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今天开始逐鹿天下 » 第108章 太直了

第108章 太直了

    秦牧所提到的天时地利,公孙佑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首先是持续三个月的草原战争,让整个回鹘伤筋动骨。

    大量的青壮年死在鹰狼山草原,而且最佳的放牧时间已经过去。

    回鹘底层牧民损失更为惨重,回鹘今年能征调多少兵力南下侵犯拒北关,还很难说。

    其次,拒北关城墙本就高大,而今又经过修缮加固。

    回鹘士兵不擅长攻城,就算给他们攻城器械,他们能发挥多少效果,有待商榷。

    秦州军的守城军械兵器充足,且威力巨大。

    公孙佑轻笑道:“不谈军械司打造的弓弩,单单是火蒺藜,回鹘士兵就扛不住。”

    众人笑着颔首。

    火蒺藜的威力有目共睹。

    有这等杀器,确实让人感到心安。

    公孙佑继续说着。

    “我方随占据天时地利,但正如敬熹和伯圭所担心的,不能过于自信。”

    公孙佑正色道:“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回鹘,而是某些隐藏在暗中的阴谋家。”

    秦牧对此非常赞同。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崔氏和幽云是明面上的阴谋家,其他世家和周淳他们会不会也想谋划秦州?

    一切都不好说。

    对于不确定的事情,秦牧一贯的做法就是,尽全力做足准备,然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最后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聊完了军队,魏廷云开口道:“州牧大人,秦州的盐碱地,目前只有两成完成了治理。

    州牧府的官吏缺口较大,另外临近秋收,百姓都忙于劳作,盐碱地治理需要后延。”

    秦牧眉头微皱。

    自从绕水村的盐碱地成功得到治理后,全州的盐碱地治理工作就提上了日程。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能够治理五分之一的盐碱地,进度已经很不错了。

    秦牧思量片刻道:“将盐碱地的治理承包给商贾,并且要求商贾雇佣治理盐碱地的劳力中,要有三分之一的外地人。”

    众人一听,眼睛不由得一亮。

    狄轻舟立即道:“州牧大人此计甚妙,既能顺利治理盐碱地,还能变相增加秦地人口。”

    秦牧微微笑道:“能不能增加人口,要看秦州的吸引力。只要十個人中有一到两个人愿意留下来,我就很满足了。”

    杨伯祥皱眉道:“州牧大人,将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传授给商贾,会不会不妥啊?”

    “无妨,我倒是希望后面商贾能够将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传遍天下。”

    “州牧大人大善,我等佩服。”张邰随即拍了下马屁。

    秦牧摇头一笑:“就这样定下来吧,盐碱地的治理费用度支司斟酌一番。州牧府可以暗示商贾,只要能够给秦地输入人口,钱不是问题。”

    公孙佑轻笑道:“对商贾来说,只要钱不是问题,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魏廷云担忧道:“州牧大人,恐怕届时商贾会采取不干净的手段,将人口送来秦州。”

    秦牧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没有说话。

    狄轻舟和张邰等人也沉默下来。

    前朝末期时,大燕和突厥以及西域之间,常年开战,奴隶贸易竟成为当时最大宗的交易。

    巅峰时期,一年之间交易的奴隶数量高达上千万。

    有名游历天下的学者当时被俘虏,成为奴隶,然后被转卖了五次。

    大炎建立之后,废除了奴隶交易。

    那名学者便将自己奴隶生涯记录下来,警醒世人。

    眼下大炎朝虽说禁止交易奴隶,可暗地里奴隶交易却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关远郡没有被回鹘占领之前,每年都有上千名西域人,被贩卖到大炎。

    东南沿海的奴隶贸易,就更庞大了。

    高丽、高棉、琉球、扶桑、占婆等等国家的奴隶,经常能在江南看到。

    说白了,有市场就一定会有买卖。

    秦牧可不管奴隶不奴隶的。

    更何况就算是奴隶,只要愿意加入秦州,就有了自由之身。

    魏廷云眉头紧锁。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尴尬。

    狄轻舟和公孙佑相视一眼,便微微摇了下头。

    作为亲近之人,他们对州牧大人的想法,可谓是心知肚明。

    说句犯忌讳的话,州牧大人想要逐鹿天下。

    而想要逐鹿天下,治下的人口多寡可是非常关键。

    “大家都愣着干嘛,继续享用美食啊,这个獐子可是不可多得的野味。”

    秦牧主动开口,将尴尬的气氛打破。

    除了魏廷云之外,其他人都笑着拿起筷子。

    秦牧夹了一筷子肉,塞进嘴里,说道:

    “伯圭,你是秦州州牧府的长史,你的心思应该放在秦地百姓身上,而不是一群飘渺不知来路的外人。”

    魏廷云闻言,起身躬身道:“是下官多想了。”

    秦牧摆了摆手:“好了,别动不动就行礼,难得今天大家都有空,就别扫大家兴了。”

    魏廷云这个人啊,什么都好。

    就是有时候脑子太直了。

    秦地的百姓就足够他操心了,他竟然还有闲心操心天下的百姓。

    这种人,虽说有时候让秦牧很烦,但用的踏实,用的安心。

    ……

    “哇,小姐,秦州城看着虽然破,但好繁华啊。”

    韩巧儿趴在窗户前,看着热闹非凡的街道,一双大眼睛闪闪发亮。

    韩紫苓正低头阅读《秦州时报》。

    自从在秦关读过一份报纸后,她便吩咐下人将往期的《秦州时报》都买了回来。

    不夸张的说,《秦州时报》给韩紫苓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这份报纸可谓是老少皆宜,任何身份的人都能读,并且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上京城的民间小报就不是这样了。

    小报上面都是一个狗盗鸡鸣,男盗女娼的故事,韩紫苓看过一次,便觉得污了双眼。

    韩紫苓听闻,《秦州时报》是州牧秦牧要求设立的,报纸的内容也是由秦牧指导完成。

    这就让韩紫苓对秦牧产生了一丝好奇。

    韩巧儿凑过来,问道:“小姐,你有在听我说话吗?”

    韩紫苓并没有抬起臻首:“巧儿,等我们到了客栈,你才能去外面玩。”

    “啊?好吧。”韩巧儿见韩紫苓一门心思都在报纸上,也拿起一份报纸。

    可她转念一想,每份报纸上的故事她都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