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瓦岗豪杰新传 » 第三回 炀帝困雁门世民显才 杨广下扬州李渊起兵

第三回 炀帝困雁门世民显才 杨广下扬州李渊起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大业十一年正月,正值隆冬时节,山西地界寒风猎猎,琼花漫天。

    太原留守府朱漆大门紧闭,只有门外的怒目圆睁的两头石狮子和两个持戟侍卫站立在飞舞的雪花中。此时,在府内后庭演武场三个少年正比赛箭法。其中一个少年身高近七尺,脸如银盆,目如桃杏,虎背熊腰,眉宇间尽透一股男儿之气。他身穿一件绣绿纹的紫长袍,外罩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袍脚上翻,塞进腰间的白玉腰带中,脚蹬一双白鹿皮靴,手拿一张宝雕弓。

    “四弟,你又耍赖!”那少年冲着另一个身材稍矮、穿一袭花红锦袍的男孩儿喊道。“好了!世民、元吉,今天就练到这吧!随我一起去看看玄霸。”原来着绿袍者是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着红袍者是四子李元吉,稍长者是长子李建成,还有三子李玄霸体弱多病,此四子皆为李渊和正室窦氏所生。李渊夫妇还育有一女李氏,生地端庄贤淑,识文断字,也常常跟着几个兄长练习武艺,李渊夫妇视此女为掌上明珠。

    次年春天三月底,处于北国的晋阳城还有些春寒料峭,但远远望去,城郊杨柳也开始透出些朦胧绿意。此时,李渊夫妇看着世民已经年过十七,到婚配之年,就着意让人探寻合适的婚配人家。这天李渊办完公事,回到府中刚更衣坐下,夫人窦氏便兴冲冲地对他说道:“听说长孙晟大将军的女儿年方十三岁,温慧贤淑,知书达礼,尚未婚配。我们让人过府求婚,相公意下如何?”李渊一听,喜出望外,一来他和长孙晟生前是至交,二来他想趁着边疆暂时无战事,又是春暖花开之际,让次子世民尽快成婚,了却一桩心事,于是次日便托人携重礼过府求婚。

    原来长孙晟大将军早逝,留下妻子高氏和一对儿女。高氏的哥哥是当朝治礼郎高士廉,他把妹妹高氏和外甥长孙无忌、外甥女长孙无垢兄妹接入自己家中居住。高士廉对年幼的外甥十分疼爱。他还教长孙无垢读书识字,练习女工,阖府上下对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娇弱小姐无不称赞。

    这天高士廉正在府中和夫人、妹妹高氏闲叙,家人来报说留守李渊派人携重礼为次子李世民向小姐长孙求婚。高士廉、夫人和妹妹高氏听了面露喜色:一来李渊是当朝重臣、皇亲国戚,二来听说李渊之子李世民才貌双全、文武兼备。高士廉着即答应婚事,再和夫人、妹妹高氏商量之后,立即携重礼亲自拜谒李渊,两家择吉日让世民和长孙氏成婚。在晋阳李渊府邸举行一番盛大婚礼过后,世民夫妇共入洞房。

    李世民听说刚过门的妻子长孙无垢三岁丧父,不禁心生怜爱,加上在喜烛的映衬下娇妻更显得妩媚可人,便升起无限的爱意,于是小夫妻琴瑟和谐,恩爱无限。李世民和妻兄长孙无忌一见如故,加上姻亲关系,年龄相仿的两人很快成为刎颈之交。

    李世民兄弟练武读书之余,就在城外山林中打猎。论箭法武艺兄弟三人中世民最强,因而李渊非常喜欢世民,经常当众夸奖他。大哥建成并不太在意,但元吉常有不平之色。这天世民兄弟三人,跨马携弓,驰骋在山林野地之间,一时间弓响兽鸣,喊声笑声不断。世民此时正追逐一头大野猪,一直向北疾驰而去,不觉间跑出去百余里,野猪入林不见。世民正要回身,从树林中突然冲出数十个突厥骑兵,持弯刀直奔世民。世民一惊,快速抬手一箭射死一人。其余众敌即刻包围过来,世民拔出宝剑,左右砍杀又毙敌数人,但左肩被伤,血流不止,边战边退。正当世民奋力苦战之时,建民、元吉率家将赶到,击退突厥骑兵。兄弟三人顾不上带走猎物,快马奔回晋阳城内。

    兄弟们回到府内,李渊看见世民受伤,大惊失色,一边叱问缘由,一边喊府医前来包扎。世民低头说道:“我们出城打猎,我遇上了突厥人的骑兵,搏斗之时受点小伤,多亏大哥、四弟及时赶来救我,方得脱身。”

    李渊听了世民的话,对建民、世民和元吉三兄弟柔声说道:“你们兄弟今后一定要像今天同心同德,永念手足之情!”众兄弟点头含泪应许。长孙氏听到丈夫受伤,心急如焚,当看到世民并无大碍,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长孙氏整日亲自为世民熬药煨汤,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世民的伤很快就好了。自此之后世民对妻子长孙无垢更加疼爱,李渊夫妇对这个二儿媳也是非常喜爱,视如己出。

    这一天李渊惦记着建成兄弟的功课和武艺,便踱步到后庭而来。此时建成、世民和元吉兄弟几个聚在一起嘀咕着什么,看见父亲进来,赶忙过来见礼。李渊看到几个儿子把弓箭刀枪放在一旁闲聊,便对建成说:“你是大哥,要领着弟弟们勤读书、练武,闲聊什么!”一旁的世民对建成直递眼色,建成会意便躬身对李渊说道:“父亲,不是孩儿偷懒,我们几个听说反贼杨玄感被杀了!您可知道?还有——”“嗯,知道了!”李渊有点不耐烦地回应道,他心里对杨玄感造颇有些同情,但不敢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出来。

    李世民看建成不敢说下去了,便躬身对李渊说道:“父亲可曾听说方士安伽陀的‘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此人劝皇帝杀尽天下姓李之人,现在民间都传遍了。”“京城传来消息,皇帝已经把当朝申明公李浑全家抄斩了!”四弟元吉插言道。“别说了!”李渊怒道,“祸从口出,你们兄弟切记要谨言慎行!还不赶快练武去!”世民还想再说些什么,看父亲真动怒了,便和建成、元吉一起诺诺而退。其实孩子们说的那些事他早已知道,只是这些事太让他闹心,怕孩子们说话不慎引火烧身,所以才制止世民兄弟的话头。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当年七月,隋帝杨广再次巡视北边,跟随大臣、嫔妃和扈众一万多人,车驾旌旗绵延数百里。七月十七,銮舆抵达太原北门。城门外,李渊率领太原大小官吏和建成、世民和元吉一干人等,早早就跪着迎候皇帝车驾。銮舆距离跪迎的队伍还有五步之时,有太监尖声喊道:“陛下驾临太原,百官跪迎。”杨广这才从銮驾中移步下辇。

    皇帝身材魁伟,面若冠玉,头戴通天冠,身着黄色锦缎常服,腰系金玉带,脚蹬双赤乌。李渊率众人一起跪迎,高声道:“微臣李渊恭迎陛下!”杨广俯身搀起李渊,说道:“皇表兄不必拘礼,起来说话。”李渊再拜起身,说道:“陛下巡幸太原,乃微臣与太原百姓之洪福。陛下舟车劳顿,请进太原城下榻别宫安歇。”杨广一眼瞥见了李渊身后的李世民,笑着说道;“此子器宇不凡,将来必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渊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赶紧俯身说道:“陛下过誉犬子了!这是微臣的次子,名叫李世民。”

    李渊为什么这么害怕?那就要从李世民出生说起。

    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据说当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李渊任岐州刺史时,有一书生自言善于相面,专门过府为李渊和四岁的李世民相面。他端详父子俩片刻,频频点头道:“公贵人也,且有贵子。”看了李世民赞道:“令郎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害怕这事传出去引来杀身之祸,就命左右杀掉这个相面的书生。可甲士的刀还没举起来,那人已经踪迹不见。

    李渊正在忐忑,哪知杨广大笑道:“什么犬子!朕与爱卿是亲姨表兄弟,世民是犬子,那朕是什么?”李渊赶紧再次下跪道:“请陛下恕微臣失言之罪!”杨广伸手扶住李渊,笑道:“朕与卿说笑呢,随我一起进城吧。”皇帝銮舆在太原逗留时期,李渊对皇帝殷勤备至,每日早晚都要到别宫问安,并奉上珍宝美食。杨广一高兴加封李渊为卫尉少卿,兼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皇帝在太原驻了几日,杨广车驾便离开晋阳,直往雁门而去。皇帝车驾离开后李渊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把位好排场难伺候的皇上送走了。

    八月初八那天,隋帝的车驾正缓缓行走在西北荒原上,杨广隔着珠帘眺望着西北大漠的景色,兀自感叹。突然,荒漠北边的天际线出现漫天烟尘,有快骑探马来报,突厥大军来袭!杨广惊恐万分,立即命车驾进入雁门关避敌。

    原来西北边陲突厥始毕可汗得到隋朝皇帝即将抵达雁门的消息,就亲率十万骑兵袭击杨广车驾。多亏开皇十九年嫁给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宗室女义成公主,派人快马加鞭向杨广告急。杨广在雁门郡郡守的大堂里召开御前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突厥大军。大臣们吵吵嚷嚷,左武卫大将军宇文述提出要派精锐骑兵护车驾突围,皇帝犹豫不决。

    此时纳言苏威高声说道:“我们这点兵力据守城池还可,如果派轻骑护驾突围,将置皇上于危险境地,因为敌众我寡,何况骑兵作战是突厥人的长处!我们要固守待援。”杨广说:“苏爱卿所言极是,依你之见该如何拒敌?”苏威说道:“当务之急,首先晓谕军民皇上不再征伐辽东,稳定军心,宽慰士卒,再以重赏激励抗击突厥官兵;再者,马上征召附近郡县官军立即护驾勤王!”杨广心里还惦记着征伐辽东之事,只是迫于眼前危机才暂时诏准苏威之策。

    此时,距离雁门最近的李渊已经获悉皇上车驾被包围的紧急军情,立即升帐商讨如何御敌救驾。李世民听说隋帝杨广被围,心里话就该你个昏君吃点苦头。但他转念一想:突厥寇边,皇帝被困,社稷危矣!再说李家是皇帝近亲,更有勤王救驾之责,况且父亲刚被皇帝加官进爵。于是李世民劝说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一起从军,解雁门之围,杀敌报国。但建成和元吉以父亲不许为由,拒绝和世民一起从军,李世民决定单身从戎。

    此时李渊和屯卫将军云定兴正一起商讨如何解雁门之围,抬头看见李世民进入军帐,便斥责道:“三军大帐之地,你这没有军职的孩子来此作甚!”李世民叉手施礼后笑着道:“孩儿前来献破突厥大军之策!”李渊怒道:“你能有何破敌之策?还不赶快回家去,免得你娘挂念!”云定兴笑道:“贤侄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李世民从容言道:“始毕可汗敢于远道而来围困天子于雁门,是以为我们不能立即调来援兵。此时云将军如果多备军旗,白天让士卒遍拉旌旗数十里,夜晚金鼓敲击不绝,敌人一定以为我们大批援军已至,就会远遁而去!”云定兴看着这个不足十七岁的少年,夸赞道:“国公爷有此伟男儿,何愁家国不兴啊!”就把李世民纳于自己麾下,依世民之计让士卒日舞旌旗夜擂金鼓。

    突厥始毕可汗白天看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晚上听闻金鼓大作,以为大隋援兵已至,就解围退走。云定兴立即率兵追击,李世民手执一杆长槊,突入敌阵。突厥人看他年少便来围击,李世民大喝一声,如一团白练般冲入敌阵,一枪刺敌酋于马下。众敌胆怯,纷纷逃走。此战,隋军斩杀突厥人两千余。突厥人退走以后,云定兴部调防别处,李世民离开军营回到晋阳府。李渊看到世民有勇有谋喜在心里,对这个儿子更是另眼相看。

    且说隋帝车驾离了雁门,千里跋涉到了东都洛阳,杨广看见洛阳宫殿残破,便下令征调工匠民夫十万,命大作匠重新建造殿宇楼台。

    杨广又想征伐辽东,军士将佐听闻无不愤恨皇帝违背雁门被围时不伐辽东之诺言。纳言苏威再次劝谏杨广:“请陛下勿背不伐辽东的承诺,否则将天怒人怨,大隋国祚危矣。”杨广大怒,把苏威和三个儿子除官为民。

    杨广在洛阳的宫殿住了两个月,觉得东都无趣,便想起江南胜景,决定再次巡幸江都,立即下旨大造龙舟。直臣纷纷劝谏杨广回国都长安,杨广勃然大怒,当庭杖毙建节卫任宗,群臣无不惊悚。

    大业十三年春,杨广在离开洛阳下江南之前,得意地给宫人们留了一句诗:“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当时的一个大臣奉信郎崔民象,站在洛阳建国门前抬棺阻挡杨广车驾巡幸江都。他以头扣地,满脸是血,对着杨广车辇大喊:“如今四海盗贼纷起,突厥犯边,民怨沸腾,倘陛下一定要巡幸江都,恐再无西还之日!”崔民象的劝谏把杨广气得五巧生烟,下令卫士敲碎崔民象的下巴颏,让他再说不出话,然后把他腰斩于路旁。道路两旁的百姓看到这样的惨像,无不为崔民象叹息落泪,怨愤杨广的暴虐。

    杨广乘龙舟巡幸江都,极尽奢侈豪华。杨广沿途不问民生疾苦,在游船上不是与美女寻欢,就是与大臣赌博饮宴。沿江各郡官员的升降按向皇上献礼多少而论,沿途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李渊身在晋阳,担忧着大隋江山社稷。他心里对这个姨表兄弟皇上杨广既怨又怕:怨的是皇帝的昏聩,怕的是李家的安危。他想,皇帝巡幸北边时差点被突厥所擒,不思悔改又要巡幸江都,远离两京重地,这是要毁掉他的亲姨夫杨坚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啊!眼看着外有突厥虎视眈眈,内里反民四起,自己身居北疆要地,该如何自处?他又想到那句“李氏当有天下”的谶语,心情就更加烦闷,以致终日愁眉紧蹙,茶饭不思。此时的李世民看到隋帝暴虐,天下大乱,他想劝说父亲先养兵自保,再寻机起兵取天下,以安天下黎庶,又怕父亲不愿起兵反隋,如块垒在胸。世民突然想起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起兵反隋,这个人就是晋阳县令刘文静。

    晋阳城郊有一处别宫,那是隋帝杨广的离宫,虽然皇帝不常来此,但宫女太监、皇家用度一应俱全。此别宫的宫监叫裴寂,他与晋阳令刘文静要好。此二人志趣相投,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喝酒吟诗,纵论天下大事。有一天,他俩一起登山晋阳城楼,凭栏远眺。此时,天色突然昏暗下来,乌云四合,裴寂指着远处狼烟冲天的烽火台,叹息道:“咱们官微人轻,当此乱世,该何以自处!”刘文静大笑着回应道:“时事固然艰难,我与裴兄心意相投,人生得一知己,这就足够了,不要做无谓之忧啊!”

    裴寂说道:“只是方今天下大乱,非有雄主不可收拾!”“唐国公李渊之子李世民就是命世之主!”刘文静说道,“这个年轻人绝非庸碌之辈,我看他豁达就像汉高祖刘邦,英明神武丝毫不逊于魏武帝曹操!”裴寂笑着说:“贤弟过誉了吧!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黄牙孺子罢了,怎能与汉高、魏武相提并论?”刘文静说:“见到他本人后,裴兄就知道愚弟所言非虚!”说话间,天空落起雨来,二人这才下城楼,拱手分离。

    不久,刘文静因为和杨玄感的幕宾李密有姻亲之故,被关入晋阳大牢。李世民听闻之后,立即动身前往大牢探视刘文静。牢头看见李世民过来,忙躬身施礼,因为李世民的威名在晋阳无人不知。李世民命家人掏出纹银十两,塞给牢头,要他善待刘文静,牢头诺诺应许。

    李世民步入监牢,一股牢狱特有的腐臭气扑面而来,他顾不得这些,直奔关押刘文静的牢间。刘文静看见李世民亲来探视自己,大受感动,说道:“文静有罪,何劳殿下来此污秽之地?”李世民命狱卒给刘文静看座,说道:“我与兄情同手足,我会设法救你出狱。”刘文静拜谢之后,对世民使眼色,世民会意命左右退下。刘文静问道:“殿下可曾知道我为什么被抓?”世民道:“听说因为刘兄和李密有姻亲之故。”刘文静说:“正是如此,我怕此事连累殿下!”李世民说道:“不瞒文静兄,世民心里倒有些佩服杨玄感、李密二人的胆气,当此乱世,我等还能偏安于小小的晋阳之地,置天下安危于不顾吗!”

    刘文静见李世民谈吐不凡,断定他怀平定天下的大志,便用激将法让李世民表明心迹。他说:“当今主上昏聩暴虐,天下大乱,只有像汉高、光武帝那样的雄主才能扫平天下!”李世民慨然说道:“我今天探视您,就是要向您讨教定天下之策,成就汉高、光武那样的大业!”于是刘文静劝说李世民趁皇帝巡幸江南、李密翟让等围困东都之际,在晋阳起兵,先占关中,再图天下。李世民深以为然,只是不敢告诉父亲李渊。随后世民设法便救出刘文静,一起招募英雄,广揽豪杰,招兵买马。

    正当李世民等寻机起兵之时,突厥人再次大举来犯,李渊派部将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御敌。在马邑城下,隋兵被突厥击溃,李渊退守晋阳。此时李渊非常害怕朝廷有人向皇帝告自己御寇不利,因为他知道自己虽是皇亲国戚,但他手握数万雄兵,皇帝难免有猜忌之心,若有佞臣进谗言,自己恐身家不保。他在书房内独对孤灯,想写奏折向皇帝请罪,但又犹豫不决。

    此时,李世民对父亲的心情感同身受,他知道李家此时真正的危机到来了,当此危难时刻自己必须劝父亲起兵,寻机夺取天下,如此才能救李家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于是,李世民正衣冠,扣门扉,李渊开门见是自己的爱子李世民,问道:“这么晚了,你来何事?”李世民施礼后说道:“孩儿有关系我们李家安危的话,一定要说给您听!”李渊关上房门,让世民坐下,悄声问道:“看你脸色凝重,所为何事?”李世民说道:“当今主上昏聩暴虐不亚于桀纣,天怒人怨,民变四起,突厥侵扰;父亲您手握重兵,戍守北疆,怎能不受皇上猜忌?两年前皇帝来晋阳巡视,给您加官进职,其实是为安抚您。如今突厥犯境,您御寇失利,皇帝必然降罪,我们李家灭门之日不远了!”

    李渊答道:“我儿所言为父何尝不知!为父正想写奏折,向皇上请罪,求朝廷罢免我的官职,如此皇上或念及我家是皇亲国戚,免了我的罪过。”李世民说道:“父亲万不可有此想法!主上秉性多猜忌,就因为‘李氏当有天下’的传言,主上就把大臣李浑全家抄斩。我家虽为皇亲,但主上逼父弑兄,父子手足之情全然不顾,何况我家与他只是姨表之亲!”李渊道:“我若倾晋阳数万兵马,进击突厥,若成大功,皇上或能赦我之前抗敌不力之罪!”李世民说:“父亲奉诏讨伐突厥,但突厥来去无踪,不可能一朝讨尽!即使您能立此大功,也处功高不赏之地,我李家岂不更加危险!”

    李渊听后愁眉紧锁,问道:“我儿有何高见?”李世民答道:“如今皇帝无道,四海分崩,百姓渴望救世之主!父亲不如顺天意,应民心,兴义兵于晋阳,如此可解万民于倒悬,也可以保全我们李家!”李世民听闻大惊失色,毛笔滑落地上,怒道:“我儿怎敢说此悖逆之言!我应该把你捆绑,送到朝廷问罪!”李世民坦然说道:“孩儿说的都是肺腑之言,父亲若要把我押送朝廷问罪,我甘愿赴死!”李渊喟然说道:“为父怎忍心把你绑缚朝廷!只是此话不可以再对任何人提起!”李世民看一时难以说服父亲,便退下再找机会进言。李渊回到卧室,辗转反侧,儿子的话句句说到他的心里!他想到了造反的杨玄感、李密,也想到了李浑等人的悲惨下场,想到了当今皇帝的昏庸无道,想到了北边突厥的威胁,也想到了河南瓦岗军、山东王薄等反民,在纷乱的思绪中熬到了天明。

    接连几天,晋阳宫监裴寂、司马许世绪等人,受李世民和刘文静之托,纷纷劝李渊起兵自立。李渊的副手大理司直夏侯端善于观察天象,他对李渊说:“如今玉床星的星位不稳,帝坐星也在摇动,参星居于参宿之位,这就表明真龙起于晋地,不是国公您还能是谁!”李渊此时已经有起兵之意,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李世民当夜又劝李渊道:“父亲可曾听说李金才因为‘李氏当有天下’谶语被满门抄斩之事!您握有晋阳四郡兵马,起兵可以拥有天下,犹疑则危亡在即,李浑、李金才就是前车之鉴!”李渊从世民果毅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对世民说道:“几天来,我都在思考你说的话,句句在理。我决定依你之见,起兵自立!从此李家、天下的安危都系于你一身了!”

    大业十三年春,李渊立即秘密派裴寂、刘文静和李世民招募兵马。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渊准备起事的情况,被王威、高君雅察觉,他二人一边监视李渊,一边派人秘告李渊谋反。李世民、刘文静趁突厥骚扰之际,以王威、高君雅通敌之名,把他们斩首。此时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还身在河东,李渊立即派人召他们兄弟回晋阳。但建成兄弟俩因为急于跑回晋阳,把异母弟弟李智云丢在河东不顾,结果李智云被当地官吏抓住,押送长安问斩。李渊听说后,大为悲痛,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起兵自立的决心。

    听闻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被杀,李世民气冲冲地责备建成和元吉不该为保全自己性命抛弃兄弟。建成自觉愧对父亲、世民,也不辩解,但元吉辩解道:“二哥你少在父亲面前卖我们的赖,当时若不是我和大哥跑得快,我俩和智云就一起人头落地了!”李渊忍住悲痛,对三兄弟厉声说道:“人死不能复生,你们都不要再提此事!当前要紧的是商议起兵大事!”

    李渊于是召集晋阳众文武,在留守府大厅议事。议事厅上,文武两班分列两厢:文班有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武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议事厅下,两排甲士执戟肃立,杀气弥空。李渊全身披挂,端坐正厅,裴寂等人尊李渊为大将军,设置大将军府。李渊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女婿柴绍为右领军长史,其余文武皆有封赏。

    李渊开仓济民,于是前来从军的人越来越多。李世民、李建成等与士卒同甘共苦,对百姓秋毫无犯,李渊高兴地说:“你们兄弟如此带兵,我父子平定天下便指日可待了!”

    此时的李渊尚不知道,两千里之外的李密正在瓦岗图谋大计,争雄天下。