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妈妈写给儿子的历史书 » 说说这些诸侯怎么样?

说说这些诸侯怎么样?

    这个题目我不知道自己起得合适不,因为我想重点说说诸侯。除了周王室以外,周王朝最大的特别就是采用了分封制,诞生了许多诸侯,天下由周氏家族集体享受。这理念听起来挺雷人,但效果怎样呢!武王一死,管叔、蔡叔就挖起墙角来,这教训是不是很深刻呢!

    那么周公和成王又是怎样处理的?除了亲戚以外,建立政治上的君臣关系。臣对君必须无条件服从,这种关系的确立,是西周王朝大地域统治能够获得成功的基础。

    周王对王臣拥有很大的权力:行使指挥权,要求臣下去承担军事讨伐、出使、征收贡赋的工作;人事任命和调动权。监督考核之权,周王派遣官员,对臣下进行监督,有时亲自对臣下进行考核;废立及生杀大权,授命、继承等都需要得到王的任命;对封地和民众的予夺权,我可以给你,也可以拿走,哈哈。

    周王还利用各种等级对贵族分个三六九等。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公、伯是周王的兄弟,他们的权威来自于自身在周王族群的地位。侯,最初是王分封的,但到成康时,侯就变了,是在王朝中做卿官的。男是提供力役的。子,从王、公家族中分化出来的后代子孙。

    这里我要特殊说一下诸侯家族的继承,大家都知道,继承是嫡长子继承诸侯职位,那么其他的从子怎么办呢?举例说一下啊,诸侯A为祖,有个嫡长子继承了诸侯位,次子B就另立新宗,嫡长子继承B的宗位,称为大宗,次子C就另立新宗,继承次子的嫡长子C就是小宗。

    这些诸侯A的子弟都会在宗庙中永久供奉,别子的嫡长子继承别子,成为仅次于祖的宗,这会能不能理解祖宗的意思,把前辈全部涵盖了。大宗和小宗是从祖算下来第三代了,划分目的在于实现宗族内部的血缘约束关系,这支宗族是从别子开始繁衍的,别子的继承人自然也就获得最高的尊崇,大宗属于尊位,小宗处于卑位。大宗要庇护小宗。目的就是维护宗族成员利益,这种宗法制实质是一种血缘集团内部管理和支配的制度。

    周王的王权统治非常依赖贵族家族的支持,这会能力理解贵族的意思,比诸侯更加扩大,是诸侯家族体系的统称。诸侯世袭,许多贵族家族世代担任王朝官员,“世官”。

    西周时期军事或民事行政方面的官员,都是由贵族担当的,西周非常重视贵族教育,与商王朝很像,分小学和大学两个级别,八岁入小学,学小艺履大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内容。教师由官员兼任,退休官员教授礼仪。

    说到礼仪,这还得说一下入学礼仪,得先向先师敬奉鲜洁菜蔬,再向老师敬酒。天子会率领群臣前往观看,以示重视。学习有考核,隔年一次。五次下来达标的,就是“大成”水平。

    这会你是不是会想像商王朝一样继承父位,不思进取。周人聪明了,你学习完,有贵族身份,是获得跻身王朝政治的基本资格。所以需要从低级官吏或者长官助手做起,逐渐获得更高的任命。即使真的继承了父祖的官职,还有升迁的可能。贵族的晋升和罢黜,都与自身才干有关,比商王朝考虑周到了。但这一切的分封和继承都得王任命,才算数,自己可不能就直接继承了。

    不过,史、祝、卜、乐师这些需要精通特殊技能和专门知识的职官,是需要世袭的,因为太需要积累了,以史官为例,他得通晓各种典章制度,了解每个贵族家谱,懂得各种礼仪。这一看诸侯几百个,要是让我记,我肯定让出嫡长子的名分,哈哈。

    周王通过册命仪式、考核黜陟、法令刑罚等一系列操作,目的就是要建立超过血缘关系的君臣关系,可真正平衡起来并非易事。怎么说呢,你想诸侯继承,是由王决定,但是不能总依靠几个家族,所以职位不可能继承下来。同时即使没有官职了,但贵族还在,土地和财产还在,所以也没什么影响,只不是就是不做官了,所以真正能掌控贵族命运嘛?

    诸侯分地时,可是有与国都近和远的区别,那么封地离国都近的诸侯被称为畿内诸侯。西周三个都城,周、宗周、成周三地,除了都城,周边还有不少由周王委派官吏进行管理的田邑,这些田邑的赋税都归王室所有。除了土地,还有王邑,给周王提高赋税和力役。赋税除了王邑提供以外,周王还拥有籍田、苑囿和其他一些土地。看着有点心酸,说天下之地莫非王土,但王真不是随心所欲,什么都拥有。

    畿内诸侯离王都较近,总来王宫转,自然出任王朝公卿的几乎较多。离得近,执行任务也快。不仅当官,还有封地,但这种封地不得世守,不得分割不得祭祀。

    面对权力、土地逐渐被限制、被分割的态势,出于君臣关系、宗法关系或碍于周王的权威,这些诸侯不大会采用军事手段,从周王或同姓那里夺取土地。不能像离都城远的诸侯可以通过对周边的蛮夷用兵,扩大实力,只能依靠周王赏赐获得土地和人民的增加。

    这些诸侯作用逐渐衰弱,无法形成保护周王朝的作用。官署属性增强,自治权力受到削弱,加深了对王权的依赖性,也使诸侯不具有独立性了。

    周王直接占据和控制的中心区域以外的诸侯,周王室怎么处理呢?先说这些诸侯,包括两类,一类有血缘关系的,自然关系密切,没有血缘呢,有功之臣受封,感激周王,关系密切。但有一部分原本是商王朝的臣服周王朝,关系当然不近。关系近的,是周王室统治的中流砥柱,关系远的,但稳定服属,是周王室统治的底盘。但离周王朝距离较远的戎狄,跟周王室关系阴晴不定,成为周王室极力扩张、力图控制和征服的对象。

    周王室对于诸侯,是否有限制呢?周是讲究礼仪的国家,对于诸侯也需依周礼建制。诸侯国官员、军队都有要求,连国都周长、城墙周长等等都有限制。

    周天子对于诸侯的确拥有相当大的权威,征收赋税、贡纳、力役、索取经济上的支持。行政上,通过诸侯朝觐和天子巡狩制度,周王可以了解和处理诸侯的事务。

    诸侯的三卿,作为监国,都是周王委任,周王还经常派遣官员对诸侯进行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