈哈,说柴大官人花钱从礼部那里弄了些占城的稻种,才把事情糊弄过去。

    赵括并没有怀疑什么,这在大宋很合理。

    当着赵佶的面,骂了两句吸血鬼后,赵括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适合农民的简单方法,堆肥。”

    “用泥土制作一个土堆,将中间掏空,将粪便放入土堆中间,然后用土覆盖住让其自行发酵,挖个在地面挖个坑也是一样,堆肥时间大概在春秋天大概45-60天,夏天1-2个月,冬天3-4个月。”

    “这只是应急之策,真正需要做的是大规模制造简易农业化肥,氮肥,磷肥,钾肥。”

    看到赵佶满头问号,赵括意识到自己又说出几百年后的名词,简单解释道。

    “公明哥哥不比纠结它们的名字,你只需要知道,这三种肥料可以长期稳定土地的肥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

    赵佶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赵括继续说道。

    “氮肥我们是做不出来的,但是磷肥和钾肥我们可以大量制造。”

    “磷肥,可以通过将磷石和海外岛屿的鸟粪石砸成粉末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