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暴君 » 016 徐光启,毕懋康,宋应星,陈经纶面见皇帝陛下

016 徐光启,毕懋康,宋应星,陈经纶面见皇帝陛下

    崇祯继续道:“天灾之后,便是人祸,我大明即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朕深感忧虑。”

    崇祯话说完后,郭允厚和魏忠贤两人久久不能言语,良久,郭允厚才道:“陛下多虑了,内阁今年确实收到了陕西,河南等地灾报的奏报,可范围并不大,灾情也不严重,只要朝廷有银子,压得下去。”

    “之前陕西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乃朝廷困顿,救灾款项没有及时拨发,现在户部有钱了,不仅可以补上辽东军饷,赈灾也是绰绰有余。”

    魏忠贤也是点点头,表示附议郭允厚。

    崇祯沉默。

    郭允厚忍不住又问:“又是何人妖言惑众,我大明此后会灾荒连连?”

    崇祯道:“朕幼年久居十王府,读过许多古籍,恰恰读过一本奇书,名推背图,朕读的是原本,孤本,乃是盛唐李世民,为推演大唐国运,命令李淳风与袁天罡推演历史,上下两千年,直到天光破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推背图?

    魏忠贤读书不多,也就在内书堂认识了几个字,读过一些历史,他压根听不懂崇祯话的意思,只暗道一句,好高深。

    郭允厚倒是博览群书。

    也曾经听闻过这本奇书,但他一直不大相信,此刻,皇帝言之凿凿,动摇了他的信念,难道,推背图真的推演出了历史?

    皇帝真的读过推背图原本?

    读的还是原本,孤本?

    或者,只是某个妖言惑众之辈,蛊惑了皇帝?

    崇祯自然将二人表情尽收眼底,也大致估摸到了二人心理,不过,崇祯也不准备过多解释,自从穿越的第一天,他便准备以现代的知识,还有阅历,来拯救明末,他肯定不能自爆穿越者的身份,但是这些知识的来源,则一定要说清楚。

    幸亏他幼年不得重视,深居简出,沉默寡言。

    此刻,君臣各自思虑,外头侍候的内监过来通报,徐光启,宋应星,陈经纶,毕懋康殿外求见。

    “宣!”

    片刻后,就见一名长相文雅的老人,并一名中年男子,两名颇为年轻的年轻人走进暖阁,四人皆是普通布衣打扮,朴素无华。

    “臣徐光启,问圣躬安!”

    “草民毕懋康,宋应星,陈经纶参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徐光启天启朝任职礼部右侍郎,翰林院,詹事府,后来赋闲在家,徐光启也曾经当过太子属官,与幼年的崇祯有过几分交情,此刻自称臣,倒也没错。

    毕懋康在天启朝也当过官,魏忠贤当政时罢免,他大多数时间任职地方,与崇祯完全没有交情,此刻自称草民,倒也合适。

    陈经纶,宋应星,完全两个草民。

    崇祯虚扶四人。

    “诸位平身。”

    “徐爱卿,一别多年,今日再见爱卿,朕感慨颇多,爱卿近年身子骨可还好?每日尚能饭否?”

    此刻,徐光启眼眶也湿润了:“启禀陛下,多谢陛下挂心,臣身子骨尚好,陛下可安?”

    “朕安!”

    接着崇祯又对毕懋康道:“毕爱卿,朕幼年潜居十王府,便曾听闻你的大名,爱卿对火器甚是精通,燧发枪研究的怎么样了?”

    毕懋康先是听崇祯说知道他的大名,心头一热,又听闻崇祯问他燧发枪的事儿,心里又一惊。

    暗道,陛下怎么知道我在研究燧发枪?

    接着,他瞧见了旁边站着的厂公魏忠贤,心下了然,东厂果真厉害,不过,这次魏忠贤倒也算做了好事,此刻,毕懋康看魏忠贤顺眼了几分。

    “启禀陛下,草民还在研究。”

    崇祯笑着点点头。

    接着,他看向宋应星和陈经纶二人。

    帝王的目光刚一接触,二人心里突突的跳了起来,紧张的不知道怎么办,手都抖了,也不敢抬头。

    “是叫陈经纶吧?”

    崇祯明知故问。

    “草民陈经纶,叩见皇帝陛下万……万……”

    陈经纶耳闻帝王叫他的名字,心里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紧张的再次跪拜,完全忘了之前内监教的宫廷礼法,说话结结巴巴的。

    瞧见陈经纶笨拙模样,崇祯笑笑:“朕听闻,你早年随你父亲陈振龙下南洋,到过吕宋,也算见多识广了,此刻倒拘谨了?”

    “起来吧,别紧张,朕听说你在福建推广甘薯,哎,当年你父亲陈振龙,为了带回甘薯,将此物的藤绞在寻常的打水绳里,历经千难,我大明有了甘薯,你父有功。”

    崇祯语气温柔,神态轻松,相貌年轻白皙英俊,与陈经纶心目中的帝王形象完全不一样,来之前,他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以为皇帝定然是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两旁侍立无数内监宫女,皇帝方头大耳,一脸福相,威严无比。

    此刻,眼前的皇帝陛下,年轻,亲切,随和,英俊,只怕当年的潘安宋玉,也及不上半分,这,这便是我大明的天子吗?

    我见到天子了,我见到天子了。

    陈经纶傻乎乎的笑着,完全忘记了应答,只看的旁边徐光启又是好笑,又是好气,他上前推了一把陈经纶肩膀。

    “别傻笑了,陛下问你话呢!”

    陈经纶才反应过来,他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刚才,皇帝陛下提到他父亲陈振龙的名字,他心里又是骄傲,又是心酸。

    骄傲的是,父亲一生推广甘薯,造福于民。

    心酸的是,父亲推广了一辈子甘薯,现在皇帝陛下都知道了,可是父亲再也没有机会面见天颜了,遗憾啊!

    “启禀陛下,家父若知今日,九泉之下也安心了。”

    崇祯自然知道陈振龙过世了,前世读历史,陈振龙恰恰是在崇祯登基前走的,他前半生在南洋经商,后半生致力于推广甘薯,可惜,因为大明种种弊政,他只在福建成功了,有一年福建大旱,甘薯活命无数人。

    崇祯叹息一声:“位卑未敢忘国忧,我大明不仅有名臣猛将,也有无数同你,同你父亲一般的平凡人。”

    “正是你们,正是你们这些普通人,撑起了大明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