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圣皇崇祯帝 » 第十章:铁锁连环山

第十章:铁锁连环山

    甘肃

    荒山

    天色渐黑

    李自成奇迹般的苏醒了过来,只是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看起来非常虚弱。

    他流的血太多了,差一点就死了。

    幸好高立功采了点草药捣烂了敷在他的伤口上,又给他重新包扎好。但是他现在完全动不了,即使躺着不动腹部和后腰都是钻心的疼痛。

    山上很冷,高立功不敢钻木生火,害怕追兵会发现他们。

    他们俩躲在一处灌木丛中,这山上也看不到能吃的食物,为今之计只能是忍饥挨饿了。

    又冷又饿、又疼又虚的李自成开始浑身抽搐,高立功只好紧紧的抱住他,尽量给他一些温度。

    “自成兄,你一定要坚持住,咱们明天早上就能逃出去了。”

    “你可千万坚持住啊。”

    “自成兄,是驿丞老爷要杀你,给你的紧急公文都是空白的,等咱们逃出去了以后想办法报仇。”

    高立功不停地小声絮絮叨叨的,他是害怕李自成坚持不住睡死过去,这样做可以避免他困倦。

    另一边的山坳里,吴殳带着五名大内侍卫生起了篝火取暖,但是他们现在也没有吃的,多少有点饿。

    “大统领,你说这山上咋没个活物啊?”

    “是啊大统领,这山也忒荒了,连个山道都没有,全他娘是灌木丛。”

    “喔唷~火已经够大嘞,你又要干啥子嘛,小心烧到老子。”

    “你往那边挪一哈。”

    “你可真麻烦。”

    “都别吵了,安静点,你们在这待着,本将去周围看看。”

    吴殳现在心里烦闷,之前一直都是顺利的,没想到这个叫李自成的驿夫这么难杀,堂堂内卫大统领要是办不好这点小事,简直是丢人现眼。

    大山外围

    另外五名大内侍卫勒马驻足,望着连绵不绝的山脉在发呆。

    他们已经饶了很大一圈了,发现这群山之间根本没有路,别说是马了,有些地方连人都过不去。

    “太阳快落山了,现在还找不到路径,大统领他们还在山里,现在怎么办?”

    “咱们不是本地人,根本不熟悉这里的地形,趁着天还没黑,咱们去找找本地的百姓,打听清楚之后再说。”

    “中,就这么办,走。”

    “驾!”

    “驾!”

    五人十骑向着官道方向疾驰而去。

    单说吴殳,寻了一颗高大的枫树爬了上去。

    他在观察火光。

    在树上看了半天,除了附近自己人那堆篝火,别的地方没有发现火光。

    “两条泥鳅,你们逃不出本将的手心。”

    吴殳嘟囔了一句,从树上退了下来,回到篝火旁边陷入沉思。

    这一路按着血迹追赶到这里的,方向肯定没有错,只因天黑看不清了,希望明天能够抓住李自成。

    “咦~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好像是狐狸叫。”

    “俺听着像獾子。”

    “你刚才不是还抱怨山里没活物嘛,咋了,你怕了?”

    “我会怕?有大统领在这呢,啥玩意敢来送死?”

    “我跟你们说,我以前吃过母狐狸肉,嘿,那个香味就甭提了。”

    “母狐狸你也敢吃,你真是厉害。”

    “那是。”

    “俺听说这山里的母狐狸都是妖精,专门吸食男子的精血。”

    “嘿嘿,要是真有母狐狸精来找我,我倒是愿意让她吸。”

    “噗…你也不嫌害臊。”

    “老子看他是光屁股追狼,胆大不要脸。”

    “噗哈哈…”

    “嘘…”

    有个侍卫示意众人小点声,转头看向吴殳。

    发现吴殳依旧坐在那闭目养神。

    众人又开始嗤嗤的偷笑。

    离这荒凉的大山不远处有个小山村,里面只有十几户人家,全都是破旧的大木屋,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

    村里的山民闻声都关门闭户,只有一个老妪拄着拐棍瑟瑟发抖不知所措。

    大内侍卫们怕惊吓到百姓,早已经将黑巾收了起来,但是高头大马的挎刀背盾,一个个身形魁梧彪悍,看着就不像是善茬。

    “阿婆,我们打听一下,东面那座大山叫啥名啊?”

    侍卫的声音如奔雷,震的耳背老妪都有些脑仁疼。

    “啊,哥不吃桃。”只见老妪连连摇头。

    “吃桃?什么吃桃?我是问你东面那座山叫啥!”

    侍卫再次拔高了声音。

    老妪有些害怕,原本佝偻的身体有些颤抖。

    “她说的是甘肃话,她说她不知道,行了,我们去问问别人,别吓到阿婆。”

    有明白甘肃方言的侍卫赶紧出声,众人随即牵着马匹去敲门询问其他山民。

    经过询问山民。

    最终弄清楚了那座山的情况。

    此山叫做铁锁连环山,共有九座大山环环相连,有一条小河直通中间的最高峰屠夫岭,河右侧就是一条进山的道路,这条河流很狭长,共有九道湾,河的下游尽头就是米脂境内的壶芦山。

    本地有童谣:“铁锁孤峰九连环,屠夫岭上美人庵。血肉做羹入妖腹,白骨尽皆填河湾。”

    相传宋朝时这山中有一个尼姑庵,名叫美人庵,里面的尼姑长得非常美,时常勾引进山采药的郎中,那些尼姑都是山精野怪变化的,专门吃人肉喝人血。

    当然,这只是传说,现在山上的尼姑庵早就荒废数百年了,估计连块好砖都找不到了。

    弄清楚了进山的道路,侍卫们连夜打着火把摸了过去,生怕李自成从那条山道上跑了。

    ··················

    东暖阁

    锦衣卫百户洛养性跪在地上。

    “末将锦衣卫百户洛养性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洛养性规规矩矩的站了起来,连头都不敢抬,他只是个小小的百户,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大晚上召见他。

    “洛养性,你洛家世代都在内城禁卫供职,依你之见内城禁军相比于边军战力如何?”

    “回陛下,内城二十六卫缺乏训练,若是与边军对垒,怕是略有不如。”

    “洛养性,你真的忠于朕吗?”

    朱由检放下茶碗,轻飘飘的一句话传了过来,眼睛死死的盯住洛养性。

    “末将洛养性誓死效忠陛下。”洛养性被这句话吓的赶紧跪地表忠心。

    “你先起来。”

    “谢陛下。”

    洛养性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皇帝这是闹哪样,额头不禁渗出了冷汗。

    “大伴,把这个交给他。”

    朱由检随手从龙书案上递过去一张纸条。

    王承恩赶紧接过,转手递给洛养性。

    洛养性恭恭敬敬的双手托住。

    “洛养性,这上面写的内容你回去再看,办好朕交代给你的事,回来朕自有封赏。”

    “末将领旨谢恩。”

    “去吧。”

    “末将告退。”

    等出了东暖阁,洛养性稍稍松了口气,方才面对皇帝时,那种压迫感太强了,几乎透不过气来。

    洛养性揣着“密旨”,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急匆匆出了宫门,朝着自己的住处快速返回。

    等回到了家,后堂的家眷已经熄灯休息了,洛养性来到了书房外面,仔细确认了四周无人,这才走进书房关了门,小心翼翼的取出“密旨”。

    他点燃了烛火,打开那张纸条看了起来。

    上面写着一个地址,是陕西的银川驿站,后面还有几句话,是让他带领手下的锦衣卫前去接应大内侍卫统领吴殳,一切听从吴殳指挥。

    洛养性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紧接着把纸条凑近烛火销毁。

    这是皇帝交代的事情,必须要办好,至于原因,洛养性不会去打听。

    给皇帝办事,不该问的别问。

    这是他洛家的祖训。

    ························

    在朱由检的内心里,对于陕西三大反贼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那个李自成,他的存在就是大明最大的内患。

    虽说吴殳武艺高强,还有十名大内侍卫在侧,然朱由检还是免不了有些担忧,所以才加派锦衣卫前去支援。

    翌日

    天光微亮

    洛养性带领着麾下的一百锦衣卫急匆匆的出了城门,向着陕西方向纵马狂奔。

    坤宁宫内,朱由检在宫女暖玉的伺候下更衣洗漱,和周皇后打了个招呼便摆驾前往东暖阁。

    周皇后看着朱由检如此勤政,心里非常的欣慰。

    在用早膳的时候,周皇后突然干呕了起来,吓的暖玉赶紧派人去请御医,并让人前去东暖阁告知皇帝。

    朱由检刚到东暖阁不久,正在批阅户部赈灾的奏折,接到坤宁宫的太监禀报,当即放下奏折急匆匆的往坤宁宫赶去。

    朱由检有种预感。

    周皇后可能有身孕了,即便是两世为人,曾经体会过这种乐趣,现在内心依然是非常激动的。

    待他到了坤宁宫之后,御医刚刚诊完脉。

    “恭喜陛下,皇后娘娘有喜了。”

    老御医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他是替皇帝高兴,更多的是这种事肯定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果然不出老御医所料。

    朱由检非常高兴,周皇后也是很开心,所有的大小宫女太监,包括御医都得到了银钱赏赐。

    前世的朱由检穷。

    现在的朱由检不差钱,当即又下旨给周皇后拨银钱一百万两,当作坤宁宫的日常用度。

    整个坤宁宫一片喜庆。

    实际上坤宁宫哪里用的上这么多银钱开销,这就是朱由检有钱了————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