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狼烟录 » 十九

十九

    “尔等先下去候着。”老鲜吩咐道。

    众人应了一声,便都出去了,偌大的偏殿只剩下了三人。

    “郎君,果然如我所言。”尽管关上了门,老鲜依然压低了声音。他轻轻掀开裹布,里面是一把佩剑,通体黑色,金银镶嵌,剑尾还有金制的龙凤环,亲王佩剑。

    里鲞轻笑一声。“原来是位素未谋面的故人。”

    “郎君觉得此事…”老鲜压低了声音。确保小道士听不见。

    “你家师尊,可有其他交待?”里鲞没有回答,而是对着小道士问话。

    “我与师尊定下十年之约,他允我下山,看看人间,十年后决定去留,只说让我将此物交于大王,师父断言,大王见过此物,便会照拂与我。”

    “你可识得此物?”里鲞举起了那把仪剑,展示给小道士。

    “实不相瞒,今日我也是第一次见其样貌,贫道不知其为何物。”

    “道长本家何在?”

    “贫道自小便长在观中,不知道本家在哪儿,幸得师尊师伯怜爱,将我抚养长大,他们便是我的家人。”他又想起了自己上了年纪的师父和师伯。

    里鲞稍微放松了些许神经。“原来如此,不知道道长如何称呼?”

    直到现在里鲞才问起对方的姓名。

    “小道乃是祓邪子。”

    “道长要想在这凡尘俗世行走,还是要有个名字的。”

    “出观之前,师尊赠了我一名字。”小道士马上接话。

    “是何名字?”

    祓邪子突然脑子一热,想着苏家对自己无半点儿养育恩情,他委实不愿冠以苏姓。“里阳。”

    里鲞轻笑一声,他觉得事情越来越有趣了。“三十年前的人都出现了…”他自言自语道。

    之后他换上了一副颇为和善的表情,对着小道士说到。“那此后,你便跟在我身边,我就唤你,阿阳。”

    小道士有些不习惯,还是行礼称是。

    “你先下去歇息,我会吩咐下去,给你收拾一间屋子,你便先住下,我瞧见你该是第一次来这魏州城,这几日就先随意逛逛,不出几日,我们便要出发,我带你去看看世所罕见的情景。”

    里阳心中猜想,应该是他的婚礼。”全凭大王安排。”

    “这位鲜都尉你也是认识的,这几日便由他跟着你,护你周全。还有一事,此后你便唤我兄长即可。”

    眼看着里阳被侍女带走,里二郎才对着老鲜开口。“你了解里渔?”

    老鲜稍作回忆,回过话。“郎君,凉王入观之前便是一个鱼肉百姓的纨绔,当时他还年少,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我不觉得他还想要回来这凡尘俗世。”

    “那他给我送来个里阳?”

    “凉王不曾婚配,想来这小徒弟就是当亲儿子养了。这小道爷少不经事,心思太过单纯,我估摸,许是观中长大乏闷,想要行走世间,凉王放心不下,便将他送到郎君身边,护他周全。”

    “当真如此简单?”

    “郎君不是让我跟着他么?”

    “你若是能培养出来个有用的,还需要你亲力亲为吗?”里鲞没有给他一点儿好脸色。

    “郎君可不能这么说,蒯鹤,蒲越那都是一把好手。况且真金不怕火炼,郎君宽心,寅牙,汪仪二人,以后定堪当大任。”老鲜拍着胸脯保证。

    里鲞忧心之事是老鲜培养的新生力量,都是可频氏的人,想要掌握可频氏最主要的靠的是他自己,这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不会丢出来说给别人听。

    里阳被安排在了一个比他观中后院寝室华丽了不知多少的房内,带路而来的小侍女跟他介绍,他往过走不出百步,便是里鲞所在的寝宫,他的生活起居会有专人负责,按的是郡王规格,他也不太懂这些,只能是笑了笑。

    等侍女走后,他便在屋内踱步,这里看看,哪里瞧瞧。

    时日还不到晌午,他已经有几分饿了,摸着头要了些饭食。美餐一顿后,他躺在床上,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这便是师父曾经的生活吗?”他自言自语道。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考,他还没来得及回味发生的一切。

    他有些害怕敲门的会是里鲞——和里鲞说话,让他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尤其是最后那看似和煦的笑容,更是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小道爷。”门外传来一个糙汉子的声音。

    他赶忙打开了门。“鲜都尉。”

    “初来乍到,我带你去逛逛。”老鲜显得十分热心。”这魏州城虽不比陪都,但依然是卫北道最具规模的大城,比你那遒县可不知好玩到哪去了。”

    “有劳了。”

    “诶,切莫和我客气,来来来。“他拉着小道士就往外面走去。

    魏州城着实不小,老鲜对此甚是了解,带着他到处乱跑,晚上还喝了大酒,小道士迷迷糊糊的连怎么回去的都不知道,第二天起来,都已到了大中午。

    当他再见到老鲜,连忙说着自己吃不消,想要看些素雅文静的。

    却也是没有难倒老鲜,他思索片刻,就把他拉到了一个戏台子。“能来这里看戏的,在这城中都算是有头有脸的人。”老鲜给他介绍到。

    “都尉。我有一事不明。”

    “小道爷,你叫我老鲜便好,我这人,不爱受那条条框框,说话难受。只是我家郎君是个讲究人。”

    “那剑到底是何物?”

    “瞎打听。”老鲜皱了皱眉,转眼却又换了副表情。“告诉你…也是无妨,想必你也知道你师父的身份,那是亲王佩剑。”

    “难怪师父从不曾拿出来。”小道士点了点头,一副了然的样子。

    “我也有一事,想要问你。你师尊为何要让你出观?”老鲜一副八卦的样子,凑到了小道士跟前。

    “实不相瞒,我在观中长大,师伯和诸位师兄弟,总会给我讲些外面的生活,我委实羡慕,便萌生了出观行走的想法,之前师父我嫌年岁太浅,如今我也已及冠,便是终于肯让我下山看看,只是与我说,让我来找王爷可有人照拂。”小道士抚着额觉得自己的头昏昏沉沉的,声音都闷闷的,该是宿醉。

    “可曾听你师父说起过先帝,圣人或者二郎?”

    “只一次,便是师父听说二哥要成婚了。”

    “观内的生活如何,小道爷讲与某听听。”

    “便是打扫,早课,习武,接待信徒香火,晚课,每日都是如此。”

    “烦了?”

    小道士沉默了一会儿。“也不,只是,天下广阔,我想看看。”他抬起头看向老鲜,露出一个憨憨的笑容。“我不想一辈子只见过观中的景色。”

    “我年少时,便是邑落勇士,跟着小帅和阿爷到处跑马,放牧,找水源,打仗,啥都干,那时候我可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坐在这戏班子里看他们咿咿呀呀。”

    “你那时是如何想的?”小道士很喜欢听故事。

    “便是想着,到了年纪就娶个媳妇儿,生几个娃儿,教他们骑马、射箭、摔跤,然后就像我阿爷一样,死在雪原上,若是有幸便看看孙儿。”

    “后来呢?”

    “后来,小帅带着我们投靠了叱利部落,那时候,叱利氏就已经是西南最大的部落了,老可汗便是高祖。他见我身材魁梧,便让我侍卫,便是跟着先帝,先帝看我臂力过人,就给了我一队人马,我就带着儿郎们每日操练,再后来,二郎长大了,我便跟着二郎。”

    “那你现在,觉得以后会是如何?”

    “哪天骑不动马了,便回家歇着,陪陪妻儿老小。这时候真该有壶酒。”

    “小道爷你呢?入了这凡尘俗世,还想回去吗?”

    “我不知道。”小道士摇了摇头,宿醉因晃动给他带来了一阵头痛,他表情稍微有些痛苦。”我师尊师伯有大智慧,让我先看十年人间。”

    “十年。”老鲜念念有词。“十年太短了。”

    “什么?”小道士没听清。

    “天冷了,小道爷,便于我再去温一壶酒暖暖身子吧。”

    “我实在是不胜酒力…”

    “那你以茶代酒。”

    他又被老鲜拉走了,这戏台上的故事,一眼都没看明白。

    第三日,老鲜说是有些要事要处理,便没有第一时间来找他,小道士难得空出半日时间,就自行上街百无聊赖的闲逛。饿了就去铺子,酒楼吃点儿,待到老鲜找到他,已是下午。就这样,一晃几日过去。

    是日,他有在早晨听到了熟悉的敲门声。他揉了揉眼睛,随意的边走边说道。“老鲜,今日绝不能再…喝。”他打开门,引入眼帘的是一张比他大不了几岁的面孔。

    “二哥。”

    “阿阳这几日玩得如何?”来人是里鲞,他面带一丝笑意,却还是让小道士觉得生疏冰冷。

    “便是…酒喝的太多了。”他扭着脑袋细细想着,面露难色的回答。

    里鲞轻笑。“那便且收收心,我等三日后出发。”

    “回盛京。”里鲞一字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