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安大唐 » 第九章:大唐风起

第九章:大唐风起

    孟槊被家丁令狐胜推着走在敦煌城西市,大唐几乎所有的城池都一样,坊市一般都放在西边,而行政区域则是在中部。他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周围的人们也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少年,孟槊还不知道自己单骑救父的故事已经传遍了陇右地区,甚至在关中乃至大唐全境也开始流传。

    此时沙州西市上还有不少人是从阳关逃过来的,哪怕战后也有一部分人再没回去,看着这个熟悉的少年,阳关遗民们纷纷过来跪在孟槊面前行礼。孟槊没有躲,他知道这一拜既是阳关人给这具身体原主人之父孟检的,也有给原主人的,他继承了原主人的身体,也应该继承他的因果。

    阳关遗民们热情地邀请孟槊查看自家的生意,孟槊索性一家家看过去,遇到自己知道的,都悄悄给主人出个主意,以助其生意兴隆,郭大娘也端来了自家的羊肉,孟槊知道这是前身最喜欢吃的美食,孟槊接过吃了一口,肉质没得说,嫩,香,没有一点膻味,吃完羊肉,孟槊又想起前世自己老家流传的方法,就唤来郭大娘,在她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就离去了。

    孟槊没有付钱,事实上以西北人的性格,付了人家还觉得你外道,而且自己教给郭大娘的办法,可比一碗羊肉有价值多了。孟槊再没作停留,今日已经玩够了,就径自回了令狐府。

    只是没有人注意到,孟槊走后,郭大娘找来一根松木棍,趁着人们不注意偷偷扔进了羊肉锅里,自此,郭大娘秘制的羊肉成了沙州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每日来此吃羊肉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赞叹郭大娘手艺真好,只有郭大娘一家在家中偷偷为孟槊父子造了生祠。

    当孟槊在沙州静静养伤的时候,长安城可是暗流涌动。其实从武德七年开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斗争就开始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齐王李元吉因为一头红发,多像异族人,所以无法当皇帝,因此他就与李建成结了盟。

    李元吉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为了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他甚至说出了:“当为兄手刃之”这样的话,甚至有一日,李世民跟着李渊到李元吉府上作客,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李元吉命令护军宇文宝等人埋伏在室内,又暗中通知李建成,欲践前言。结果在最后关头,被李建成劝止了,还闹的李元吉蛮大的不高兴:“我不过为兄设法,与我何关得失呢?”

    然而李世民躲过了这次,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对他的敌意却没有丝毫消除,反而变本加厉。两人密谋私召四方骁勇之士,又募长安恶少两千余人,号“长林兵”。更派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处征调幽州突骑三百,分置在东宫诸坊。

    这三百突骑可是百战老兵,精锐中的精锐,李建成有了这些力量,就有了和李世民在武力上掰手腕子的机会。东宫这边,李建成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结果让在皇宫的李渊都听到了,要知道这皇宫可就在东宫旁边,牙长的一段距离里藏了三百个狠人,这让李渊怎么睡得着呢?

    为了保障自己的睡眠质量,李渊叫来李建成,抽出腰上的七匹狼就是一顿教育,顺手就解散了幽州突骑,又顺手把可达志流放到了嶲州。(嶲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西昌市)

    李建成的手段可不止于此,他推荐曾经做过太子宫卫士的杨文干为庆州都督,暗中替他募选骁壮,送入长安。武德七年六月,李建成的机会终于来了,李渊要去仁智宫避暑,命令李建成留守长安,李世民、李元吉都随行而去了。

    于是,李建成就做了出了谋划,看李元吉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就将干掉李世民的任务交给了他,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遣内府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去给杨文干的军队装备铠甲。

    安排完这些,李建成觉得稳了,可就在他坐在东宫中意淫的时候,事态接下来的发展却令他大跌眼镜——送铠甲那俩大哥掉链子了!

    负责送铠甲的尔朱焕和乔公山从长安出发,一路走到了豳州(今甘肃宁县附近),他们的导航目的地设置本来是杨文干的地盘庆州,此时刚刚走了一半,两人却不打算走了,因为造反这事儿风险太大,而且有被老板画饼的风险,于是哥俩儿打算整点实际的,于是往东,把铠甲送到了李渊的仁智宫,顺便上报李渊:太子勾结杨文干准备谋反。

    这一下子给李渊整懵了,太子谋反?喝大了吧你,天下不迟早是他的吗?接到奏报的李渊百思不得其解,他实在搞不懂太子谋反的动机。不多时,长安又传来急报,宁州人杜凤举举报,太子谋反,这下李渊信了一大半。

    长于谋略的李渊并没有方寸大乱,他决定先试探一下李建成,于是随便找了个理由召唤太子从长安前来觐见。这可是一招好棋,因为照情报看来,李建成显然还没有准备好,李渊这一试探,可能达到两个目的,一个就是逼李建成仓促起兵,让他成不了大气候就可以轻松拿下;另一个可能就是如果你不想谋反,那你就过来咱爷俩把话说清楚,给你爹交个底。

    接到李渊召唤的李建成大惊失色,剧情不该是这样啊,他都已经幻想自己身穿龙袍坐在太极宫里了。他没想到送铠甲的一路居然直接将铠甲送给了李渊签收,这也太不专业了,这等于是让老爹直接看到了自己的底牌,那怎么办呢?李建成召来属下商议。

    太子舍人徐师谟的意见是占据京城,和老爹李渊死磕;詹事主簿赵弘智的意见则是放弃幻想,认清现实,父子和解。李建成沉思许久,颓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跟老爹抗衡的资本,自己的一切都是老爹给的,于是决定采纳后者意见。

    当日,李建成就奔赴仁智宫,还有六十里地的时候,李建成将所有部属都留在原地,自己只率领十几个骑兵赶赴仁智宫,他要通过这个举动向李渊表明,自己绝无反意。

    李建成心里小算盘打的很好,但他却忘了一个人,一个关键人物:庆州的杨文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