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大唐配角皇子怎么当皇帝 » 第十章 阿耶,帮我批个条子

第十章 阿耶,帮我批个条子

    岂不知,李世民主动提起这个话题,正中李恪的下怀。...

    身为穿越者,李恪自然知道贞观二年即将而来的旱灾和蝗灾,两大灾难。

    李恪先是给三人一人倒了一杯酒,放下酒壶之后,从怀里掏了掏,掏出一份文书来。

    一边递给李世民,一边说道:“阿耶,您所考虑的事情,我已经考虑到了,对此我早有了应对之策。”

    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李世民,见李世民没有责怪他,还伸手接过他的通关文书,这才继续说道。

    “儿臣想到这两年来,年景不好,关中缺粮严重,而我酿的酒又比较耗费粮食,为了不与百姓争夺口粮,所以我就从“交趾”买了一批粮食,因为我还没有开府,所以,想请阿耶帮我批个条子?”

    说着,就把就递给了李世民一张公文。

    听到李恪从交趾买回了一批粮食,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俱是一愣。

    就连一直对他冷眼相望的长孙无忌,这时候,对李恪的操作,惊奇不已。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年纪这么小的李恪,竟然具有如此长远且灵活的商业头脑,且心系百姓。

    在关中受到粮食危机之时,没有学那些奸商趁机囤积粮食,高价售卖。

    反而花费巨大花销,不远万里,从其他国家购买粮食,没有为了财富,为富不仁。

    让李世民大感欣慰。

    同时,他的这番操作,也为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打开了一条思路。

    自从打败了隋朝和各路反王后,加上周边小国纷纷依附,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直以帝国皇帝、高层,宗主国自居。

    就算现在遇到了旱灾,也是在全国范围内,东挪西借,运粮解决问题。

    从来没有想到从周边那些小国购买粮食。

    要知道,古代人信奉“天人感应”,相信一切灾难,都是因为“王道”不足而引起的。

    彼时,玄武门之变过去不久,李世民杀兄建成、弟元吉在前,逼迫李渊退位在后,留下了永远也无法回避的污点。

    所以,满朝文武和百姓都在猜测,去年的“久雨”和今年的“大旱”很有可能和玄武门之变,有莫大干系。

    李世民心中窝火却又无可奈何,总不能堵尽天下悠悠之口。

    心烦意乱的他,这才带着长孙无忌和程咬金溜出皇宫,到外面来透透气。

    只是没有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竟然在李恪这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说现在发现的时间有些晚了。

    但是,只要发动国家这个“大机器”,想必还是能够有效弥补一些损失。

    李世民丢了一个眼神给长孙无忌,尽管一句话都没有说。

    但以长孙无忌从李世民举兵开始,就跟在他的身后的默契,很快就领悟到了李世民的用意。

    他点了点头,表示回去就开始操办。

    没有想到,今天竟然还有这样的意外收获,李世民顿时心情大好。

    他举起面前的斟满的美酒,一饮而尽,看向李恪的眼神,格外的温柔。

    不过此时的李恪,倒也并不关心李世民的赞赏。

    他眼巴巴的盯着自己的通关文书,迫不及待的希望李世民现在立马来上一句:“拿纸笔来。”

    然后,就给他签了

    只不过,他的愿景,终究还是落空了。

    李世民在看了一眼他的通关文书之后,就把它塞到了自己的袖子里,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一旁的李恪,看到李世民的操作,顿时就急了。

    “阿耶,您...您这是干什么?”

    随知道,李世民不急不缓的岔开话题道:“恪儿,你出宫这么长时间了,功课有没有落下?”

    李恪不明所以,也只能无奈回答道:“回阿耶,未成。”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从小聪颖,我自然是相信你说的话。”

    “只不过...”

    下一秒,李世民又话锋一转道。

    “口说无凭,正好今天下午,傍晚的时候,我要考校你们兄弟姐妹们的学业,你也一起吧!只要你过关了,我就给你批了这个通关文书。”

    “不是吧!阿耶,哪带这样的?”

    李恪听完李世民的话,眼神幽怨的看着李世民嘀咕道。

    “嘀咕什么呢?难道你一辈子只想当个低贱的商贾(shānggǔ)不成?”

    如果是一般的皇子,听到这句话,恐怕会诚惶诚恐。

    可是李恪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背书,自然不会被李世民这表面上的话所欺骗。

    对弑兄杀弟,逼迫李渊退位的李世民来说,他最不希望的就是他的这些儿子步入他的后尘。

    要是这些儿子每个人都惊才绝艳,那他才是最烦恼。

    这句话在李恪的脑子里过了一圈,他就明白过来。

    或许是买粮的策略,又或者是自己经营这座酒楼,引起了李世民的一丝注意,他开始出言试探自己,想要看看自己有没有野心。

    微微抬头间,看见不光是长孙无忌,就连喝的脸颊通红的程咬金也在看着自己。

    李恪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于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也趁机瓦解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忌惮。

    李恪站到他们面前,故作豪迈的说道。

    “阿耶,我的理想就是挣好多好多的钱,吃最好的美食,喝最好的美酒,然后骑最烈的马,看遍整个中原。”

    说完,一脚踩在一条凳子上,举起酒坛就要仰天灌上一口。

    只是,还没等酒水倒出来,那只踩在凳子上的脚,就被李世民给踹了下去。

    李世民是万万没有想到,像其他皇子,如李承乾、李泰,在他面前,不是谈政治理想,就是文学方面的追求。

    就连年纪稍小的李佑、李愔,在他面前也是表现的好学聪颖。

    自己的这第三个儿子,不是吃就是玩,一点理想抱负都没有,顿时把他给气的不轻。

    “你就这么点出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李世民瞪着眼睛问道。

    “要不...加上...学最高的武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啊...你个逆子,劳资打死你...”

    商贾是古人对商人的一种称谓,但最初“商”和“贾”是有区别的,有“行商坐贾”的说法。走街串巷贩卖货物的为“商”,有固定场所,坐着贩卖货物的为“贾”。后“商”和“贾”并用,泛指做生意的人。古代的商贾,凡是成功者,无不奉行“诚信、耐劳、节俭、朴实、禁欲”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