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从世界尽头归来 » 第十八章 夏日,海洋,大陆

第十八章 夏日,海洋,大陆

    远离大陆架的北方海域,寻不到丝毫的燥热之意。

    海风裹挟着湿冷的空气,于无垠的苍穹肆意呼啸。

    深蓝海水无休翻腾,不时卷起惊涛巨浪。

    有艘大船于海中平稳航行,所经之处泛起湍白的水线。

    其时天色偏阴,风力不大不小,适合露天观海。

    船顶外侧的围栏上,一男一女手扶栏杆,遥遥眺望远方海面。

    “三叔,已经不远了吧。”上官凝漪注视前方,精灵般的瞳眸平静如潭,乌黑的直发随海风翻飞不止。

    “中午之前就差不多。”上官肃身材高大魁梧,穿着朴素的航海制服,黝黑的面容饱经风霜。

    “能吃到新鲜的白绒海参咯!”

    “你这孩子,就知道吃!”

    上官肃已过不惑,常年辗转世界各地,远洋捕捞是其中一门营生。

    本次前往迷雾海域,恰逢上官凝漪放假,便顺道将侄女带了过来。

    当然除了常规捕捞活动,上官肃其实还另有打算。

    “船长,已经接近迷雾海域了!”

    不知不觉之间,远方海平面雾气渐起。

    一名船员快步走来,向上官肃报告了情况。

    “要让我爸妈知道,肯定少不了骂你。”上官凝漪打趣道。

    “那要这样,咱甭去了!”上官肃佯装要下令返航。

    “别呀别呀,机会难得!”上官凝漪开始向三叔撒娇。

    “那不就得了,准备开整咯!”上官肃对侄女露出坏笑。

    世人皆知,迷雾海域常年迷雾缭绕,始终是片难以逾越的禁区。这里的雾气十分诡异,能够影响多数探测设备,故无论从高空还是海面,都难以远距离探查该区域,而海面巨浪与深海的湍流,也令寻常船艇不敢长驱直入。

    至于上官肃要做的,便是驶入迷雾海域。

    当然也没打算作死往深了走,只想在相对安全的外围探险。

    上官凝漪跟着三叔,穿过渔船的中控室,来到后方的封闭小屋,便看到一名精瘦的汉子在此等候。这人名叫骆景明,常年跟随上官肃左右,见状则向叔侄俩颔首致意。

    “小明,该你出马了。”上官肃拍了拍心腹的肩膀。

    “交给我吧。”骆景明推开大铁门,率先走到小屋里面。

    这间小屋面积狭窄,墙上装满了感应装置,中心位置有一个金属匣,而伸出匣底的线路则与墙壁相连。上官肃翻开金属匣盖,上官凝漪见匣中藏有球体,半透明的材质既似美玉又似琉璃。

    “小明,来吧。”上官肃微微侧身,将位置让给骆景明。

    骆景明点了点头,将手掌搭在球顶,周身随之彤芒乍现。精瘦的汉子身穿短衣,裸露的臂膀与手掌淡红涌动,犹如不断分叉开流的江河,而前颈部的肌肤亦有相似变化。不出数息时间,另一条淡红纹路便浮现胸口,旋即贯穿了颚、口、鼻、眉,并通过头顶百会穴延伸至后颈,看起来竟像把人竖着分成两半。

    “早听说骆哥身负修为,今天终于亲眼得见了。”上官凝漪美目圆睁,认真地盯着骆景明。

    “小明的修为也不算太高,但操控这些设备足够了。”上官肃带着侄女退后几步,给骆景明腾出更大的空间。

    骆景明周身彤红,兼有无形能量注入金属匣,继而令匣中球体光芒大作。在他的影响之下,墙上诸多仪表开始拨动,半透明球体也逐渐变灰,而墙边的少女则屏息凝神,认真观察屋内的种种异状。

    上官凝漪出身名门,有关异能方面的课题,若真想借助家中资源,恐怕根本不会有多少难度。可对于自身的兴趣所在,她似乎更喜欢亲力亲为,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收获的乐趣。

    “这边失事率很高,不光是涉及附近船只,就连飞机航线都会避让。”上官肃陈述了人尽皆知的事实。

    “听我哥说,军舰都能迷路,潜艇都能被湍流掀翻。”上官凝漪略晓内情,对迷雾海域的危险心知肚明。

    “但是咱们不会深入,又有这些设备帮忙,总体来说还是安全的。”骆景明似是腾出手来,便适时补充了一句。

    按骆景明的说法,靠近迷雾海域以后,常规定位设备已然失灵,然匣中球体叫远目晶,是具备感知功能的灵器,而船体表面则装有现代仪器,同时配有灵能感知增幅设备。如今把这些串连起来,各类原件便能起到增幅效果,从而极大地提升感知范围,用以弥补定位设备的缺失。

    “科技与异能的结合?听上去还挺炫酷的!”上官凝漪明眸流转。

    “很多异能者隐于世间,排斥异能与科技的融合。”骆景明阐述了现状。

    “殊不知隐世不如入世,与时俱进才是正途。”上官肃如此评价。

    闲言碎语之间,周遭淡雾缭绕,应是大船驶入了迷雾海域。

    上官凝漪离开密室,趴在窗边眺望远方,只见户外能见度尚可。

    “按说这雾挺邪乎的,从外往里看不清,从里往外倒还行。”上官肃后脚跟来,为上官凝漪答疑解惑。“不过听说到了深处,那就真的看不清道了......总之这地方有古怪,外围转悠转悠得了,千万别去深处作死。”

    迷雾缭绕,波涛翻腾,船舶孤影独航。

    少女斜倚凭栏,以手托腮盯着窗外,只觉眼前一切无比神奇。

    犹记得放暑假前,秦教授留了一个课题,即在生活中直接观察异能者。如今上官凝漪随船出海,既领略了迷雾海域的风光,又恰逢同行熟人身负修为,继而轻松获得了观察记录。

    “等秋天开学了,小雨哥工作稳定了,约他去找教授坐坐。”

    上官凝漪念及此处,嘴角扬起淡淡的笑意,迫切想与那人分享所见所闻。

    殊不知数千公里外,她正在思念的那个他,也如她这般正在想着她。

    纵使人生阶段不再相同,相同的兴趣仍是两人的纽带。

    便是无法联络,相似的探索仍在继续,牵引两人朝同个方向迈进。

    ******

    ******

    “别找那太累的!别找那离家太远的!工资再高点儿就更好了!”

    “我一个应届毕业生,能有活儿干就不错啦,哪儿有资格挑三拣四!”

    “瞧你说的!名牌儿大学毕业生,哪家公司不抢着要!”

    “咱首都这地方吧,还就不缺名牌儿大学毕业生......”

    吃过美味的午餐,李暮雨洗净碗筷,扭头钻进自己的卧室。

    翻开电子邮箱,他逐条阅读来信,发现部分简历已经得到回复。

    通过短暂的毕业旅行,李暮雨不仅放松了心情,也借此过程沉淀了自我。如今旅行告一段落,这位应届毕业生心满意足,便准备迈入全新的人生阶段,遂开始广泛撒网地投递简历。

    大学报考专业时,李暮雨选了热门的财务,如今以应届生身份应聘,才知道这个行当的竞争有多激烈。首都作为人才聚集地,向来不缺优质劳动力,所幸他毕业于顶尖院校,即便无法直接进入大企业,在中小企业谋职却也不难。

    “不太累的......离家近的......”

    “这几个倒都符合......工资就先不管了......”

    按照叔爷的期待,李暮雨逐个排除,物色了几家合适的企业。

    经由后几日的面试,则最终签订了意向,并准备于八月初上班。

    公司名为{流光指纹},主营销售艺术类产品,办公地点位于胡桃街,距朱宜宾胡同仅二十分钟车程,离唐威目前的居所只隔两条街。听闻李暮雨被录用,李亮不由得喜笑颜开,这日傍晚则做了四菜一汤,权当庆祝孙儿迈入社会。

    “我家小雨长大啦!都开始自己挣钱了!”李亮喝了一盅白酒,胖乎乎的脸上红光四溢。

    “等我以后挣大钱,让您好好享清福!”李暮雨始终喝不惯白酒,便用冰镇绿豆汤碰杯。

    “叔爷老啦,估计没几年了,可就放心不下你。”李亮端着酒杯,眼中满是慈祥。“以后你自立了,我也就能踏实去啦......”

    “呸呸呸!说啥呐说啥呐!”又给李亮斟上一盅酒,李暮雨使劲攥住叔爷的胳膊。“您可得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要不回头谁帮我带孩子啊!”

    “那你不得抓紧啊......”

    “得得得,我抓紧......”

    ......

    八月的第一天。

    李暮雨早早起床,乘车来到胡桃街。

    穿越拥挤的人潮,钻进老旧的大门,爬上贴满小广告的步行梯。李暮雨来到写字楼二层,见一扇玻璃门犹自半开,顶部写着{流光指纹}四个艺术字,便是他先前通过面试的公司。

    “方姐,早上好!”李暮雨刚踏进公司大门,便见一位不惑之年的女子在前台等候。这女子名叫方芳,正是自己先前的面试官。

    “早上好。胡总在等你,跟我过去吧。”方芳点了点头,带李暮雨走向老总办公室,沿途青年男女见有新人入伙,则各自微笑着致以问候。

    {流光指纹}的老板叫胡向荣,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衣着打扮颇为前卫。基于老总的性格,办公室被装饰得花里胡哨,而对于这位新入职的小会计,胡向荣同样没有什么老板架子。

    “不用穿那么正式,以后随便点儿就行。”胡向荣如此说道。

    “好的胡总!”李暮雨点头应承,心里盘算是否要退掉新买的正装。

    {流光指纹}是家小公司,成立至今才没几年,加上老板还不到三十人。虽然规模不算太大,可公司内部气氛活跃,年轻的男女各自元气满满,唯独李暮雨入职的财务部是个例外。

    窄小的会计室里,挤着一个老头和一个大婶。

    老头年近古稀,戴着高度数花镜,是返聘的退休会计柴光荣。

    大婶身材微胖,一头短发初现花白,便是公司的出纳桂淑英。

    “可算招了个年轻人!”桂淑英笑得阳光灿烂,柴光荣专注于工作,就只朝门口挥了挥手。

    按胡向荣的说法,柴光荣年事已高,正准备结束职业生涯,回家安享晚年的天伦之乐,于是才新招了一名实习会计。作为柴光荣的接班人,李暮雨则需在近期熟悉业务,以便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好好跟柴老师学,需要帮助随时找我。”方芳与李暮雨交待几句,便去忙自己的工作了。

    “两位老师好!我叫李暮雨,是咱们新来的实习生。”李暮雨站姿端正,朝柴光荣和桂淑英鞠了一躬。

    “甭喊老师,怪生分的,叫我桂姐就行啦!”桂淑英为人随和,为李暮雨找了把落灰的折叠椅。

    “我听小方说了,你是首都大学毕业的,理论水平肯定没啥问题。”取出一盒未剪裁的单据,柴光荣将之塞给李暮雨。“不过干咱们这行,最重要的还是实践,一开始都要从基础做起。”

    “明白!”

    犹记得在校时期,任课老师们便说过,会计的首份差事通常是做手工。李暮雨闻言点了点头,便将折叠椅挪到桌旁,从笔筒里取了胶棒和小刀,就着深棕色的玻璃板开始工作。

    裁纸粘票,打印凭证,编号排序,包角装订。

    李暮雨做活干净利索,很快整理好了一盒单据,几乎没用柴光荣多嘴。

    唯独公司条件落后,没有凭证装订设备,才由桂淑英亲自示范穿线装订。

    “学得还挺快,小伙子不错!”见李暮雨一学就会,桂淑英赞不绝口。

    “嗯......算是进入状态了。”柴光荣工作态度严谨,却也挑不出太多毛病。

    “我今年刚毕业,也没什么经验,还得两位多多指教。”

    在牛皮盒表面写上保管年限,李暮雨将整好的凭证塞进铁皮柜。

    望着两位前辈满意的表情,刚刚入职的年轻会计不觉露出笑容。

    虽然才刚入职,对了解尚浅,李暮雨却觉这里很适合自己。

    老板性格友善,同事热情阳光,两位前辈通情达理。

    没有令人窒息的办公环境,没有森严复杂的人际关系。

    至于那些糟心的办公室政治,似乎也难以在此生根发芽。

    这样一份工作,正是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