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漫游诸天的卑鄙者 » 第四十五章龙象般若功

第四十五章龙象般若功

    在吐蕃寺庙比大宋的官府,还强大,很少有人会真正的招惹寺庙中人,他们与藏民之间的关系,太紧密,生老病死都管,这种社会形态下麻布也不会轻易与寺庙交恶。

    寺庙的四周大多数土地,也属于寺庙。总的来说在吐蕃,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就离不开寺庙,寺庙的地位比各部落首领都高,相当可怕,各部落首领也不会轻易的与寺庙交恶。宁玛派就是土皇帝的存在,相当于中原的少林寺,有过之而不及,想想少林寺有多豪横你就知道了。

    少林寺控制不了大宋军队,宁玛派能,想想大理天龙寺外的鸠摩智,有多强势,力压天龙寺,不敢反抗。是他武功高强吗?有那么一点,群起攻之,鸠摩智,再高强的武功也得跪,更多的是宁玛派能发动对大理的战争,让天龙寺各位高僧忌惮,最后的反击也只是当着鸠摩智的面烧毁六脉神剑剑谱。即使最后段誉用处六脉神剑击败了鸠摩智,也只是放他走,不敢当场击杀。鸠摩智是怎么做的呢?耍手段当众掳走段誉,根本没把他大理世子的身份当回事,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打不过,就加入,良禽择木而栖。既然以力破之,几率太小那就以游学为目的,进行武学交流,总有学到的时候。

    进入吐蕃麻布也没有和商队分开,这地方人口稀少,有可能千里无人烟。走丢了都找不到回大理的路,麻布武功高强小命是没什么危险,但是迷路很久找不到人烟的也很烦。来学武功而已也不一定非得抢夺杀人,只是靠近大理与大宋这面吐蕃人多一些,西面千里无人,即使后世那地方也没啥人。

    慢慢的了解吐蕃后麻布总算放下心来,看来学到龙象般若功不难。比天龙时期容易多了。

    吐蕃这地方,学武相对来说,平民很难做到,武学掌握在贵族手里,这就好办了,麻布有钱呢,有钱能使鬼推磨,而这地方好在哪呢?他不像中原地区国家的观念很强,我是宋人,我是唐人的,这地方国家观念不强,甚至没有国家的概念。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没啥太明显的政权,各自为政。这就好办了,找个寺庙亮明身份,就说是宋朝人,来吐蕃地区游学,对佛教向往,很容易。为啥这么容易呢?因为吐蕃王朝早亡了,这还是进入吐蕃后发现的。

    这样一路跟着商队,麻布来到了无边寺,也不知道是不是无边广大的意思,这名字也挺有意境的,进入吐蕃以来,麻布最深的感悟就是宁静致远,进入寺庙中:

    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殿,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围墙四面各设一座大门,东大门为正门。

    寺中僧人,不算太多只有不到五十人,武僧就更少了,只有十几个修为不算高深,不一定有五绝高手强大,寺中传承武学不多,多是强身健体而已。他们也并不崇尚武力,也不会出寺行侠仗义。更多的是佛学思想上的成就,很唯心。大多是大手印一类的外家功法为主,也不见得有中原少林是武学精妙。龙象般若功只有前七层,火焰刀到是全本,麻布没嫌少,如获至宝,百两黄金得以传授两门绝学。

    麻布没有跟着商队启程而是在寺中住下修习武功,倒是认识了寺中主持赤松大师,赤松大师的武功一般,医术很不错,也不太重视龙象般若功,这门绝学,为什么呢?这门武功太难练了,他也不怕他人练的高深。

    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就。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第三层又比第二层加深一倍,需时【七八年】。如此成倍递增,越往后越难进展。第一层两年,第二层四年,第三层八年。龙象般若功每一层需要的修炼时间翻倍。

    只是人寿有限,密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终了之前练到第七层、第八层,便非得躁进不可,这一来,往往陷入了欲速不达的大危境。

    所以呢寺中的七层龙象般若功就够用了,几乎所有的寺庙都有前七层的修炼法门。练到第八层容易走火入魔,几百年没变。火焰刀也不用说了这武功对内力要求很高,是宁玛派绝学。很少有人练成。

    逻些城大昭寺有龙象般若功的全本,武学精要想要全本就得去大昭寺一行,在寺中修行了一个多月后,麻布向赤松大师辞行,去往逻些城方向。

    逻些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逻些河中游北岸,阳光充沛,又有“日光城”之称。即今西藏拉萨。麻布这一路悠然的向西而行,仗着武艺高强,也不怕谁打劫他,就会抵达逻些城,沿途的小部落麻布也会去其中借宿,没什么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小部落还是愿意留宿一些过往的商客的,商客会带来新奇的器物,还有金银,没什么人会白嫖部落里面的食物,这些小部落只能算是半游牧半耕做民族,他们有聚集点,人口很少也不知道是生存环境恶劣,还是高原人的生育能力一般,人口很少家里的孩子也不多。

    不同于大宋境内的喧嚣,烟火气。吐蕃这边越往西走人口就越少,好在逻些城到了,人口也不多,不到二十万人口的小城,如果放到后世还不如一般的小县城。

    有些失望,不过也能理解,古代城市能有十几万人口也算是巨城了,跟中原地区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