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狼烟录 » 三十八

三十八

    【二年后】

    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人们一开始对改革的诸多不满,也随着日期的推移,渐渐淡了下去,里鲞这两年时常想起当初那个令他去见汪雄的冯先,他还记得对方当时一脸认真的告诉她,天下还有好多如他一般的人,他也想起了两年前的徐十三,他就是如同冯先一般的人,天下还有好多如同他们的人,他们的生活也应该变好了吧。

    王时安的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他推动改革有功,但他自降了半级,以证自己为国为民之心,他的行为与事迹,激励了不少学子。

    这两年的参与科举的人明显要多了许多,年轻的,新上任的官员,也多半都是成了学子,不少贵族子弟也承袭了新风,不再如从前那般只是玩乐,也都开始学习起来。

    其中改变最大的是陆安,也许是见证了魏家的悲剧,让他收敛了玩心,如今的陆安靠着老父亲陆淮的关系,进了官学。

    为了勉励贵族子弟学习,里鲋还在王时安的建议下,又扩了一馆崇华馆,与之前的修贤馆并列,再加上国子监六学,就成了六学二馆。

    这两馆之中都是亲贵子弟,陆安便是其中之一。

    汪甫也成婚了,他那岳丈是大理寺的邱少卿,那邱家三娘素有美名,却不知为何偏偏看上了他,汪雄是一百个满意,可惜那邱少卿是一百零一的不满意,也拗不过闺女,最后还是让二人成了婚,成婚之后,汪甫确实也有了不小的变化,虽谈不上是什么人才,但也不似曾经那般浑噩度日。

    汪四娘很少和人打交道,那木谣已经她来永兴三年中,她接触过最多的外人了。

    之前木谣对里鲞评价汪四娘才智高于自己的说法非常不满意,从雅集接触到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认,汪四娘确实比自己更聪明,木谣并非自视甚高之人,自从见识了汪四娘的才智,他便是会偶尔来与她论道,汪四娘自然是不乐意,但是木谣总是有办法用美食,精准的诱骗到她,时间长了,她才知道,原来那些吃食,都是魏宁的主意。

    魏宁有时候也会跟着,大多时候,他是听不懂的,但时不时也能学点儿东西,汪四娘偶尔也会去穆府骗些吃食回来,汪府上下都以为木谣对四娘有心思,但是他们本人却一直都否定这样的想法。

    木谣的守孝终是结束了,他换下了素衣,找到了在院子中练武的魏宁。

    魏宁这两年变化很大,他还没有完全走出来,木谣几乎没有见过他的笑容了。

    魏宁看到了来的木谣,发现他换了衣服,才意识到,原来,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木谣向他微笑,他点头回应。

    “静原,我换了这衣裳,代表该走出来了,你也一样。”

    魏宁长叹了一声。“谈何容易。”

    “汪四娘来了。”

    说话间,小丫头已经探出了头,她在穆府如今早是如入无人之境,根本没人拦得住,她也对穆府轻车熟路,直接摸到了这里。

    “走不出去,那便是庸人自扰。”她听到了他们的对话,顺着说了下去。

    “我本就是庸人。”

    “你不该是。”

    “劳烦姑娘劝劝他吧。”木谣把工作交给了汪四娘,转身离开了,他知道有些话,他在,魏宁不方便说。

    “跟我说说吧。”汪御雁拉着魏宁坐下。

    “我每每出门,便有人会在身后议论,说我便是杀了随公的魏家人,可我如何反驳,我大哥都认罪了,我能如何,我当真是恨,我怨他们弃我而去,独留我背负骂名,我也怨自己,我有时也会怀疑,当真是我大哥谋害了随公,我不知该如何是好,我甚至有时不知该如何面对木谣。”他有些语无伦次。

    “你想做什么。”

    “我不知道。”他摇着头,眼中无光还充满了迷茫。“我只想死,却没有勇气。”他自嘲的笑出声。

    “去北方吧。去打仗。”

    “如今哪里还有战事。”

    “马上就要有了。”汪御雁总是这样,风轻云淡的说着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可她总是对的。“你既然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便去历经生死吧,若是死了,马革裹尸,也算英雄。”

    魏宁低着头,若有所思。

    “你放心,你若真的死了,我定会每年为你奉一壶酒,告慰你的。”

    魏宁哑然失笑。

    汪御雁很认真的看。“你若是真的走了,少了人给我带好吃的,还真有点儿不舍。”

    “那我便,祝你找个能每天带你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如意郎君。”

    翌日早,木谣带着魏宁,奔向了北方。

    里鲋对这相对平淡的日子很满意,这是他登大位以后发展最快的两年,他很享受这样的时光。

    也在这两年中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孩子,这是他的长子。

    公孙太后也对这个孩子十分的宠爱。

    可要算这几年中最快乐的人,一定是里鳟。

    这两年间,伏姬公主常常借着看望兄长的名义来到永兴,里鲋便借着机会,陪伴在她的左右,梦机君也早看出了两人的情愫,他也乐见两人的感情发展。

    他也是后知后觉原来两年前妹妹给出的答案不过是因为含蓄罢了,只是他原本以为里鳟也当是个含蓄之人,却不曾想,他很是积极主动,丝毫不加掩饰自己的爱慕之情,甚至还让他这个哥哥给寄过情书。

    里鳟今天又来到了鸿胪寺,他是这里的常客了,梦机君早早就在等着他了。

    “梦机君,我有一件大事要告诉你。”里鳟带着侍卫走进来,他满面写着开心。“我准备去陈国,向令尊提亲。”

    梦机君对此倒是并不惊讶,他觉得是好事。“为此事,我等今天当不醉不归,我且等等我这便为你写一封手书,你一同带上。”

    不多时间,他便拿着二卷手书交给了里鳟的侍卫。“这两封分别交于我那女弟和家严,梦机在此谢过。”他很是正式的向里鳟鞠了一躬。

    里鳟马上对他回礼。

    他来之前便把自己的想法和母亲与大哥说过,他二人都乐见此事,公孙太后对自己几个儿媳都很满意,这也是近年来最让她快乐的事情。

    不过她现在更多的心思都在她那小孙子身上,便是和里鳟聊天的时候,都一直把他挂在嘴边。

    唯一让她遗憾的是,这孩子并非嫡出,而是前些年纳来的刘氏昭仪所生,她也母凭子贵,变成了贤妃。

    老夫人现在就等着什么时候可以听闻里鲞和里鳟后继有人,她就彻底安心了。

    里鲋对弟弟们心中总有一份亏欠,如今听闻三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他便给了一副金镶玉的凤冠当做了聘礼,还附上了好多奇珍异宝,坊间传闻说是里面还有一颗鸵鸟蛋那么大的夜明珠,不知是真是假。

    他自然也没有忘记给里鲞写信,于他而言,无论里鲞如何理解家人,他都必须要让里鲞知道这样的大事,于是通知里鲞的家书又一次传去了北方,和木谣一行人前后脚到了卫州。

    收信人里鲞在卫州带领着自己的新团队大力发展着卫北道,卫州,幽州等多数地方本就是归原之地,虽然是最北,发展有些迟缓,但幽州也作为陪都模仿着永兴城大力发展过十几年,所以里鲞主力发展的方向自然是在这两年中新设立的平州,营州,连州和饶州。

    他还接受了杨解的建议,将菟关改换了名字变成了襄平,里鲋在此设立的安东都护府,驻军两万,浑水关如今也初具规模,有了这新来的两万人手帮忙,杨解相信不消时日,便能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