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赵高要当我义父 » 第018章 因祸得福

第018章 因祸得福

    张鲁先杀汉中太守苏固,再杀五斗米道领袖张修,吞并其教众占据汉中地区,属于是得位不正之举。

    为了扭转形象,张鲁这两年广播仁义,除了设立义舍拉拢新信徒,还对教众、百姓宽容对待。

    对犯法者先宽宥三次,再犯者才加以惩处,若为小过,则修道路百步以赎罪。

    张鲁在汉中割据两年,获得了基层百姓的认可,但始终没能和中坚力量交心,即各望族、大家深度合作。

    这些汉中的大族没公开反对,也被动愿意为天师道资助钱粮,但对政教的统治方式看不起,日常相处多虚以委蛇。

    杨家作为南郑望族,是张鲁首要拉拢的豪绅,这两年一直想办法接触,但对方给态度很敷衍。

    杨松突然来访,喜得张鲁出府相迎。

    经过一番简单寒暄,杨松当着张鲁、张卫的面,直言不讳道出来意。

    “刘公子就住在南郑吧?怎么听说他被软禁了?难道是得罪了张教主?”

    “呃...”

    张鲁先是一脸错愕,很快就扭头看向张卫,仿佛一无所知地追问:“公则,有这种事?”

    “定是坊间谣传,刘公子是我汉中贵客,我与公仁一直以礼相待,怎么可能无端禁锢?”

    虽然张卫回答得面不改色,但是杨松是带着任务来的,怎么可能被张鲁轻易搪塞?

    杨松拈着胡须,直勾勾地盯着张卫,意味深长追问:“刘公子乃汉室宗亲,更兼乐善好施声名远播,我本想请回家认识一番,可杨家数次派人到南郑,最后都被护卫拦了下来,这难道不是禁锢?”

    张卫没想到杨松直接跳脸,心说这匹夫不是杨家俊杰么?怎么一点礼貌都不懂?眉宇间不经意透露着不悦。

    张鲁见张卫脸色不好,生怕对方轻慢了杨松,连忙接下话腔解释:

    “原来是这件事,最近汉中涌入太多流民,我担心其中有李傕细作,怕他们对刘公子不利,故而让公则加强戒备,谁成想被元乔(杨松)误会...”

    “是这样?”

    见杨松仍旧一副怀疑表情,张卫急忙发声附和张鲁,“对对对,就是大兄的吩咐,我也觉得纳闷...”

    “对了。”

    不待杨松继续发难,张鲁突然反客为主,问道:“刘公子有为父报仇的雄心壮志,但招募复仇的兵马需要钱粮无数,听说杨家曾资助其粮草,你们莫非有向关中发展的打算?恕我直言,李傕、郭汜等辈久经沙场,刘公子恐怕有心无力...”

    “张教主误会了,杨家或许在南郑有些底蕴,但有多少斤两自己清楚,怎敢托大往关中伸手?仅仅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他们仰慕公子之名而已...”

    杨松虽然极力反对,张鲁听后也一脸不信,继续追问:“奉车都尉(刘璋)、左中郎将(刘范)之子也曾停留驻汉中,你们杨家好像没这般狂热,难道真被刘子为善举打动?张某兄弟在汉中设义舍两年,救下的流民何止万计?可是...”

    张鲁话末戛然而止,他知道杨松能够听懂,这样夹枪带棒的回答,与杨松最初所问力度相当,以为能难住对方,岂料杨松竟放声大笑。

    “哈哈哈...”

    “嗯?”张鲁与张卫相视一愣,而后好奇追问:“先生何以发笑?”

    “真人面前不说假,刘公子行善固然很好,但却不足引得杨家重视,主要是他能死而复生,族中老人不少起了贪恋,试问谁不想长命百岁?”

    杨松说出无法反驳的理由,紧接着从席上站了起来,望着殿外意味深长道:“张教主如今在汉中布天师道,其实不该把刘公子藏在南郑,我认为用刘公子的神迹扬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生何意?”

    张鲁听得心头一热,跟着起身走到杨松身边,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杨松转身回头,捋须提醒:“听闻贵道有‘三官手书’,何不与刘公子复生相联系?那时百姓必争相来投张教主。”

    “嘶...”

    张鲁犹如醍醐灌顶,握住杨松双手热情点头,“元乔真乃智者也,若先生不嫌张某愚鲁,请出山为我筹谋、共图大事。”

    “这...”杨松一脸为难,“我实在无意学道...”

    “不需先生入教,只为张鲁谋士便可。”

    无论太平道还是天师道,或许对穷人的吸引力很强,但很少能招揽到富家子弟,张鲁清楚杨松家境好,自然不屑入教学道。

    “我们兄弟入主汉中两年,用教法治理地方太过粗放,正打算效仿其他正常郡县,委任各级官员参与治理,希望杨家能多多出力...”

    “哦?”

    张鲁抛来橄榄枝,杨松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欣然应下。

    “张教主如此礼贤下士,杨家愿效犬马之劳、与君分忧。”

    “甚好,我得元乔,如虎添翼也。”

    张鲁喜不自胜,把张松手攥得更紧了,当即就开始问计:“公则(张卫)对刘公子加强护卫,但还没解释原由造成误会,所行元乔刚才所献之计,恐其未必愿意配合,不知...”

    “好说,此事易尔。”杨松自信一笑,然后补充道:“刘公子毕竟还年轻,只要教主给出合适条件,相信他必会配合。”

    “条件?什么条件?”

    张鲁蹙起眉头,条件反射警惕起来。

    “刘公子扬言欲报父仇,若长困南郑必然胡思乱想,您既有用官治理地方的想法,何不给他一个城池自由发挥?”

    “给他城池?”

    听完杨松的建议,张鲁眉头皱得更紧。

    汉中郡共有九个县,但张鲁目前的势力范围,并不是完整的汉中。

    东边西城、锡、上庸、房陵四县,在原汉中太守苏固被杀之后,张鲁还没来得及发兵收入囊中,一直处于自治的状态,而荆州刘表与刘焉交恶,也在暗中谋划这片区域。

    杨松建议用城池为筹码,按照刘行汉室宗亲身份,至少要给个县城才行,这相当于在张鲁心田剜肉。

    见张鲁犹豫不决,杨松继续补充道:“褒中与南郑相邻,治下百姓不过数千人,刚能好养活那些叟兵,而且该县临近箕谷,正好能配合作宣传天师道,您绝对不亏!”

    “诚如元乔所言,那褒中城小人稀,刘公子会同意?”

    “刘公子毕竟年少,估计就是小小褒中,他都未必能胜任,凭我三寸不烂舌,定说得他欣然赴任。”

    “也好,就这么办。”

    张鲁被杨松说服,刘行不但恢复了自由,还得到更大的容身处。

    而这一切,都在赵高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