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狼烟录 » 十

    隔着里鲞一个院落的主院,老可汗和弟弟在喝酒。

    还未开口就走了三碗。

    可频虎将军看着灯上的烛火怔怔出神,老可汗看着弟弟若有所思。

    可频虎将军端起碗,碰了一下兄长的碗,示意他喝酒。“阿兄,我们对的起列祖列宗嘛?”

    沉默半晌,许是酒劲上来了,老可汗咋了下嘴,长长的叹了口气,表情怅然。

    又饮下一碗后,可频虎开口。“阿兄,守不住了。”他五官挤作一团,猛的摇着头。

    “先祖有灵,不肖子孙,磕头了。”他对着桌子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他身子微微颤抖,小声啜泣,老可汗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背,他很心疼弟弟。

    俄顷,可频将军抽了一大口气。“但是,阿兄,我不后悔,我不怕死,但是真的想看孩子们太平富贵,子孙满堂。”

    老兄长点了点头,他和弟弟的想法从来都是那么的合拍。

    “罢了,罢了,我等没那本事,又何必螳臂当车。”

    可频虎恢复了平静,又痛饮了两杯,随后自嘲的笑了出来。“当年,我与那叱利灵争辩,觉得叱利氏数典忘祖,如今看来,没有眼光的是我们啊。”

    “阿虎…”老可汗开口了,声音还是那般低沉沙哑。“其实我们早就该放下了,我们老了,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试图宽慰弟弟。”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守护了我们的坚持,成败不论,对错也有后人评说。如今,也算是知道娃儿们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其余的,不重要了。“

    说到此处,可频虎忍不住问道。“阿兄,联姻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他的声音还因为啜泣而有一些鼻音。

    老可汗苦笑。“老了,不参与了。阿虎,我累了。”

    可频虎还想说什么,却被老可汗打断。“我打算和他们去京都,受封,这样,我那不成器的东西也能好活。”

    “我和阿兄同去。”

    “你不必…”

    “阿兄,你去哪里,阿虎都在。”

    “那,我们便一起去看看,这大新京都,到底是何等景象,看看叱利氏眼中,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未来。”

    是夜,另有一组人挤在屋子里开着会,狭小的房间挤着十数人,黑灯瞎火,氛围肃杀。为首的正是白日会谈时的两位贵族。

    “如今月黑风高,他们刚刚进城,想必会放松警惕,我们何不趁此机会起事?”一个目光凌厉的贵族说道。

    “你懂什么,就算你真的能杀了那竖子,这一城的军兵我等又该如何应对?竖子刚一进城就收编了所有人马,我们能用的人可不多,你若想死,别拉着我们。”另一个胆小的贵族说道。

    “什么鸟话。大丈夫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当真不耻与你为伍!”

    “你吼什么,你吼破大天,还能把他吼死不成。”

    “都别吵了。”白日的老贵族冷声喝道。众人安静了下来。

    “白日那丘穆陵家的崽子就着实难对付,叱利竖子岂能是一般人物。怕不是我等刚进院门,就要被万箭穿心。为今之计,便是要团结一切有生力量,徐徐图之。”

    “大人高见。”一个年轻的声音附和道。

    “不如我等先去问过可汗大人…”

    “你又在说什么浑话,那可频雄,可频虎马上就要成那竖子的岳丈了,还能和我们是一条心吗”

    “我说你这人怎得…”

    “肃静!”老贵族气上心头,高声喝道。众人再度沉寂。

    “他小子又不会整日待在这菟关,等他一走,留下的人还能乃我等如何?”

    “大人高招!”年轻人继续喊道。

    “但是他不让我们留在北疆啊。”不知何人悄悄说了一句,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诸位大人商量妥了?”同一个年轻人调侃戏谑。

    “谁!”

    “诶,这位大人,这么快就不认识我了?我们白天才见过的。”木谣不知何时混在了一众人中。

    “竖子,竟然派细作!”

    “诶,大人哪里的话,我家郎君哪有心思关注尔等酒囊饭袋,不过是我闲得无聊,来和诸位大人谈谈心罢了。瞧瞧,我嗓子都喊哑了。”

    “我错了,我错了,足下高抬贵手,放我一马。”胆小的贵族吓破了胆。

    “怂包,怕他作甚,直接砍了便是!”有人抽刀就想发难。

    “诸位大人,小帅。如若就此作罢,我便给尔等一条生路,以我之为人,又怎么孤身前来呢。”

    “放你走了,我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那便是没得谈了。”木谣表示遗憾,摇头了摇头。紧跟着,他快步冲着桌子底下就钻了下去,嘴中大喊着。“放箭。”

    片刻之后,再无活口。他紧张的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掏出腰间的小匕首,对着地上还残留着一口气的贵族捅了下去。

    他大口喘着粗气。“这种活儿,绝不再做第二次。”

    三日休整很快就过去了。里鲞召集众人,开始恢复整个关隘的秩序和功能,让王时安遣了书信,又拟好了求贤令,只等着回禀天府。

    不到半个月时间,本身就没有受到太大伤害菟关恢复了生气。

    里鲞带着收编的部队,归降的贵族离开了菟关,只留下了部分驻扎,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西南方向返回。

    “此行来时三月初,回时已是七月中。”里鲞不由感叹。

    “郎君,这归路可好走多了。”老鲜接话。

    “心情也大不相同了。”老穆也加入了这段谈话。

    “事情也要变多咯。”木谣终于找到了插话的机会。

    “我等先回魏州,随后你们便可启程回京,三郎,此番你便先跟着穆校尉回京吧。“

    “啊?领命。”木谣喊出了声,随后马上应道。

    【五日后魏州城】

    一行人入城已是黄昏。

    许是天色已晚的缘故,街上的人稀稀拉拉的,没有里鲞第一次来的时候那般热闹。

    他在门楼上,俯瞰整个城市,城市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中,染上了昏黄的颜色,配着一轮红晕,静谧却稍显孤单,甚至还有几分凄凉。

    楼下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他知道他等的人来了。

    “二郎。”来人是穆守年。

    “此番老师回京,日后恐难相见,想与老师说说话,另外,忘之还有一事相托。”里二郎郑重的行了一礼。

    他的话引起了穆守年的感伤。他眼睛微微有些湿润。“某守着二郎,十数载,真是舍不得啊。”

    “此事,乃是我与圣人相约之事,还望老师不要怪罪。”

    “哪里的事。先帝与我乃是知遇之恩,我自当穷尽所能,如果朝中需要,我自当回京相助。”

    里鲞微笑着,又行了一礼。“有劳老师。”

    “二郎心中可还有怨怼?”想到很久没有和里鲞谈过心,老穆忍不住问道,他还惦记着之前的哪些不愉快,他想要劝慰里鲞。

    里鲞小小的沉默了一下,又马上拾起了微笑。“我与兄长性格大相径庭,急躁之间,心中不忿,怎么还能有隔夜仇。”

    “这便是了。”老穆满意的点了点头。“二郎,圣人与你乃是手足兄弟,又何必非要争个是非对错。”

    “老师说的是。”里鲞难得表现的极其乖巧,他抱着手炉,重新看向了夜色中。

    ”二郎才说有事相托,是为何事?”老穆还算识趣,没有继续讲他的大道理。

    里鲞突然神色复杂,他不敢回头看老穆,盯着城下看了很久,他缓缓开口。“老师,可否帮我进言,推广我朝归原化。”

    老穆耐心的等了半天,听闻此事,一下来了兴致。“二郎,此言为何意?”如何推广,是何程度,此事可大可小,老穆想要真切的了解里二郎的意思。

    “几年前,我便与兄长商议过此事,我朝改革初立科举,然三十余年,文考生徒归原人超过七成。先帝在位之时,为了鼓励我狩曲贵族、旧民参与科举,更是加办了武举,然而实际参考的狩曲生徒仍不足半壁。坊间早有风声,认为国学科举,乃是为讨好归原人开的后门,此等谣传,便是我朝团结一心,最大的阻碍。另归原话乃我朝官话,然而上朝之时,仍有不少老臣,贵族要配合翻译,而新起之秀又多为归原人,我狩曲族人多为贵族后嗣,世袭罔替,颇有青黄不接之势,而如今更是有朋党比周之意,这对我大新发展实在不利。”他语重心长,老穆也听的神色肃穆。

    “如今,白氏因南方土著袭扰,难以分身,又忌惮我大新骑兵,是才偃旗息鼓,他日,若我朝子弟皆是一些裙带关系的酒囊饭袋,我大新亡矣。”

    “二郎所言甚是,我也眼见歪风邪气蔓延,甚是忧虑。二郎以为,推进归原化,可解后患?”

    “老师如此想,我族贵族鲜与归原通婚,又不愿改姓,我皇族身先士卒,才稍有好转,如今反复之意又显,便是因为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一步到位,强制我族贵族与归原通婚,改归原姓,学其文化,两族相融,便是从源头解决了问题。”

    老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再是,如果让我族子弟也纳入考核,举贤任用,也可解决眼下的党羽问题。只是…”里鲞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只是,此事皇家不好出面。”老穆心领神会。

    “而且此举万分危险,他们是断然不会答应的。”

    “哼。”老穆冷哼一声。“二郎,莫怪老师托大,某入朝为官三十余载,如果此事我来践行,定无人敢造次。”

    里鲞面露担忧之色,正想要说什么,老穆却是一摆手。“忘之,此事,为师必要亲力亲为,你莫要再说二话。”

    他甚至端出来了老师的架子。说完,他又露出欣慰的神色。“二郎目光深远,竟是早已发现此间问题。”他又转念一想。“嘶,此事为何不早说与我听。”

    “老师,此事危险万分,我又怎能心安理得交由你做,若非如今迫不得已,我还是不愿…”

    “妄言!”老穆似乎有些生气。“便是刀山火海,为了我大新,我也去的,二郎且不可再优柔寡断。”

    “受教。”里鲞作揖。

    “此番回京,我便要将此事说与圣人,纵使千难万险,我也要拨乱反正。”

    “老师,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