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光宗耀祖!! » 第三章 第一节 龙泉山上龙泉寺

第三章 第一节 龙泉山上龙泉寺

    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元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二月,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就此覆灭。

    随着清政府彻底垮台,那些卷短发、绿眼睛、鹰钩鼻的洋人信奉的上帝最终打败了垂垂老矣的孔夫子。老百姓幻想着新的政府能给他们带来希望,但是等来的却是不间断的军阀混战。

    距离省城十里开外,是一片连绵起伏的、长约百里的青龙山脉。还是晚清末年的那会,刘鬼就带着一众地痞在此山中落了草,后匪首刘鬼在韩家死亡,山头另立新主,更加猖獗。因错把传教的洋人当成了肥羊,劫了教堂还杀了传教士,洋人军队震怒,带领荷枪实弹的洋人军队包围了官府,讨要公道。

    在数国洋人军队的逼迫下,官府知县立即调动全部官差人手,和洋人军队一起历时数月进山剿匪,枪毙匪患四十八人,抓捕匪患六十七。被捕的土匪全部于城门闹市口砍头,头颅悬挂闹市十余日,俗称以儆效尤。后又举全城财力,赔偿洋人千余两白银,给了洋人一个满意的公道。至此,青龙山上的匪患全部清除,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青龙山主峰离省城六十余里,峰高四百余米。山上有个龙泉寺,据说为明朝时所建。寺院占地二十余亩,僧众鼎盛时高达百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以前龙泉寺香火兴旺,信客不绝,后因清政府腐败,连年战火不断,民生凋敝,寺院逐渐冷落,僧众或逃往更大的寺庙,或还俗归家,僧众寥寥。

    又后因洋人联合官府在山上进行大规模的剿匪,剩余流匪窜逃至此处,将龙泉寺霸占,将仅剩的僧众驱逐,龙泉寺彻底断了香火,寺院荒废,虫鼠一窝。匪患清除后,龙泉寺的苦信大师回归寺院,清理打扫,一人主持寺院杂事,因此,龙泉寺还能保留至今,没被吞噬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从青龙山脚下至龙泉寺,共有青石阶梯九百九十九块,因年久失修,有的残破断裂,有的爬满青苔绿藓。青石阶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山林野树,长得不修边幅,将青石阶梯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

    青石阶梯行至山腰处,有一潭深水,名曰龙渊潭。龙渊潭四周山壁陡滑,草木茂盛,将这潭水半遮半掩,俯瞰之下,有一个近似的圆形豁口,可见潭底的清泉。传言有青皮大蟒在此修炼千年,造化成一条五爪青龙,随着潭底的甬道直达东海,成了一海的霸主。传言已经不可考证,每逢山间下雨,溪水缠流落入这深潭之中,潭中就会传来龙吟般的声响,山里飞禽走兽忌惮着这龙威之势,不敢靠近这龙渊潭半步,故给这口深潭添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顺着青石台阶向上一路攀登,便来到龙泉寺山门口,山门右侧是一畦菜地,苦信大师在里面种的黄瓜、番茄、豆角等蔬菜长势喜人。

    山门前,一个估摸着年龄五六岁的小孩坐在山门的门槛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脚下的青石板,看着地上的蚂蚁在搬运东西,不时地用手中的小棍打乱蚂蚁前进的路线。落日昏黄,细浪腾跃,山门远处的淮河搅起满面碎金。

    年纪稍小的韩光宗如今被苦信大师所收养。当时苦信大师在省城云游,见到韩家大火,便破门进去救下了乔秀母子二人。后来,乔秀因为刚分娩的身子骨本就孱弱,又在大雪中冻了一夜,加之看着韩家几代人的心血被大火吞噬,悲上心头,由此染病,勉勉强强支撑了一年有余,最终撒手人寰。乔秀弥留之际,将孩子送至寺院交给苦信大师所抚养。为了让留下的孩子,继承韩世民振兴韩家的夙愿,遂起名韩光宗。

    在山里长大的韩光宗,并不知道山外的事。苦信大师终日坐禅,诵经,每隔几日,去山中捡拾一些生火做饭的木柴,去山腰处的龙渊潭里担几桶清泉水,将山寺中的水缸担满。

    等韩光宗八岁时,苦信大师教年幼的韩光宗读经认字。韩光宗性子顽劣,平日里在山林里野惯了,终日与鱼虫蛇鼠为伴,读经识字捺不住性子,每次都是瞌睡连连。苦信大师拿来戒尺打手,也是皮痛嘴咧几下,转眼就如猴子一般,消失在绿色的山林里。直到日落黄昏,山林里蚊虫肆虐,小韩光宗在带着一身的红包回到寺院里。苦信大师寻不到他时,便每次都会给他留好饭,自己则早早地睡下了。

    青灯古佛,经书相伴,一转又是八个春秋。苦信大师已到暮年,举手投足之间,都尽显佛家神韵。韩光宗此时已经到了十六七岁的年纪了,身形如牛犊一般,身上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寺里砍柴、担水的活已经被韩光宗接了过去。苦信大师每日坐禅,诵经之后,便喜欢坐在山前的门槛上,看看菜田里蔬菜的长势,听那百鸟回归山林的啼叫。

    年幼时的韩光宗耐不住性子,看着苦信大师在佛像前诵经,会问他什么是佛?苦信大师每次都是这样云云:“佛是觉悟了的人。”韩光宗又问:“佛到底是长什么样,和庙里的石头佛像一样吗?”

    苦信大师云:“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韩光宗抓耳挠腮,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