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再造人间 » 第四十八章先礼后兵

第四十八章先礼后兵

    第二天,倪二带着人再次来到了真武堂的门口。

    只是,这次他们却被人拦住了去路。

    “你是哪口井里孵出来的王八蛋?敢来我们天鹰帮的地盘闹事。”

    为首的人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袄子,还特意把领口敞开,露出锁骨上的刀疤。

    “爷爷是镰锤帮的帮主倪二。”

    倪二也敞开衣服,露出巴掌大的护心毛。

    “老子知道你。你不在西城和烈火帮抢地盘,跑到我们北城来干什么?”

    那人听了他的名头,态度客气了几分。

    “关你屁事。你是什么玩意儿就跟我讲数,叫你们帮主毛无辽来跟我谈。”

    倪二啐了一口道。

    “老子叫殷十三,毛无辽是我亲姐夫。有什么事,跟我说就够了。”

    殷十三大声道。

    “跟你说,你说话管用吗?”

    倪二不屑道。

    “这尽忠坊一带本就是我的地盘,我说话当然好使。”

    殷十三道。

    “那好。都是道上的兄弟,我也就不兜圈子了。这个书坊我家少爷看上了,愿意出高价,但东家就是不肯卖,所以派我来探探路。”

    倪二爽快道。

    “你家少爷是谁?”

    殷十三问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倪二没有直言,只是念了一句话。

    “原来是贾家。”

    殷十三一听就有些头疼。

    贾家如今虽然朝中无人,但两代三国公的人脉不是闹着玩儿的。

    不提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五城兵马司里也多有贾家的门生故旧。

    “你家公子愿意出多少银子?”

    殷十三问道。

    “两千两银子。”

    倪二傲然道。

    这个价钱确实公道,殷十三一时也没了话语。

    如今城南一套五间的瓦房也只要三四百两银子,真武坊虽然地方不小,但位置偏僻,生意向来不好,他也是知道的。

    两千两银子,换成殷十三自己肯定立马答应了。

    “进去问问看,两千两银子怎么也不愿意卖?”

    他吩咐手下道。

    “掌柜说书坊虽不怎么赚钱,也是正经营生,所以想当传家的生意传下去,并不愿售卖。”

    手下进了真武堂,很快又出来了。

    “倪老大,你也听见了。人家不愿意卖,你就算开价再高,也不能强买嘛。”

    殷十三对倪二道。

    “萧兄弟,你也是管着一方的人,他这话你信吗?拿着两千两银子,再去开一家书坊不就是了。神京那么大,哪儿不比这老鼠不打洞的地方强。”

    倪二嗤之以鼻道。

    殷十三觉他说的有理,心中也泛起了嘀咕。

    但不管真武堂在搞什么鬼,天鹰帮收了人家的头钱,就得帮忙平事儿,这是规矩。

    神京这种秩序森严之地,破了规矩离破家灭门也就不远了。

    “醉金刚,我也听过你的名声。今天给我个面子,真武堂的事就到此为止,我帮你家公子再找一家书坊,保证价廉物美,如何?”

    他想了想道。

    “这小子倒是挺机灵的,是个人才。”

    倪二对殷十三颇为欣赏,便决定给他个机会。

    “殷兄弟,咱们借一步说话。”

    他拱手道。

    “请。”

    两人来到了僻静处,看了看四下无人,倪二的手忽然向怀里伸去。

    殷十三眉头一跳,却强忍着没有拔刀,但也警惕万分。

    不过,倪二从怀中拿出的并非利刃手弩,而是一个精致的漆雕小盒。

    “殷兄弟,试试这个?”

    他打开小盒,里面是若干黑褐之物。

    “此乃槟榔?”

    殷十三微讶道。

    “哦?殷兄弟也好这口?”

    倪二喜道。

    “这倒不曾,只是在南货铺子里见过。”

    殷十三摇头道。

    华国自汉朝以南便有食槟榔的记载,不过因为气候要求严苛,所以多在南方流行,北方人食用不多。

    “我倒是一直好这口,只是以前家贫,不能多食。如今虽然颇有家资,少爷却对此物甚为不喜,吃得反而比以往少了。”

    倪二叹气道。

    殷十三陪着叹气,心里却破口大骂。

    这厮状似抱怨,分明是在炫耀跟对了主子。

    “来来来,沾殷兄弟的光,我也能吃上一口。”

    倪二不由分说,捻了一颗放在殷十三手中,自己又捻了一颗放入嘴里咀嚼。

    神情飘飘然不能自已,让人怀疑他不是在嚼槟榔,而是服了五石散。

    殷十三犹豫了一下,也把槟榔放入了口中。

    “倪老兄,兄弟也不是不讲理的人。那真武堂确有些不识抬举,但无论如何,交了头钱我就得保他平安。否则,我这天鹰帮也维持不下去了。”

    一起嚼了颗槟榔,他自觉关系也近了,于是叫起苦来。

    倪二也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换成别的帮派来他手下的商户闹事,他也是要出面平事的。

    可惜,他背后的那位少爷,有时也是不讲道理的。

    “兄弟,规矩老兄懂,但我也是没有办法。我家少爷算了卦,若他得了这家书坊,今年秋闱必中。凭他家的权势,中了举人连等缺都不用,直接就能当官。事关仕途,谁敢多说一句?”

    倪二反叫起苦来。

    “这...”

    殷十三闻言也无言以对。

    此世确有神仙,求神拜佛之事时有灵验,因此世人对占卜风水之事也颇为信重。

    若果真如此,那这个书坊对方确实势在必得了。

    “倪老兄可曾对真武坊的人明言?”

    他问道。

    “自然说了,只是那掌柜的好不识趣,还说什么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卖。”

    倪二理直气壮地说道。

    “为何不动用官面的关系?”

    殷十三疑惑道

    “怕有人背后捣鬼。”

    倪二指了指天上。

    贾家门生故旧虽多,两代国公结下的仇怨也不少,忠顺王府便是典型。

    他们肯定不愿贾家中兴,定然要把威胁按死在摇篮里。

    当然,殷十三并不知道许多内情。

    只是神京的官场之争实在太多,倪二不需要讲得多明白,他也能隐约猜到一些。

    “殷兄弟,你看这个。”

    倪二从怀里取出一物,递到他眼前。

    殷十三定睛一看,原来是十张昌隆钱庄的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

    “买命钱已经收了,若是办不成差事,老兄我和手下的兄弟就只能自行了断了。”

    倪二叹息道。

    跟着贾敕做事,钱途是真的远大,但压力也是真的大。

    但此刻后悔已经迟了,他若敢退缩,那位少爷是真的会灭了他们满门的。

    “这...”

    殷十三也是头皮发麻。

    怪道这镰锤帮如此凶悍,和烈火帮数次火并,伤了好几条人命也寸步不让,原来背后抵着一把刀子。

    “所以,殷兄弟。你若是非要管,那老兄我也就拼到人死光为止了。”

    倪二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诚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