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 第107章 叔,我怕

第107章 叔,我怕

    一大早。

    王军蹬着一辆崭新的倒骑驴,来到老秦头小卖部门前。

    这个倒骑驴,是海柱交付的最新一批。

    小卖部不像前几天那么人流如织,依旧比得上中小型商店客流量。

    肖木子、王小丽和刘美凤、叶学文也一直轮流来帮忙。

    老秦头把手上活儿交给肖木子,叮嘱几句。

    当着顾客的面,抱起钱箱子,走到倒骑驴旁边。

    倒骑驴上已经铺上一张狗皮,旁边站着海柱和黄二旺。

    “坐好了吗,秦师傅?”王军大声地问。

    “好了,走吧。”老秦头像个大将军,向前一伸手。

    “好嘞~~”

    王军启动倒骑驴,缓慢向前走去。

    四个人,悠悠逛逛,一边聊天一边走着,仿佛不是去存钱,是在散步。

    好多顾客都被他们夸张的样子吸引,侧目望过去。

    一个来闲逛的老太太,不解地问:“老秦头嘎哈呢?拍戏呀?”

    肖木子像是得到了机会一般,马上接茬:“没噶哈,存钱去啦。”

    “那一箱子都是钱?”一个工人模样的男子问。

    叶学文点了点头:“嗯呐。”

    跟在闲逛老太太后面的一个老头儿,不屑地一仰头。

    撇撇嘴说道:“挣俩臭钱这个得瑟。”

    “恩那呗,挺大岁数一点儿不稳重。”老太太表示赞同。

    站在香水和化妆品前欣赏的年轻女子,羡慕地抬起头:“小卖部这么赚钱吗?”

    “还行。”刘美凤也不看顾客,左手不停变换着位置,心里想着和弦。

    储蓄所门前。

    王军的倒骑驴刚刚停好。

    黄二旺就小跑着,推开储蓄所的门。

    老秦头不紧不慢地蹭下倒骑驴,抱着钱箱子往屋里走。

    高大的海柱一脸凶相跟在身后,很有保镖的气势。

    三个人这一套做派,让银行柜员立马紧张起来,仿佛这纸箱子里装着巨款一般。

    事实上,对于大型商超这点儿钱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小卖部来说,绝对是巨款。

    看看黄二旺,又看看老秦头,银行柜员明白了。

    最近本城最流行的一句话:“喂,吃辣条吗?”

    说这句话的那个人,被市民们戏称为“辣条哥”,就是眼前这位。

    还有他们中间的那个老头,就是报纸和电视上都见过的小卖部主人“老秦头”。

    “秦大爷,您这是~存钱吗?”银行柜员很礼貌地打招呼。

    老秦头一愣,看着银行柜员:“你认识我?”

    “谁不认识呀。”柜员笑着说,“报纸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名人啊!”

    “啊?!是,是吗?”老秦头有点不知所措。

    这银行柜员也是个话痨,又扭头看向黄二旺。

    笑着说:“还有你,辣条哥!”

    黄二旺正在欣赏老秦头的尴尬样子,没想到又说自己,一下子没听清:“啥?啥哥?”

    “辣条哥呀。”柜员重复着。

    “谁呀?我吗?”黄二旺不太自信。

    “嗯哪呗,还能是谁呀。”银行柜员的确话密,“辣条哥,你想办理啥业……”

    “存钱。”

    不等银行柜员说完,早就不耐烦的海柱说话了。

    狠戾的眼神让柜员瞬间“瘪了茄子”,陪着笑脸直说:“好好好。”

    柜员的业务很熟练,但是这么多零散的票子还是要点数很长时间。

    那时没有点钞机,他叫来其它两名同事帮忙。

    满屋充满了“啪啪啪”熟练的点钞声。

    嘴碎的那名柜员还是忍不住,又问道:“这是几天的收入呀?买辣条这么挣钱啊。”

    “就这两天。”老秦头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样子,“多吗?不多。”

    另一名女柜员把刚数完的一叠钱放下,又拿起另一沓。

    然后顺嘴说道:“妈呀,还不多?”

    “小卖部新鲜玩意儿多,卖出去这点儿钱真不算啥。”黄二旺很自然地说道。

    这些话,都是李肖他们商量过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市人都知道老秦头小卖部很赚钱。

    从一分两分到五元十元,一箱子钱各种票面,清点起来着实有些麻烦。

    本来白书兰都已经归类捆扎得整整齐齐,李肖又特意拆开,弄得乱七八糟。

    目的就是增加时间,让前来办业务的人看到这很多的钱。

    效果达到预期,好几个来办业务的人,只能耐心等待。

    接着他们来办业务的人,一个劲儿地问柜员:“真有钱!那是老秦头和辣条哥吧?他们一天能赚多少?”

    柜员当然有义务为储户保密:“我可不能告诉你,反正你存折里这点儿钱,在人家眼里不算个数。”

    办业务的客人,看着窗外离去的倒骑驴,若有所思。

    回去的路上,四个人快了许多。

    老秦头、海柱和黄二旺都坐在倒骑驴上,王军蹬得飞快。

    马路对面的一个小批发部的窗户上,挂着一块白纸板,上面写着“辣条,一毛一根。”

    一闪而过,四个人都没有注意。

    ……

    李肖今天破例没有出门。

    因为,文妮要约他谈谈。

    春节到了。

    今晚,文妮就要离开这里,回家过年。

    剧组给大家放假15天,过完十五才能回来。

    她说,自己已经预订这个房间,过完年一定会来。

    【叔,正如你说,咱俩从相遇到合作,全都不科学,也不合乎逻辑。】

    文妮给李肖的留言,显得有些深沉,还有一点淡淡的感伤。

    【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此不同……】

    文妮不给李肖回答的机会,不断地留言,有长有短,思绪凌乱又感性。

    她说,到现在也没法解释李肖的存在。

    到现在也弄不明白二十一世纪的钱,是怎么进入到没有电脑联网的八十年代。

    【你那个连编号位数都不对的账户,居然每次都能“转账成功”。】

    她说有机会一定得用科学手段检测一下,从角柜来回传递的物品,有没有岁月的痕迹。

    她说相遇不久,合作更短,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她就迷迷糊糊地实现了“财务自由”。

    赚钱变成了有趣的游戏。

    赚钱,不再是她每日辛苦努力的目的。

    因此,她对待工作、同事、老板的想法,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她也有了新的烦恼。

    钱币收藏交易的时候,总怕会被冠以“巨额财产来路不明”。

    卖酒的时候,又怕人家问她到底有多少存量?

    她总是想查一查彩票号码,可李肖这里,彩票还没开始,起码那个城市还没有。

    她甚至研究集邮,现在是有价无市,已经不能成为一门生意。

    她也问过君子兰,更是要了天价,却不见一次成交。

    【钱币收藏也好,老酒买卖也好,恐怕都不是长久之计。】

    文妮还说,自己一直在思考:李肖改变了他的世界,那能否影响到二十一世纪呢?

    最后一条录音,文妮的声音有点儿哽咽:

    【叔,我怕。我怕我再回来,联系不上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