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狼烟录 » 三十六

三十六

    北方的冬天很寒冷,里鲞裹上了更厚的绒袄,攥着手炉不再放开,但是府中多了不少人,也有了几分热闹,里阳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听闻陈浩是明算科出身,便还要找他学习摆弄算筹算盘。

    陈浩自然是无所谓,他想学,他便教,只是他的心情和里阳却是截然不同。

    陈浩出身在商贾世家,可他却并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巧舌如簧,事实上,他讨厌的就是那样,他没有跟着家里做生意,很大的原因,就是厌恶父母的市侩。

    他的思想,按照他父亲的话来说就是丁是丁卯是卯。

    商人在商言商,谈的就是利益,掺和那么多人情世故,他看不惯。他幻想着,若是考了功名,当上了户部的大官,他定要整肃市场,一切都放到台面上来,按照规章流程办事,来北疆历练,虽原本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但当里鳟给他这个机会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接下了,他相信,若是他能在这一如莽荒的北疆都做出成绩,这会是他最好的敲门砖。

    然而事实根本不如他所想,北疆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都是那副市侩的样子,最要命的是,他还在一个人身上,嗅到了和他父母同样的气息,看到了他们同款的表情,不是别人,此人正是圣人给他找来的老师傅,于敏。

    于敏来到卫州已经一月有余,已经和整个卫北道,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吃了个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不管是新来的,还是老早就在北边的,甚至就连从莵关来述职的老鲜和汪仪都没有放过,若不是因为杨解从不离开莵关,估计连杨解他都不会放过。

    每次宴席,甚至是喝茶,他都不会放过陈浩,一直让他跟着,他在宴席酒桌上有多得意,陈浩就对他有多大意见,只是碍于于敏“钦差”的身份,里鲞又让他跟着于敏学习,他不好发作,但对于于敏的厌恶,他也是不加掩饰。

    今日又是一席宴会结束,陈浩扶着东倒西歪的于敏回到了他的住处,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于敏搀到了桌前坐下,他也顺势坐了一旁,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这于敏可比他看上去还要重多了。

    “小子。我看得出来,你其实对我心有不满。”于敏自己抓过了桌上的茶壶,直接对嘴灌了两口。

    “先生明鉴。”陈浩喘着粗气。

    “你小子。”于敏哈哈大笑起来。“当真是太年轻。”

    “我不明白先生的话。”

    “你讨厌不按规章办事,你讨厌宴会,讨厌酒局,但是你什么都改变不了,你只能厌恶,你想要改变,需要被认可,想要被认可,你就需要清楚的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于敏似醒非醒的说着。

    “你现在不融入,只能被边缘,而你想要改变,就需要了解,你要知道,黑白是晕染到两边的颜色,灰色才是主色调,你不入局,还想要破局,痴心妄想。”

    陈浩听完不言语,他本身话就少,不知道是何时养成的习惯,大概是在乡贡时吧,不少同学都知道陈十二家境殷实,都想与他结交,他不喜欢热闹也不懂得如何和人寒暄,久而久之,便得了目中无人的恶名声,他也懒得解释,乐得清净。

    于敏也不说话,沉默了片刻,陈浩还是开了口。“先生与我说这些作甚?”

    于敏笑着摇了摇头。“只觉得,你与我少时,颇为相像。”

    陈浩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醉汉,他很难想象,以后自己会变成这样。

    这一月中,盛京永兴也发生了诸多大事。

    原本进行的不温不火的改革,在穆守年的牺牲下,再无人胆敢阻拦,原本作为辅佐的王时安也被从鸿胪寺提拔了出来,专项负责文化改革之事,一跃成为了同平章事,是为表率,敦促学子日夜不辍。

    王时安与老穆共谋改革之时,木谣一直陪伴在侧,王时安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助手,可木谣在为老穆守孝,不能致仕,便只能是以里鲞门客或穆府代理的身份与他相见,王时安怕自己睹物思人,也不敢去穆府,每次便是将木谣叫到离府邸不远的一处茶水摊,二人便成了常客。

    如今凡他们出现,不必开口,那店老板都知道该给他们上点儿什么,偶尔还会坐下,和他们一起聊两句,他也好奇,这些官老爷们,到底都在忙着什么样的事情,又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魏母的状态一日不如一日,终是在撑了三个月后,药石无罔,撒手人寰了。

    魏宁哀莫大于心死,甚是看哭不出一滴眼泪,他在陆安的帮助下,安葬了母亲,他自觉受了太多恩惠,实在不愿再打扰陆安,便在陆安的再三挽留之下,离开了陆府。

    之后他又将仅剩的产业变现,留给了大哥的妻儿。他们也不愿留在这伤心之地,便是带钱财回了老家。

    如今的魏宁,孑然一身,全然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但是木谣出现了。

    木谣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了躲在小酒馆中,喝的烂醉如泥的魏宁。他坐到了魏宁的旁边,叫了壶热茶。

    “你变化真大。”他开口。

    魏宁没有回复他,木谣甚至怀疑面前的这个魏宁还能不能回他的话。

    他让人把魏宁带回了穆府。

    魏宁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他看着陌生的房间和下人,本能的喊了句水。

    一旁人的看到他醒了,为他端来了水,同时还通知了木谣。

    当木谣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先是一愣,随后则是释然的一笑。

    “我知道,这府上可能没多少人欢迎你,碰巧的是,我欢迎你。更巧的是,如今我当家做主。”

    魏宁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准备离开。

    “我知道在你身上发生了诸多灾厄,我知道你痛苦。”木谣对着他的背影开始说话,他停下了脚步。“但是你还活着,你也要为了仍还在在乎你的人活下去。”

    魏宁自然没有被轻易的劝说住,他摆了摆手,又准备离开。

    “我不知道,对你而言,是怎么想的,但是无论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都当你是我的朋友。”木谣说出了不符合他平时性子的话。

    这句话触动了魏宁,他转过身,走近木谣,抱了抱他,可眼中已然没有光。

    那之后,魏宁就住在了穆府,府中确实有些人不好接受他的存在,可看到他也万分痛苦的样子,也不愿再找他的麻烦。

    魏宁心中郁结无处宣泄,他这些年,纵情声色,体能也差了很多,他想起了之前一直都在应付的武艺,他开始每天奋力修习,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有时候木谣就会陪着他,或是喝茶,或是看书,或只是聊天。

    穆家的两个姐姐原本也是很不情愿,只是时间会冲淡一些东西,魏宁的表现,也让他们又安宁了几分,便也不再提及旧伤疤。

    坊间也都在传闻,感动与穆家的高风亮节,可以和魏家仅存的苦命孩子冰释前嫌,也算是成了一段美谈。

    没有阻力之后,归原化的改革进行的十分顺利,商会被拆分,主事们也进行了更迭,加入了不少归原商人,又加入户部的一些主事,专门来调整结构,管控物价,当所有人可以互惠共赢之时,融合就变得不再如从前那般困难。

    如果魏平泉下有知,他会发现,如今的改革和他与穆守年倡议的颇为相似。

    以商会为切点,王时安在木谣的辅助下,又推行了衣着服饰,发型的全面禁止,如今更是又把狩曲话在庙堂和市场间的使用禁止了,原本想象的道阻且长,不曾想只用了短短数月就都完成了,过程中,虽然仍然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是都被里鲋这个强而有力的靠山,以一己之力排除。

    京畿之地确实是没有受到什么阻力,可是仍有一些地方,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动荡和叛乱,最让里鲞感到不可思的是,就在他的治下,曾经的陪都,幽州城,竟然也发生了不小的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