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剑倚青天笛倚楼 » 第一章:陌家边村

第一章:陌家边村

    玄正三十一年,三月二十。

    天已明亮,清晨的雾气早已被和煦的阳光驱散,万物随着春风轻轻的吹拂正逐步复苏。

    广阔的田野早已被嫩绿的色彩覆盖,芬芳的生气随着清风四处飘散。

    此时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

    在一片清水环绕中建有一村落,因村中人大多姓陌,故名为陌家村,陌家村人世代以耕种为生。

    在村落的偏东北方,一间略显陈旧的房屋,是陌清的家。

    陌清与青梅竹马长大的伊红早早就结为连理,育有一子,名为陌风,今年已有十六岁。

    陌清没有让唯一的儿子跟随自己耕作,而是让他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书,

    房子虽略微陈旧,但里面却布置了一间书房,被打扫的一尘不染,

    书架上摆满了村民从集市带回的书籍,书架边靠近窗台的地方设有一书案,此刻的他正坐在书案边聚精会神品读着新书,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从窗外飘来,打断了陌风的思绪。

    他拿起手中的书,走向窗台边,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发现父亲正站在院落中大口踹气。

    陌风心中涌起疑惑,

    “按理说此时父亲应在田地间忙碌春种才对,此时这般急匆匆的回来,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思索至此,陌风急忙放下手中的书,出屋向父亲走去。

    陌风看着面前的父亲,一身粗麻衣裳上沾染了不少地里的泥土,因常年风吹日晒躬耕,皮肤显得有些黝黑,如今虽正值壮年,却也有些许的驼背。

    陌风对着还在大口喘气的父亲揖了一礼,关切地问道:

    “父亲如此的急切,是发生了何事?”

    陌清稍作缓和,回答道:“有外地的使者骑快马而来,向田地里的同村人打听你的住处,说是这次州里要推举你去王都参加考试,那人被村民带去了村长家,应该快到了。你赶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别让人家久等。”

    “那我现在就过去。”

    陌风说完便向村长家快速走去,走了几步,发现父亲并没有跟随一起去的打算,便停下脚步,回头问道:

    “您不与我一同去吗?”

    陌清看了看自己的沾染泥土的衣袖和带茧的双手。

    顿了顿说:

    “你自己去吧,我去还得洗洗换身衣服,就不费这个时间了,地里的活还没干完呢,我得赶快去地里继续和你母亲一起播种,得抓紧这两天把种子种下去,不然错过了时节可就麻烦了。”

    陌风向父亲告别后,便加快脚步,向村长家疾行而去。

    陌家村地处桓州一隅,村落整齐,成六排之势,皆朝南而建,村口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小溪,通往村内。

    沿着这条笔直的路走到尽头,有座唯一朝东的古朴房屋,乃是陌家村的祖祠。

    村长家的房子,就建在祖祠边上。

    村长虽已年近花甲,但脸上精气饱满。

    此刻正坐在高堂上,向堂下来客滔滔不绝介绍村中的情况。

    当陌风踏入堂中,村长立刻起身,一把将他拉了过来,兴奋地向信使介绍说:

    “大人,他就是我们村里的陌风。”

    信使打量了一番陌风,赞叹道:

    “真不愧是青年才俊,此次我奉州牧大人之命,特来通知你,前往王都铭州参加今年的察举考试。”

    说罢,他郑重其事地将一封州牧的推荐信递给陌风。

    陌风双手接过信件,满是疑惑地问道:

    “信使大人,我们陌家村地处偏僻,村民鲜少外出,我如何有幸会得到州牧大人的青睐呢?”

    信使神秘一笑,

    “在我来之前,听闻州牧大人的千金吵闹不休,今年非要推举你不可,州牧大人也只得无奈应允。他吩咐我告诉你,因为在确定人选上耽误了不少时日,现在既然确定是你,你应尽快启程前往王都,切莫错过此次考试。”

    陌风听后更是困惑不解。

    “信使大人,我都甚少离开我们村,更不提能有幸结识到州牧大人家的千金,就连她的名字我也不知晓。”

    信使微微一笑:

    “州牧大人千金名叫柳涵沂,因资质上佳,早早便被仙门看中,自幼在道宗修行,鲜少归家。至于为何偏偏选中你,我也是不知的,我只是个传话的,不过既然话已传达,我就该动身回去复命了。”说完,他向村长和陌风拱了拱手,准备告辞。

    因其从小就在道宗修习,平时也甚少回家。至于其中的具体缘由,我也是不知的,我也只是来传信的,如今话已传到,我就动身回去向州牧大人复命了,诸位告辞!”说完便向村长和陌风拱了拱手。

    村长急忙回礼:“既然已是临近正午,不如让我设宴款待,一来感谢大人远道而来,为您接风洗尘,二来让我们略尽一下地主之谊,大人吃完再走不迟。”

    信使感激地拱了拱手:“多谢村长好意,但归途遥远,我还需赶回复命,就不耽搁了。待陌风到王都领职后,我会再来专门祝贺,届时再叨扰村长,告辞!”

    言毕,信使便准备动身出屋。

    陌风急忙向信使拱手致谢,随后和村长一同送信使至村口,目送他鞭策马匹,急匆远去。

    “小风,我们村常年偏安一隅,对外面也所知甚少,只有赶集的村民偶尔会带回来一些奇闻趣事,外面世界虽然精彩,但也充满危险。如今你只身去往那么远的地方谋求官职,且在官场无熟人可以帮衬你,想来前路必然坎坷,你自己在外面多多留心注意,咱们村里民风淳朴,祥和宁静。如果在外面过得不好,你就回来村里,教小娃娃们读书写字。”

    “谢谢村长爷爷的关心,这些年来,我通过书本已经窥见了外面世界的一角,外面世界辽阔旷达,繁花似锦,我也早就想走出去看看,见识一番,今年我也十六了,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村长爷爷且放宽心。”

    村长叹息一声,叮嘱道:

    “今晚回家多于你父母聊聊,好好告别,他们可就你一个儿子,以后在外也多给家里写写书信,有空就回来看看。”

    “我会的。”陌风郑重地回答。

    回到家中,陌风陷入深深的沉思,他自问,自己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乡间书生,州牧家的千金又怎会突然举荐他呢?信使提到的道宗又是什么地方?算了,不去想它,待到王都,或许或许一切就都知道了。

    黑暗渐渐袭裹大地,一弯新月逐渐在天际亮起,星星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闪烁开来。陌风已在家中备好晚饭,摆好碗筷,又往院子里的盆中打了半盆清水,随后便坐在院门前,如往常一样仰望星空发呆。

    陌清夫妇收拾农具的声音使得陌风回神,陌清似是习惯了儿子的这种状态,轻轻一笑。用陌风准备好的清水洗干净手后,坐到桌边,关切地问道:

    “那人来找你,真的是为了推荐你去王都参加察举考试吗?”

    “是的,有州牧大人的举荐信为凭。”陌风回答。

    “记得你小时候,曾给一个流浪汉做了一顿饭,那人感激之余,留在村里教你读了三年书。如今已是十年前的事。你未曾远离过我们这个小镇,你这一去,路途甚是遥远不说,又是去谋求官职,虽有州牧大人推举,但在王都一切也只能依靠你自己,你母亲和我心里实在是担忧。”

    “父亲,您当年未曾反对我跟随师父学习,您心里也应该清楚,这注定了我长大后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况且师父每每提及外面时,常常滔滔不绝,赞叹山川秀丽,人情温厚,但他酒后,又时常眉目紧锁,诉说着外面险恶的山水和复杂的人心,我已十六岁了,也是时候亲自去见识一番了。”

    伊红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轻轻拉了拉丈夫的衣袖,柔声说道:

    “如今儿子也大了,他读过的书比我们多,懂得的也多,就让他去吧。”

    虽是宽慰丈夫,但是身体还是忍不住抖了抖。陌清察觉到妻子的不安,默默地用手轻拍她的手背安慰。

    “行了,既然你有此决定,那就去吧,多给家里写信,如果在外面过得不好,随时可以回家。”

    “谢谢父亲,谢谢母亲,我会常回来看看的。”

    饭桌上,虽然菜肴香气四溢,但离别的忧愁让这一家三口都吃得提不起劲,食物仿佛失去了味道,只是机械地咀嚼、吞咽。

    饭后,陌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前路未知,内心多多少少有点慌张,但更多的是想要亲眼出去看看的渴望。

    伊红在摇曳的烛光下,仔细地缝着衣物,这衣物是用丝帛裁制的,这本是月底要送给儿子的礼物物,现在却要提前完成,陌清坐在一旁陪伴,静静地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

    翌日清晨,明媚的阳光缓缓驱散黑夜的寒冷,陌风收拾好行囊,父亲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伊红将昨晚赶制的衣物和家中所有的碎银都放进了陌风的包裹,并嘱咐道“你也不要太恋家,在外面自己生活过好点,你如今也差不多到了娶亲的年纪了,争取找个俏媳妇,给我们带回个大胖孙子。”

    “我会的。”

    陌风回答,然后踏上了征程。

    陌清夫妇一路将儿子送到村口,发现村民们都站在那里为陌风送行。

    陌风走到远处,回头望了一眼从小长大的村庄,村民们还未散去,父母的身影也依偎在一起。

    心中虽有不舍,但他还是定了定心神,坚定地向前走去。

    虽然此行充满未知,但他内心的探索欲望却是满满的,期待着在广阔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他所未曾预料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竟将他带入了修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