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大朱红楼之宝钗传 » 7 玉苗妙玉

7 玉苗妙玉

    洪郡主的伴读孔玉苗,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孔玉苗的父亲孔老爷,是正宗曲阜孔氏嫡幼子,生性潇洒不拘。

    上头嫡庶加起来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不需支应门庭。

    孔老爷满了二十岁后出门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十年游历下来,孔老爷最爱江南风物。

    于是三十而立这年在苏州定居,给苏州知府当师爷。

    一日孔老爷和几位文人好友,在青楼喝酒听曲。

    不巧遇到个绝代佳人跳荷花池,孔老爷当即英雄救美。

    亲自跳水将绝代佳人捞了起来,又问她为何如此想不开。

    绝代佳人自称姓苗,十六岁,本地苏州人氏。

    家里本是书香门第,前明时也出个几个举人进士。

    只是佳人命薄,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三服内亲戚都死绝了,成了个绝户孤女。

    苗家宗族侵占了她一个孤女的遗产不说,还狠心将她许给当地一个五十岁的富户为妾。

    苗佳人颇有骨气,誓死不从,是被绑着上轿抬到富户家的。

    没想到这富户连苗佳人的青葱小手都还没摸上,富户的河东狮正房奶奶就打了过来。

    苗佳人直接被人从洞房,送进了青楼。

    正房奶奶发话,白送狐狸精一个,都不要卖身银子,就想看她接客!

    苗佳人为保贞节,跳了荷花池。

    孔老爷本就对苗佳人的容颜气质一见钟情,听完她的凄惨身世更是爱怜万分。

    于是为其赎身,打算纳为妾室。

    苗佳人颇有骨气,写下了一首五绝。

    误入风尘里,终日泪迷离。

    不羡豪门妾,求为平民妻。

    孔老爷于是对苗佳人的品性才华再见倾心,确认苗佳人身家清白后,提出娶她为妻。

    曲阜孔家,当然反对。

    苗佳人曾为富户妾室,又被卖进青楼,纳为妾室都够呛,怎么可能做正妻!

    孔老爷对苗佳人已是情根深种,哪怕孔家不赞成,依然自作主张,在苏州娶妻定居。

    反正孔老爷最得祖父母钟爱,给他留了不少私房财产。

    加上他自己有本事,不靠家族也能过得很好。

    孔老爷夫妇十分恩爱,婚后数年添了个女儿。

    小模样和其母苗佳人如出一辙,打小儿就能看出将来的绝色倾城。

    孔老爷爱妻情深,给女儿起名为玉苗。

    玉是因女儿玉雪可爱,苗则是其母姓氏。

    遗憾的是,孔玉苗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屡有夭折的风险。

    孔老爷和孔太太四处延医问药,只是勉强保住了女儿的性命,总不见好。

    孔玉苗三岁那年,家里来了个癞头和尚,说你家女儿要病好就得出家。

    孔老爷夫妇哪里舍得,买了好些替身代替女儿出家,却仍然无用。

    最后不得已,让女儿拜苏州最为德高望重的清心师太为师,带发修行。

    并起了个法号叫妙玉,就是玉苗倒过来的谐音。

    说也奇怪,五岁的玉苗成为妙玉亲自带发修行后,身子果然好了起来,再无病痛。

    孔老爷孔太太于是给清心师太主持的法华庵捐了大笔香火银子,在庵内专门起了座小院给妙玉独住。

    又在法华庵边上盖房置产,把家都搬了过去,陪着女儿吃斋修行。

    孔老爷还把自己的奶娘孔妈妈和一个买来的丫头送到妙玉身边,照料女儿饮食起居。

    在庵内,妙玉跟着清心师太烧香拜佛,谈禅讲经。

    在庵外,玉苗跟着父母读书识字,作诗填词,弹琴下棋,品茶观花,鉴别古董,赏玩书画。

    孔太太生孔玉苗时伤了身子,没能再生个一儿半女。

    孔老爷却无心纳妾,还说有妻有女万事足。

    一家三口每日风花雪月,真如神仙般逍遥自在。

    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孔玉苗十二岁时,孔老爷不幸病逝。

    临死前与主持清心师太说好,法华庵要照顾孔太太母女一世。

    孔老爷遗产中的田产房屋不动产给庵堂做供奉,古董书籍首饰现银等物给妻子女儿傍身。

    自己死后就葬在了苏州法华庵旁,不用送回曲阜孔家祖坟安葬。

    时人颇为忌讳没有宗族,孔老爷为了妻女毫无顾忌。

    孔太太对丈夫情深爱重,出殡前一晚睡进丈夫的棺材里,服药自尽。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孔太太和孔老爷伉俪情深生死相依,在江南传为爱情佳话。

    只可惜苦了孔玉苗,本就没了爹,又立即死了娘。

    十二岁的妙玉出落得冷艳脱俗,苏州有些浪荡子弟便打起了她的主意。

    佛门本是清净之地,但有些庵堂寺庙只是红尘俗地,把佛教当事业经营。

    打着佛门招牌赚香火钱也就罢了,有些甚至暗中行奸淫狗盗之事。

    和尚给妇人借种,尼姑给男人解闷。

    不但不比俗世清净,还更加腌臜了几分。

    孔玉苗的师父清心师太,倒真是位得道高人。

    一心向佛,不贪荣华,潜心修行,隔绝红尘。

    因此做了法华庵的主持,在江南佛教界很受尊重。

    问题是她除了讲经说法,什么实际业务都不管。

    真正把持法华庵管理权的,是清心师太的师妹们,妙玉的师叔们。

    孔老爷活着时,这些老尼对妙玉很是优待。

    孔老爷夫妇死后,这些老尼就差没把妙玉卖了。

    经常收了人的贿赂,放人进来偷看妙玉。

    清心师太不胜其扰,于是跟孔妈妈商量,京城怀柔德胜庵庵主是她至交好友。

    她想带妙玉去京城避避风头,躲开苏州的浪荡公子。

    孔妈妈觉得,清心师太护不住自家姑娘,实在窝囊。

    又舍不得妙玉豆蔻年华守着青灯古佛,便私下给曲阜孔家送了信,寻求庇护。

    妙玉的祖父母都已亡故,尚有叔伯。

    再怎么对孔老爷不满意,曲阜孔家的名号不允许他们任孔家女儿流落在外,受到欺凌。

    于是派人将孔妈妈和妙玉接了回来,恢复了孔玉苗的本名。

    孔玉苗被爹娘娇惯富养,品貌双全,才艺俱佳。

    却因在尼庵修行而不通世情,一身傲骨,通体清高。

    孔家本来就对孔太太有偏见,对孔老爷有埋怨。

    再看孔玉苗性格不讨喜,对她很不待见。

    听说皇家选伴读,就把她扔到了北京。

    天家虽有权势富贵,文人自有气节铁骨。

    曲阜孔家的女儿,不选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