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二十二章 所求甚多?

第二十二章 所求甚多?

    临淮城,太守府内。

    朱元璋看着太子令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奏报,一副恨铁不成钢,

    “没粮没钱是吧!你没粮,有的人有的是粮!你没钱,有的人有的是钱!”

    “抢他丫的就行了!怎么还这么没出息,跑几千里,把奏报送到这里来!”

    “真等朕回去处置,高仙芝的大军早在潼关饿死了!”

    朱元璋将奏报一扔,朝着门口大喊,“去将李泌请过来!”

    李泌提出来的屯田制,朱元璋已打算在河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等安史之乱平叛结束,也可以避免大量农民流失,土地被兼并。

    两个多月来,朱元璋在河南地区收集权,纳贤才。无论出身,有贤能投奔者,皆各尽其用。尤其对于河北士子,起初还有人怀疑观望,后见朱元璋果然识人善任。一时间各地才子豪杰,争相前往。

    最后,朱元璋将李亨的第三子李倓从长安快马加鞭拉了过来。看着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兵强马壮的河南地区。

    朱元璋斜着眸子看他,“从今天开始,朕封你为河南节度使。守江淮重镇之门户,能守不能?”

    虽也有皇子遥领节度使之位,但从前全都不必出阁任职。

    没想到朱元璋一个圣旨将自己叫到这来,给他派了这么大的职务,还全都是实职。

    李倓一头雾水。但他性格勇猛善战,李倓扬起脖子,

    “能守!”

    “好!”

    “睢阳一战,虽击杀尹子奇,打退燕军。但燕军副将令狐潮收拢溃兵逃脱,恐有卷土重来之祸。你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早做准备吧!”

    朱元璋对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建宁郡王颇为喜爱,他拍拍李倓的肩膀。想要破除边镇藩疆这种军政财三者合一的封疆大吏,以皇室子弟前往取代最为合适不过。

    随后,朱元璋提刀阔步,气势威猛,往临淮街头走去。

    李倓眼见奇异,他犹豫一秒,随后立刻跟了上去。

    今日,朱元璋令李泌将临淮城中的地主豪绅、官员百姓都叫至一处。

    天子亲临,还在城中招贤纳士,征兵守城,减免赋税,城中百姓无一不夹道欢迎。

    但唯有一种人,他们战战兢兢聚在一处,拢着袖子。尤其是在看到朱元璋手上那把刀时,一种不祥的预感萦绕上他们的心头。

    他们是谁?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地主豪绅。

    朱元璋走到街中站定,他环视一周,然后开口道,

    “各位父老乡亲,自天宝年间以来,小人擅权,贼寇拥兵,赋税繁重,土地兼并。杨国忠大肆敛财,民间怨声载道,乃朕不察之过矣!”

    “现战乱四起,国之不定,民之不安,甚至乃军中将士粮草匮乏。”

    “将不饱腹,何以定国?朕现今在此亲向诸位百姓垂首征粮,并承诺鼓励恢复农业生产,今主动上交余粮者,减免两年赋税!”

    战乱动荡时期,粮食的价值远比其他更为珍贵。

    莫说是天子亲自在街头征粮,人人为了自保,怕是阎王爷来征粮,也只能索得一条命去。

    所以,朱元璋的一席话虽在人群中引起了巨大哗然,但应声者一个人也没有。

    李倓远远看着朱元璋,觉得他近日焦于军务,莫不是急坏了脑子。

    到最后粮草征不到,又平白无故折了帝王的尊严。

    过了会,人群中忽有一位老者站出来,颤颤巍巍家去。

    老人家年岁已大,走路都走不稳,但他返回来捧着一把粟米到朱元璋跟前时,他的声音稳如洪钟。

    “陛下,天子一言九鼎,我信你!”

    “老夫家中实无多少余粮,此斛粟米虽沧海一粟,但是为老夫为守我大唐,兴我大唐的一片决心!”

    哪怕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哪怕东都陷落万骑蹄,贪生怕死众郡弃。

    但当“李唐”的这面大旗重新高举时,他俨然也将溃散惶惶的人心重新凝聚。

    因为人们对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对于开元盛世的期盼太渴望了。

    渴望到他们愿意相信,一切可以相信的。

    朱元璋看着眼前热泪盈眶的老者,心底也一片感动,他拍拍老人家的肩膀,语气郑重。

    “朕,绝不负百姓众望!”

    随后,也陆陆续续有百姓开始从家中捐粮。

    临淮地区已接近江南,相对富庶。但百姓捐出来的粮食相较于潼关地区的十几万大军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朱元璋眼一横,目光落到了那些地主豪绅身上。

    一些识趣的地主纷纷也自觉献粮,并颇为慷慨。

    但朱元璋见识过了明初的豪绅强富,从他们献上来的账目一看,便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想为朝廷出力。

    怕是碍着他天子的身份,拿出一番表面上账目惊人的数量,既献了功,又不至于伤筋骨。

    朱元璋叫住最后一个慢吞吞,又极不情愿的豪绅,指着他献上来的账目,笑道,

    “张员外手下田地几千余亩,佃农上百人。日子过得可是清贫了些?”

    张员外被点名,一副战栗的模样,他跪倒在地哭穷道,

    “陛下,你有所不知,近年来天灾不断,虽田地众多,但这些佃农好吃懒做、务农懈怠,这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

    朱元璋看着他,嘴角冷笑,

    “哦,为何佃农们好吃懒做、务农懈怠?”

    “启禀陛下,是因为他们所求甚多……”

    他的话还没说完,朱元璋手起刀落,一颗头颅已滚至脚边。

    朱元璋怒道,

    “佃农所求甚多?”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一石粮食,能填饱肚子!”

    “不过是一袭棉衣,能抵御风寒!”

    “是你们这些人,吞了他们的土地,吞了他们的粮食,还将各种的赋税压在了他们的头上!”

    朱元璋怒不可遏,刀锋一挥,瞬间指向现场的地主官绅们。

    众人吓得连连跪地告罪。

    鲜血顺着刀尖缓缓落下,张员外的血蜿蜒成一条细长的河流,顺着地势,缓缓流入众人眼中。

    空气里一时安静,头顶炙热的烈焰似乎要将众人融化,但此刻除了日头上的烈焰,朱元璋的怒火冲天,更令众人惶惶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