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时光回溯2017 » 时光回溯 (三十三)

时光回溯 (三十三)

    二0一七年十二月九日

    什么是学问:在文学求知中,恢复到心性本来的清净平和,这是中国文化修养的功夫。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采。

    中庸之道,既平衡之道,凡事平衡处之。

    十二月十日

    什么是智慧:乐离垢、明慧,才能发起智慧。离了一切心理上的污染,心中明净,内、外光明清净。

    沾染凡尘,则生烦恼,时时拂拭心台,心灵清净,则整个身心的磁场也就纯净。

    《二十一世纪初前言后语》:

    修身、正心、诚意。

    意诚则心正,心正则修身。

    动以修身,静以修心,身心皆健康。

    追求光明,是灵魂进化的动力。

    致良知,爱可以帮助我们解脱,或重生,或成就任何事情。

    十二月十一日

    意境优美的李白诗句:

    其️一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

    其二

    手舞石上影,膝横花间琴。

    倏忽城西月,青天玉钩悬。

    其三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山上月、山中月,视野开阔,让人顿生清新明朗的舒畅感。

    水上月,望去别是一种迷蒙幽冷的空旷之感。

    有时月挂树梢,给人以古奥之感。

    有时月亮透过藤萝窥见,予人心清神爽。

    镜湖水如月,李白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尘嚣、未经污染,透明冷幽、空灵纯洁的世界。

    李白的世外桃源就在他的月光世界里。

    十二月十二日

    李白的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二者结合,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清狂的特质。试看:

    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轻舟泛月寻溪转……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思想深度远过苏轼的问月词,与苏轼的问月词堪称合璧。

    《把酒问月》也极好,通篇贯穿哲学的沉思,造化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倍感共鸣。

    喜欢这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二月十三日

    用心识去认知整个宇宙。

    人体是心识、能量与物质的结合体,是宇宙的一部分,也是宇宙的表现,与整个宇宙是一样对应的,故,人体可谓小宇宙。

    寻找灵魂的久远记忆,与恢复灵魂的神性是地球上每个灵魂未来的使命。

    十二月十五日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对《诗经》、《周易》、古代神话、《庄子》、楚辞、金石、甲骨文、唐诗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并著有《天问疏证》、《九歌、九章解诂》、《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

    读村上春树:活着就意味着必须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人的生命虽本质上是孤独的东西,却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总是在某个地方与别的生命相连。

    社会环境及背景,只是容身的一个时空,更多的是追寻个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

    跑步的生涯,懂得了坚持的可贵,坚韧不拔地顶住狂风暴雨,坚持下去,在跑步的过程中,感悟前进的方向。

    十二月十六日

    恰读一首现代诗《我何其幸运》,摘录喜欢的部分:

    用我的眼采集天边的流云

    放在心里细品

    那份最抽象的唯美

    不清楚鸟儿到底靠什么飞翔

    只知道阳光下那对神奇的羽翼

    常常让我感应到蓝天白云之间

    有天使飞过的痕迹

    至今不明了光合作用的原理

    只是会近乎固执地钟情于那最简单的绿

    坚信再小的林子里也会有可爱的精灵

    不去精密地推算海浪需要多少年

    将一块岩石变成巍峨的模样

    而我会超越时空的想象

    黑夜里上帝是怎样用无形的手

    在别具匠心地雕琢

    ……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四月l二0一七年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