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安大唐 » 第十八章:柴府风云

第十八章:柴府风云

    随即,李世民大手一挥,酒宴开始,场面顿时又热闹起来,众人推杯换盏,程咬金和尉迟恭二人甚至扔了酒爵,抱起坛子就开始拼酒,只是见程咬金胸前已经湿了一大片,孟槊摇摇头,尉迟恭怕是又比不过咯。

    柴绍带着孟槊,像带着自家子侄一样向在座天策府众将敬酒,一个个为他引荐,孟槊感激不已。

    要知道,此时的天策府众将,无一不是贞观时期的大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多出于此,此时大多都在,有长孙无忌(文臣武将都可以算);武将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高士廉、张亮、梁建方、牛进达、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段志玄;

    文臣当然是传说中的秦王府18学士:房玄龄、杜如晦、许敬宗、于志宁、孔颖达、虞世南、储亮、姚思廉、李玄道、苏勖、薛元敬、苏世长、李守素、盖文达、蔡允恭、颜相时、陆德明、(薛收死于公元624年,武德七年,今天没来)。

    酒过三巡,众人正喝的兴起,谁知李世民放下酒杯,唉叹一声。众人顿时停下酒宴,问道:“殿下何故唉声叹气?”

    “唉!大唐骑兵还是不足,我们还缺好多养马地啊,如今突厥屡屡犯边,陛下命我出长安前往蒲州屯兵防御突厥南侵,兵粮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可这战马,唉,消耗实在太大了,现在大军中骑兵数量越来越少,与突厥作战时,要多吃不少亏。”

    “是啊,众将也喟叹道,大唐其实战马不少,可惜,用不了多久,马蹄就损坏了。”

    “不知诸位心中可有好的牧马地,也只好多养些马”。

    “既然马蹄损耗大,为什么不给马穿上鞋子呢?”正在众人七嘴八舌向李世民献策的时候,一道年轻的声音在大殿中响了起来。

    “小子,别胡说,马蹄又不是人脚,怎么穿鞋子,况且,哪有那么多鞋子。”众将都是粗人,眼见孟槊胡咧咧,梁建方毫不客气的教训道。

    李世民也没打断,只是觉得这个比自己还年轻不少的小子有趣。

    “小子只是举个例子,况且,小子的马就穿了鞋子,从阳关走到长安,马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众将还有人要反驳,只听李世民说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你的马就穿了鞋子,却不知你的马现在何处,何不拉进来让各位瞧瞧。”

    孟槊躬身答道:“小子的马此时正在长安,暂存在霍国公家里了。”

    李世民和众将转头看向柴绍,柴绍老脸一红,来的太急,他只看出孟槊骑着一匹好马,还真没注意穿没穿鞋子。

    柴绍接话:“我这就派人将马送来。”

    李世民已经信了大半,当即道:“不用,既然不远,大家何不同去霍国公家看看。”李世民说话,众人自是不会反对,更何况此时听到孟槊有解决办法,也早已无心吃酒,风风火火就一起冲向了霍国公府。

    就隔两个坊市,众人不一会就全部杀到。

    柴绍命人牵来孟槊的马,李世民眼前一亮:“好马,比之赤兔都不差了。”

    孟槊哄着惊虹,用手抬起它一个前蹄说道:“殿下请看,此物就是我说的鞋子,微臣叫他马掌。”

    惊虹的马掌是孟槊在酒泉时就打的,走了不断的路,孟槊发现了惊虹马蹄磨损的问题,于是打了这个当时没人能给惊虹钉上,还是孟槊亲自上手,先在拉车马上试了几次才成功。

    “这是铁的?”李世民本就是爱马之人,一眼就看出端倪。孟槊点头称是。

    “小子,就你这个小玩意儿,就能防止马蹄磨损?”还是有很多人不信。

    “行与不行,一试便知。”李世民随即让人找来一匹马,又找来铁匠,让他根据孟槊所说制出马掌,又将之烧红,亲自钉在马蹄上。孟槊出口解释道:“马蹄很厚,此物并不会伤到马匹,也不影响其行走能力”。

    为了避免测试作弊,李世民命人只在马的两只前蹄上钉了掌,这样可以避免测试者偷奸耍滑。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世民找来信得过的亲卫,亲自骑马往凉州去了。

    纵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相信,他们主要是觉得孟槊这么一个毛头小子怎么可能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解决了困扰中国人上千年的问题。

    柴绍见孟槊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顿时就信了,于是趁机开口:“不如大家下注,赌一场如何,老夫先出三千两”。来的众人都是朝中勋贵,出手自是不差,尉迟恭看程咬金将赌注放在“能”上,毫不犹豫地也跟着下了注。别看两人平时喜欢闹,但私下里这两人关系可真不差。

    李世民也下了注,他将兴化坊一套三进的宅子扔进其中,并说道:“无论成与不成,这套宅子本王都送给孟槊了”众人都对李世民的大手笔惊叹不已,但其实只有李世民自己知晓,刚才钉马掌的时候他已经想通了其中关窍,此时估计十有八九了。

    李世民自己也有点懊恼,自己这么多人,怎么就没想起这么简单的主意呢。

    去凉州一来一回快马也得七日,柴绍索性就让孟槊住下。傍晚,天策府众人都回去了,只有长孙无忌一直扯东拉西,久久不愿离去。

    直到长孙无忌提出想与孟槊聊聊的时候,柴绍和孟槊相视一眼,心领神会。孟槊当然知道长孙无忌的目的,马蹄铁是铁器,一旦试验成功就将成为大唐的刚需,而大唐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就是长孙氏。于是便开门见山倒:“长孙大人,您是想聊聊马蹄铁?”长孙无忌闻言一愣,随即露初微笑,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少年英雄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孟县子已经知道了我的意图,有没有拒绝,那我长孙氏也不磨叽,您开个价吧。”

    孟槊算了一下,以大唐目前十几万骑兵的存量,再加上民间的马匹,长孙氏第一笔就能赚至少两万贯,而且这东西可是个消耗品,未来甚至需求更高。不过,鉴于其比较简单,仿制不难,而长孙氏不去仿制而是来买,也无外乎是为了自家的脸面。孟槊想了想,抬手道:“在商言商,一万贯。”

    最终,在两人的讨价还价下,孟槊最终以5000贯的价格将马蹄铁的图纸及部分要诀卖给了长孙氏,孟槊还承诺,不会再转卖第二个人。长孙无忌对此满意至极,与两人客套几句,转身离去了。

    柴绍此时对这个少年也是刮目相看,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勇武的少年,不曾想还如此机敏。

    是夜,柴绍召来自己儿子柴哲威叫来与孟槊认识。柴哲威心中好奇,也想看看传闻中的孟槊,当即便从后宅赶了过来,手中还牵着自己的幼弟柴令武。

    “你就是那个在突厥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孟槊?”柴哲威满眼敬佩和不可置信的样子。孟槊闻言,尴尬的撇撇嘴,心想:“现在的传言都这么疯了吗?”

    摇摇头道:“我是孟槊,但十万大军七进七出那是谣言,不过两三千人该是有的,也没有七进七出,只冲进去冲出来,就这还差点丢了命。”

    柴哲威听后心中一动,也表现出一副了然的神色,这似乎才符合常理嘛。但也对这个同龄人精彩的阅历和过人的胆识感到羡慕和敬佩。而柴令武虽然年幼,却也不自觉地对孟槊投去憧憬的目光。

    柴哲威是柴绍长子,今年同样十五岁,而柴令武此时还只有五岁。

    柴绍看着眼前的三个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感慨。柴绍默默一笑,听说陛下让孟槊去国子监读书,那就让哲威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