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安大唐 » 第十九章:李渊召见

第十九章:李渊召见

    七日之后,一骑风尘仆仆的士兵走进长安城,马不停蹄地直奔天策府而去。路旁的行人看着呼啸而过的骑兵,心想难不成又是哪里有了战事?

    天策府,众人又一次齐聚,李世民仔细对比着钉了马掌和未钉的马蹄,其余武将也急不可耐地凑上去看。

    “哈哈哈哈,成了”李世民爽朗笑道。随即便说:“诸位在此稍候,本王这就进宫,将这个好小子禀报父皇”。说罢,就叫上孟槊,拉着那匹马直奔皇宫而去。

    太极宫,李渊正在殿内欣赏着歌舞,手却不老实地放进一个嫔妃怀里,左拥右抱,再品一杯美酒,好不惬意。再看下首的裴寂、陈叔达、萧瑀等人也是一脸享受,裴寂这个老色鬼甚至已经伸手将一个舞姬揽到了怀里,手早已不知到哪去了。

    众人正玩儿的快乐,却听有太监禀报:“禀陛下,秦王殿下求见”。

    李渊一听,他怎么来了,不会是又来劝阻自己不要贪图享乐的吧,李渊老大的不高兴,满脑子都是“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正要接着奏乐,接着舞,却又转念一想,还是叫进来问问,万一真有什么事情。于是开口道:“让他进来吧”。

    李渊其实一直不喜欢自己这个二儿子,从他出生就不喜欢。

    (李世民和他三弟李玄霸是双胞胎,出生时李世民膘肥体壮,而李玄霸却先天不足,自幼体弱多病,李渊用尽一切办法还只是让他活到16岁就死去了。而李世民则是从小健康,气运值满满,所以李渊一直觉得李世民是掠夺了他亲兄弟的生机和气运才能立下这赫赫功劳,从不觉得他有多厉害,只觉得就是他害死了自己的亲兄弟,所以一直不喜欢李世民。)

    李世民走进殿内,恭敬行过礼后说道:“父皇,儿臣今日是来给父皇道喜的”。

    “哦?何喜之有啊?你们兄弟能安稳一点,我就很开心了。”

    李世民脸色一变,随即又恢复正常:“父皇戎马一身,定然知道战马不能持久,几年就需要重新更换一批战马。”

    李渊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世民继续说道:“更换战马的原因来自于马蹄的损耗,如今,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渊打了一辈子仗,怎么能不知道这个这个问题多么重要,站起身连问道:“此话当真?怎么解决?”

    “禀父皇,此物名为马掌。”将提前准备好的马掌献上去,李世民继续说道:

    “是武功县子孟槊无意中制作出来的,将其钉在马掌上,可以防止马蹄磨损,儿臣已经试过,从长安到凉州往返1800里,马蹄磨损可以忽略不计,实验的马匹和武功县子都在殿外候着,随时可以供父皇查验。”

    李渊手里拿着那个马蹄形状的铁器,表面镇定,实则内心已是大喜“让他们进来说话”,又想起孟槊这个名字好生熟悉,问道“武功县子,莫不是那个单骑救父的少年?”

    “正是”。

    父子俩正说着,宦官已经将孟槊和战马都引进了太极宫内。

    李渊看着那个走进来的少年,身形挺拔,剑眉星目,眼神忽然恍惚了一下,仿佛看到了自己少年时的时刻。那时候,自己也是大兴城中有名的美少年,也同样武艺高强,一晃眼,自己都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李渊回过神,看着殿内走过来的孟槊,眼中已泛起笑意。

    孟槊走到殿中,落后李世民一步,一脸羞涩,躬身拱手说道:“禀陛下,小子···微臣初次来,不知道咋行礼,我给您磕一个吧。”说罢真的跪下五体投地向李渊磕了一个头。

    这一举动逗笑了殿内众人,看着娇憨地跪在殿中的孟槊,李渊眼中笑意更甚:“平身,平身,小子,就是你亲自冲进阳关救出了你父亲的尸首?”

    “禀陛下,这些都是微臣应该做的。”孟槊坚定地说道。

    “你不怕死吗?”李渊又问。

    “怕,但是当时也容不得微臣怕了,为父而死,微臣觉得死了也值。”

    李世民在一旁听的汗流浃背。

    “好,说的好”李渊龙颜大悦,随即想到了什么,又狠狠瞪了李世民一眼:“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们,你们要是有这孩子一半孝心,哼!逆子!”这变脸看得孟槊目瞪口呆,李世民都哭了,关我什么事啊,怎么我总是躺枪。

    好在前面跟着李渊行乐的几个老淫贼也都没走,裴寂正笑眯眯地站在一侧看戏,陈叔达站出来提醒道:“陛下,咱们还是先看看这个马掌吧,若这东西是真的,那可真是天佑我大唐啊。”

    李渊这才想起还有马掌这回事,亲自走到殿中,裴寂臭屁地亲自将马蹄抬起,李渊仔细看看马掌,又与没钉马掌的马蹄仔细对比,果然,钉了马掌的损失几乎微乎其微。

    而对于这个实验的真实性,李渊更是毫不怀疑,他的儿子不会在这种事上骗他。

    确定了马掌的功效,李渊直起身子,笑眯眯地问孟槊:“小子,为朕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想要什么封赏啊?”

    孟槊躬身道:“小子不知,陛下如何封赏是陛下的事,小子只管领赏。”

    这话简直说到了李渊的心巴上,又瞥见自己儿子,顿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看看人家!”

    这下轮到孟槊汗流浃背了,完了完了,讨好了这老头,把老板得罪了,微微侧过身,不敢看李世民。

    “不过”,李渊又道:“这次你倒是做的不错,传朕旨意,秦王举荐有功,加封食邑三百户。”给自己儿子封赏,李渊几乎不需要犹豫。

    还好还好,没彻底得罪死,还能抢救一下,孟槊暗暗松了一口气。

    “至于孟小子,朕得好好想一想。”又对李世民说:“明日你带他上朝,朕到时候当朝封赏。”李世民乖巧地躬身称是。

    李渊说罢,饶有兴趣地说道:“小子,不知你能开几石弓啊?”

    孟槊回道:“最高没试过,不过小子可以轻松开三石弓”。

    “好小子,走,去校场看看”,李渊大手一挥。

    众人来到皇宫内的校场,李渊也是武艺高强,他的爱情可就是一箭射出来的,话说当年李渊年轻时,窦太后的父亲窦毅认为当时的窦氏“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于是窦毅广招豪杰,然后在场中竖起一面孔雀屏风,并告诉众人,谁能设中孔雀的眼睛,谁就成功。最后几十人当中,只有李渊一箭射中了孔雀的两只眼睛,于是,窦毅就把自家闺女吧许给了李渊。

    李渊拿起一柄五担弓,让孟槊试试,孟槊毫不费力就将其拉开了,作为警察出身的孟槊,射击自然不差,照着李渊指的靶子一箭就命中了靶心,众人纷纷叫好鼓掌。

    李渊也甚为满意,命人拿来一个盒子,李渊亲自上前打开,只见其中放着一具精美的大弓:“小子,这具弓可是我当年用过的,后来娶了窦氏就再没舍得用过,八石,你要是能拉开,这柄弓就送给你了。”

    孟槊闻言吓了一大跳,连忙躬身道:“陛下,这么贵重的东西,小子不敢要。”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不得推辞,况且,你还没拉呢,还不一定是你的”。

    孟槊只得硬着头皮将弓拿在手里,这弓极沉,估计得有八十斤重,不过这点重量对于孟槊来说不是问题,保养也非常得当,的确是至宝。孟槊拉了一下弓弦,就将一支箭搭在上面,只见孟槊一用力,弓弦瞬间被拉的如同满月,那支箭“嗖”地一声就射了出去,一下穿透远处的标靶,深深插进了墙壁中。

    “好弓”孟槊不由得赞道。

    见孟槊拉开了弓,李渊也很高兴,连叫了几声好,“拿着吧,莫负了朕这把弓”,就命众人退下,李渊自己则是仿佛回忆起来什么,径直回了太极宫。

    出宫的路上,看着李世民一脸幽怨的眼神,孟槊尴尬不已:“殿下,这也不怨我啊”

    “算了,确实不怨你”李世民不愧是能当皇帝的人,心胸宽广。

    “小弟心里还是有点过意不去,不如小弟今晚摆酒为殿下赔罪?”孟槊试探道。

    “算了,还是我请你吧,今天你可是给本王挣了三百户食邑呢,说起来还得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