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妈妈写给儿子的历史书 » 秦晋两国的游戏

秦晋两国的游戏

    春秋时代,总感觉君主之间如同过家家一般,今天我跟你好,明天我可能就去打你,打不过,我还跟你好。所以在这个时期,我就感觉像人生一样,只有利益可以固定彼此的关系,一旦利益崩塌,那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所以需要自身的强大。这也许就是丛林法则吧!哈哈。

    我们还是先看看两国玩得好时,跟齐桓公称霸的时间差不多,位于西边相邻的秦晋也在悄然崛起,为了争夺地盘,两国长期制衡,为了共同的利益呢!他们会用政治联姻的方式彼此捆绑。就是这样过家家的方式,两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发展。

    晋国为平王东迁做了贡献,便同郑侯一起辅佐平王,这之后,晋国一直就是内乱不断,直到晋武公时,结束了这混乱的政治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和政权。可好景不长,晋武公去世,还好继位的晋献公也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君主,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抱住周天子这个大腿,虽然此时大腿已经不够粗了,但却也收获了好名声。然后他便削弱内部诸公子的权利,将权利集中到自己手中。以后便扩大军队,一举将周边小国吞并,扩大了自己的领域,几番操作下来,国力强大。

    秦这头也是在平王东迁时有功,获了益。不仅获得了封赏,还封了侯,地位一下子提高了,那不是一点半点,以前那是土地辽阔,但因为地位低,也只能低眉顺眼,此刻终于可以傲视诸位了。然后就是扩大地盘,可之前我说过,秦晋相邻,也不能商量好,秦向西周边发展,晋向东周边发展啊!就这样都逐渐强大的秦晋开始了掰手腕的日子。到秦宣公时,晋国内部发生动乱,秦终于打败了晋。

    面对这成绩,秦穆公继位时,便认识到,秦晋相邻,国力相差不大,谁想吞并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彼此消耗,那么只能造成内耗,给敌人有可乘之机。周边的楚,齐,都不是等闲之辈。

    于是利益趋势,两国国君不谋而合,联姻加强两国的关系。晋献公献出了大女儿,给秦穆公做了夫人。婚礼自然非常隆重。这里铺垫一下,以后这个大女儿还真起到了救国的作用,毕竟耳边风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联姻最大的好处,不在这,我比较喜欢随赠的百里奚,这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孩子不陌生。但百里奚来到秦国,秦穆公也没看出来他有惊天伟丽,旷世奇才啊!一晾就把百里奚给弄伤心了,看到秦君没动静,只好跑到了楚,被当地人收留为奴。这时,秦穆公才听说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还好秦穆公求才若渴,便用五张公羊皮从楚地给赎了回来。当时五张公羊皮可不是小数目,自然乐见其成。此时百里奚七十岁了,秦王重用他,后世称五羖大夫。

    此时的晋献公去世,国内又出现动乱。公子夷吾便向秦求救,许诺事成用河西等八城作为酬谢。结果秦穆公做了该做的事,夷吾当上了国君晋惠公,却不肯兑现承诺,秦穆公一气之下再向晋发起了进攻,要杀掉夷吾,这会和亲来的姐姐起了重要作用,一顿哭哭啼啼换回来弟弟的命,弟弟吃了亏,也兑现了承诺。

    看到了政治联姻的好处,晋惠公又把太子送到秦国学习,娶了秦穆公的女儿,得到了当地赔付的土地。就这样,秦晋两国相爱相杀,但亲情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晋楚称霸的道路上,出现了宋国,还得说说宋襄公,超级可爱的“仁意”君主。

    宋襄公继位七年后,齐桓公去世了,看了一下周边形势。宋襄公便想称霸。我得补充一点,这是的称霸不是全国范围内,是一个区域,东部区域称霸。

    齐桓公去世前在选继承人上犹豫不决,先是按照惯例,立公子昭,并托付给了宋襄公(两国临近),意图自己去世后,让宋襄公帮助公子昭即位。说他变化莫测吧!后来又听别人的撺掇想立无诡为太子。这就为自己死后,争夺君位埋下了祸根。宋襄公最后出手,才以武力胜出,换来了公子昭的君位,宋孝公。这一次勇猛,宋襄公感觉自己实力不容小觑,便萌生了称霸的念头。

    此时称霸,最大的威胁便是地图右下角的大楚啊!看版图就不是等闲之辈。宋襄公邀请齐、楚会盟,意图称霸。楚君那表现是相当完美,让宋襄公的美梦越来越美。可到了会盟日,楚却把宋襄公给拘捕了,并且起兵伐宋,又在另一次会盟中,把宋襄公给放了,楚君,你玩呢!我的脸面呢!这是宋襄公内心的吐槽,于是他便要攻打朝见楚的郑国。

    楚国也不甘示弱,来吧,我帮你郑国。但这是还不能看出谁赢谁败,对于宋还是很有优势的,毕竟宋军之前为了河西地跟齐打了一仗,不仅宋襄公称霸之心极速膨胀,连军队都士气正胜。同时在宋国战斗,对于宋地理形势有利,而且宋还有个泓水作为阻拦。天时地利人和啊!可惜了。

    宋军早早赶到作战地点,布好阵势,这都没错。可楚军一来,急于渡河,渡了一半时,便让宋军发现,队伍指挥混乱。此时攻打绝对是个好机会,可宋襄公以仁义之师为名,非要等对方过完河,才决定公平。

    楚军过了河,最初整顿混乱,又一个天大的机会,可宋襄公居然还以仁义之师为由拒绝。更加可笑的是,敌人不跟你讲仁义,整顿妥当后,便不叫阵,不宣战,悄无声息地直接攻入,结果可想而知。宋襄公差点落入敌手,在公子的奋力抢救下,只受了腿伤。为了救他,卫士拼死献出生命。听着就让人生气。

    更加可笑的是,宋襄公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错误,躺在病床上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亡国商人的后代,仁义君子。不趁人之危,不伤害受伤的对手,不擒拿头上长着白发的老人。唉,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啊!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仁这个字眼的存在价值。所以公子目夷面对这样的结局,慨叹:大国争霸的时代,小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乱来,有不切合实际的政治幻想。同时战争凭实力说话,不要一味讲仁义,敌人会跟你讲仁义嘛?

    在春秋时代三百年的历史中,没有实力,没有战略战术,不要意图称霸。

    这边荒唐作战,另一边的晋国也不好过。晋献公的宠信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阴谋地毒害了献公。并将祸事引到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的身上。重耳听到消息,马上开跑,来到了奔狄,一住就是十二年,本想就此度过一生,结果兄弟夷吾执政后,对他不放心,又追杀他,他只好再次潜逃,这比潜逃,经过卫等多个地区,真看出来了,棒打落水狗啊!没人待见。晚饭时,居然有个农民给他块土。重耳真是伤心,为了激励他,身旁的随从便兴奋地说:土代表国家啊!给你土就是寓意给你国家呢!你得收下啊!重耳一听,有道理,郑重地接过并且一直珍藏在身边。

    后来,重耳来到了齐国,终于获得了优待,又是美女又是马的,他这一住又是十年。居然不想回去了。但一路上到了不同的国家,受到不同的待遇,让重耳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到达楚国时,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楚国国君楚成王隆重地接待了他,临走前,询问,自己对重耳的好,重耳一旦当上国君。怎么回报自己呢?重耳一听,有智慧地应答,楚物产丰富,晋比不上,如何给呢!楚成王怎么肯罢休,一再追问,重耳只好说,如果将来楚晋交战,我一定退避三舍。换照计算公式,这就是退后九十里啊!

    听到消息,楚成王有些不高兴了。但没有杀重耳,他也犯了个仁义错误,为自己未来埋下祸根。他认为杀一个有为的人,会招来列国的非议。

    正巧路上,晋惠公去世,在秦国的人质太子圉偷偷地回国继位了,这让秦王很生气,恰巧没处出这口恶气呢!重耳来了,秦王热情接待了他,并且积极准备回国取代公子圉,毕竟公子圉沉湎于酒色,不得人心。就这样经历了世事的重耳顺利回国夺得政权,他就是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称霸的思路是先从周王室入手,在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惠王之子子带联合狄人向兄周襄王进攻时,周襄王逃到郑,向老助攻秦晋求救。晋文公立马抓住机会,出兵攻打狄军,然后一路去接周襄王,一路去抓子带。并将子带交给襄王处理。这一神操作,立马提高了声誉。还得到了几处土地的封赏。晋有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土地。成就霸业有了基础。

    但现在在成就霸业的路上,有个挡路的,那就是楚国。两国蓄势待发,周边的小国也左右摇摆。但公元前632年,楚军终于来了,记得退避三舍的承诺吧!重耳还真做到了,但由于智慧取胜,攻打楚联盟的小国,楚不得不去救小国。作战策略上,要么虎皮蒙马上,吓唬对手的战马。要么佯装逃跑,使楚军兴奋过度,误入圈套,最后被埋伏的晋军断中,强大的部队一分为二,个个击溃。只有中军的子玉还有实力,但也不知敌人实力,意图撤退之时,楚国败军退到半路上,传来楚王的话“子玉,你有何面目来见楚地父老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楚军大败,少部分人回到国家,大部分都在战争中牺牲了。

    是不是有点四面楚歌的感觉,而且也发现了吧!终于经过了多少历练,春秋时代的战争发展到战争谋略了。唉,虽然战争残酷,但也是智慧的升华,为后世的战争经验积累做了很好的实践。

    战争过后,晋文公继续抱住周王室的大腿,号令天下。我有点怀疑后来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是不是受晋文公的影响。

    此时摇摆不定的郑国看清了形势,也来与晋国结盟,搞好关系。拿了横壅城作为见面礼,大手笔啊!晋文公毫不推辞,欣然接受,还借花献佛,把此地给周王室建了宫殿,表明自己之所以称霸,不是自己的能力多强,而是靠赖周天子的力量。这态度一摆,周王室开心不已。城濮之战的第二年,晋文公便在践土与各路诸侯为盟。还特意请了周王室。周王室特别开心,赐予甜酒,同时表达了对晋文公的祖先帮助周王室的感谢。

    晋文公更会讨周王室的喜欢,又再次借花献佛,把俘获献给了周王室。换来了周王室的赏赐兵车、红色的弓一把,箭一百,黑色的弓十把,箭一千,还加虎贲三百人。这不太吸引人,最关键的荣誉便是赐予“叔父”,就是诸侯之长,侯霸。大家也很买账,签订盟约,和平相处,共同侍奉周王室。

    不多久,卫国内乱,晋文公便召集诸侯处理事宜,以狩猎为由把周王室也邀请来,此时周王室实力微弱,只好听令了,盟会上,大家都低眉顺眼不敢轻举妄动,连周王室也是个傀儡。

    城濮之战第四年,晋文公去世。继位的还好晋襄公更加厉害,再次利用周王室的权威,进行会盟,但称霸时间不长,便因为内乱等问题,唉,无心称霸了。

    同一时期,秦穆公也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意图想要扫清周边地区,一举灭了西戎。

    西戎自然也感到威胁,派了由余去了秦,秦王热情接待,带着他感受了秦的强大。对此由余却有自己的看法,感觉秦这种国家礼乐、法度,治理国家都是小治,时间长了骄淫起来。要下属按法度执行,自己却不按法度执行。而自己所在的西戎虽然没有礼,但却以德待人,下面人以忠信事上。不治而治。听了由余的话,秦穆公不禁佩服,感觉在西戎这样的地方居然能有这样有远见的高人。

    秦穆公爱才,意图把由余留在秦国,便使用离间计,先长时间留置由余,另一方面加紧腐化堕落西戎国君,终于由余回家时,国君不仅对他长久不归而有所猜疑,他对国君的荒诞感到失望,力劝也难以解决问题。

    最终秦穆公得到了这个人才,而且在他的帮助下,一举灭了西戎。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此时与强大的晋抗衡。晋文公刚去世,秦穆公便想要攻打晋,百里奚劝说,秦晋两国宜好不宜打,而且此时去攻打,是不义的表现。秦穆公那是那么听劝的,执意攻打,但被早走准备的晋国打败了。

    两年后,秦穆公去世了,秦国的葬礼比较落后,一百七十七人为此殉葬,其中最优秀的臣子子舆等三人也跟着殉葬了这对于秦是很大的损失。

    就这样,曾经嚣张一时的好邻居秦晋就这样完成了自己的曲线成长。这也是要让人感受到春秋时代就是这样,轮流做庄,但都会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