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二十一章:缺粮

第二十一章:缺粮

    严庄和安庆绪虽在杀死安禄山这件事上,伙同谋划。但对于大燕王朝的执政,两人很明显出现了分歧。

    严庄其实并不看好安庆绪,他甚至伙同高尚、达奚珣等人在朝堂上公然对抗,显然不将其放在眼里。

    安庆绪在上首盯着众人,心里了然,冷笑,

    “诸位大臣不就是对先皇给的既得利益不满吗?大业未成,又何必目光如此短浅。”

    “洛阳城珍奇异宝,数不胜数。长安繁华琳琅,比这里只会过之犹有不及!”

    “诸位大臣若誓死效忠,等攻下长安,基业大定,权力、地位、金钱自然不在话下!”

    接着,他对众人又进行了加官进爵。

    对于那些吃了败仗的将领,也一律赦免,并令他们重新征兵,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天子既然给了糖,自然不好伸手再打笑脸人。

    于是一场内部之争,很快被安庆绪巧妙化解。

    叛军见了钱,卖命什么的也都好说。

    凶如猛虎的大燕骑兵,再一次卷土重来。

    天宝十五年,六月。

    夏日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地面上像被火烤一般,蒸腾着一片热气。

    河北战场,朔方军的战士们皆有气无力、神色蔫蔫地靠在军营里,三三两两,军纪涣散。

    李光弼在中营来回踱步,额前满头大汗,不知是天气过于炙热,还是心焦气灼。

    副将从外而归,李光弼上前,急问道,

    “粮草可有消息?”

    副将耷拉下脑袋,沉默摇头。

    此刻正是六月,六月小麦成熟,此时收粮,断不会有收不上来的道理。

    但无论是从河北当地征粮,还是太原运粮,皆难如登天。

    北上直捣幽州,安禄山的大本营眼看着唾手可得,但就是因为后方粮草跟不上,再加上史思明以骑兵屡次侵扰后方运输线。

    李光弼不得不停军,暂时驻守嘉山。

    “怎么会收不上粮食?”

    “将军,叛乱战争,到处都在死人。粮食哪有那么好征?”

    “而且,就算百姓种出了粮,层层上交,还不知道会到谁手里,怎么会轮得上咱兄弟们!”

    李光弼如何不知,但总不能让几万大军在河北空腹作战,他拍案怒喝,“将士们吃都吃不饱?如何冲阵杀敌?”

    当即,他便写了两封奏报,一封令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一封送去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军中。

    但朱元璋并不在长安,待在长安太极殿里的是太子李亨。

    自从朱元璋离京御驾亲征以来,朝中大小事务皆由李亨处理。

    虽杨国忠已死,但朝中杨家余党与世家门阀显然未将李亨放在眼里。

    朝会三三两两,称病不来。

    议事也是无人回应,或阴阳怪气。

    李亨被李林甫和杨国忠轮番按着摩擦了十几年,东宫地位差点都没保住。

    好不容易有了监国的机会,他心一狠处理了两个杨氏余党,将其家产全部充军。

    但没想到第二天,朝中就有世家跳出来指责他。

    安史动荡,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太子岂能因小失大,排杀异己!

    排杀异己?

    好家伙,这些大臣就差指着他的脑门骂他培养势力,私恩报复了!

    当然,李亨诛杀杨氏余党,确实有私怨报复在里面。他甚至想把李林甫等人的尸骨挖出来鞭上他三天三夜。

    但这些人敛财贪腐,也是不争的事实!

    怎么合着看不见从他们府里抄出来的几千几万两银子,只看见他排杀异己了!

    或者是那些世家跟着杨国忠没少摘果子吃,怕下一个就查到他们自己身上!

    李亨被众人围在御书房里,跳出来轮番攻击,脑袋都吵大了。

    他若能心狠果断,对这些跳出来的世家置之不理,事情倒没有那么难办。反而他犹犹豫豫,朝堂上的局面越来越难把控。

    那些大臣言辞凿凿,甚至说出太子僭越,要向李隆基上谏易储一事。

    李亨顿时吓得面色惨白,对朝堂上的政务能推则推。被这些世家不满是小,丢了这东宫之位是大。

    反正他哪个也得罪不起,哪个也束手无策。

    李亨也不再管潼关缺粮、河北缺粮,哪哪儿都缺粮的事了。

    又一头扎回东宫,做他的安生太子去了!

    “报——”

    “启禀殿下,这是兵部送过来的驿报。”

    李亨此刻正抱着张良娣温香软玉,一见到亲卫进来,方才脸上的愉悦立刻转变成了满目愁容。

    张良娣从李亨的怀里起身,李亨看着这亲卫,捏了捏眉宇,

    “何处送来的?”

    “潼关。”

    潼关地区也是真的没粮了。高仙芝千里奔袭小勃律,那么勇猛的一个人,也只能顶着五六月的太阳,天天唉声叹气。

    “蕃军及秦陇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仓米饭,尤有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然后,近乎每日一封的奏报往东宫里送。

    李亨如何不知。

    可安史之乱,安禄山占据洛阳,相当于是掐住了整个唐帝国的咽喉。

    江南和河北地区的钱粮无法运往长安,而关中地区的粮食一直需要从洛阳补给。

    他能有什么办法?!

    纵然是抄了两个贪官勋贵的家,要犒赏三军,后面都有一群老臣追着喋喋不休,杯水车薪。

    李亨揉揉太阳穴,打算将事情往那些宰相身上推。张良娣慌忙拉住他的手,

    “殿下,不可。粮草乃是大事,若妥善处理不得,待陛下回京问罪,殿下便是首罪。”

    李亨一寻思,朝中的那些宰相确实个个都是人精,他皱眉随口一问,“陛下现在何处?”

    “启禀殿下,前几日兵部来文,称现带领封将军,人在临淮。”

    “去,将这封奏报,快马加鞭,送到临淮去!”

    李亨忽然脑子一亮。对啊,他处理不了的问题,还不会推么!

    “越快越好,十万紧急!”

    “是!”亲兵立刻转身而出。

    李亨长长松出一口气,总算解决掉一个大包袱,但他忽然又从心感慨。

    何日自己才能真正的登上那九五之位,权力执掌,生杀大握!

    望着自己已经四十多岁的容颜,太子李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