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抽卡秦时,让大秦再次伟大 » 第71章 秦律有多严?

第71章 秦律有多严?

    咸阳。

    回宫的路上,百姓夹道迎接秦明帝扶苏。

    而扶苏登基时那句:

    “山川草木之地,皆为大秦粮仓!日月所照之处,皆为华夏领土”的豪言壮语,也已经传回了咸阳。

    饱学之士很快就解读出了扶苏的意思:

    “秦明帝是要让百姓们吃饱饭,去开疆扩土,扬大秦国威!”

    于是,咸阳城中很快就流传出一种说法:

    秦明帝扶苏,乃黄帝转世,所以轩辕剑才重新出世,为他征战。

    轩辕剑上刻着山川草木、日月星辰,这便是秦明帝扶苏今后治国的方向。

    秦明帝一定会是一代明君!

    听完姜毕说的这些传闻,扶苏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并未多言。

    只是在心里补了一句:黄帝不敢当,我其实是嬴姓子孙出了五服的后人。

    见扶苏不在意此事,姜毕又喋喋不休夸赞道:

    “陛下真乃世间奇人!那竹炮看似一丁点,想不到威力会这般巨大!”

    “等陛下扫平匈奴,荡平月氏、东胡,开疆扩土之后,就真能比肩黄帝了!”

    “臣真是好福气,能跟在陛下身边伺候。”

    扶苏抬眼瞅了一眼姜毕:“你想法比朕还多。”

    姜毕这才噤声,安静地守在一旁,心想:

    这才刚回宫,陛下就开始忙着处理奏折了,有这等明主,大秦何愁不能强大?

    批了一会儿折子,扶苏让姜毕差人给他找完整的、正在使用的秦律过来。

    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与法家学子辩法了,再不仔细研究一下,他真没把握在那么多张嘴面前胜出。

    这会儿的文人,与他认知里的文人可不是一类人。

    然而,当一箱箱秦律被抬进殿中之后,扶苏傻眼了。

    他心中暗骂:让你嘴贱要去跟人辩法!就你这水平,还妄想舌战群法不成?

    “唉!”扶苏长长地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地盯着殿中的秦律发呆。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姜毕不明所以:“陛下这是遇到难处了?还是哪一条秦律出问题了?”

    “你忘了?朕夸下海口,要与法家学子辩法。”扶苏没好气地说道。

    姜毕心里觉得奇怪:按理说,陛下从小就与秦律接触,不应该陌生啊。

    不过,他可不敢说出来,只是谄笑道:“陛下,臣倒是略懂一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替陛下分忧。”

    “说。”扶苏不耐道。

    姜毕又小心翼翼地问:“是从头说,还是挑陛下有惑的地方说?”

    “从头开始。这些日子烦心事太多,朕都糊涂了。”扶苏掩饰道。

    “是。”姜毕得令后,正了正身形,慎重地开口:

    “孝公六年,商君相秦,以李悝《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以法家‘性本恶’为依据,以刑罚正人。”

    “先王登基后,依当前民情,“从以水德主运,事皆决于法”为根,又将商君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便有了陛下现在看到的,缜密的《秦律》。”

    “也因此才有了: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的说法。”

    说起这个,扶苏不由得打断:“若朕没记错,这句话是李斯说的吧?”

    姜毕不由得抖了一下,刚要跪下请罪,扶苏又平静地说道:“可惜了……继续说。”

    姜毕这才松了口气,谨小慎微地开口:

    “秦律不仅有《法经》六篇的内容,而且还有《田律》、《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

    “这些律令,涉及到朝廷、银钱、军营、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尽可能做到各行各业‘皆有法式’,以便君主能更好、更方便的统治大秦。”

    一边听姜毕说,扶苏一边走到箱子旁边,随手拿了一卷在手上。

    “说说《盗法》。”扶苏将手中竹简在姜毕面前扬了扬。

    姜毕点头:“《盗法》为《秦律之首》,大约四十条。不过臣记不太清了,就捡些记得的说。”

    “嗯。”扶苏应了一声,目光落在竹简上。

    “士兵若是盗窃,若超过一百一十钱,就应‘黥为城旦’。”

    “公室祭祀未毕,其祭品被盗,至少也要‘耐为隶臣’。”

    “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也需‘赀徭三旬’。”

    扶苏愣了一下,脱口道:“这未免太过严苛了……”

    姜毕谄笑,不敢评判。

    扶苏叹气问道:“还有吗?”

    “有的!”姜毕马上接着说:“与盗者‘不盈五人’,其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只给予流放。”

    “但如果超过五人,就算赃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

    “其他的,臣记不太清,不敢妄语。”

    说完,姜毕恭敬地站在一旁。

    扶苏皱着眉头,以前知道秦律严苛,没想到竟然严苛到这般地步。

    按他的理解就是:五个人偷了一块钱,五个人同时斩去左脚的趾头,在脸上刻字,还要再送去服兵役……

    将《盗法》扔在一旁,扶苏不解道:

    “这个,没人提过不太合理吗?”

    姜毕震惊,盯着地板半天不敢说话,心里不停地说:陛下,这些是臣一个宦官敢想的吗?

    扶苏也觉得自己这样问姜毕有些过分,毕竟他和姜毕身处的位置不一样,接受的东西更是天差地别。

    他想了想,换了种方式:“等朕仔细琢磨清楚后,打算改一改《秦律》。”

    “犯了‘盗法’就送去服役,有些浪费了。”

    姜毕想努力笑出来,不过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你这是什么意思?”扶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

    “没…臣、臣愚钝,不太跟得上陛下的才思。”姜毕颤抖着说道。

    扶苏无所谓地笑了一声,随手拿起另一卷写了《田律》二字的竹简,才说: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怕朕修改《秦律》,得罪士族,引得他们群起而愤之。”

    “陛下英明!”姜毕立刻拱手,带着哭腔道。

    扶苏冷哼一声,随后不屑地说:“得罪他们是早晚的事。该做的事照样得做!”

    “不过,此事如今就你知道,朕还未跟别人提起过。”

    说完,扶苏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

    姜毕也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