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大唐配角皇子怎么当皇帝 » 第九章 阿耶,我可是交了税的

第九章 阿耶,我可是交了税的

    很快,北京烤鸭、四川麻婆豆腐、飞龙汤、无为熏鸭、东坡肉、腊味合蒸、辣子鸡、清蒸武昌鱼等,一道道美食就被端了上来。...

    不说长孙无忌、程咬金这两位大唐高位者。

    就连李世民这个吃惯了御膳的皇帝,也被这些菜肴的香气和外表深深的惊艳了一番。

    原本没什么胃口的李世民,在下筷尝试了川菜名吃辣子鸡后,就被彻底的打开了味蕾。

    虽然辣椒这时候还没有传进中原,但是配合花椒翻炒,出锅时色泽鲜亮,鸡肉外焦里嫩,辛辣的口感,还是收到了三人的一致好评。

    以至于程咬金这个胃口比较大的武将,就如同饿死鬼投胎一样,下筷不停,将刚刚与李恪打赌的事情,一时间忘了一个干干净净。

    好在李恪也不着急,他也没有跟着落座,就站在李世民的身边,不时的给三人布菜。

    一是场中,他的年龄最小,作为武德二年出生的他(619年),也就十岁出头,不适合跟李世民三人同桌饮酒。

    二是,他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在场的三个人中,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是能够直接关乎他命运的人。

    就连最差的程咬金,在初唐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左领军大将军。

    虽说李世民不会把皇位传给自己,长孙无忌到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见得能够放过自己。

    但是现在讨好他们,最起码能够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

    只要李世民稍微给他多出一点空间,他就能够有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

    想到这里,李恪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菜,见三个人差不多每个菜都尝过了。

    于是端起酒坛子,给李世民、长孙无忌、程咬金三人每人倒了一杯酒。

    等到酒水倒入杯中,正在疯狂进食的三人,立马就闻到淡淡的酒香。

    要知道,在他们三个人之中,就算是半个文人的长孙无忌,也都是从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中杀出来的好汉。

    在军中,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存在。

    通俗一点,就是一群酒鬼。

    陡然间闻到这异样的酒香,眼神立马就从美食上,转移到了酒盏之上。

    正拿着一根鸭腿的程咬金,立马眼冒金光。

    李恪刚刚放下酒坛,就准备好好介绍一下,他用后世蒸馏技术提纯过后的白酒。

    只是他还没等他出言介绍,就看程咬金猴急的举起酒盏,猛地灌了下去。

    李恪连忙劝阻道:“程国公,不可...”

    可惜,李恪阻止的时候已经晚了,就这么一个仰头的功夫,酒水已经顺着程咬金的喉咙,全部灌了下去。

    “咳咳咳...”

    下一刻,程咬金就捂着嘴巴,剧烈的咳嗽了起来,原本就焌黑的脸颊,也迅速的红了起来。

    只不过,就算咳嗽成这样,眼睛都红成了一片,他也没舍得将这口酒吐出来。

    良久之后,这才幽幽的吐出四个字来:“好酒,够劲...”

    虽说这酒水入口时辛辣巨烈,下喉如刀割,肚里就像是升起了一团火。

    但稍间歇后,酒味返回口腔的味感,是香与味的复合感,满嘴余香。

    比起“三勒浆”来,确实够味

    这才是男人,该喝的酒

    看到程咬金这夸张的动作,李世民顿时也对着散发着浓郁香气的酒水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只不过现在有了李恪的提醒,他没有和程咬金那样,直接灌下一碗酒。

    而是微微抿了一口,细细的感受酒水在口腔里的变化。

    很快,李世民的眼睛就亮了起来,暗道:“好烈的酒”。

    不过,这酒下肚之后酒味纯正,酒体柔和,诸味协调,香味悠长,是难得一见的好酒。

    难怪这“醉仙楼”这么火爆,恐怕李恪这“仙人醉”已经成为大唐第一美酒。

    只不过李世民不愧是天可汗,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除了勇武和会打仗之外,还有一些常人无法忽视的敏感度。

    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就在李恪想要为他续上的时候。

    他阻止了李恪的倒酒的动作,看着李恪的眼睛说道。

    “恪儿,古人常说酒是粮食精,茶是树中魂。你这酿造的酒水这么精纯,耗费的粮食恐怕也会不少吧?”

    听完这句话,饶是李恪这个现代人,也对李世民敏感的触觉佩服不已。

    “阿耶远见,这“仙人醉”耗费的粮食,确实远比普通酒水耗费的粮食要多上不少。”

    李世民听完后,手上把玩着喝酒的酒碗,眼神晦涩的看向了李恪。

    看到李世民的这个笑容,李恪也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只是这时的他突然想起。

    据《旧唐书》所载,唐朝实行榷酒制度,各地只准官府酿酒。一斤酒三千文,就是米价再便宜,也不能低于两千文。由州县统一管理。酒味淡薄和私自酿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只不过,那应该是建中三年才开始的啊!现在才唐初,应该还没有健全的法律禁止才对。

    不太理解李世民这个笑容的李恪,以为是税收问题,于是试探的回答道。

    “阿耶,你这么看着我干啥,我每个月都有交税的,是大大的良商。”

    “哦!”

    听到李恪说有交税,倒是成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他好奇的问道:“那你这酒楼每个月交多少钱啊?”

    “不多,五百多贯。”

    “什么?”

    “多少?”

    第一个带着不可置信的疑问,是出自长孙无忌之口。

    第二个听到李恪回答之后,重复询问的是李世民。

    他们二人万万也没有想到,眼前这座小小的酒楼,税收竟然达到了五百多贯。

    大家可能觉得五百多贯,看起来没有多少,但实际上却相当不俗。

    要知道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也就是一斤米的价格是五个铜板。一般情况下,一两银子,也就是一千个铜板,即一贯钱,能买到200斗的大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在唐朝,一石等于59公斤,按照现在的大米价格,每斤2.5块,一两银子(一贯钱),也就是五千五百到六千块,一文铜钱就是6元人民币。

    五百多贯,相当于300多万人民币...

    这回看小说电视剧的时候,您可以看看哪位作者、编剧是用心了吧,那些生活在唐朝或者古代,动辄百八十两银子往外拿的大侠们,他们掏出来的不是银子,而是一套房子啊...

    原本今年大旱,加上去年久雨,粮食欠收,李世民已经下令各地的官方酿酒作坊,今年停止酿酒,或限量酿造。

    刚才看向李恪的眼神,其实是他在思考怎么给自己的儿子说,让他不要酿造这种耗费粮食的酒水而已。

    只是现在听说,李恪这座酒楼,光一个月的税收就达到了500贯,这就让他一下子陷入了两难之中。

    “恪儿,你能够老实的缴纳税收,说实话,阿耶非常的宽慰,只是你这酒水,虽然好喝,但是耗费的粮食实在太多,这两年年辰不好,粮食欠收,所以我想...”

    尽管李世民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李恪很快就明白了李世民想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李世民在把这句话说完,已经料定李恪可能会埋怨自己。

    只是不曾想,李恪非但没有失望,反而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这倒把李世民有些弄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